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653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瘫针灸治疗概要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瘫针灸治疗概要,醒脑开窍针法(1、2法),督脉十三针尖足三针手智三针足智三针踝三针腕三针颈三针膝反屈针法,针灸的治疗作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毫针的刺法:,醒脑开窍针法:,分2方: 方:双侧内关,人中,双侧三阴交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0.5寸,以捻转泻法捻针60次,留针;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无湿润者捣刺30下),不留针;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针尖刺至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寸,采用提插捻转补法60次,留针。,方:双侧内关,印堂,双侧三阴交 操作:先刺内关穴,刺法同前;继刺印堂穴,从印堂穴上0

2、.5寸刺入,斜刺至原印堂穴,行雀啄手法(泻法),令流泪或眼球湿润,留针;再刺三阴交,刺法同前。,方义: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甲乙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千金方: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阳明之合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宁神。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该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能,脑为髓之海,故有补脑的作用。 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仅次于督脉循行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处方特点: 本方是针灸名家石学敏教授所

3、创,原方主要是基于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则治疗中风病而产生的。由于脑瘫并发智能低下均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不足所致,故取其原方主穴,弃其副穴(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以效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之意。本方主要治疗脑瘫、小儿精神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迟缓、失语症、脑炎后遗症、多动症、小儿抽动症等病。,方与方不同之处是:前者重于开窍,后者重于养神。故神志不清、病重、体格壮实者取方,神志清、病轻、体质虚弱者取方。本方是脑瘫治疗的基本方,凡刺激性紧张不明显,异常姿势不严重的患者均可以本方为主穴。,督脉十三针: 操作:从腰俞穴起到大椎穴,以1寸毫针斜刺于督脉循行线上,针尖向下,令针尖入

4、棘上韧带,共十三针,行针以得气为度。,方义: 督脉循身之背。从腰俞到大椎穴,共有十三个穴位,其中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陶道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命门为督脉、带脉、足少阴、少阳之会。故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督脉入络于脑和肾,与脑、肾关系密切,兼以十三穴均在脊柱之上,故有补脑益髓、壮腰补肾、舒筋利节的作用。,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少阴上股后廉,贯脊属肾。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入循膂络肾。贯脐中央,上贯心。 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处方特点: 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

5、重。多数脑瘫儿肌张力高、肌力低,稍受刺激即角弓反张,但处于坐位下却竖头不稳。这与上文中脊强、头重两种症状是一样的,故此方主要治疗脑瘫儿中竖头不稳、角弓反张、不能翻身、坐位立直未建立等患者,可消除其过度紧张,并改善脊柱的负重和控制能力。这与英国Bobath训练法中,强调的“一条线、四个点”(即控制好脊柱和肩、髋关节,大运动可基本完成),不谋而合。另外督脉十三针原意指刺腰俞、腰阳关、命门等13个穴位,其后用于临床上发现,均匀排刺的效果也不错,而且针刺数目依病情轻重、病发部位不同作适当调整,效果更佳。如异常紧张者,尖足三针: 操作:用拇指轻揉解溪穴,以1寸毫针直刺入0.5寸,以针尖周围探刺,踝关节放

6、松后即留针。再刺脑清穴(解溪穴上2寸),进针约2分,以针尖在胫骨外侧面骨膜上轻轻捣刺,踝关节放松后即得气,留针,最后取跟平(内外踝尖后连线中点,跟腱正中),进针0.5寸,以得气为度。予正坐平放足底,令足背屈角为90。,尖足五针:解溪跟平足三针 操作:解溪、跟平针法如前。足三针为泉中穴(中趾跖趾关节与足跟连线中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和涌泉穴,共三穴。均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以足五趾张开为度。 要点:1.认穴要准确,初次进针时,敏感点不易找到,故进针要轻柔,细心搜索;2.左手尤为重要,紧握足底,感觉足跖屈肌群张力的变化;3.注意针刺后足踝的摆放位置,姿势正确,才能放松踝部。,方义: 解溪为足阳明胃经

7、经穴,是踝关节疾病的首选穴。脑清、跟平均为新穴,脑清消除尖足效果最佳,单取其穴多数能令尖足即时缓解,跟平位于跟腱正中,有舒筋通络之效。足三针正处于趾长短屈肌上,故能止痉。 针灸大成:解溪主风面浮肿转筋,目眩,头痛,癫疾。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脑清取法:解溪穴上2横指,胫骨外缘。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 针灸大成:涌泉目眩,五指端尽痛,足不践地。,处方特点: 本方是脑瘫异常姿势治疗尖足的经验方。“尖足”表现为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肌群痉挛,踝跖屈,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严重者五趾屈曲。两方均以缓急止痉为法。尖足三针偏重于治疗腓肠肌、比目鱼肌痉挛引起的尖足,三针合用,前后

8、照应,针后摆放的位置能令跟腱舒展,又不会引起痉挛,故效果极好。尖足五针侧重于治疗趾屈肌痉挛所致的尖足,故适合伴有足趾屈曲的患儿,与刺激强度较大,多用于年龄较大、体格强壮的患儿。,颈三针: 操作:平大椎穴旁开约3寸处,分别向内、向下和向内下45三个方向针刺,每侧三针,均进针1寸,以捻转手法行针,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方义:,华佗夹脊穴: 操作:取俯卧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直刺0.5寸,得气后留针。 方义:穴位浅层内分别布有第1胸神经至第5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1胸神经至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或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9、现代医学认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能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 处方特点:该穴实为督脉络脉所属,故可治督脉所主病证。由于穴位分布的区域较广,故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上肢和胸部的病变取胸段夹脊穴,下肢与腹部的病变取腰段夹脊穴。与督脉十三针相比较,华佗夹脊穴偏重于补益。曾治一名植物人,予醒脑开窍针法以醒神开窍,予胸腰段华佗夹脊穴针刺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两种疗法交替应用,每日针一次,第次留针30分钟,间以捻转手法行针13次,3个月后,患儿苏醒,半年后运

10、动、智力基本恢复正常。临床上对腰软无力、体质虚弱的患儿,从中选穴,并辅以艾灸,效果很好。,手智针: 操作:取内关、神门、劳宫三穴,以1寸针直刺。针刺内关穴时,须令前臂旋后,于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针,才能刺中穴位。内关进针1寸深,神门、劳宫进针0.5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阴阳偏胜者,予捻转手法补泻。,方义: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千金方: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有行气活血、宁心安神之效。 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针灸大成:主疟心烦,心痛数呓,恐悸,少气不足,

11、狂悲狂笑,遗尿,失音,心性痴呆健忘,五痫。 劳宫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荥穴,有清心安神之效。 甲乙经:风热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劳宫主之。选穴特点:,体针疗法的针刺方法与疗程: 按常规针刺手法,多数用1寸针,进针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体虚者加用艾条悬灸。1周针2次,每针10次,休息15天,针刺30次为一疗程。,1、小儿脑瘫的针灸治疗 提要:祖国的传统医学针灸学已有很久的历史,经过漫长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在中枢运动障碍性疾病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方法简便、安全、无副作用,易于家长与患儿接受。这里介绍头针疗法、体针疗法、水针疗法在小

12、儿脑瘫的临床应用。,(1)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的目的与作用:头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头针疗法适应症: 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行为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如失语、瘫痪。,头针疗法的穴位配伍原则: 根据国际标准化头针定位,双侧运动区(上、下肢区),双侧足运感区,额中带(自神庭向下刺1寸),额顶带(从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旁开0.5寸的条带,此条带的中1/3),顶枕带(从百会至脑户左右各旁开0.

13、5寸的条带,此带的后1/3)。以上五个区域为脑瘫儿的基本穴位选区,主治脑瘫的四肢运动障碍及颈软、腰软等。下肢瘫选顶前斜线(百会穴至通天穴),上肢瘫选顶后斜线(百会至络却穴)。平衡功能差配伍国际标准头针定位的平衡区,精细动作差配伍国际标准化头针定位的应用区伴有语言障碍者配伍国际标准化头针定位的语言一、二、三区。伴有智力低下配伍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处)及额五针(神庭穴、双头维穴至神庭穴连线中点双侧各一针,共五针)。,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选用30-40号长40mm的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留针4小时。在留针期间,捻针三次,每30

14、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3-5分钟,速度180-200转/分。然后用韩氏电针仪通电治疗20分钟。,体针疗法的针刺方法与疗程: 按常规针刺手法,多数用1寸针,进针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体虚者加用艾条悬灸。1周针2次,每针10次,休息15天,针刺30次为一疗程。据国内有关报导头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在70%-94%之间。,头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电针刺激量应从小到大,根据每个患儿的体质、敏感度而定。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采用强刺激。若针刺后,患儿异常姿势有加剧者,应停用;头针留针期间,应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重症患儿可做被动活动;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因此起针速度应快,针孔用干棉球按压数秒,避免出血

15、;小于6个月婴儿忌用,患儿癫痫发作期慎用;防止晕针:极个别患儿发生晕针,表现为面色苍白,木呆,四肢发凉出冷汗,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拔针,让患儿平卧休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即可。,(2)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的目的与作用: 用毫针刺激躯体及四肢的穴位,通过针感的传导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肢体功能的目的。,体针疗法的适应症:脑性瘫痪及中枢性瘫痪,周 围神经损伤性肢体瘫痪等。体针疗法的穴位配伍原则: 选择基本穴位为督脉十三针(百会、风府、大椎、陶道、神道,身柱、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华佗夹脊穴(颈、胸、腰骶段),若下肢瘫配穴:环跳、殷门、委中、髀关、阳陵泉、解剪、解溪、三阴交、足

16、三里、承山、太溪。若上肢瘫配穴:肩三针、外关、合谷、曲池,手三里等。,体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选择督脉十三针或华佗夹脊穴。配伍穴,每次选3-5穴,上述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留针30分钟,不捻针,拔针后重要腧穴给予艾灸,以调节脏腑机能。,体针疗法的疗程与疗效: 每周针二次,每针10次,休息10-15天,共针30次为一疗程,据我们临床观察研究有效率为44%,据国内有关体针治疗脑瘫报道有效率为6075%。,体针疗法注意事项: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儿,每次针刺穴位不宜过多,根据病情可不留针;痉挛型患儿不宜采用强刺激手法,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留针;留针期间,注意让患儿保持安静,不能乱动,防止断针、弯针、滞针的发生。,(3)水针疗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