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89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眼科治疗概要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科治疗概要,眼乃五官之一,居于人体上部及体表,其结构、功能及病理有其自身特点,又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故眼病的治疗,必须内外兼治。内治对于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治本,固然重要。而外治对外障眼病和某些内障眼病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审视瑶函点服之药各有不同问答论中记载:“病有内外,治各不同,内疾已成,外症若无,不必点之,点之无益,惟以服药内服治为主,者外有红丝赤脉,如系初发,不过跋邪,邪退之后,又为余邪,点固可消,眼药夹攻犹愈,倘内病始发,而不服药内治,只泥外点者,不惟徒点无益,恐反激发其邪,若内病既成,外症又见,必须内外并治,故宜点服俱行。”,历代眼科医家在内

2、外兼治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是中医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强调内治,重视外治,兼顾针灸、推拿、气功等,是中医眼科治疗学的主要特点特色。在防盲治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病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病症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分内治、外治两大类。此外,还常应用针灸、推拿及按摩等法。,第一节 眼科常用内治法,内治法是通过内服药物,以祛除病邪,调整脏腑经络和气血阴阳的失调,调动自身抗病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眼病和提高视力的目的。内治法以整体观为指导,以辨证为依据,在中医眼科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眼科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认为是治本之法,受到历代眼科医家的重视,积累了大量的内服方药。,由于目病

3、的病因、病位、病性等不同,故内治法是多种多样的。其配伍既灵活又需遵循一定的法度。在具体组方遣药时,既要立足全身辨证,又要结合局部症状和辨病,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内服药治,既是内障眼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也是外障眼病治本之法。内治法广泛用于内外障眼病,尤其对某些眼内的疾病更具独到之处。眼病十分复杂,常由脏之不平所致,而且亢则乘,胜则侮,每每并病合病。脏腑间有生克制化及传变特点。不论外感眼病或内伤眼病,皆应根据眼部表现,结合全身症状进行辨证,分清标本缓急,通过内治法来调整脏腑功能或攻逐病邪,以达到治疗效果。,一、祛风清热法 本法以祛风清热为主要作用,是外障眼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辛散轻扬与寒凉清热

4、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以治疗风热为患的眼病症。主要适用于外感风热眼病症,如病起突然,胞睑红肿,痒痛畏光,眵泪交加,白睛红赤,黑睛浅层生翳,瞳神缩小,目珠偏斜,眉骨疼痛。全身见恶风发热,头痛流涕,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常用方剂有银翘散(115)、驱风散热饮子(65)、羌活胜风汤(64)、新制柴连汤(127)、防风通圣散(53)等。 临床应用时,要仔细区分是风邪偏胜或热邪偏胜。一般风重于热者,多选用羌活胜风汤(64)等;若热重于风,多选用驱风散热饮子(65)等;若风热并重者,多选用防风通圣散(53) 等方。祛风药多性燥,常可伤津液,不宜久用,阴虚者更要慎用。凡阳盛火升,内热壅盛者勿用;体虚多

5、汗,阴虚血少,易感疮疡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必要时可与益气固表,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药联合应用,以防辛散之弊。,二、泻火解毒法 本法是以清除火热毒邪为主要作用,由寒凉降火、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以治疗火热所致的眼病症的方法。 适用于实热毒邪证眼病症,如头目痛剧,畏光怕热,泪热眵稠,猝然失明,胞睑红肿,生疮溃烂,白睛混赤,黑睛溃陷,黄液上冲,瞳神缩小,瞳神散大,眼内出血、渗出,目珠高突,转动受限等。全身见口干欲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实热之象者。,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29)、内疏黄连汤12、导赤散48、泻肺饮86、清胃汤(113)、竹叶泻经汤57 、黄连解毒汤108等。 火热

6、之证有肝火、胃火、肺火、心火、火毒等之分,选方用药时都应有所区别。肝火者用清肝泻火法,常选用龙胆泻肝汤29、泻青丸90等方;胃火者用清胃降火法,常选用清胃散(113 )等方;肺火者用清肺泻火法,常选用泻肺饮86 等方;心火者用清心降火法,常选用竹叶泻经汤57 、导赤散(48)等方;火毒炽盛者,用清热泻火解毒法,常选用黄连解毒汤108 等方。运用本法时,勿使用寒凉方剂过早、过多,中病即止,以免损脾碍胃伤正。气血亏虚,脾胃不键者慎用,如遇寒热错杂,实中夹虚之证,应酌情加祛风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强胃的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三、利水祛湿法 本法是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由祛湿化浊利水药为主组成的方剂

7、,用以治疗湿浊上泛的眼病症的方法。适用于湿邪外侵或内生所引起的一切眼病症,如胞睑浮肿,痒痛湿烂,眵泪胶粘,白睛污黄,黑睛雾状混浊、色灰白,翳如虫蚀,神水混浊,瞳神缩小或边缘如锯齿,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眼底可见渗出、水肿等。全身见体倦身重,胸胁痞满,纳呆便溏,苔滑或厚腻等湿邪表现。,眼本多水,易患湿证,屈光间质水少水多都可导致混浊变性,泪液、房水分泌过多或排泄障碍,都可造成溢泪或眼内压增高,外伤炎性刺激颅内压增高,任何原因引起的静脉回流受阻都可导致视网膜视神经水肿。因此,促进水液的排泄和祛除多余的水湿,对保持眼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排除眼内的病理产物,都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常用方剂有除湿

8、汤78、猪苓散117 、三仁汤9、五苓散(16)、抑阳酒连散67等。应用本法时,还应根据湿邪所在部位不同、合邪不同及湿邪所产生病理产物等,选用不同的方剂。如肝胆湿热者,宜选用龙胆泻肝汤29等方;脾胃湿热者,常选用除湿汤78等方;风湿夹热者,常选用抑阳酒连散67等方;痰湿互结者,常选用涤痰汤98 等方。 利水祛湿药有耗液伤阴之弊,养阴药亦易留湿,治疗用药时应当酌情处理好养阴与祛湿的关系。要根据病情轻重与患者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的情况,而慎重选药。阴虚血少与津液亏损者,尤宜注意。,四、理血法 本法是以活血化瘀或止血为主要作用,由理血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血瘀于目和出血性眼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止血

9、法及活血化瘀法。 在处理眼内出血时,需结合眼部出血的特点,眼内出血无窍道直接排出,吸收消散难而易留瘀,瘀留则变症丛生;眼部组织脆弱而脉络丰富,因而易于再出血。在组方遣药时,应注意止血与化瘀的关系,避免因止血而留瘀,因化瘀而致再出血。,(一)止血法 本法是用具有止血作用的方药以中止眼部出血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一切出血性眼病的早期,如白睛溢血、血灌瞳神、视衣出血等。 常用方剂有宁血汤(30)、生蒲黄汤33、十灰散6等,导致出血的原因不同,止血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清热凉血止血,常选用十灰散(6)等方;虚火伤络而出血者,宜滋阴凉血止血,常选用宁血汤30等方;气不摄血而出血者,宜益气

10、摄血,常选用归脾汤(23)等方;眼外伤者,宜止血祛瘀,常选用生蒲黄汤33等方。 止血法属于急则治其标之法,仅用于眼病的出血阶段,若出血已止而无再出血的趋势,当逐渐转向活血化瘀治法,以促进瘀血的吸收。单纯固涩止血易致留瘀,故常于止血方中配伍活血化瘀之品,或可 选用兼有活血作用的止血药物。,(二)活血化瘀法 本法是以消散瘀滞、改善血行为主要作用,通过活血行气、化瘀通络药为主组成的方剂,治疗眼部蓄血及瘀血证的方法。 适用于眼部蓄血及瘀血证,如眼部胀痛刺痛,红肿青紫,肿块结节,组织增生,眼内渗出、水肿、出血、缺血、血管痉挛或扩张或阻塞,眼底机化、萎缩、变性、新生血管、眼外 肌麻痹、外伤、手术后、眼部固

11、定性疼痛及舌有瘀斑等。 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101)、血府逐瘀汤56、补阳还五汤59、失笑散34、归芍红花散24、祛瘀汤82、大黄当归散8等。,应用本法时,还应根据病因病机不同,选用不同的方剂。若为瘀血阻塞血络而致的眼部出血,常用桃红四物汤101、失笑散34、血府逐瘀汤56等方;血瘀热壅者,常用归芍红花散24等方;气虚血瘀者,常用补阳还五汤59等方;撞击伤目,血灌瞳神者,常用祛瘀汤(82)等方;血分郁热,血灌瞳神者,常选用大黄当归散8等方。 本法不宜久用,久用易伤正气。尤其是破血药,祛瘀力量峻猛,气血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必要时可配伍补气药物同用。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临床上在应用时,常配伍行

12、气导滞药物,以提高疗效。,五、疏肝理气法 本法是以改善或消除肝郁气滞为主要作用,由解肝郁、畅气机、调脏腑的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以治疗因肝气郁结而致气机不调的一切内外障眼病的方法。,适用于因肝气郁结而致气机不调的一切内外障眼病,如目系、视衣及其血管疾病、瞳神干缺、绿风内障、青风内障、视力疲劳等,尤其是眼底病恢复期及久病不愈者;还可用于眼目胀痛,视物昏朦,或突然失明,视物变形,视物变色。全身见精神抑郁,或情绪紧张,或 情志急躁,或忧愁善虑,或胸胁胀闷,乳房胀痛,不思饮食,月经不调等。对于解郁法,清代医家顾锡有独到的认识,所著银海指南有七情总论、气病论、郁病论等专论郁症及郁症治疗的篇章。其观点是认为

13、七情者难治,志意平和则勿药有喜,不必乞灵于草根树皮。认为无论因郁而病或因病而郁,患是症者,宜自为节制,妙药难医心上病。说明眼病因郁者,应当注重精神上的疏导,不能单纯依赖药治。,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97、逍遥散(104)、舒肝解郁益阴汤(122)、丹栀逍遥散(11)等。因久病多兼瘀,久病多虚,故解郁常配伍补益和活血祛瘀药。若肝郁血虚者,常选用逍遥散(104)等方;气郁化火者,常用丹栀逍遥散(11等方。由于理气药物多辛燥,故对阴亏之人须慎用或注意配伍。,六、补益法 本法是以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由补益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眼病的治法。,(一)补益气血法 目得血而能视,气脱者

14、目不明,神光赖其真气真血真精的滋养,方能明视万物,气血对于眼目至关重要,补益气血是中医眼科重要治法。 本法是以通过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方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眼病的方法。 适用于气血亏虚的眼病。如肝劳,上睑下垂,圆翳内障,青盲,视衣脱离,视瞻昏渺,视瞻有色,青风内障,高风内障等。全身可有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面色少华,心慌心悸,爪甲淡白,舌淡脉虚等气血亏虚症状。,目得血而能视,气脱者目不明,神光赖其真气真血真精的滋养,方能明视万物,气血对于眼目至关重要,补益气血是中医眼科重要治法。 常用方剂有芎归补血汤55、益气聪明汤(105)、参苓白术散,73、八珍汤(1)等。邪气亢盛而无虚候者,忌用本

15、法。,(二)补益肝肾法 本法是以通过具有补养肝肾作用的方药,治疗肝肾亏虚眼病的方法。因肝血为养目之源,肾精为司明之本,故肝肾不足引起的眼病较为多见,在眼科应用较为广泛。 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眼病,如肝劳,圆翳内障,青盲,视衣脱离,视瞻昏渺,视瞻有色,青风内障,高风内障等。还可用于目乏神光,视物昏花,眼前黑影,神光自现,冷泪常流,黑睛翳障修复期,眼内干涩,瞳色淡白,瞳神散大或干缺等。全身多伴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梦遗滑精,失眠健忘,舌淡少苔等。,常用方剂有杞菊地黄丸(63)、三仁五子丸10、驻景丸加减方,95、加减驻景丸26、左归丸43、左归饮44、右归丸41、右归饮42、二至丸4、金匮肾气丸70等。

16、 若为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病,常用加减驻景丸(26 )等方;肝肾阴亏者,常用杞菊地黄丸63、左归丸43、二至丸4等方;肾阳不足者,常用右归丸41等方。凡实证忌用本法,湿邪未尽者不宜早用。,七、退翳明目法 本法是用具有消障退翳作用的方药,用于黑睛生翳,以促进翳障的消散,减少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有拨云退翳丸68、石决明散(35)、菊花决明散(109)、滋阴退翳汤(1253、消翳汤(102)等。,退翳明目法需用之适时,最宜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已衰者。此时期风热毒邪渐除,新翳不再发展,翳面开始修复,适时应用本法,因势利导,旨在帮助和促进角膜混浊的吸收,减少疤痕的形成,尽可能恢复其透明性,增加视力才有可

17、能。临床经验证明,这种修复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坚持服药,日久方能收到翳退目明的效果。,在临床上,也有人把退翳之法概括为抑、蜕、消、浸、收、发、补、调八字,即用清热泻火解毒的药物以抑之;用虫衣、蛇衣等蜕化药以蜕之;佐以归芍桃红等养血活血药以消之;用生地、玄参、寸冬、花粉等滋阴药以浸之;对角膜穿孔、虹膜突出或久不愈合的情况下,用五味、醋炒香附、乌贼骨等收涩药以收之;对病程久,无实邪,久治不收敛者,用羌活、防风等辛散药以发之;审视瑶函载有:“若遇此证,必食发物或用药发起,待觉昏肿红赤,再用点服愈矣。”的治法,就是一种用辛燥食物或药物发起,使之充血,以促其混浊吸收的刺激疗法;对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的患

18、者,在纯虚无邪的情况下,用补肝肾、益气血的药物以补为主,兼用退翳之品,以利于退翳明目;对内分泌紊乱,如妇女经期应时而发的目翳,用解郁理血的药以调之。在八字当中,应该把“抑”字摆在前位,只有抑其邪势,才能防止其发展扩大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退翳之法,须有次第,如黑睛病初起,星翳点点,红赤流泪,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若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到退翳明目为主。病至后期,邪气已 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虚者,则须兼顾扶正,结合全身症状,酌加益气养血或补养肝肾之品。黑睛属肝,故凡清肝、平肝、疏肝药物,多有退翳作用,可配伍应用。,八、祛风散寒法 本法是以辛温发散疏风祛邪药物为主组成方剂,以

19、祛风散寒除邪为主要作用的治疗大法,用以治疗眼病的风寒证候。尤其是目痛为主症的眼病较为常用。正如古今医鉴曰:“世谓且病而痛,多由火热及血太过。予窃谓目病固由火热,然外无风寒闭之,目亦不病,虽病亦不甚痛。盖人感风寒,则腠理闭密,火热不得外泄,故上走窍而目病矣。散其外之风寒,则火泻而痛自止。”强调风寒与目病的关系,对当时所盛行的“目不因火则不病”的理论,颇具独到见解,对祛风散寒法在眼科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本法适用于眼痛较甚,畏光多泪,或伴目痒梗涩等症的外障眼病。多发病较急,眼病早期,邪未化热,症见眼痛头痛,泪多眵少,泪无热感,畏光怕风,目痒目涩,目珠偏斜,黑睛翳障,眉骨疼痛等。可伴身痛恶寒,项背不

20、舒,苔薄白,脉浮紧或弦而不数等。多见于病毒性炎症眼病、过敏性眼病、眶上神经痛、麻痹性斜视等。如结膜、角膜、巩膜、前葡萄膜等的炎症性眼病。一般多用于外障眼病初期,若用于久病者,多为陈寒痼疾或是阳虚体质或是过早过多用寒凉所致。,常用方剂如荆防败毒散、明日细辛汤、柴胡复生汤、驱风一字散、川芎茶调散、羌活退翳散、四味大发散、八味大发散等。在具体应用时,须分清不同情况组方遣药,如以目痛甚者,可选祛风止痛药,酌加通络活血之品;目痒为主者,当选用疏风止痒药,酌加养血活血之品;畏光流泪甚者,当选用祛风止泪药,酌加解痉之品以缓解眼睑痉挛;黑睛翳障者,一般酌加解毒、退翳、活血之品;至于目痛甚,还应依其疼痛牵连的部

21、位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如头额痛的白芷,头顶痛的藁本,眉骨痛加化痰通络药等。对于祛风散寒法治眼病,前人积累了不少经验,如眼科奇书的四味大发散、八味大发散。中医诊疗要览则常用葛根汤治疗青光眼及炎症性眼病。本法应用得当时,其效快捷。临床上以痛剧、痒甚、泪多、畏光等症为主,又无热象者,宜用本法。,九、滋阴降火法 本法由甘寒滋阴与寒凉降火药物为主组成方剂,用以滋阴液降虚火,治疗眼病的阴虚火旺证。是炎症性眼病中后期的常用治法。眼乃上窍,功能独特,内有滋目之真血真精,还有神膏神水,富含阴液;且风邪火邪皆为阳邪,易袭上窍,易伤阴耗液,目病阴虚火旺者多。,景岳全书卷二十九云:“凡病目者,非火有余则阴不足耳

22、。”故本法比较常用。症见眼目干涩,视物昏花,萤星满目,眼前黑花飞舞或似云雾飘荡,或眵干泪少,眼睛痒涩,白睛淡红或暗红而有结节,赤脉稀疏或抱轮微赤,黑睛翳面洁净,瞳神干缺,或眼内出血、渗出、充血等,或年老体弱之人,或病久阴亏,或病程长而反复难愈。伴有五心烦热,颧赤唇红,盗汗遗精,失眠多梦,腰膝瘦软,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多用于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等的炎症性疾病的中后期,眼底病中的炎症性疾病及出血者。常用方剂如滋阴降火汤、知柏地黄汤、养阴清肺汤、清肾抑阳丸、滋阴地黄丸、连柏益阴丸等。,滋阴降火法的组方遣药,需依其不同的病位,区分是何脏阴亏致虚火扰目,如白睛淡红,鼻干咽燥

23、,病变多为肺经虚火,黑睛翳障,伴抱轮微赤,烦躁易怒,多为肝经虚火,两眦赤涩疼痛,血脉稀疏,心烦失眠,多为心经虚火、瞳神疾病,眼底少量出血,耳鸣腰痠,五心烦热,多为肾经虚火。还要结合局部病理改变,如翳障、结节、渗出、水肿、充血、出血、退变等的不同,选用不同方药。同是瞳神疾病,出血性疾病与炎症性眼病用药亦不尽相同。,滋阴药易滞气碍胃,使用时当注意顾护脾胃;滋阴药有留邪之弊,往往需结合祛邪之药,如外眼炎症性疾病,常需依其症状不同,分别佐以祛风清热、凉血活血、退翳明目等;尤其是要恰当处理滋阴与祛湿的关系,临床上常有阴虚火旺型眼病,又有眼底的水肿、渗出或是玻璃体混浊,或是有角膜水肿等,这种情况下,既要滋

24、阴降火,又要淡渗祛湿,方能切合病情,加强上述组织的水液代谢,有利于混浊水肿的消除。,滋阴降火法的临床应用,历来受到眼科医家的重视,在眼科治法中,有重要地位,故而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曰:“一肾水而配五脏之火,是火太有余,水甚不足。”由于滋阴降火药物性多滋腻,如外感诸邪,脾胃虚弱或痰湿内蕴者忌用。,十、平肝潜阳法本法是用平肝熄风和滋阴潜阳药物为主组成,以平衡阴阳,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眼病。适用于头目胀痛,头晕耳鸣,烦躁失眠,面红烘热,视物昏花或视力骤丧,或视物难持久,白睛赤脉粗大,瞳神散大,眼压增高,目珠偏斜,眉骨胀痛,视盘充血肿胀,网膜动脉细而反光强,静脉怒张或血管阻塞,网膜上有出血、渗出、水肿或

25、是缺血状态等。多见于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炎症,视网膜血管病,青光眼,视力疲劳,斜视等。,常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汤、养肝熄风汤、平肝潜阳汤等。 应用平肝潜阳法,需根据不同病症进行配伍,如出血者,需伍以凉血止血;血管阻塞者,多结合化瘀通络;斜视者,需配伍祛风通络化痰;阴血亏虚者,应当养阴益血以平衡阴阳。平肝潜阳的组方遣药,还应根据其平肝潜阳药物的各自特长,分别选用,有的能镇惊安神,有的能明目,有的可清肝热,有的能退翳障。如肝火上炎者,可选用有清肝作用者;角膜病或白内障,常选用有退翳消障作用的平肝药,而那些具有明目作用的平肝药,内障眼病视物模糊者,常被选用。平肝潜阳药,或是金石介类,

26、或是性味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慎用。,十一、软坚散结法 本法是用软坚散结的药物与化痰、祛瘀的药物为主,配伍组方,以消散痰瘀结滞,治疗眼部机化、结节、肿块等病症的方法。,软坚散结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内外障眼病,具有气血凝滞、痰瘀互结而成为有形之物者。如胞睑痰核肿块,白睛结节隆起或赤白膜障,眼内陈旧积血或机化条膜形成,或血管阻塞,或陈旧渗出多者。常用药物如昆布、海藻、海浮石、牡蛎、僵蚕、贝母、鸡内金等。临床组方选药时,应根据不同病变区别用药,病在血分者,配伍行气活血化瘀药;痰凝所致者,当选用化痰消滞药;阴虚而津液不足者,则当配伍养阴增液之品,以利结块软化而助消散,尤其是眼内机化和渗出者,更应注意养阴。应用

27、软坚散结法者,多为慢性眼病和顽症,病程多冗长,尤其是内障眼病,往往有虚的一面,且久病多郁,故应注意配伍解郁和补虚,而补虚以补益肝肾和补益气血为主,常常是在补益之剂中加软坚散结药。,第二节 眼科常用外治法,外治法是运用具有祛风、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瘀散结及退翳明日等各种不同作用的药物和手段,对眼病从外部进行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甚为广泛,常与内治法密切配合,尤其是外障眼病,更是如此。,外治法在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凡眼球外部红赤、肿胀、疼痛、瘙痒、湿烂、翳膜、眵泪胶粘,以及各种外伤均可应用。是治疗眼球外部各种炎症、翳膜、眼外伤,配合药物内服的首选治法,也是治疗眼球外部或头颞部疼痛的常用方法

28、。这种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五退五止,即退红、退热、退肿、退翳、退膜和止痛、止痒、止泪、止血、止烂的功效,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对治疗眼球外部的病变来说,内外兼顾治疗可收效。,眼科传统外治法种类很多,除用药物点滴、熏洗、敷、熨外,也重视钩、割、刺洗、烙、针等治疗方法。现代中医眼科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外治法,而且积极改进,有所发展。,一、传统外治法 (一)濂洗法 (二)钩割法 (三)熨烙法 (四)角巩膜割烙术,(五)针法 1三棱针法 (1)开导法: (2)挑刺法: 2铍针法 3金针拨内障法,二、临床常用外治法,(一)点眼药法,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人眼部,以达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障

29、、散大或缩小瞳孔的目的。适用于胞睑、白睛、两眦、黑睛部位的外障眼病,亦用于瞳神紧小、圆翳内障、绿风内障等内障眼病。点眼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常用剂型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1滴眼药水 2点眼药粉 3涂眼药膏,(二)熏洗法,熏法是将中药煎制后乘热气蒸腾上熏眼部以治疗眼病的方法。洗法是将中药煎液滤渣,取清液冲洗患眼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洗液亦可用氯化钠注射液等。,(三)敷法 敷法是用药物敷、冷敷、热敷治疗眼病的方法。具有消肿止痛、活血散结、清凉止血等效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敷法。 1药物敷 2热敷 3冷敷法,(四)海螵蛸棒摩擦法,适应症:椒疮睑内面

30、颗粒累累者。,(五)滤泡压榨术,适应症:粟疮、椒疮颗粒多者,(六)冲洗法 1结膜囊冲洗法 2泪道冲洗法,(七)眼部及周围穴位注射法 本法是将药物注射剂注射于眼局部的一种常用方法。既可用于治疗眼部红肿、退变及出血性眼病,亦用于眼科手术的麻醉。在治疗眼病时较滴眼药水有吸收充分而提高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且减少给药次数等优点;较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给药,亦有局部浓度高,节省药量并能更快和充分发挥药效等优点。临床中,眼球前段病变则采用球结膜下注射法,眼球后节及视神经病变,采用球后、球旁注射的方法。所用药物多视病情而定,如可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益气养血、软坚散结等药物。,1球结膜下注射本法是将药物注入结膜下的方法。适用于白睛、黑睛病变和眼内病变及手术局部麻醉。,2球后注射 本法是将药液注入眼球后部的方法。多用来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3穴位注射 本法是用药液作穴位注射以治疗多种眼病的方法。用于治疗高风内障、青盲等病症,常用穴位如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第五节 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一、YAG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一)激光虹膜切除术(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二、氩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一)全视网膜光凝术 (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三、准分子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