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493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望梅止渴、 洛阳纸贵 、三顾茅庐、指鹿为马,的来源,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4.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摘引的:游目骋怀、高山流水、千山万水,成语,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言简意赅的成语是传递中华文化信息的支柱,浓缩历史精华的成语是保存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的文化底蕴。 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成语与文化,“马”字成语与文化,“

2、牛”字成语与文化,成语与传统文化,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与牛有关的成语和谚语辑录,杀鸡焉用牛刀表示不必小题大作 风马牛不相及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比喻为宁可小范围内作主,而不愿在 九牛一毛 比喻极为渺小,轻微,微不足道。对牛弹琴 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庖丁解牛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 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老牛舐犊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牛不吃水强按头 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指不凭空说大话,要看真本事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胡拉

3、乱扯,二者毫不相关 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 指很不愿意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大范围内听人摆布,一、俗语换成语:,1、打开天窗说亮话2、赶鸭子上架3、横挑鼻子竖挑眼4、好虎架不住群狼5、躲过了风暴又遭雨6、此地无银三百两,直言不讳,强人所难,吹毛求疵,寡不敌众,祸不单行,欲盖弥彰,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8、鸡蛋里挑骨头9、吃着碗里瞧着锅里10、眉毛上挂炮仗11、狗拿耗子多管闲事12、老和尚的百衲衣,一曝十寒,吹毛求疵,贪得无厌,迫在眉睫,越俎代庖,东拼西凑,二、成语接龙:,1)向隅而( )不成( )泪俱( )里巴( )欢马叫,2)毛遂自( )贤举( )者为( )出无( )落

4、孙山,3)老生常( )虎色( )本加( )兵秣( )到成功,4)好景不( )歌当( )笑不( )天独( )颜无耻,5)洁身自( )事多( )杵成( )锋相( )症下药,泣,声,下,人,荐,能,师,名,谈,变,厉,马,长,哭,得,厚,好,磨,针,对,三、根据古诗文写成语:,1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左传-宣公十五年),2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3见义不为,无勇也。 ( )论语-为政,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 )(国语-晋语),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鞭长莫及,发人深省,见义勇为,有名无实,春风得意,特点:,1、语意具有双层性

5、,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翘辫子,比喻人死,惯用语,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开小差,开绿灯,戴高帽,挖墙脚,踢皮球,唱黑脸,唱对台戏,钻牛角尖,捅马蜂窝,八字没一撇,重打鼓,另开张,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

6、,而且贬义的较多。,刀子嘴,豆腐心,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歇后语,谐音性歇后语,和尚打伞公共厕所扔石头电线杆上绑鸡毛湿水棉花,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无发(法)无天,好大掸(胆)子,无法谈(弹),引起公愤(粪),喻意性歇后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根据表义内容

7、,谚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另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误砍柴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格言与谚语的区别:第一,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名群众,格言来自名人语录。第二,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浓厚。第三,格言比谚语更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少壮

8、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格言,熟语与高考,1、熟语测试题型趋向:,客观题,辨别读音 辨别字形判断用法,主观题,熟语互换名句填空 综合运用,2、熟语考查方式:,熟语与高考,之一: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选出下列熟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三折弓为良医 上梁不正下梁歪口会而实不至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明修战道暗度陈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五十步笑百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苛政猛于虎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风声鹤厉草木皆兵 黑云压城城欲摧 狡兔死良狗亨,C,肱,俱,榆,栈,唳,烹,惠,之二:成语和熟语

9、互换,有道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企业要延年益寿“充”好“电”,就要及时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个别看不起他的人,更是在私下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时猎人在仁和境内捉获了一只老虎,一些好阿谀奉承的读书人便献诗祝贺,说是官府行仁政的征兆。夜藏商店一番乔装打扮,凌晨现形原是梁上君子。,随机应变,痴心妄想,三只手,拍马屁,之三:理解常见的熟语,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可用于以下哪种情况?A、向别人借东西前,先想好了充足的理由。B、同学向你借用你的涂改液,最后只还你一个空瓶子。C、同学问你商借涂改液,你因为没法帮他而内疚不已。D、某同学十年前借去了你的一本参考书,但至今仍音讯渺然。,D,1、

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08年全国卷1,B,解析:B项 量入为出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

11、”是指“收入”和“支出” 。A项探囊取物: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作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之五: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2004全国四卷)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参考答案: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之六:作为名言名句默写的内容出现,工欲善其事, 如临深渊, ,不为牛后。不入虎穴, ,

12、可以攻玉。,必先利其器,如履薄冰,宁为鸡头,焉得虎子,它山之石,熟语强化训练,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DA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贬义;B项:“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C项:“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2、下列加点

13、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的“汪迷”来说,真可以大快朵颐了。 B、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B(A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B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C二一添

14、作五:珠算口诀,用二除一,就把一添成五,表示得小数五。因用以指二人平分,各得一半。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动作或事件来得突然,猝不及防。),3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B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

15、得很快。A 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C 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丝毫不含糊。D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刚工作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D(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C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