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1883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化学试剂危害及防护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试剂危害与防护,巫泉文2011-05-23,概述,由于生产、实验需要,我们车间里常用到以下一些化学试剂: 硫酸 盐酸 硝酸 氢氟酸 氢氧化钠 丙酮 石油醚 酒精 但对它们的危害、防护、储存、废液处理了解不够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忽视其危害,存在安全、健康隐患。,硫酸,性质 硫酸无色无味呈油状,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能任意比与水混溶;密度 1.8g/cm3,沸点 280 ;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吸水性及脱水性。,硫酸,危害 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空气中的酸雾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吸入能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2、;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 穿孔;口服: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有剧烈的灼热,进一步导致溃肠,胃肠道穿孔;(口服致死量为5mL)火灾: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反应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硫酸,防护 佩戴防酸性防毒口罩、戴化学防溅眼镜,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耐酸性良好的天然纤维和聚脂纤维混纺 )和胶鞋(如图); 工作场所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加强通风排气,备碳酸氢钠稀溶液放置干粉、泡沫灭火器。,硫酸,急救吸入: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20min以上),边洗边眨眼睛,最好是向上喷水的

3、水管;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20min以上,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如果是浓硫酸不可马上用水冲洗,应立即用布轻轻擦去;口服:立即饮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灌肥皂水、苏打水)。,盐酸,性质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能与水和乙醇任意混溶,属于强酸,有刺激性气味;密度 1.20g/cm3,沸点 110;具有强腐蚀性,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盐酸,危害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接触其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内、牙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可能造成胃穿孔、腹膜炎;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及皮肤损害。防护和急救(同硫酸,特别注意酸

4、雾的防护),硝酸,性质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常温下其稀溶液无色透明,浓溶液显棕色,能与水混溶,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密度 1.50g/cm3,沸点 122 ;有窒息性刺激气味,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露光能产生四氧化二氮而变成棕色 。,硝酸,危害吸入硝酸气雾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溅入眼内、接触皮肤均会产生化学灼伤;长期吸入能引起牙齿酸蚀及慢性阴塞性肺病;氧化力强,与还原剂反应时可引起火灾或爆炸。防护急救 (同硫酸),氢氟酸,性质 氢氟酸为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和乙醇混溶;密度 1.151

5、.18g/cm3,沸点112.2;呈弱酸性,有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氢氟酸,危害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摄入1.5g氢氟酸可致立即死亡;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其穿透性强,穿透皮肤,皮下组织,甚至深达骨骼,引起深部组织坏死;氟离子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使骨质脱钙,血钙降低,低钙血症会引起抽搐、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所以氢氟酸损伤是进行性的。,氢氟酸,浓度10以上的氢氟酸即有致伤作用;浓度20的氢氟酸可造成皮肤损伤,较长时间损伤可因低血钙症而死亡;浓度40 的氢氟酸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皮肤的深层坏死,即使较小面积灼伤在伤后24h也可造

6、成致命性低血钙而死亡;所以对于各种浓度,大小面积的氢氟酸烧伤均应引起足够重视。,氢氟酸,防护 同硫酸,注意使用和储存时不能用玻璃制品。急救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苏打水或肥皂水冲洗;(30min)局部外敷葡萄糖酸钙和银锌霜,中和残存的氟离子;进一步采用10葡萄糖酸钙作创面的局部注射,阻止氟离子对深沉组织的伤害;有吸入性损伤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深度烧伤应尽早清除坏死组织,避免向深部渗透,同时修复创面。,氢氟酸,案例例1 男,30 岁,用氢氟酸擦洗居室玻璃时烧伤右手拇指关节,伤后第5 天入院。右拇指远节呈青灰色。入院30 分钟后施行手术,发现拇指远节2/ 3的

7、软组织全层坏死,远节指骨部分受损,对拇抬远节2/3 作了截指;例2 男,35 岁,用氢氟酸清洗玻璃台板时烧伤了右手姆、食、中指,6 小时后入院。各伤指呈青灰色。入院20 分钟后进行切痴,手术中见皮下组织无明显液化,从同侧上臂外侧取中厚皮移植,术后各指间关节功能良好。,氢氧化钠,性质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密度 2.13g/cm3,熔点 318.4,沸点1390 ;有强烈的腐蚀性;有吸水性,只需在空气中数分钟就会吸收水分成为液态。,氢氧化钠,危害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其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与酸烧伤相比,碱烧伤更不容易愈合;溅到皮肤上能渗入

8、深层组织,吸入会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导致深层组织坏死,严重可导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发生声哑、休克、消化道穿孔等。,氢氧化钠,防护 同酸的防护。急救皮肤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如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再用3%硼酸溶液冲洗;少量误食立即用食醋、3%5%醋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饮用蛋清、牛奶或植物油,迅速就医。,丙酮,性质 丙酮为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混溶;密度0.788g/cm3,沸点 56 ;易燃,自燃点 465 ,爆炸极限2.6% 12.8%。,丙酮,危害丙

9、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可造成肝、肾和胰腺的损伤;急性中毒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长期接触出现畏光、眩晕、咽喉刺激、咳嗽等症状;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会刺激鼻、喉,2000ppm时可致头痛和头晕,200010000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丙酮,防护 同酸碱防护。适用灭火器 化学干粉、酒精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水稀释过的丙酮亦有可能燃烧)急救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眼睛、皮肤接触: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约10min;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石油

10、醚,性质石油醚是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 戊烷、己烷,无色透明,有煤油气味;沸程分为3060 、6090 、90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密度=1)为 2.50;爆炸极限 1.1%8.7%。,石油醚,危害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其蒸气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周围神经炎;中毒表现为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环境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极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高热能、高速冲击、流动产生的静电火花放电均可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酸的稀释

11、,市面上买到的一般都是浓酸,使用时常常需要进行稀释。常用的浓酸的浓度及稀释见下表:,储存,这些试剂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房间;避免阳光直射,避开火源与热源,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储存区应备立即可用的灭火器;酸与碱应分开存放,酸和金属粉末应分开存放;容器需要密封,定期检查容器是否损坏或泄漏。,储存,储存容器: 盐酸、硫酸使用玻璃瓶,玻璃塞子,不用橡胶塞子; 硝酸要用棕色瓶,因为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氢氟酸使用塑料瓶,因为它会腐蚀玻璃(SiO2); 氢氧化钠固体储存在塑料瓶中,浓溶液会腐蚀玻璃2NaOH+SiO2 Na2SiO3+H2O ,只能短时间储存在玻璃瓶中。,废液处理,废酸回收

12、处理主要有喷雾焙烧法、萃取焙烧法、萃取补氯法、萃取中和法、渗析中和法及中和法6种,对于少量的废液没有这个必要;少量的酸最简单的就是中和法,使用石灰水或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或在指定地点深埋;氢氧化钠废液采用稀盐酸中和后可以排放;处理丙酮、石油醚最简便的方法是放在酒精炉里面烧掉;如果要回收丙酮,在57左右蒸馏即可,冷却水温度要低于25 ; 我们是不是可以交给709处理?,针对车间注意事项,实验室需要加强通风;(新工号有没有实验室?)着装:穿工作服、戴乳胶手套、戴防溅眼镜,口罩建议购置防酸性防毒口罩;存放:加强规范,分开摆放,用后放回原位;(不同的人使用后放置杂乱)废液:废酸与废碱倒入专用的塑料桶,废丙酮单独存放。,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