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29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 进 诗 宗 陶 冶 性 灵,古典诗歌审美阅读的有效途径,古典诗歌审美阅读的有效途径,途径一:了解古典诗歌的滥觞及其流脉途径二:熟悉古典诗歌的体例及其特点途径三:掌握古典诗歌的常见题材类型途径四:储存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特征途径五:重视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表达途径六:关注古代著名诗人的个性风格途径七:明了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差异,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就古典诗歌而言,意境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

2、形成意境。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则是一种抽象的饱含韵味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融合诗人情思的物象,意境是意象和诗的意蕴、氛围的总和。意境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一是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反过来,意境离开了意象就失去了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意境的特征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组成。意境的本质特征是展示生命本身的美。有三个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概括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概括意境的特点,

3、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打开思路 其次,从关键字、词入手把握意象的特点 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或想象,体会诗中意象营造的氛围 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幽深僻远”、“清幽明净”,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常见意境特点的语言表达 苍凉雄浑 苍茫辽阔 雄浑刚健 空旷深远 慷慨激昂 清幽明净 明快高旷 恬淡闲适 恬静幽美 幽深僻远 清新自然 瑰丽明净 繁丽热烈 华美壮丽 高亢繁华 空灵澄澈 暗淡渺茫 萧条寥落 荒凉冷寂 幽冷空寂 萧瑟凄凉 凄苦悲凉 迷离渺远 诗歌意境的语言表达示例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幽明净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4、滚滚来。雄浑壮阔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凉冷落 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清爽幽静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旷远孤寂,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意境型鉴赏题的设题方式(1)这首诗(某些诗句)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2)这首诗(某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境型鉴赏题答题的一般思路 所写意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意象特点+艺术效果+诗人感情 概而言之,答案一般包括三个要点:步骤一、概括地描绘诗中所写之景或概要地交待所写之象。要抓住诗中主要的景物,尽量忠实地再现诗中的画面,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要

5、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使用双音节词概括。步骤三、描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准确具体。,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意境型鉴赏题示例 其一(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分别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等四幅画面,看似描绘的是一派宜人的景色(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花自落”和“鸟空啼”让人感受到荒芜、冷清的境况(境),从而抒发

6、了作者伤春、凄凉之情(情)。,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意境型鉴赏题示例 其二(模拟题)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古典诗歌的意境及其特征,其三(20

7、05年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参考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喧闹的环境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等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语,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古代

8、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什么是风格 所谓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就诗歌而言,诗人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特点、选择题材的范围、运用语言的习惯、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等,总汇起来就构成了诗人的风格。风格的形成是诗人在艺术上超越幼稚,突破传统模式,从而趋向或达到成熟的一种标志。风格 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师承和独创,重要的是独创。风格上的独创性,最终形成诗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和意境的异同 风格和意境都有“实”与“虚”两个要素,风格由内在特性而外部印记,意境由意象而意蕴,由形象而氛围。意境属于诗,风格属于诗人;意境是一首诗达到的审美高度,风格

9、是一个诗人在创作上所达到的审美高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二句清新自然,是意境;王维写诗“诗中有画”,那是风格。就一首诗而言,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风格可以等同,如王维山居秋暝。,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了解诗人风格的基本途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诗人选择题材的性质与范围 如王维:田园山水恬淡清新 诗人表现题材的方式与方法 如李白:想象夸张豪放飘逸 诗人营造意境的特征与深度 如陆游:抗敌御辱雄浑悲壮 诗人运用语言的习惯与个性 如白居易:浅切直白质朴平易诗人风格的语言表达 和诗歌意境的语言表达一样,一般用形容词来概括,最好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两组类似的形容词。例如 语言个性风格:清新、质朴、冲淡

10、、平实、典雅、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生动、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 诗歌总体风格:豪放、雄奇、沉郁、婉约、清丽、谐趣、苍凉雄健、雄浑阔大、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朦胧隐晦、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绮丽香艳、奇特新颖、婉约凄切,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不同题材诗歌风格示例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常见诗人个性风格示例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李 白:豪迈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平易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 牧:清俊峭拔 李商隐:朦胧隐晦 韦应物:淡雅高远 王

11、 维:诗中有画 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 适:悲壮苍凉 苏 轼:豪放旷达 李清照:缠绵悱恻 陆 游:悲愤激昂 姜 夔:清空高洁 辛弃疾:慷慨悲壮“韩海苏潮”“郊寒岛瘦”,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历代诗歌名家风格举偶隋唐五代王 勃:劲健婉畅 韩 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 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流丽坦畅岑 参:雄奇瑰丽 元 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 李 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 牧:俊爽明丽 王 维:幽静谐和 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 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 甫:沉郁顿挫 李 煜:凄婉柔丽 冯延巳:深沉委婉,古代著名

12、诗人的风格举偶,历代诗歌名家风格举偶宋 金梅尧臣:朴素平淡 陈师道:雄劲幽邃 苏舜卿:轩昂奔放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 殊:闲雅婉丽 柳 永:伤感缠绵 苏 轼:豪放旷达 秦 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范成大:清新妩媚 杨万里:浏亮晓畅周邦彦:富丽精工 陆 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 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历代诗歌名家风格举偶元明清萨都剌:清丽俊爽 王 冕:纯朴自然 马致远:清隽流畅 关汉卿:泼辣清新 张养浩:警辟深远 睢景臣:新奇辛辣 于 谦:朴直浅近 顾炎武:苍劲沉郁 王士祯:含蓄清远袁 枚:空灵浮坦 朱彝尊:

13、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 郑 燮:刚劲清新 黄遵宪:浅俗新颖,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诗人风格鉴赏题的设题方式(以语言风格为例)设题侧重点:诗歌的意境特征和诗人的语言个性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风格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结合这首诗做具体分析,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鉴赏题型,切忌一味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诗人风格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答题步骤:风格特色+例证简析+情感主旨 第一步:概述,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诗人的风格特征。第二步: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

14、或风格特征 第三步:总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怎样的诗歌主旨。,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意境型鉴赏题示例其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标准答案】这首诗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写出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心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无法演奏,讽刺了贵族阶级只顾自己的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

15、偶,风格型鉴赏题示例其二;(2008北京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标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分);(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2分),古

16、代著名诗人的风格举偶,意境型鉴赏题示例其三;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在风格上,米芾的这首词和苏轼的词极其相似。请指出这首词的风格特征,并结合全词作具体分析。(4分)【标准答案】米芾的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具有“豪放词”雄奇奔放的特点。(1分)如“海岱”句,词人驰骋想象,千里之遥,近在咫尺,大有凌空飞天之势;“水浸碧天”、“广寒宫阙”等句,景象宁静而浩瀚,使天上人间浑为一体;而“鏊戴三山”句,超逸绝尘,好像顷刻之间“三山”尽来眼底。

17、(2分,分析其它诗句亦可)整首词都显得大气磅礴,异象迭生,充满了一种豪迈奔逸的气势。(1分),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什么叫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学家、艺术家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高超技能。就古典诗歌而言,表达技巧是指诗人为更好地塑造诗中的形象,营造诗歌的意境,突出诗歌的主旨所遵循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所呈现的写作技能。在“考试说明”中,“表达技巧”是一个具体概念,但在具体的高考试题中,大凡作家在文本形式上采取的一切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可以归之于“表达技巧”。基于此,在文学类阅读文本(包括诗歌)试题的审题过程中,我们主张,“写作技巧”“写作特点”“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段”“艺术表现

18、手法”等等问法,都应该视之为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写作技巧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或手段,就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以表达文章的内容: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古典诗歌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常常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古典诗歌亦如此,抒情之外,描写、叙述也是常用的表方式。因此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描写和抒

19、情为考查重点。,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表达方式之叙述(记叙)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叙事诗离不开叙述,如木兰诗。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个要素。叙述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五种。古典诗歌叙事几乎都采用顺叙之法,偶有补叙或插叙,如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一段。叙述的视角有三: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古典诗歌多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表达方式

20、之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所谓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描写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描写的分类 按描写对象分,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和 物体描写三大类。人物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林景熙溪亭“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是动作描写,也是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诗歌中多是自然环境描写。物体描写,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也

21、称为“状物”。物体描写是对物体的描摹。如陆游卜算子咏梅。,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描写的角度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都属于正面描写;“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也属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更加鲜明突出。“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侧面烘托。描写的方法 动与静:或以动写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如王籍入若耶溪 虚与实:或以虚写实,或以实衬虚,或虚实相生。如雨霖铃、扬州慢 空间:通过视角转换描写,包括俯仰、远近、明暗。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点与面:或以点带面,或借面写点

22、,或点面结合。多用于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 形声色:即绘行、绘声、绘色,是景物描写的基本元素。如“乱石穿空”等句 白描:又称“写意”,与工笔相对,即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句。乐与哀:或乐景抒哀情,或哀景写哀情,等等。如杜甫旅夜书怀,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里的环境描写主要指自然环境描写,也就是景物描写。文学作品经常借助环境描写来抒发情感、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七种作用 一、描绘画面或场景(诗句内容解释或概述)二、奠定感情基调(开篇的景物描写)三、为下文叙事或抒情作铺垫(

23、靠前或承转性的景物描写)四、营造、渲染气氛或氛围 五、烘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或暗示人物性格 六、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场所(叙事文体)七、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叙事文体,主要适用于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往往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兼有好几种作用。,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之典型题例(06年辽宁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烘托作者心灵明澈的

24、精神境界。(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答案:“铿然”一词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以动衬静,与月下东坡的清幽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3分)从而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表达方式之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即抒发情感,表达情思,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内心感情的方式,是古典诗歌最重要和最普遍使用的表述方法。抒情的角度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指诗人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借助任何一种表达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的目的。如王勃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

25、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情景交融等。借物抒情(托物言怀):诗人抓住事物在某些方面与人相似的特征,借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二句,借别宴上燃烧的蜡烛来抒发诗人的留恋惜别之情,生动传神。借事抒情(包括借古抒怀):诗人借叙事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在古典诗歌中并不多见。如张籍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二句,于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之中传达出了真切细腻的思乡之情。,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古典诗歌景和情的关系 在古典诗歌中,景和情总是相融相契的。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于

26、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进而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表现为外部结构关系和内在逻辑关系两个方面。景和情的外部结构关系 在结构布局上,景与情的关系有多种说法,且各各不一,依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大致可归结为两种关系:一、借景抒情关系:凡纯粹写景的诗歌或局部描写景物的诗句,属于借景抒情。可先景后情,可先情后景,亦可景中寓情。二、情景交融关系:关涉整体的写景诗句或有写景亦有抒情的诗歌,属于情景交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景有情,属于情景交融。以景物描写为内容的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都可以用“情景交融”概

27、括之。,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景和情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内在逻辑看,景与情的关系体现为相衬相融的关系,景有乐哀之分,情有喜忧之别,乐与哀或烘托或反衬,从而营造出诗歌特有的意境。一、情、景正衬 以乐景写乐情:如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之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以哀景写哀情:如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诗人远在异乡,身为逐客,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融会为一,物我双会,情境交融。二、情、景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

28、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以哀景写乐情:如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二句以乐景衬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诗歌景情关系之典型题例(09年辽宁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

29、的孤寂之感;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此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作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情景交融。,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修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修辞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又称消极修辞;狭义的修辞专指修辞格,即常说的修辞手法,属于积极修辞。修辞学上的各种辞格,都

30、是积极修辞的方法。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用典(引用)、顶真(顶针)、对比、双关、互文、叠词、列锦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概说 比喻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化虚为实,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此句写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比拟 比拟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拟人。运用拟人,可以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使色彩更鲜明,描绘更形象,表意更生动,表达更富感染力。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

31、去,山衔好月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突显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又如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诗人怕花睡去,点燃蜡烛来照明,以花比人,极富雅趣。,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借代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表达具体生动,文笔简练含蓄,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如李白望天门山:孤帆一片日边来;二、特征代本体,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三、具体代抽象,如白居易琵琶行:终岁不闻丝竹声;四、材料代事物,如陆游又又:懒将白发对青铜;五、专名代泛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

32、唯有杜康。夸张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字,状写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其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对偶 运用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富有力度,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乐景

33、衬哀情,表现了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排比 构成排比的短语或句子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其作用是:增强语言气氛,强化表达效果,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运用排比,借几组萧瑟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巧妙地渲染了“断肠人”的凄苦心境。,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设问 运用设问,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阿鲁威【双调】蟾宫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以引起读者注意,并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

34、的英雄业绩。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气势和说服力,还可以为文章奠定激昂的感情基调。苏轼琴诗“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琴”与“指”这两个意象入手,通过两个反问句,揭示了“主、客体相辅相成”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语势逼人,发人深思。,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反复 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复沓”是一种特殊的反复。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呼应,增强语言节奏感。如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句,采用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

35、倾泻,强烈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用典(引用)用典亦称“用事”。用典便于比况和寄意,能丰富诗歌内涵,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增添文采和趣味性,呈现外形之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西晋向秀闻笛怀友作赋和“烂柯”两个典故,或抒写怀念亡友之情,或抒发时局多变、世事全非之慨,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增加了诗的抒情气氛,收到了古典今用的艺术效果。,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顶真 顶真又叫作“顶针”。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语气贯通,有旋律美,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马致远汉宫秋:“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

36、;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曲词运用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语言的对称美,顶真则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两相作用,凸显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加鲜明,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徐兰出关“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将关内桃花与关外白雪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意象上,对比鲜明,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相互凝结,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双关 所谓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

37、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含蓄幽默,饶有风趣,且能加深寓意,使表达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谐音双关,“烛泪”与“眼泪”语意双关,通过春蚕吐丝、蜡炬燃烧,来表达失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将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思念、爱慕之情表达得既淋漓尽致,又形象生动,催人泪下。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运用互文,可以使文字简洁明快,文句整齐和谐,表达含蓄凝练,行文富于节奏感。互文分独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和排句互文四种。互文的特征是:结构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语义互补,如“主人下马客

38、在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叠字用得巧,可以突出、强化思想内容,使表达更具形象性、确切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或写动作,或写感受,或写心境,在内容上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在声律上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组合排列。列锦之格,含蓄而凝练,词约而意丰,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马致远的经典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撷取的本

39、是大自然中平常之景,但一经诗人艺术组合,便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并将读者带入荒僻冷寂、寒意彻骨的艺术境界。,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修辞手法之典型题例(05福建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40、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表达技巧之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也称写作手法,是作者在写作时为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于:写作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写作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

41、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如比喻、反复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古代诗歌中常见之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主要体现为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和篇章结构方面的技巧,前者属于内容,后者属于形式。构思立意的技巧主要有:联想、想象、象征、类比、对比、自况、铺陈、衬托、烘托、渲染、详略、点面、抑扬、褒贬(明褒实贬或明贬实褒)、以小见大、托物起兴、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篇章结构的技巧主要有:开门见山、总起(总领)、铺垫、伏笔、悬念、过渡、承上启下、照应、总收、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或回味等。,古代诗歌的

42、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因某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由赤壁想到赤壁之战,进而想到周瑜,由周瑜年轻有为想到自己命途多舛,就是联想,前者是相关联想,后者是对比联想。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利用头脑中存储的已有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通过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巧妙地把现实与梦境、仙境熔于一炉,而诗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

43、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想到”即可,后者要求具体描绘;前者直抵客观现实,后者以间接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前者为实,后者主虚;前者多为现实风格,后者常有浪漫色彩。,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象征与托物言志 象征是“以物征事”的简称,是一种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的表现手法。运用象征,能给予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收到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托物言志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借写物来写人,表现人的志向和意愿;也就是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借助于这个“物”将个人之“志”表达得更巧妙、更充分、更富有感染

44、力。象征和托物言志都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诗人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的诗歌多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二者又有着很大区别。象征是借助具体物象来表现抽象的精神品质,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只能属于整体(故托物言志的诗多以意象为题);象征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托物言志具有意义的确定性。陆游卜算子咏梅整体上是托物言志,“梅”则具有象征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类比、对比与自比 类比是借助类似事物的特征对本体事物进行间接修饰描摹,以突出本体事物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郑谷鹧鸪首联“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诗人将鹧鸪与

45、山鸡进行类比,间接地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对比也叫对照,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刻画,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自比也叫自况,是借境遇相同或相似的古人来比况自己的心志,抒发自己的情怀,或借赋予某种人格化特征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志和品行。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以魏尚自况;刘禹锡 陋室铭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类比、对比与自比的区别在于:类比和自比是同向的,而且

46、有主、宾之分,对比必须是反向的,没有主次之分;类比和对比必须是相同属性的,或以人比人,或以事比事,自比可以人比人,也可以物况人。,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衬托、烘托与渲染 衬托也叫映衬,是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用类似的事物作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衬,叫反衬。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苍凉秋景写飘零之哀,是衬托。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来衬托主要描述对象,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以物烘托人;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物。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的方法,是烘托。渲染是在需要

47、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对所写事物予以着意的描写和夸张的形容,以加强艺术效果。渲染方法主要有铺叙、反复、夸张和景物描写。琵琶行极尽笔墨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进行铺叙,用以表现音乐的高妙,是渲染。烘托与衬托都着眼于“托”,但衬托主要是通过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主要借助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渲染是正面描写,烘托则是侧面描写。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多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是用渲染之法描摹景物、创设意境,再通过景物或意境来烘托人物心理、情感。,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对比与衬托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特点,但对比是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比照,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是平

48、行的关系,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衬托必须是两个事物。对比主要是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使好或坏显得更加分明,多用于说理或抒情;衬托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用于描写。在对比中,用来进行对比的两方面都要出现;而在衬托中,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借景物描写传达出平定战乱后的欢愉和思归的感伤,只出现托体(景物),一二句是正衬,三

49、四句是反衬。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反衬往往可以视之为对比,但对比绝不能等同于反衬。,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托物起兴 托物起兴,又叫“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先说其他事物,以引出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手法。起兴句有着营造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协调韵律,拈连上下文关系,进而能引发读者的审美情绪,唤起读者的审美联想等作用。比、兴经常联用,但起兴不同于比喻。其区别在于:兴多在诗歌的发端,在所咏事物之前,比则随处可见;兴是诗人先见一种景物,触动了心中潜伏的本事和思想感情

50、而发出的歌唱,比是先有本事和思想感情,然后找到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是触物起情,比是缘情托物;比仅在一句两句中起修辞作用,兴则往往为全章甚至全篇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起兴,便烘托了诗歌的主题.,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写作技巧之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这首词题为“海岱楼玩月作”,实际上仅最后两句写“玩月”。词人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词人采用了铺垫(衬托、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