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1642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而今识尽愁滋味说还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年轻的时候不懂得愁的滋味,只 是一味地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没有忧愁,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到了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想说却没有说,只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少年的愁是一种怎样的愁?,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因此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的愁情,他便“爱上层楼”,无愁找愁。,而今的愁是一种怎样的愁?,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比

2、较少年时登楼和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辅?,少年为辅,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结句“天凉好个秋”的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天凉好个秋”是句闲谈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激愤之情,却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

3、一样?,问题探究一,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结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问题探究二,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两副面孔:一副是心事重重,愁思百结;另一副是吞下苦泪,强作笑颜。“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任闲职后的真实生活处境,而“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以闲淡语来抒写胸中的悲愤,充分展现了他那深沉、复杂、矛盾、哀怨的内心世界,更耐人寻味。,对比是本词表达上的突出特点,通过少年与而今、无愁与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和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