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9074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6.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12月,-通信电源与机房配套基础知识与建设原则,讲师介绍,严华,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现就职于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任移动通信咨询设计院所长,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咨询、规划、工程设计与网优工作,在无线网络规划与电源配套工程设计方面具备丰富经验,中国铁塔集团技术专家。参与的工程项目获奖10余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铜奖1项、部级奖项4项;并参与了多项国标及规范的编制。,目录,通信电源的基本概念,01,电力全程示意图-关注容量与I/O接口,市电引入点专用变压器公共变压器转供(工厂、大楼等),市电分类,分类依据:通信局站的供电条件、市电引入方式,交流电与直流电,交流:Al

2、ternating Current ,简称AC常说的市电指工频交流电(我国:交流电压220V,频率50Hz)国际上还有其它标准,如,110V/60Hz采用交流的好处:变压方便,费用低廉,利于远距离输送(电压高)直流:Direct Current ,简称DC采用直流电可以达到提高通信质量、减小干扰的目的一般直流标准电压为48V;由于历史原因,24V也有少量的应用,如广东移动的爱立信基站目前宏基站的电源基本上统一采用-48V“-”表示正极接地,可以减少继电器线圈和外线电缆在绝缘不良时的腐蚀!,为什么是48V? 安全VS经济,电流流过人体时的效应:感觉阈值:0.5mA摆脱阈值:5mA心室纤维性颤动阈

3、值:30mA不同潮湿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接触电压限制:干燥环境:50V;潮湿环境:25V;水下环境:12V48V可以尽可能提高用户到端局的距离随着电子技术、安全技术的成熟,通信电源越来越倾向采用较高的电压供电,出现了高压直流系统,通信电源设备介绍,02,基站常见通信电源设备及器件,变流设备高频开关电源(DC)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变压器,常见通信电源设备,其它器件开关电缆,后备电源蓄电池发电机组,配电设备交流配电设备直流配电设备,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蓄电池的结构, 电池槽、盖 超强阻燃ABS塑料; 端极柱 内嵌镀锡紫铜芯 汇流排 防腐蚀抗氧化、耐大电流冲击; 微细玻璃纤维隔板 正负极群 板栅

4、采用铅钙锡铝四元合金 安全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英文名称:Valve Regulated Lead Acid(简称VRLA电池),蓄电池工作原理, 放电时:正极板的二氧化铅和负极板的海绵状铅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降低; 充电时:硫酸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别恢复成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增大。,单体种类,2V系列,6V、12V系列,容量大,一般与开关电源配合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容量小,一般与UPS配合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蓄电池容量,单位为安时(Ah)为放电电流对时间的积分,I不变时,等于IT标称容量一般指10小时放电率的容量,如:标称1000Ah蓄电

5、池指其能在100A放电电流下放电10小时,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大!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容量越小!,容量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放电容量越大!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小!,发电机组&移动油机,发电机组结构,发动机,发电机,控制装置,燃油箱,启动用蓄电池,散热水箱,消声器,组合式开关电源系统,挂墙交流屏,组合开关电源,蓄电池组,作用:保证向负载提供持续不间断、高质量的直流电源原理:AC-DC分类:组合式开关电源(宏基站常用) 一体化开关电源(集合了电池,小型室外站常用) 分立式开关电源(核心网等大型局站常用),开关电源的一些基础数据,通信局站用的基础电源电压为:48V通信设备受

6、电端子上电压变化范围:4057V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即整流器工作电压):2.202.27V/只再充电或均衡充电电压:2.302.35V/只初充电电压:2.35V/只放电终止电压: 0.51小时,1.75V/只;110小时:1.80V/只,UPS,交流不间断电源, Uninterruptable Power Supply,简称“UPS”,定义:UPS是连接在负载和市电之间一种电源设备,它的功能是保证向负载提供持续不间断高质量的交流电源原理:AC-DC-AC作用:提供一定后备时间,提高电力质量种类:按工作方式分为在线式和后备式;按整流方式分为6脉冲整流、12脉冲整流、IGBT整流;为

7、了提高可靠性,UPS系统一般采用多台冗余运行,冗余方式有:串联热备份、并联冗余功率均分、并联热备份冗余,UPS工作原理,UPS系统组成,UPS输入屏:1路输入,若干路输出,主机:2台或2台以上,组成1+1、2+1或3+1系统,电池柜(架):每组电池一般由32只12V单体串连,总电压为384V,UPS输出屏:根据配电需求配置,小容量UPS,可以和UPS输入屏合成1个屏,交流列柜:为通信设备进行末端配电,一般双路输入。有些UPS系统还有旁路开关柜、电池开关柜等,电力开关,断路器,熔断器,定义: 具有保护功能的自动开关特点:具备过电流、逆电流、短路电流和电压不正常等保护功能具备灭弧功能;可带负载操作

8、;可自动断/合;可多相同时断开/合上;可重复多次使用,断路器,断路器类别,框架式断路器(低压配电保护),塑壳断路器(低压配电保护),微型断路器(低压终端配电保护),定义: 串联在电路中的一种过流保护电器,当线路过载或短路,通过的电流及持续时间超过其规定值时,其熔体熔断使电路断开,从而达到短路/过载保护功能。 特点:过流保护功能;带有灭弧功能;单次使用;RZ1型低压自复式熔断器例外(钠作熔体,常态固体导通,过流气体不导电,降温固体导通)常与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搭配成组合开关,使到在低造价的情况下,同样具备过电流、欠压等保护功能。,熔断器,挂墙式交流配电屏,常规市电引入方式:1.采用10kV高

9、压市电电源引入,并设立专用变压器。2.采用380V低压市电电源引入,推荐采用三相五线制。3.采用220V低压市电电源引入(不宜大于6kW),推荐采用单相三线制。,直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单元,电力电缆结构,电缆分类,根据导体的芯数分为:单芯、2芯、3芯、31芯、4芯、41芯、5芯电缆;根据电缆的特性分为:耐火电缆、阻燃电缆、普通电缆通信行业要求阻燃性能以上的电缆根据金属芯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铜芯电缆、铝芯电缆机房内要求使用铜芯电缆基站市电引入现多采用铜芯电缆,铝合金电缆相比之下更经济且防盗效果好,电缆编号的含义,以ZA-RVV22-0.6/1kV 3*70mm2为例: 名称为“铜芯阻燃聚氯乙稀绝缘钢

10、带铠装聚氯乙稀护套软电缆” 上述电缆也经常简写成RVVZ22-1kV的形式;,耐火电缆和阻燃电缆,什么是耐火电缆?什么是阻燃电缆?耐火、阻燃各分A、B、C三类;,电缆截面积的选择,载流量:每条电缆截面积恒定,对应有最大工作电流电缆导体工作温度不得超过允许值压降:直流电缆需考虑。蓄电池放电回路的压降不能大于3.2V(-48V)或2.6V (24V)交流电力电缆距离较长时,才需考虑压降机械强度,通信电源系统建设原则,03,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 50XXX-201X)(报批稿)通信高压直流电源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XXX-201X)(报批稿)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

11、程设计规范(YD/T 5040-2005)目前通信电源设计的主要依据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 5126-2005),相关工程建设规范(部分),相关产品技术规范(部分),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YD/T 2060-2009)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731-2008)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 799-2010) 通信系统用户外机柜一般要求(YD/T 1537-2006)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 1173-2010),常见基站供电方式,组合式开关电源+蓄电池组,一体化交流电源(含电池

12、),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射频拉远基站等,一体化直流电源(含电池),典型宏基站电源系统图,运行方式:1、基站使用市电作为主用电源,移动油机作为备用电源。当市电正常时,由市电电源供基站用电;当市电检修或故障停电时,由移动油机供电。市电与移动油机的转换在各站内双电源转换箱上进行。油机未供电时,由蓄电池组放电供电。2、直流配电系统应具有两级电压切断装置,第一级先切断基站负荷(优先保证传输设备用电),第二级为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时切断电池(保护电池)。,典型宏基站电源系统图,客户共用开关电源,客户分设开关电源,基站电源设备配置原则,开关电源设备配置原则,1、机架容量:满配容量应按远期考虑,由于多运营商共用

13、机房,建议不小于600A 。2、模块配置: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目前常用的模块规格为30A和50A,建议新建电源系统采用高效模块并具备模块自动休眠等节能功能。3)直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回路应满足无线、传输、监控等设备需求;应具备二次下电功能,以保障传输等重要设备;同时直流熔丝或断路器端子应可灵活扩容和不停电更换。,组合开关电源,直流熔断器,微型断路器,直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交流配电单元,基站电源设备配置原则,1、行业标准要求: 采用二类市电的基站,无线设备按13小时配置蓄电池;三类市电基站,无线设备按24小时配置蓄电池(基站供电类别一般为三类市电)2、部分省运营商要

14、求: 1)移动:市区基站3h;城郊及乡镇基站5h;农村及山区基站7h 。还有些地区补充根据是否VIP基站、是否配有固定油机来进一步调整放电时间。 2)电信:核心城区3小时,其他城区5小时,郊区乡镇7小时,山区10小时,如果面积或承重不满足,可适当减少容量。 3)联通:根据基站位置、重要性等,后备时长要求3-7小时。3、基站常用电池配置:宏基站:200、300、500、800、1000Ah/48V。室外站一体化基站:100、150Ah/48V。 一般配2组电池,少部分配1组。,蓄电池配置原则,基站电源设备配置原则,1、各新建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建议就近引入较可靠的380V市电(距离较远时可采用10

15、kV市电引入,在基站附近新建变压器),每站一般配置1个380V/100A或380V/63A挂墙式交流配电箱(容量应满足基站远期需求),输出分路及容量应满足开关电源、空调、照明、插座等的需求。2、配置 1个浪涌保护器SPD(可内置在配电箱内,Imax根据基站位置和行标要求确定)。3、配置1个油机/市电转换屏,亦可于交流配电箱内设置移动油机/市电转换开关。,交流设备配置原则,交流配电屏,油机/市电切换屏,避雷器箱,交流配电屏,基站典型电源配置方案,如由各运营商各自进行电源建设,则按照各自需求配置。,分布式基站电源供电方案,图1:分布式基站交流供电方案,图2:分布式基站直流供电方案,分布式基站电源供

16、电方案,注:1、远供电压应注意满足远端设备输入要求:48V设备,回路压降应小于3.2V;220V设备,回路压降应小于22V。 2、远供电缆载流量应满足最大负载要求。可采用远供专用铝芯电缆(较便宜,需注意抗氧化等工艺要求)、铜缆(较贵、易盗)、或者复合光缆(方便敷设,但需注意施工和维护安全);,电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普效开关电源,新型高效率开关电源,高效开关电源,YD/T 2344.1-2011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 第1部分 集成式电池组第2部分 分立式电池组标准报批状态,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的正负极迁移实现电能转换,能量密度高,体

17、积较小,重量较轻循环寿命长,可使用在市电差的场景高温性能好,可使用在无空调环境环保,对环境无污染,价格偏高,是GFM电池的4-5倍大容量产品成熟度不足,耐高温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蓄电池,电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铁锂电池和耐高温电池,比GFM电池的贵40%左右,电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新能源,风光互补供电,纯太阳能供电,风光油混合供电,应用场景:无市电地区 站点负载1000 W (直流)折合峰值日照 3小时/天自然散热,直流负载,应用场景:无市电地区 站点负载1300 W (直流)折合峰值日照 3小时/天年平均风速 4米每秒自然散热,直流负载,应用场景:无市电地区 站点负载1800 W

18、 (直流)折合峰值日照 3小时每天年平均风速 4米每秒自然散热,直流负载,光电混合供电,应用场景:市电不稳定地区 站点负载1500 W (直流)折合峰值日照 3小时/天自然散热,直流负载,风电混合供电,应用场景:市电不稳定地区 站点负载1300 W (直流)年平均风速 4米每秒自然散热,直流负载,风光电混合供电,应用场景:无市电地区 站点负载1800 W (直流)折合峰值日照 3小时/天年平均风速 4米每秒自然散热,直流负载,新能源的应用应该结合站点资源和负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电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空调建设原则,04,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

19、9-2003),相关工程建设规范(部分),相关产品技术规范(部分),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2010) 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YD/T 2061-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YD/T 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YD/T 1968-2009) 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YD/T 1712-2007) ,典型基站空调设备,壁挂式空调,柜式普通空调,柜式精密空调,空调室外机,精密空调和家用舒适空调的区别,显热比:舒适性空调机服务对象主要为人,所以显热比较小,通常不大于0.7;小型精密机房专用空调机通常显热比都在0.9以上。

20、风量及冷风比:舒适性空调机通常采用小风量大焓差的送风方式,夏季时送风温度通常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容易造成结露,冷风比也相对较大;小型精密机房专用空调机采用大风量小焓差的送风方式,以较大循环送风量解决设备的散热问题,同时保证送风温度在空气露点温度以上,以避免结露,冷风比一般均小于4。寿命:小型精密机房专用空调机是按照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方式设计,通常寿命都在10年以上;舒适性空调机则通常按照1-3个季度,每天运行不超过8小时的间断运行的方式设计。相对湿度控制精度:小型精密机房专用空调机可以对机房相对湿度进行控制,通常控制精度在5%左右;舒适性空调无法控制相对湿度的精度,只能进行除

21、湿。机房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空气结露,相对湿度过低会产生静电,这些对机房内部的设备都极其不利。,空调典型配置计算,设备发热估算法发热量由设备发热量和机房环境热负荷两部分组成,如已确定设备的耗电量估算值,优先考虑采用设备发热估算法 : Qt=Q1+Q2 Qt:总制冷量(kW) Q1: 室内设备负荷(=终端设备功率同时利用系数,如0.8) Q2: 环境热负荷(=0.10kW/m2 机房面积),备注:设备耗电需按不同面积下摆放设备情况统计;空调若未确定型号,能效比可取2.8。,空调布置安装原则,新建基站的空调节能方案应考虑基站所处地区的气象环境因素、机房建筑结构、设备布局、设备功耗、空调气流组织等因素,

22、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最优的综合节能方案: 1、室内机:基站空调室内机的安装位置应考虑气流组织合理,设备前进风、后出风,避免气流短路。 2、室外机:基站空调室外机平台宜靠近空调室内机设置,室外机平台宜敞开,朝向不宜西向,因条件限制设于西向的,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设于屋顶的室外机平台,宜设置遮阳。室外机的通风应顺畅,保证散热效果。 3、内外机距离:基站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布置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应尽量短,室内、外机连接的冷媒管道应做好保温处理,以免降低效率。,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智能通风,原理:当室内外环境满足开启条件时,启动风机,通过出风口和进风口,不断的引入低温的室外空气,排出高温的室内空气

23、,从而达到降温节能的目的。该系统通常通过控制装置与空调实现联动。适用范围:智能通风设备适用于基站常年室内外温差较大(建议在5以上),通风条件比较好,空气质量好的地区。在温和地区,空调能耗平均降低30%左右。注意事项:1)智能通风设备通常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时候才能工作,对基站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与环境状况要求较高。2)智能通风系统将室外空气引入机房,会对机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机房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满足通信设备运行需要。而且,在后续的运行中,滤网的更换会带来维护量和成本的上升。3)生产厂家参差不齐,选用时应充分考虑厂家的技术实力、应用案例和售后服务。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春季和

24、秋季节能效果明显,测试时应注意考察全年的节能效果。,相关标准:YD/T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智能换热,原理:该技术由两套独立的循环风道组成,室外冷空气经过管道,进入室内换热器与强制循环流动的室内热空气通过特制形状的金属换热芯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降低室内温度。该系统通常通过控制装置与空调实现联动。适用范围:智能换热设备适用于基站常年室内外温差大(建议在10以上),空气质量对换热效果影响不大;节电效率比智能通风系统低。在温和地区,空调能耗平均降低15%左右。注意事项:智能换热系统只利用室外新风的冷量,室内空气通过换热冷却后再被送回室内,避免室外空

25、气中的尘埃对基站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但该技术对室内外温差要求较高,而且节能效率较智能通风低一半,使用时间越长,芯体内灰尘积累越多,将影响换热效率。,相关标准:YD/T1968-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热管空调,原理:在传热管内充注传热介质。该介质在传热管内为饱和状态,并且在蒸发器内为液态,在冷凝器内为气态。传热介质在冷凝器内放出热量并冷凝为液体,顺传热管向下流动,到达安装于室内的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室内的热量,并变成气体,沿传热管自然上升,然后到达冷凝器,并再次被冷凝成液体。如此不断循环,使室内空气的热量传输到室外空气中。适用范围:热管空调设备适用于基站

26、常年室内外温差大(建议在10以上),空气质量对换热效果影响不大;节电效率比智能通风系统低。温差超过10 时,能效比可达到10以上。注意事项:该技术能保证基站内空气洁净度,但对室内外温差要求较高;设备体积较大,冷凝器底面必须高于蒸发器顶面,对安装位置要求较高。目前该技术实际应用案例相对较少。,相关标准,已完成通信基站用热管换热设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报批稿。,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机房专用空调机与舒适性空调相比,具有大风量、小焓差、有效的湿度控制、高空气过滤效率、配置高能效比压缩机、采用高靠性部件等特点。同时具有完善的控制、保护和告警功能,故障率低、寿命长、可维护性好。机房专用精密空调能效比和显

27、热比高。机房专用空调的使用寿命空调是舒适性空调的近2 倍,机房专用空调的运行成本只有舒适性空调的68.6%。相关标准:YD/T 2061-2009 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基站用室内一体化节能型空调由空调和智能通风(或智能换热)系统两部分组成。原理是当外界温度下降到能够满足室内热负荷要求时,通过微处理控制器使压缩机停止工作,并自动开启电动排气闸,引入外部冷空气进行室内环境温度的控制,以达到设计要求。此时,蒸发器风扇工作,压缩机及冷凝器风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因此,大大节省了能源。一台空调可以节省2040的电费。相关标准:已完成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报批稿。,小型机

28、房专用空调,基站用室内一体化节能型空调,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空调室外机雾化喷淋,原理:通过对空调室外机进行雾化水喷淋,降低室外机的工作温度。雾化冷却装置将水化为喷雾到室外机冷凝器散热片上,雾化喷淋使蒸发速度加快,能够吸收的热量大大增加,在很短的时间在冷凝器背后局部降温25,提高了空调制冷的能效,从而降低压缩机负载,达到节能功效。若同时将空调的冷凝水加以处理回收利用,还可节约水资源。 节电率8%21%。减少空调外滴水。安装简单方便,不需要拆机、移机等复杂过程。注意事项:可能会产生水矿物质沉淀问题。相关标准:暂无,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蓄电池恒温柜+机房升温,原理:为蓄电池组专门配置温控柜,

29、使电池组处于一个相对封闭恒温的环境。使电信机房或基站内部其它对温度要求不高的电子设备减少对空调的需求,可以将控制温度提升到30、32、甚至35,从而大大降低机房或基站制冷设备的总能耗,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注意事项:需注意电池温控柜的工艺、保温效果、防火性能、以及与空调的联动控制。现场拼装式温控柜尺寸常常受到机房已有电池安装位置等现场条件的限制,勘查、定制及安装的工作量较大。相关标准,通信用电池恒温柜行业标准已发布。,动环监控系统建设原则,05,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027-2005)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 5058-2005

30、),相关工程建设规范(部分),相关产品技术规范(部分),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1363-2005) 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第2部分:互联协议 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第4部分:测试方法 通信局(站)门禁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1622-2007) 通信局(站)图像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YD/T 1623-2007) ,动环系统网络结构,目前:各大运营商的通信中心机房和重点基站已基本实现动环监控全覆盖,普通基站和接入网点逐步实现了部分典型标杆站点的动环监控。,图中:SC(CSC)为省级监控中心;SS(LSC)为地市级监控站;SU(FSU)为县镇级监控

31、端局,SM为末端监控模块。,各运营商及监控厂家均遵循行业标准要求的三级监控网络结构:,动环系统的基站典型设备,模拟量监控和开关量监控,注:可上传的开关量告警内容需根据电源、环控箱的具体功能确定,上传信号数量还需根据无线设备确定。,1、动力设备: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蓄电池组(单体监测可选)、避雷箱/器等2、空调及环境设备:空调、温度、湿度、烟感、明火、水浸、红外侵入告警等3、机房安全:消防、门禁、视频等。,模拟量监控:,开关量监控:,传输及协议处理方式,主要传输方式: PSTN、DDN、E1、IP、无线(GPRS、3G、4G、短信等),1、现场协议解析:对现场智能设备的解析就地处理,该方式系统

32、可靠性较高,响应速度快。但开放性不足,成本较高。2、中心协议解析:将现场智能设备的数据透明上传至中心解析,该方式开放性较好,成本较低,但中心处理压力大,监控中心故障时影响范围较大。,主要协议处理方式:,防雷接地要求,06,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T 5098-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相关工程建设规范(部分),相关产品技术规范(部分),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 1429-2006)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33、 944-2007)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SPD技术要求(YD/T 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SPD测试方法(YD/T 1235.2-2002 ),地网和地线排,室内地线排,室内均压环,室外地线排,地网水平接地极,地网垂直接地极,基站SPD(浪涌保护器),交流第一级SPD(交流配电箱处),交流第二级SPD(DC架内),直流SPD(DC架内),馈线SPD,雷击危害,防雷接地技术的演进,1、市电引入线2、光纤、进出局信号线、用户线、监控线等3、天馈线/直流供电线4、户外设备供电线5、接地引入线(地电位反击途径),防雷接地设计要点-综合防护,防雷接地设计要点-联合接地,使各建筑物内的

34、基础接地体与其它专设接地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共用地网。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等与建筑物的防雷地共用一组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地网:建筑基础接地体、专设接地体(含铁塔的)互相连通形成共用地网,建筑防雷接地、室内接地均由公共地网引出。同时机房内的电子设备的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系统,各开关电源的工作地应与该接地系统连通,以获得相同的电位参考点。,防雷接地设计要点-等电位连接,移动通信基站首选环型等电位连接,符合以下场合之一建议采用环型等电位连接:接地阻值大于10基站建立在郊区、山区、室内孤立高大的建筑物地处中雷区以上,经常遭受雷击的站点室内地线排的引入点由天面避雷带引入由

35、于条件受限,室内/外地线排由同一个接地点引入,环型接地,星型接地,防雷接地设计要点-TT供电系统的防雷(3+1模式),TT供电系统(基站常用)供电线进入局站后配电箱内SPD应采用“3+1”模式三相,相线对零线采用限压型SPD,零线对地采用间隙型SPD单相,建议采用对称“2+1”模式,防止相线与零线反接必须串接空开或者熔断器,防止火灾,防雷接地设计要点-分布式基站的防雷,分布式基站的特点大部分以BBU共站形式出现,须防止分布式系统引入对原有防雷接地系统的破坏分布式基站类型(场景)多,根据RRU的供电方式有不同的防雷要求,(1)室外一体化UPS供电(2)室外一体化直流电源供电(3)交流电源远供供电(4)直流电源远供供电(1)、(2)在RRU侧按小型通信基站处理,BBU侧重点做好增加的光缆、GPS馈线接地;(3)、(4)除RRU侧外,在BBU侧需增加重点电源口的防护。,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