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54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第一节羊毛衫组织的表示方法,一、线圈结构图二、意匠图三、编织图,一、线圈图,线圈结构图简称线圈图,是将纱线在织物内的形态用图表示的一种方法。,正面反面,二、意匠图,意匠图是把织物内线圈组合的规律,用规定的符号在小方格纸上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根据织物组织的不同,意匠纸上小方格所代表的含义可以不同。,平针反面,平针反面,罗纹,三、编织图,编织图是将织物组织的横断面形态,按成圈顺序和织针编织情况,用图形表示的一种方法。,第二节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纬平针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集圈组织波纹组织移圈组织,提花组织嵌花织物纵、横条织物添纱组织复合组织,纬平针组织

2、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一、单面平针织物二、双层平针织物,一、单面平针织物,单面平针织物是片状纬平针织物,是由连续的单元线圈相互串套而成。,单面平针织物编织图,三角状态和织针走针轨迹,单面平针织物的特性,组织结构简单,织物轻、薄、柔软延伸性好易发生线圈歪斜现象卷边性脱散性,二、双面平针织物,编织条件:设备必须有双针床两个针床分别轮流单独编织,1.圆筒型织物,2.袋状织物,3.无缝管状条带,三、松紧密度织物,松紧密度织物是各横列采用不同的密度而织成的单面平针织物。在编织时,将机头上的左、右两个弯纱三角的弯纱深度调节为一个高、一个低,使它们的弯纱深度不同,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横列的线圈密度不同。,罗纹

3、类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罗纹组织是羊毛衫双面织物中的基本组织,它是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规律相间配置而成。罗纹组织常用的形式,一、11罗纹组织,11罗纹织物蓬松柔软、具有较大的弹性和横向延伸性,没有卷边现象,只能逆编织方向脱散。,二、11满针罗纹组织(四平组织),11满针罗纹组织11罗纹组织,11满针罗纹编织时,前后针床所有织针全部参加工作,织针对位是“针对齿”。,11罗纹组织编织时,前后针床织针是1隔1参加工作,针织对位是“针对针”。,11满针罗纹组织11罗纹组织,11满针罗纹组织与11罗纹相比,织物较紧密、较厚、幅宽较宽、织物平整、弹性好,但横向延伸性较小,尺寸稳定性和保

4、形性好。,三、其它罗纹组织,根据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的不同配置,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罗纹组织。罗纹组织编织时:排针:根据罗纹组织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的配置情况在针床上进行排针。对位:排针时,前后针床的对位情况有两种:针对针(即槽对槽),针对齿(即针槽相间)三角:确定三角的工作状态。编织所有类型的罗纹组织时,三角的工作状态及走针轨迹与编织11罗纹时相同,所不同的时编织这些罗纹起口时,需要进行针床横移。,22罗纹起口织针对位情况,双罗纹组织,又称棉毛组织,它是由两个罗纹组织彼此叠加复合而成,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之间配置着另外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 编织图,双反面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由正面线

5、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织针:双头舌针针床:水平配置,或用电脑横机编织编织原理特性:两面像纬平针的反面,纵横向的延伸性、弹性都很大,且相似。厚度较大,且没有卷边性。,集圈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集圈的概念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了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集圈组织形成的方法:不退圈法、不脱圈法,一、胖花类集圈,二、畦编类集圈,畦编类集圈织物又称鱼鳞织物,俗称元宝针。基础组织是罗纹组织,采用不脱圈法编织。分为:畦编、半畦编,畦编,半畦编,波纹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波纹组织又称扳花组织,是由倾斜线圈组成的波纹状花纹的双面纬编组织,倾斜线圈是在横机上按照波

6、纹花型的要求移动针床形成的。移动针床也称扳针,半转移动一个针距,称为半转一扳,半转移动两个针距成为半转两扳,一转移动一个针距称为一转一扳等。,波纹组织的分类,根据所采用的基础组织的不同,波纹组织常可分为:四平波纹组织和四平抽条波纹组织半畦编波纹组织畦编波纹组织,一、四平波纹组织和四平抽条波纹组织,四平波纹组织,基础组织:四平组织。编织原理:每一横列交替地将后针床相对于前针床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针距。,由于纱线弹性力的作用,线圈将向针床移动的方向扭转,使线圈的曲折效应消失,在织物表面并不存在波纹效应。,四平波纹组织,半转二扳,有明显的波纹效应。,四平抽针波纹组织,反面线圈所对应的针床上的织针满针排

7、列,正面线圈所对应的针床按工艺要求抽针。半转一扳,二、半畦编波纹组织,基础组织:半畦编组织。编织原理:在动床上成圈,固定针床上集圈,移床后动床上的线圈倾斜,并且倾斜方向与针床横移方向相同;在动床上集圈,固定针床成圈,移床后固定针床上的线圈倾斜,并且倾斜方向与针床横移方向相反。,前床编织集圈,后床编织成圈。编织完集圈横列后,移动成圈一侧的针床,线圈倾斜方向与针床横移方向相同。一转一扳。,效果:在织物的正面,直立线圈横列与倾斜线圈横列相间配置,波纹效果明显。这种织物蓬松、厚实。,编织完两个针床都成圈的罗纹横列后,移动成圈一侧的针床,线圈倾斜方向与针床横移方向相同;或移动下一横列将集圈的针床,线圈倾

8、斜方向与针床横移方向相反。一转一扳。,效果:波纹效应出现在拉长线圈的一侧,波纹倾斜折回为尖点,下机后织物回缩,倾斜线圈变小,波纹效应不明显。,三、畦编波纹组织,编织原理:如果在某个针床成圈后移动该针床,则该针床编织的线圈呈倾斜状态,倾斜方向与针床移动方向相同;如果某针床集圈后移动针床,则另一个不移动的针床编织的线圈呈倾斜状态,倾斜方向与针床移动的方向相反。针床移动方式如果是在编织一转全畦编线圈后每次移动一针,然后往复编织,得如图5-48所示织物。如果一转一扳单方向移动多次,在向反方向移动同样的次数,则形成单面曲折花纹的波纹织物。,织物效果分析,移圈类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移圈组织是在毛衫基

9、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花纹的要求,将某些线圈进行移圈而形成的。移圈组织常分为:挑花和绞花,一、挑花类移圈组织,编织原理:在毛衫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根据花纹的要求,在不同针、不同方向进行移圈。当一个线圈被转移到其相邻线圈上之后,则在原来的位置上出现一个孔眼,适当安排孔眼的位置,就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由孔眼构成的各种花型或几何图案。单面挑花织物和双面挑花织物。,单面挑花织物,基础组织:纬平针组织。,影响挑花织物花纹效果的因素:孔眼的分布方式、移圈方向、移圈的针数。,孔眼的分布有隔行隔列挑孔和连续挑孔。 移圈可以在单针上进行,也可以在多针上进行。,移圈在多针上进行,并且隔行挑孔,移圈在多针上进行,并且隔行

10、挑孔,二、绞花类移圈组织,绞花类移圈组织是根据花型设计的要求,将两枚或多枚相邻织针上的线圈相互移圈,使这些线圈的圈柱彼此交叉起来,形成具有扭曲图案花型的一种织物。单面绞花和双面绞花,单面绞花织物,基础组织:单面纬平针编织时,为了方便绞花操作,通常在需要绞花的前一个横列,将与后针床需要绞花的织针对应的前针床的织针推入编织区,使其参加勾纱,但紧接着该针脱套,将纱线转移给后针床需要绞花的织针,并将该前针床的织针再次掀到停针区。,双面绞花织物,基础组织:抽针罗纹,效果:在织物表面形成凸出的麻花状花纹,效果更明显。,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提花组织是根据设计花纹的要求,将不同颜色的纱线垫放在按花纹

11、要求所选择的某些针上进行编织成圈的组织,那些不垫放纱线的织针不进行退圈。分类:单面提花、双面提花 单色提花、多色提花,一、单面提花组织,均匀提花和不均匀提花,均匀提花 不均匀提花,每个线圈的大小基本相同。,每个线圈的大小不完全相同。,单面提花织物由于其反面有浮线,过长的浮线容易产生勾丝现象,也是织物的延伸性和弹性降低,因此一般适合设计较小的花型。单面提花织物横向延伸性小,脱散性小,织物厚实,有良好的花色效应,广泛用于各类毛衫设计中。,二、双面提花组织,分类:完全提花和不完全提花完全提花组织:在每次垫纱编织过程中,所有后针床的织针都参加编织,所形成的双面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在每一路的垫纱编

12、织过程中,后针床的织针都是一隔一参加编织,所形成的双面提花组织。双面提花组织中,浮线段夹于前、后两个针床所编织的线圈中间,两面都比较光洁。,双面三色完全提花组织,正面每三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每一路都参加编织,正、反面线圈的纵向密度比为1:3。易产生“露底”现象。,双面三色不完全提花组织,正面每三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每二路编织一个线圈横列,正、反面线圈的纵向密度比为2:3。不易产生“露底”现象。,嵌花织物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嵌花织物是指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种类的纱线编织而成的纯色区域的色块,相互连接镶拼成花色图案组成的织物。嵌花织物的特点 1)嵌花图案是由纯色区的色块拼接而成,花纹清晰。 2)每个

13、纯色区域都具有完好的边缘且不带有浮线,弹性、延伸性较好。 3)花纹表面没有色纱的重叠。,嵌花织物编织的条件 机器要有改变线圈横列形成方向的性能。嵌花织物相邻色块的连接方法: 1)在针床所有织针不能改变运动的情况下,改变导纱器的移动范围。 2)根据花型要求改变导纱器的移动范围,并根据花型要求进行选针。,一、普通横机上嵌花织物的编织,垫纱时相邻色纱间应相互交叉连接,以使编织出的各色块间能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二、电脑衡机上嵌花织物的编织,新型电脑横机可控制专用的嵌花导纱器上的活销,可以在编织宽度的任一地方带动或放下每一个导纱器。,嵌花组织不同色块的连接 嵌花组织的相邻两色块的纱需要在相邻色块间的同一

14、根针上形成一个集圈或线圈结构。纱嘴 普通纱嘴:必须设置成普通纱嘴,编织时纱嘴能够自动避让。 嵌花纱嘴:能左右摆动。,纵、横条织物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一、横条类织物横条类织物是采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原料的纱线,通过变换纱嘴对织物进行间隔编织,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的具有横条效应的织物。也可以是采用不同的织物组织结构进行间隔编织,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横条纹的效应。彩色条纹和素色条纹,彩色横条织物,大多数国产横机,由于换梭装置一般都在机器的一侧,机头往复移动一次,即一转,才能变换一次纱线,因此所编织横条织物的横列数总是偶数。,素色横条织物 素色横条织物是指采用相同颜色,而不同线密度、不同性质的毛纱进行间隔编织

15、,或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进行间隔编织而得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横条织物。,二、纵条类织物纵条纹织物是采用不同颜色、不同性质、不同线密度的毛纱,通过两个以上的喂纱梭嘴,对织针进行有选择地喂纱,在织物的表面产生具有间隔纵条效应的织物。,单面彩色纵条织物,单面纵条织物是一种较简单的单面提花织物,由于织物的反面有浮线,过长的浮线容易产生勾丝,对服用不利。因此,单面纵条织物只适合编织细条纹的织物。单面纵条纹织物的横向延伸性、脱散性均小于纬平针织物,而厚度大于纬平针织物。,双面彩条纵条织物,双面彩条组织的线圈结构图,添纱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添纱组织是指织物上全部线圈或部分线圈是由两个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即

16、一个单元的添纱线圈是由两个线圈重叠形成的。单面添纱组织、双面添纱组织、素色添纱组织、花色添纱组织。,(一)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织物内全部线圈都是有两个线圈重叠而成的。,1地纱 2面纱,二、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在地组织中,只有一部分线圈是由添纱和地纱组成,而另一部分线圈则只由地纱组成。架空添纱、绣花添纱,架空添纱组织,架空添纱组织是指在织物中,大部分线圈是由添纱和地纱一起编织而成紧密的添纱线圈,而少部分线圈是单独由地纱编织而成,此时添纱以浮线的形式处在织物的反面。,绣花添纱组织,绣花添纱组织是根据所设计的花纹要求,将与地组织同色或异色的纱线覆盖在织物的部分线圈上而形成的组织。,三、添纱组织的编织添纱组

17、织在编织时,对织针、导纱器、纱线张力、纱线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处理不当,将影响添纱线圈的覆盖效果,产生反丝现象。影响垫纱效果的因素: (1)织针 (2)导纱器 (3)纱线张力 面纱的张力小于地纱的张力 (4)垫纱的角度 面纱的垫纱角度(纵角、横角)小于地纱的垫纱角度 (5)纱线的粗细、刚度等,复合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组织特性,复合组织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各类组织复合而成的组织。在织物表面产生横向条纹、凹凸条纹、孔眼等花色效应。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复合组织是由平针、罗纹、集圈、浮线、衬纬、移圈、波纹等组织相复合而成。,一、集圈平针复合组织,集圈平针复合形成的织物,可以使不同颜色或不同原料的纱线分别显示

18、在织物的两面,从而是织物两面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风格。,二、罗纹平针复合组织由双面的罗纹组织和单面的平针组织按一定规律进行交替编织复合而成的组织,称为罗纹空气层组织,该组织结构紧密、厚实、挺括、平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尺寸稳定性,是毛衫外套理想的组织结构。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罗纹半空气层组织 又称三平组织,是由一个横列的满针罗纹和一个横列的纬平针组织进行复合编织而成的。,罗纹空气层组织 又称四平空转组织,它是由一个横列的满针罗纹和一个横列的双层平针复合而成。,三、双罗纹平针复合组织 又称棉毛空转组织,是由一个横列的双罗纹和一个横列的双层平针组织复合而成。,变化罗纹变化平针复合组织,瑞士点纹组织,作业:,1.画出单面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的线圈结构图、编织图。2.比较11罗纹组织与11满针罗纹组织在编织时,其排针、织针对位、三角工作状态等有什么异同。3.画出21罗纹的编织图。,延伸性好,并且横向延伸性比纵向好。,延伸性,线圈歪斜,织物横向的边缘卷向织物的正面,织物纵向的边缘卷向织物的反面。,卷边性,沿顺编织方向和逆编织方向都可以进行脱散。,脱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