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组诗受到徽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如襄邑道中写春日乘船而游,表现对风光的流连和对现实的冷漠,然而文字明快,情真意切。,墨梅(一)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墨梅(二)病见昏花已数年,只应梅蕊固依
2、然。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怜。,墨梅(三)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相逢京洛浑依旧,唯恨缁尘染素衣。,墨梅(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墨梅(五)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这组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被徽宗看上了。宋徽宗何许人也?他当皇帝水平不怎么样,但在发展美术、书法等艺术事业方面,倒是有些成就和贡献。“这诗写得真不赖呀!来人,把写诗的这人给我找来!”结果,俩人感觉相见恨晚。不到两年时间,陈与义的地位快速提升。不过昏君毕竟是昏君。陈与义受知于徽宗,是在奸臣王黼(f)当权时期。宣和六年(公元年)末,王黼遭到
3、弹劾,其宰相的职位被老牌奸臣蔡京取代。徽宗转眼就忘了陈与义的才气,把他贬到京郊的陈留当个征收酒税的芝麻小官。这段时间,陈与义仕途虽然坎坷,但并无碍年轻的他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而且也无改他明快的诗风。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荫生昼静赋诗得静字即是名噪一时的杰作。据传此诗写成之后,僚友一见“皆诧为擅场”,以致“京师无人不传写”。,相对于前期明快的诗风,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
4、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伤春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经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峰。 伤春写的是“靖康之难”,金兵入侵,高宗南逃,个人流浪,权奸误国。“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写国中无人,朝臣白食俸禄。“初经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写皇帝逃跑,孤臣奋战。“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峰”。写向子湮(字延图)在长沙抵抗金兵。全诗对朝廷给
5、予幽默而辛辣的讽刺,特别是以皇帝和孤臣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较强的鞭鞑力量。所有这一切都出于对“庙堂”的谴责,对权臣误国的痛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希望,居夷行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皇天岂无悔祸日,君子慎惜经论时。居夷行开篇写道:“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这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呐喊。其中又写道:“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是说金兵既然入侵,皇帝屈膝,权奸谄媚,力求议和,而有志之士只有冷眼悲伤。本想等待时机收得中原,而掌权者热衷于偏安以苟活,我们等到老死恐怕也没有希望。“皇天岂无悔祸日,君子慎惜经论时”。愿朝廷改弦更张,
6、下定决心,收复故土,使满腹经纶的志士派上用场,为国为民尽忠尽孝;不然苦读春秋的书生、知勇双全的将领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仍然劝谏圣主拿出勇气,对光复抱有一线希望。,次韵尹潜感怀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国难当头,天子蒙尘,山河破碎,家国不保,由谁来“静风尘”呢?徒有“金陵龙虎气”,谁也改变不了屈辱的现状。陈与义说是“迷路”,实际上十分清醒。只有清醒的人才会说出迷路的话,以敲击昏君、发蒙权臣。言外之意是督促朝廷调兵遣将,组织人马,共图收复失地,以雪靖康之耻。,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
7、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
8、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可是现在却是南方打扮。这些诗句钓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陈与义还有不少寓忧国忧民于写景咏物之中的诗。这些诗往往语言隽永秀丽,形象鲜明,多为体物写志,爱国怀乡之作。 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春日二首之一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
9、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言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 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大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
10、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登岳阳楼(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但于现实不甚相符,故有学者猜测,此为作者一处笔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颔联中,“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11、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
12、,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集评: 黄升云:去非词虽不多,语意高绝,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 谭莹云:敢信坡仙垒可摩,词名无住却无多。杏花影里人吹笛,竟到天明奈若何?(论词绝句) 胡仔云:(前半阙)数语奇丽。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 张炎云:“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沈际飞云: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峻按,奡音奥,劲健也),可摩坡仙之垒。又云: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欠,文章自优。(草堂诗余正集) 刘熙载云:词之好处,有在句中者,有在句之前后际者。,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