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70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介绍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编制的背景、内容和实施建议,赵建平 肖辉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物理所年月,内容提要,一、前言二、编制单位和人员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规范的附录五、结语和建议,一、前言(一),1.背景:据考证,国际上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照明委员会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建设和研究城市夜景照明,并先后制订了相应的标准、规范或技术指南。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率先在外滩和南京东路实施夜景照明工程的改造与建设之后,北京、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重庆和石家庄等许多城市才相继进行了城市夜景照明建设。而且发展迅猛,成绩喜人,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倾向。比如忽视夜景规划,相互

2、比亮,夜景照明设施白天景观不佳和光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而且有扩大之势。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这方面的标准规范,夜景工程建设无据可依。因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向建设部申请编制这一规范,并被批准立项开展工作。,一、前言(二),2.概况: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二四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组建了本规范的编制组并正式开展工作。编制组对国内外大量夜景照明工程和规范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实测调查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照明评价指标,照明设计,照明节

3、能,光污染的限制,照明供配电与安全等共8章18节组成。,一、前言(三),2007年2月8-9日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对规范报批稿进行了终审,终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规范编制及时,内容完整全面,标准既吸取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又适合国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规范的内容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我国城市夜景照明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邮编:100044)。,二、编制单位和人员,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

4、: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北京照明学会 上海照明学会 北京东芝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 上海同音灯光音响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广茂达灯光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高力特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国际铜业协会(中国)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建平肖辉乾李景色沈天行汪猛杨春宇王大有李铁楠朱红李奇峰 许东亮刘剑平汪幼江 恽为民高京泉 施文勇,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一),1、总 则1.0.1为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塑造城市夜间形象,增加城市魅力,丰富人们夜间生活,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使用安全、维护管理方便,实施绿

5、色照明,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特殊景观元素、商业步行街、广场、公园、广告与标识等景物的夜景照明设计。1.0.3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二),2.0.1 夜间景观2.0.2 夜景照明2.0.3 泛光照明2.0.4 轮廓照明2.0.5 内透光照明 2.0.6 重点照明2.0.7 动态照明2.0.8 灯具效率 2.0.9 照 度2.0.10 亮 度,2.0.11 眩 光2.0.12 阈值增量2.0.13 色温2.0.14 相关色温(度)2.0.15 一般显色指数2.0.16 反射比2

6、.0.17 亮度对比 2.0.18 颜色对比 2.0.19 照度或亮度均匀度2.0.20 平均半柱面照度,2.0.21 立体感2.0.22 绿色照明2.0.23 照明功率密度2.0.24 光污染2.0.25 溢散光2.0.26 干扰光2.0.27 上射光通比2.0.28 熄灯时段2.0.29 环境区域2.0.30 维护系数2.0.31 维持平均照度(亮度),2.1、术语,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二),2.2、术语说明:本章共列出了本规范出现的相关术语共31条。编列以上术语的原则:1便于设计和管理等相关人员查找和使用。考虑到使用本规范的初、中和高级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一,而且初和中级设计人员数量较多

7、,因此在本规范中出现的相关术语基本上都编入到本章术语。2尽量压缩或减少引用国标电工术语照明GB/T 2900.65-2004和行标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 119-2008、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和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中的术语。少数重复的术语,是因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必不可少或是从城市夜景照明角度在内涵上有所扩展或变动而收录的。编写时参考了下列与城市夜景照明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资料:(1)CIE出版物国际照明术语No.17.4(1987);(2)行业标准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 119-2008;(3)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JGJ/T 50280-9

8、8;(4)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J217-2002;(5)行业标准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 65-2004;本标准的术语的中英文名称和定义是通过对以上参考文献资料进行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的。,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3.1(一)设计原则3.1.1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符合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的要求,并宜与工程设计同步进行。3.1.2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艺术效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创造舒适和谐的夜间光环境,并兼顾白天景观的视觉效果。3.1.3 照度、亮度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控制在本规范规定的范围内。3.1.4 应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

9、和照明方式;应合理确定灯具安装位置、照射角度和遮光措施,以避免光污染。3.1.5 应慎重选择彩色光。光色应与被照对象和所在区域的特征相协调,不应与交通、航运等标识信号灯造成视觉上的混淆。3.1.6 照明设施应根据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不得影响园林、古建筑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3.1(二)设计原则的说明3.1.1同步设计原则,也就是根据当地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宜与被照明工程的规划、设计同步进行。3.1.2 以人为本,彰显个性,注重夜景照明整体艺术效果的原则。3.1.3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施绿色照明的原则。3.1.

10、4 防止夜景照明产生光污染的原则。3.1.5 慎用彩色光的原则。3.1.6 安全的原则,其中照明设施应根据环境条件、安装方式设置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应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园林和古典建筑等被照对象免受损伤。,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3.2(一)照明光源及其电器附件的选择3.2.1 选用的照明光源及其电器附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3.2.2 选择光源时,在满足所期望达到的照明效果等要求条件下,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性能和价格,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3.2.3 照明设计时宜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泛光照明宜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2内透光照明宜采用三基色直管荧

11、光灯、发光二极管(LED)或紧凑型荧光灯;3轮廓照明宜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冷阴极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4商业步行街、广告等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采用金属卤化物灯、三基色直管荧光灯或其他高显色性光源;,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3.2(二)照明光源及其电器附件的选择5园林、广场的草坪灯宜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发光二极管(LED)或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6 自发光的广告、标识宜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场致发光膜(EL)等低耗能光源;7 通常不宜采用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和普通照明白炽灯。3.2.4 照明设计时应按下列条件选择镇流器:1直管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

12、器;2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光源功率较小时可配用电子镇流器。3.2.5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之间的安装距离应符合产品的相关规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三),3.3照明灯具选择3.3.1 选用的照明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3.3.2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其中泛光灯灯具效率不应低于65%。3.3.3 安装在室外的灯具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埋地灯具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7;水下灯具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8.3.6条和第8.3.7条的规定。3.3.4 灯具及安装固定

13、件应具有防止脱落或倾倒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人员可触及的照明设备,当表面温度高于70时,应采取隔离保护措施。3.3.5 直接安装在可燃性材料表面上的灯具,应采用标有标志的灯具。,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4、照明评价指标4.1 照度或亮度4.1.1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景观元素的照明评价指标应采取亮度或与照度相结合的方式。步道和广场等室外公共空间的照明评价指标宜采用地面水平照度(简称地面照度 )和距地面1.5m处半柱面照度( Esc)。4.1.2 本规范规定的照度或亮度值均应为参考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或维持平均亮度值。,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4、照明评价指标4.1 照度或亮度4.1.3 在照明设计

14、时,应根据环境特征、灯具的防护等级和擦拭次数从表4.1.3中选定相应的维护系数。注:1环境特征可按下列情况区分:清洁:附近无产生烟尘的工作活动,中等交通量,如大型公园、风景区;一般:附近有产生中等烟尘的工作活动,交通量较大,如居住区及轻工业区;污染严重:附近有产生大量烟尘的工作活动,有时可能将灯具尘封起来,如重工业区。2表中维护系数值以一年擦拭一次为前提。,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4、照明评价指标4.2 颜色4.2.1夜景照明光源色表可按其相关色温分为三组,光源色表分组应按表4.2.1确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4、照明评价指标4.2 颜色4.2.2 夜景照明光源显色性应以一般显色指数

15、Ra作为评价指标,光源显色性分级应按表4.2.2确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四),4、照明评价指标4.3均匀度、对比度与立体感4.3.1广场、公园等场所公共活动空间和采用泛光照明方式的广告牌宜将照度(或亮度)均匀度作为评价指标之一。4.3.2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入口、店头、雕塑、喷泉、绿化等,可采用重点照明突显特定的目标,被照物的亮度和背景亮度的对比度宜为35,且不宜超过1020。4.3.3 当需要突出被照明对象的立体感时,主要观察方向的垂直照度与水平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25。4.3.4 夜景照明中不应出现不协调的颜色对比;当装饰性照明采用多种彩色光时,宜事先进行验证照明效果的现场试验。,三、规范

16、的主要内容(四),4、照明评价指标4.4 眩光的限制4.4.1 夜景照明应以眩光限制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对机动车驾驶员的眩光限制程度应以阈值增量(TI)度量,并应符合本规范第7.0.2条的第3款的规定。4.4.2 居住区和步行区的照明设施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人员产生的眩光应符合本规范表7.0.2-3的规定。多种彩色光时,宜事先进行验证照明效果的现场试验。,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5.1 建筑物5.1.1 建筑物夜景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1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被照物功能、特征、周围环境,选择适宜的视点,并应考虑光的投射方向、灯具的安装位置等因素的影响;2应根据建筑物

17、表面色彩,合理选择光的颜色以使其与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相协调;3宜隐蔽灯具等照明设施。当隐蔽困难时,应使照明设施的形状、尺度和颜色与环境相协调。4 夜景照明灯具应和建筑立面的墙、柱、檐、窗、墙角或屋顶部分的建筑构件相结合。5 建筑物的入口不宜采用泛光灯直接照射。,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1 建筑物 5.1.2 不同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建筑物泛光照明的照度和亮度标准值应符合表5.1.2的规定。,表5.1.2不同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建筑物泛光照明的照度和亮度标准值,注:1.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E1E4区)的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2.为保护E1区(天然暗环境区)生态环境,建筑立面不应

18、设置夜景照明。,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1 建筑物 5.1.2 不同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建筑物泛光照明的照度和亮度标准值应符合表5.1.2的规定。,关于5.1.2表注的说明:城市规模和环境区域的划分A.0.1 城市规模根据人口数量可作下列划分:1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为2050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3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A.0.2 环境区域根据环境亮度和活动内容可作下列划分:1 E1区为天然暗环境区,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天文台所在区等;2 E2区为低亮度环境区,如乡村的工业或居住区等;3

19、 E3区为中等亮度环境区,如城郊工业或居住区等;4 E4区为高亮度环境区,如城市中心和商业区等。,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1 建筑物 5.1.2 不同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建筑物泛光照明的照度和亮度标准值应符合表5.1.2的规定。,关于5.1.2表中照度和亮度关系的说明:,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1 建筑物5.1.3 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当需要提高其照度或亮度值时,只宜在该建筑物上局部提高。5.1.4 建筑物的入口、特征构件、徽标或标识等部位的照度或亮度与周围照度或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5.1.5 建筑物夜景照明可采用多种照明方式。当

20、使用多种照明方式时,应分清照明的主次,注重相互配合及所形成的总体效果。,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1 建筑物 5.1.6 选择照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除有特殊照明要求的建筑物外,使用泛光照明时不宜采用大面积投光将被照面均匀照亮的方式;对玻璃幕墙建筑和表面材料反射比低于0.2的建筑,不应选用泛光照明;2对具有丰富轮廓特征的建筑物,可选用轮廓照明。当轮廓照明使用点光源时,灯具间距应根据建筑物尺度和视点远近确定;当使用线光源时,线光源的形状、线径粗细和亮度应根据建筑物特征和视点远近确定;3对玻璃幕墙以及外立面透光面积较大或外墙被照面反射比低于0.2的建筑,宜选用内透光照明。使用

21、内透光照明应使内透光与环境光的亮度和光色保持协调;并应防止内透光产生光污染;4重点照明的光影特征、亮度和光色等应与建筑整体协调统一;5当采用光纤、导光管、激光、太空灯球、投影灯和火焰光等特种照明器材时,应对照明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2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 5.2.1 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包括桥梁、雕塑、塔、碑、城墙、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夜景照明设计应在不影响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展现其形态美感,并应与环境协调。5.2.2 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的照度和亮度标准值应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规定。5.2.3 桥梁的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避免夜

22、景照明干扰桥梁的功能照明;2 应根据主要视点的位置、方向,选择合适的亮度或照度;,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2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 3 应根据桥梁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夜景照明方式,展示和塑造桥梁的特色,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塔式斜拉钢索桥的照明宜重点塑造桥塔、拉索、桥身侧面、桥墩等部位,并使照明效果具有整体感;2) 园林中景观桥的照明应避免照明设施的暴露以及对游人的眩光影响;3) 城市立交桥和过街桥的照明应简洁自然,与周边环境和桥区绿地的照明相协调;4) 城市中跨越江河桥梁的照明,应考虑与其在水中所形成的倒影相配合,应避免倒影产生的眩光;选择灯具及安装位置时,应考虑涨水时对灯

23、具造成的影响;4 应控制投光照明的方向以及被照面亮度以避免造成眩光及光污染;5 桥梁夜景照明产生的光色、闪烁、动态、阴影等效果不应干扰车辆和船舶行驶的交通信号和驾驶作业;6 通行重载机动车的桥梁照明装置应有防震措施。,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2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 5.2.4 雕塑及景观小品的照明应合理确定被照物亮度,并应与其背景亮度保持合适的对比度;应根据雕塑的主题、体量、表面材料的反光特性等来确定照明方案和选择照明方式。5.2.5 塔的照明设计应兼顾远近不同观看位置上的需要,合理确定亮度和亮度分布,充分展现形体特点。5.2.6 碑的照明设计应与碑的主体内涵相协调,并应控

24、制周边的光环境氛围。5.2.7 城墙的照明设计宜重点表现城楼、门洞、垛口、瞭望台等部位。5.2.8 市政公共设施的夜景照明设计应与其功能照明相结合。,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3商业步行街5.3.1 商业步行街的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购物环境应安全舒适;2街的出入口以及街内的道路、广场、公用设施、商店入口、橱窗、广告和标识均应设置照明;3商店立面应设置照明,并应与入口、橱窗、广告和标识以及毗邻建筑物的照明协调;4商业步行街的照明可选用多种光源和光色,采用动静结合的照明方式;5光污染的限制,应符合本规范第7.0.2条的要求。,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3

25、商业步行街5.3.2商业步行街商店入口的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入口亮度与周围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2 应与店内照明、橱窗照明、广告标识照明以及建筑立面照明有所区别又相协调;3 不应对进出商店的人员产生眩光。,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3 商业步行街5.3.3商业步行街的道路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能使行人看清路面、坡道、台阶、障碍物以及4m以外来人的面部;应能准确辨认建筑物标识、招牌和其他定位标识。2 其评价指标及照明标准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相关规定;3 不宜采用常规道路照明方式和常规道路照明灯具;4 宜采用

26、造型美观、上射光通比不超过25%、垂直面和水平面均有合理的光分布的装饰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灯具;5 光源宜选择金卤灯、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或其他高显色光源;6 灯杆、支架、灯具外形、尺寸和颜色应整体设计,互相协调。,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3 商业步行街5.3.4 商业步行街市政公共设施的照明应统一设计,其亮度水平和光色应协调,并在视觉上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和整体性。5.3.5 商业步行街入口部位的大门或牌坊、建筑小品的照明亮度与街区其他部位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街名牌匾等的照明应突出。5.3.6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照明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5.1.2条

27、的规定。5.3.7商业步行街广告和标识的照明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5.6节的相关规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4 广场 5.4.1 广场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广场照明所营造的气氛应与广场的功能及周围环境相适应,亮度或照度水平、照明方式、光源的显色性以及灯具造型应体现广场的功能要求和景观特征;5.4.1条文说明:本条提出了为广场照明设计应符合的规定。 1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卷,广场主要有市政、交通、商业、纪念、宗教和休闲娱乐广场六大类,广场的功能和性质如下: 1)市政广场: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礼仪和节日活动的广场。 2)交通广场:城市中主要

28、人流和车流、航流或机流集散点前的广场。 3)商业广场:位于商业中心,用于购物或休闲的广场。 4)纪念广场:纪念某一或某些人物或事件而修建的广场。 5)宗教广场:位于教室、寺庙及祠堂前,用于庆典、集会和游行的广场。 6)休闲娱乐广场:供人们休闲、游憩、约会或游乐活动的广场。 各类广场的功能要求和景观特征是不同的。因此第5.4.1条的第1款要求广场照明设计首先要体现各类广场的功能要求和景观特征;,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4 广场 5.4.1 广场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广场绿地、人行道、公共活动区及主要出入口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广场绿地、人行道

29、、公共活动区和主要出入口的照度标准值注:1 人行道的最小水平照度为25lx;2 人行道的最小半柱面照度为2lx。,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4 广场 5.4.1 广场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 广场地面的坡道、台阶、高差处应设置照明设施;4广场公共活动区、建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的照明应统一规划,相互协调;5广场照明应有构成视觉中心的亮点,视觉中心的亮度与周围环境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6除重大活动外,广场照明不宜选用动态和彩色光照明;7广场应选用上射光通比不超过25%,具有合理配光的灯具;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并应具有良好的装饰性、不得对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产生

30、眩光和对环境产生光污染。5.4.2 机场、车站、港口的交通广场照明应以功能照明为主,出入口、人行或车行道路及换乘位置应设置醒目的标识照明;使用的动态照明或彩色光不得干扰对交通信号灯的识别。5.4.3 商业广场的照明应和商业街建筑、入口、橱窗、广告标识、道路、广场中的绿化、小品及娱乐设施的照明应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3节的相关规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5 公园5.5.1 公园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公园类型(功能)、风格、周边环境和夜间使用状况,确定照度水平和选择照明方式;2 应避免溢散光对行人、周围环境及园林生态的影响;3公共活动区域的照度

31、标准值应符合表5.5.1的规定。表5.5.1 公园公共活动区域的照度标准值注:半柱面照度的计算与测量可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5 公园5.5.2 公园树木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树木的照明应选择适宜的照射方式和灯具安装位置;应避免长时间的光照和灯具的安装对动、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不应对古树等珍稀名木进行近距离照明;2应考虑常绿树木和落叶树木的叶状及特征、颜色及季节变化因素的影响,确定照度水平和选择光源的色表;3应避免在人的观赏角度上产生眩光和对环境产生光污染。5.5.3 公园绿地、花坛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草坪的照明应考虑对公园内人员活动的影响,光

32、线宜自上向下照射,应避免溢散光对环境和人造成的光污染;2灯具应作为景观元素考虑,并应避免由于灯具的设置影响景观;3花坛宜采用自上向下的照明方式,以表现花卉本身;4 应避免溢散光对观赏及周围环境的影响;5 公园内观赏性绿地照明的最低照度不宜低于2 lx。,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5 公园5.5.4 公园水景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水景的形态及水面的反射作用,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2 喷泉照明的照度应考虑环境亮度与喷水的形状和高度;3水景照明灯具应结合景观要求隐蔽,应兼顾无水时和冬季结冰时采取防护措施的外观效果;4光源、灯具及其电器附件必须符合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水中使用的

33、防护与安全要求,并应便于维护管理;5 水景周边应设置功能照明,防止观景人意外落水。5.5.5 公园步道的坡道、台阶、高差处应设置照明设施。5.5.6 公园的入口、公共设施、指示标牌应设置功能照明和标识照明。,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6 广告与标识5.6.1 广告与标识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符合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中对广告与标识照明的要求;2应根据广告与标识的种类、结构、形式、表面材质、色彩、安装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照明方式;3光色运用应与广告与标识的文化内涵及周围环境相吻合,应注重昼夜景观的协调性,并达到白天和夜间和谐统一;4除指示性、功能性标识外,行政办公

34、楼(区)、居民楼(区)、医院病房楼(区)不宜设置广告照明; 5宜采用一般显色指数大于80的高显色性光源;6广告与标识照明不应产生光污染及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不得干扰通信、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五),5、照明设计 5.6 广告与标识5.6.2 广告与标识面照明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环境区域、不同面积的广告与标识照明的平均亮度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5.6.2的规定;表5.6.2 不同环境区域不同面积的广告标识照明平均亮度最大允许值(cd/) 注:环境区域(E1E4区)的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2外投光广告与标识照明的照度均匀度U1(Lmin/Lmax)宜为0.60.8

35、;3 广告与标识采用外投光照明时,应控制投射范围,散射到广告与标识外的溢散光不应超过20%;4应限制广告与标识照明对周边环境的光污染,并应符合本规范第7.0.2条的规定。,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六),6、照明节能6.1 照明节能措施6.1.1 应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性质、环境区域亮度、表面装饰材料及所在城市的规模等,确定照度或亮度标准值。6.1.2 应合理选择夜景照明的照明方式。6.1.3 选用光源应符合相应光源能效标准,并应达到节能评价值的要求。6.1.4 应采用功率损耗低、性能稳定的灯用附件。镇流器按光源要求配置,并应符合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6.1.5 应采用效率高的灯具。6.1.6

36、气体放电灯灯具的线路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6.1.7 应合理选用节能技术和设备。6.1.8 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6.1.9 应建立切实有效的节能管理机制。,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六),6、照明节能6.2.1 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采用功率密度值应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6.2.2 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宜大于表6.2.2的规定。表6.2.2建筑物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 注:1. 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E1E4区)的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 2. 为保护E1区(天然暗环境区)的生态环境,建筑立面不应设置夜景照明。,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

37、制7.0.1光污染的限制应遵循下列原则:1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同时,应防止夜景照明产生的光污染;2 限制夜景照明光污染,应以防为主,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3对已出现光污染的城市,应同时做好防止和治理光污染工作;4应做好夜景照明设施的运行与管理工作,防止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光污染。,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7.0.2光污染的限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夜景照明设施在居住建筑窗户外表面产生的垂直照度不应大于表7.0.2-1的规定值。表7.0.2-1 居住建筑窗户外表面的垂直照度最大允许值注:1.考虑对公共(道路)照明灯具产生的影响,E1区熄灯时段的垂直面照度最大允许值可提高到1 lx

38、; 2.环境区域(E1E4区)的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7.0.2限制光污染的标准的说明限制城市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光污染目前已有国际标准。这就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2003年颁布的第150号技术报告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和CIE第136-2000技术报告城区照明指南的部分内容。按有关规定对已有国际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等级可等同采用(IDT)、修改采用(MOD)或非等效采用(NEQ.)的原则制定标准。鉴于CIE限制室外照明光污染标准是通过大量调研,总结了世界各国防治光污染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本标准

39、按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原则,使用了CIE的标准。本规范所指居住建筑主要包含住宅、公寓、旅馆和医院病房楼等。,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 2夜景照明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不应大于表7.0.2-2的规定值。表7.0.2-2夜景照明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最大允许值注:1.要限制每个能持续看到的灯具,但对于瞬时或短时间看到的灯具不在此例;2.如果看到光源是闪动的,其发光强度应降低一半;3. 如果是公共(道路)照明灯具,E1区熄灯时段灯具发光强度最大允许值可提高到500 cd;4.环境区域(E1E4区)的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7.0.2限制光污染的标准限制城市

40、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光污染目前已有国际标准。这就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2003年颁布的第150号技术报告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和CIE第136-2000技术报告城区照明指南的部分内容。按有关规定对已有国际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等级可等同采用(IDT)、修改采用(MOD)或非等效采用(NEQ.)的原则制定标准。鉴于CIE限制室外照明光污染标准是通过大量调研,总结了世界各国防治光污染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本标准按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原则,使用了CIE的标准。本规范所指居住建筑主要包含住宅、公寓、旅馆和医院病房楼等。,三、规范的主要内

41、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3城市道路的非道路照明设施对汽车驾驶员产生的眩光的阈值增量不应大于15%。4 居住区和步行区的夜景照明设施应避免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人造成眩光。夜景照明灯具的眩光限制值应满足表7.0.2-3的规定。表7.0.2-3居住区和步行区夜景照明灯具的眩光限制值注:1. L为灯具在与向下垂线成85和90方向间的最大平均亮度(cd/m2); 2.A为灯具在与向下垂线成90方向的所有出光面积(m2)。,7.0.2限制光污染的标准限制城市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光污染目前已有国际标准。这就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2003年颁布的第150号技术报告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和CIE第

42、136-2000技术报告城区照明指南的部分内容。按有关规定对已有国际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等级可等同采用(IDT)、修改采用(MOD)或非等效采用(NEQ.)的原则制定标准。鉴于CIE限制室外照明光污染标准是通过大量调研,总结了世界各国防治光污染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本标准按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原则,使用了CIE的标准。本规范所指居住建筑主要包含住宅、公寓、旅馆和医院病房楼等。,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5灯具的上射光通比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表7.0.2-4的规定值。表7.0.2-4灯具的上射光通比的最大允许值,关于室外照明庭院灯灯

43、具的上射光通比的最大值的限制的说明上射光通过大气散射使夜空发亮,妨碍天文观测。此标准在CIE126-1997中提出,而CIE150号报告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限制除埋地灯外的庭院灯灯具的上射光通比的标准。,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6夜景照明在建筑立面和标识面产生的平均亮度不应大于表7.0.2-5的规定值。表7.0.2-5建筑立面和标识面的平均亮度最大允许值注:1若被照面为漫反射面,建筑立面亮度可根据被照面的照度E和反射比,可计算出亮度Lb或Ls。 2标识亮度LS值不适用于交通信号标识。 3闪烁、循环组合的发光标识,在E1区和E2区里不应采用,在所有环境区域这类标识均不应靠 近住宅的

44、窗户设置。,三、规范的主要内容(七),7、光污染的限制 7.0.3 光污染的限制应采取下列措施1在编制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时,应对限制光污染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措施;2在设计城市夜景照明工程时,应按城市夜景照明的规划进行设计; 3应将照明的光线严格控制在被照区域内,限制灯具产生的干扰光,超出被照区域内的溢散光不应超过15%;4应合理设置夜景照明运行时段、及时关闭部分或全部夜景照明、广告照明和非重要景观区高层建筑的内透光照明;,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八),8、照明供配电与安全8.1照明供配电8.1.1 应根据照明负荷中断供电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合理地确定负荷等级,并应正确的选择供电方案。8.1.2 夜景

45、照明设备供电电压宜为0.23/0.4kV,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5km。照明灯具端电压的偏差值不宜高于其额定电压值的105%,并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值的90%。8.1.3 夜景照明负荷宜采用独立的配电线路供电,照明负荷计算需用系数应取1,负荷计算时应包括电器附件的损耗。8.1.4 当电压偏差或波动不能保证照明质量或光源寿命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可采用有载自动调压电力变压器、调压器或专用变压器供电。当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时,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宜采用D,yn-11方式。,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八),8、照明供配电与安全 8.1照明供配电8.1.5 照明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30A。8.1.6

46、三相照明线路各相负荷的分配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电流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电流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8.1.7 当采用三相四线配电时,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室外照明线路应采用双重绝缘的铜芯导线,照明支路铜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 2.5 2。8.1.8 对仅在水中才能安全工作的灯具,其配电回路应加设低水位断电措施。8.1.9 对单光源功率在250W及以上者,宜在每个灯具处单独设置短路保护。8.1.10 夜景照明系统应安装独立电能计量表。8.1.11 有集会或其他公共活动的场所应预留备用电源和接口。,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八),8、照明供配电与安全 8.2照明控制8

47、.2.1 同一照明系统内的照明设施应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应避免全部灯具同时启动。宜采用光控、时控、程控和智能控制方式,并应具备手动控制功能。8.2.2 应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平日、节假日、重大节日等不同的开灯控制模式。8.2.3 系统中宜预留联网监控的接口,为遥控或联网监控创造条件。8.2.4 总控制箱宜设在值班室内便于操作处,设在室外的控制箱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八),8、照明供配电与安全 8.3安全防护与接地8.3.1 安装在人员可触及的防护栏上的照明装置应采用特低安全电压供电,否则应采取防意外触电的保障措施。8.3.2 安装于建筑本体的夜景照明系统应与该建筑配电系统的接

48、地型式相一致。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中距建筑外墙20m以内的设施应与室内系统的接地型式相一致;距建筑物外墙20m以外的部分宜采用TT接地系统,将全部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后直接接地。8.3.3 配电线路的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要求,当采用TN-S接地系统时,宜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当采用TT接地系统时,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动作电流不宜小于正常运行时最大泄漏电流的2.02.5倍。,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八),8、照明供配电与安全 8.3安全防护与接地8.3.4 夜景照明装置的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8.3.

49、5 照明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采用绝缘、遮拦或外护物保护,距地面2.8m以下的照明设备应使用工具才能打开外壳进行光源维护。室外安装照明配电箱与控制箱等应采用防水防尘型,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北方地区室外配电箱内元器件还应考虑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距地面2.5m以下的电气设备应借助于钥匙或工具才能开启。8.3.6 嬉水池(游泳池)防电击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0区内采用12及以下的隔离特低电压供电,其隔离变压器应在0、1、2区以外;嬉水池区域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2 电气线路应采用双重绝缘;在0区及1区内不得安装接线盒;3电气设备的防水等级:0区内不应低于IPX8;1区内不应低于IPX5

50、;2区内不应低于IPX4;4 在0区、1区及2区内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八),8、照明供配电与安全 8.3安全防护与接地8.3.7 喷水池防电击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50及以下的特低电压(ELV)供电时,其隔离变压器应设置在0、1区以外;当采用220供电时,应采用隔离变压器或装设额定动作电流In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喷水池区域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2 水下电缆应远离水池边缘,在1区内应穿绝缘管保护;3 喷水池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4 允许人进入的喷水池或喷水广场应执行本规范第8.3.6条的规定。8.3.8 霓虹灯的安装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霓虹灯安装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