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502542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1“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现场直播,在观看的同时,我也有许多感受。在五个实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个实验太空“冰雪”实验。这个实验演示了在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这个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则却为“热球”。在杯子边缘和空中等,每个方位,每个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现结晶的现象。堆积起来的晶体会像雪花一样落下来,浪漫壮观。直播中,不仅做了神奇的实验,还向我们介绍了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等。天宫课堂,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日新

2、月异,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天宫课堂结束了,也让我更加相信,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探索,闪闪发光。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2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

3、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

4、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3今天下午,“天宫课堂”开始啦。在其中,我们连线了航天员老师,跟着老师了解了许多有意思的太空实验。我最对“液桥实验”感兴趣。航天员老师在两个塑料板上滴上

5、两滴液体后,将两滴水逐渐靠近,最后,液体互相融合,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形成了神奇的“液桥”。通过连线的方式看到的宇航员老师站立不稳,走路也很吃力。但他们依然把这些当作习以为常,这都离不开他们平时的艰苦训练。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物理知识,课余多了解太空,长大后为中国航天事业添一份力量。最后,向所有的宇航员致敬!“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也相信这场令人难忘的“天宫课堂”,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

6、4“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漫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瀚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本次太空授课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所以搬到了太空中,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理论证等方法。在让我们看到微重力环境下真实实验的同时也复习了前不久学习的物理内容,通过王亚平老师说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我知道了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和复杂多变的,

7、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5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的直播,我有以下观后感。首先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介绍她们的睡处以及他们的厕所。随后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冰箱、加热器、还有小型的微波炉。然后做了一个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在地球上的学生们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乒乓球浮了起来。王亚平照样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杯里,接着用一个木棍把它往下压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间。当时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上来,怎么也下不去?可为什么在宇宙空间站里,乒乓球放入水杯里就会沉下去呢?后来一听王亚平阿姨讲解,我才明白了原来是太空里浮力几乎消失了。

8、还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把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里,水膜一点点的变大,变厚,最后变成了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往这个又大又圆的水晶球里滴了许多蓝色的色素,水晶球里的色素就在一点点的扩散。随后又往水晶球里放了半个泡腾片儿,过了一会儿,水晶球就冒出许多的小泡泡,好看极了。看完这堂天宫课堂,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外太空的知识。我明白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我还知道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观察,多多思考,我们要更加为祖国争光。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6看完天宫课堂,我才更加清楚的知道,太空和地球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在地球上向不同的方向旋转是非

9、常轻松的,但在太空里,由于没有重力,很多事情都变得非常难。比如王亚平航天员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平时需要把水装到一个袋子里,想要喝水的时候,用手挤出来一滴。但是因为没有重力,所以水珠会飘在空中,宇航员想要喝到水,需要像大侠一样“飞”过来才能吃到水,是的,在太空里是吃水而不是喝水,这可是我第一次听到“吃水”呢!睡觉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一点也不陌生,小学生每天都需要睡够十个小时,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可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在太空中,可不是那么容易。航天员需要睡觉的时候,必须要钻入固定的睡袋中,否则就会飘起来。在飞船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设备,航天员们一一向我们做了介绍,也有健身器材,比如太空跑步

10、机、太空自行车太空生活真奇妙,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多多看书,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7第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荣誉早已紧紧铭记在新中国史册上,解放初期中国航天从零发展,从身处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打破百般阻挠归国追梦,到以孙家栋为象征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送起飞,用无线散播出的音乐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渐彻底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性,“嫦娥”“圣功”“周泰”飞奔而来,“中国印痕”现如今已绚丽天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项目、海底工程项目、非常测算、量子信息等行业获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航天,

11、是靠一代代航天人买青春年少和性命换回的,不论是“两弹一星精神”,或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天高地迥,始觉宇宙空间之无限。归航并不是终点站,针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大家一刻不曾停息。新的“空间外出三人组”将要乘坐神舟十三号宇宙飞船将要起航,打开历时6个月的太空之旅。持续延续的载人航天精神,终将让中国人探索空间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定更远,完成基本建设航天世界强国的杰出理想。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8今天是不一样的一天,因为我们上了第一堂“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主讲的。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太空舱。我们先参观厨房区,这里有加热食物的微波装置,有装着

12、饮用水的饮水机,还有冰箱,这样宇航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然后我们再参观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因为宇航员在太空待久了,会影响健康,所以他们在太空舱内也需要保持运动来锻炼身体。王亚平老师给我们示范了骑太空自行车。最后,叶光富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了细胞跳动。参观完太空舱,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四个太空实验。第一个实验:叶光富老师表演了太空转身。可以用右手转圈,越转越快。也可以双臂伸直,让身体转起来,双臂反复合拢、张开这样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转身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会慢慢张开了。第三个实验:在水膜里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变成了水球。再用针管往水球

13、里注入一些空气,水球里就出现了一颗小气泡,王亚平老师走到水球后面,会发现水球里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气泡里的却是正着的。第四个实验: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注入了蓝色的色素,然后再放入一片黄色的泡腾片,会发现水球产生了很多黄色的小气泡,黄色和蓝色相互融合,这时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样美丽。今天的“天宫课堂”真是神奇有趣!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9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通过这次观看,让我了解了宇航员们在太空生活的乐趣。当神舟十三号成功到达太空时,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两位宇航员叔叔和一位宇航员阿姨。还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见的宇航员叔叔们的脸总感觉胖胖的,还以为是太空上的饭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脸胖胖的,哦!原来是因为在太空中人体里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还给我们表演了一些节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里开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水中乒乓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一样上浮,而是像石头一样下沉,这就是浮力消失的实验。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知晓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我也要向太空舱的叔叔阿姨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觉良好队,您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向您们一样效忠祖国,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