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2571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第九章 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第一节 饮食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学习目标1了解饮食民俗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功能;2分辨良俗、俗信、迷信、陋俗和恶俗的涵义;3弄清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4了解主要传统节日食俗、少数民族食俗、婚嫁食俗、地方风情食俗;5掌握主要旅游景区的食俗文化。,第一节 饮食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一、饮食民俗的基本概念二、饮食民俗的种类、特点和功能二、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一)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二)民族传统节日食俗与旅游(三)婚嫁食俗与旅游,一、饮食民俗的基本概念,(一)民俗民俗就是一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

2、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和思想的习惯性事象。也就是大家习以为常进而能够自觉奉行的惯制。惯制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而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惯制的约束力及其世代相袭,也不是靠法律来保证,而是靠惯性的力量维系的。,(二)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人类饮食文化中的社会性规定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它是诸多风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最具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历代的风物志、风俗志、风土志、风俗画、地方志、行业志,以及正史、野史、笔记小说与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此均有生动的反映。它是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对中华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饮食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

3、展而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中国的环境、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从元谋人时代茹毛饮血、北京猿人时代火炙石翻到山顶洞人时代捕捞鱼虾再到河姆渡时代试种五谷以及现代的诸多菜品菜样和饮食的礼制讲究,这些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二、饮食民俗的种类,物质方面:如食物的种类、食法及其来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饮食结构,日常饮食、节令饮食、仪礼饮食的特殊讲究等以及食物生产交易方面的习俗;行为方面:如岁时节令方面的饮食民俗、家族和亲族方面的饮食习俗、人生礼仪方面的饮食习俗等。观念方面:如信仰方面的饮食民俗等。,良俗、俗信、迷信、陋俗和恶俗,“良俗”是指

4、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积极影响,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至今仍有良效的食俗。如日定三餐、熟食为主、荤素调配、食有定量之类。它适应今天的国情,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应当继承发扬。“俗信”系由原始信仰崇拜或古代迷信意识转化而来的合理食俗。如三月三吃鸡蛋、五月五包粽子、六月六熬羊肉、九月九蒸花糕等。此类食俗有益无害,且能增添生活的色彩和节日气氛,需要保留。,“迷信”是因为相信星占、符咒、巫蛊、风水、命相、鬼神等愚昧活动而诱发的食俗。像求神水、孕妇不许吃兔肉、结婚不能吃梨等等。很显然,这是封建社会遗留的陈迹,群众抛弃它们还得有一个过程,只能教育、引导。“陋俗”主要指背离时代要求,阻碍社会进步,助长不正

5、之风的食俗。如有些公宴讲究“吃一留三”的排场,有些地区流行极不文明的酒令,逢年过节饮食攀比,婚寿喜庆大操大办等。此类食俗有害无益,容易败坏社会风气,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予以改革。,“恶俗”指严重摧残或伤害人身,毒化人的思想,损害民族形象的食俗。如用手表拼成“彩碟”亮富,举行“世界之最”的食量比赛,江湖义气喝血酒,旧社会土匪吃人肉等。对此,毫无疑义必须坚决废除,触犯法律者还应惩治。,居家日常饮食习俗年节饮食习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饮食市场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居家日常饮食习俗年节饮食习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饮食市场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一)居家日常饮食习俗,每

6、个家庭的三餐调配、四季食谱、祖传名菜、养生方法、口味偏好等,均与各自不同的经济来源、文化素质、家风家教和生活惯制相关。从餐制看,由于多数家庭秉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训,还不习惯夜生活,故而一日三餐为全国通制,当然也有例外。从膳食结构看,从古至今我国家庭基本上沿习“三多三少”的传统。即主副食组合中,谷食多,菜食少;菜食用料中,蔬菜多,肉品少;肉品选用上,猪肉多,其他少。,我国自古便有妇女主持家中饮食的传统,这一状况现今并无多大改变,只是由于绝大多数主妇参加了工作和协助务农,将“专厨”变成“兼厨”而已。主妇值厨一般只抓三件事:采购、定食谱、掌勺,扮演的是“厨师长”的角色。而家庭其他成员,则在

7、主妇指挥下,干着力所能及的辅助活。这种协同,能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空闲时间,相应减轻主妇的负担,还可互相照应,嘘寒问暖,增强情感的交流。,家庭饮食,历来注重洁净。厨房常扫,灶台勤抹,盘碗多洗,饭菜卫生,并且大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极少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家庭饮膳,还很注意应时当令,主辅凋配,粗料细作,综合利用;三盘两碟,份量尽管不多,却很精细。不少能干的主妇,还擅长调制方便小菜,随食随取,经济实惠。有些经济宽裕的大家庭,更不乏祖传的风味名食,这都是上几辈人的杰作,百年相传,以其浓郁的亲情加深着成员对家庭的眷恋。,家庭聚餐有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大家辛苦做,快活吃,爱坐哪里坐哪里,想吃什么吃什么,丝毫

8、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家庭聚餐彼此有谦让的心态,成员到齐才开饭,不挑不拣不抱怨。你推我让,好一点的食品多数分给老人和孩子,洋溢着暖烘烘、热融融的骨肉之情。,(2)年节饮食习俗,即年节期间饮食方面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风俗事象,主要包括节庆食品和饮宴风尚。年节饮食习俗的涵盖面大,类型众多。如以时代划分:传统节庆食俗和现代节庆食俗;以民族划分:汉族节庆食俗和少数民族节庆食俗;以季节划分:春令、夏令、秋今、冬令节庆食俗;,以性质划分的有:历法推定食俗农事调适食俗宗教起源食俗祖灵祭祀食俗历史纪念食俗民族传说食俗社交娱乐食俗等。,(3)人生仪礼食俗,人生仪礼又称个人生活仪礼,它是指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生活与年龄

9、的重要阶段,所举行的不同仪式和礼节。在人生仪礼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饮食习俗。我国的人生仪礼食俗主要有:诞生礼食俗(如三朝酒、满月酒、周岁宴、亲家宴等)、成年礼食俗(开蒙酒、割礼宴、庆十岁、冠礼席和笄礼席等)、婚嫁礼食俗、寿庆礼食俗、丧葬礼食俗等。,人生仪礼食俗的基本特点是:遍邀至亲好友参加,宾客必备盛礼祝贺(或悼念,主家循例大张宴席。人生仪礼食俗寓礼于仪,寓教于食。,(4)宗教信仰食俗,即在原始宗教或现代宗教的制约下所形成的食禁、食性、食礼与食规。它们在行动上多有某种手段或仪式,在语言文字上多有某种语汇或戒律,在心理上多有某种支配精神意识的神秘力量;其突出表现便是允许吃什么和不准吃什么,什么

10、时候吃或不吃,以什么名义和按什么方式吃,并且对于这些“清规”都能运用宗教经典或神话传说进行有理有据的解释。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饮食风俗。,宗教饮食文化与旅游,(5)饮食市场食俗,系指菜点的生产与销售、餐饮的接待和服务、餐饮业的经营及管理、地方风味的成因与特色等方面的风情世象和行为规范。其中包括餐馆食俗、饭庄食俗、茶坊食俗、食摊食俗等。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长达数十年的食俗事象的积淀。,饮食市场食俗的主要表现:,(1)醒目的行业标志,如酒招、行话、工装;(2)经营的竞争手段,如网点相对集中,经营分级划类,延长营业时间,深入街巷里弄,承揽服务项目,重视接待礼仪;(3)突出六名(料

11、、菜、点、席、师、店)和一优(优质服务),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取胜;(4)以地方风味作旗帜,如用“六名一优”烘托,用店堂装饰陪衬,用乡土人情熏染,等等。,三、饮食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和社会性(二)地域性和民族性(三)传承性和播布性(四)稳定性和变异性,四、饮食民俗的功能,(一)凝聚功能(二)纪念功能(三)教育功能(四)实用功能(五)娱乐功能,第二节 饮食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一、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一)饮食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二)旅游有助于饮食民俗的交融与发展(三)了解饮食民俗是做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二、民族传统节日食俗与旅游,(一)春节旅游与食俗(二)清明节旅游与食俗(三)端午节

12、旅游与食俗(四)中秋节旅游与食俗(五)重阳节旅游与食俗,三、婚嫁食俗与旅游,我国各地民间婚俗,都离不开饮食活动的内容,从恋爱相亲到赠送聘礼,从姑娘出嫁到催妆迎亲,从举办婚礼到三朝回门,“吃”贯穿婚嫁过程的始终。,(一)婚嫁食俗的特点,从时间看,婚嫁礼食俗持续很长,从择偶开始到回门为止,一般都需两三年,如果能举行“花烛重圆宴”,那就有六十多年。其间的各个阶段,都有名目众多的饮食礼俗。如相亲有“相亲宴”、“换盅酒”,定亲有“下财礼宴”、“传红酒”,定亲有“追节礼”、“花园酒”和嫁女前夕的“姑娘宴”、“花枝会”、“女儿酒”、“花棚酒”、“倒箱会”、“花夜宴”,迎娶当天有“催妆宴”、“改辫宴”、“求骨

13、宴”、“发轿酒”、“告祖席”、“千年饭”、“木雁礼”和“宴全村,洞房坐福有“暖房宴”、“馆饭”、“贺郎席”、“洞房十二碗”、“吃结房圆”和“吃子孙饽饽”,新婚次日有“新亲宴”和“新妇宴”,回门有“会郎宴”和“回门酒”,新婚10天有“十朝饭”,新婚一月有“满月会亲席”,等等。民间早就有“无宴不成婚”、“无酒不嫁女”之说。,从形式看,各民族的婚嫁礼食俗也百花齐放,各有自己的特色。如哈尼族是一个鸡蛋一瓶酒提亲;东乡族则由厨师陪伴新郎上门;侗族娶媳妇是吃腌制十多年的酸草鱼;蒙古族却是让新姑爷去啃难啃的羊喉结等。这些食俗反映出各民族的婚姻观与生活审美观,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婚嫁礼食俗大多幽默、诙谐、欢腾

14、、火爆,有“不闹不发”、“大闹大发”之说。,从内容看,婚席菜品数量应为双数,最好是扣八、扣十,如四喜四全席、六六大顺席、八八大发席、十全十美席之类。菜名宜用吉语,如“鸳鸯戏水”(双鲫鱼水杨)、“鹊度银桥”(鹤鹌蛋炒绿豆芽)、“凤入罗帏”(网油烤母鸡)、“早生贵子”(红枣莲子桂圆花生羹),以烘托喜庆的气氛,寄寓美好的祝愿。餐具应选用红色、金色的圆盘、圆碗,用红桌布和红漆筷,配红色果酒;忌讳摔破餐具、茶具、酒具或锅具。水果宜上干果,如核桃、花生、桂圆、红枣,或者是鲜果中的石榴、西瓜、杨梅、蜜桃,这都是庆婚的吉庆食品。忌上梨(与“离”同音)与橘子(要一瓣瓣分开)。,(二)婚嫁食俗趣录,1.畲族婚嫁食

15、俗考厨师和调新郎2.傣族婚嫁食俗卖鸡肉找对象3.苗族婚嫁食俗“撵脚酒”与“排家饭”。4.黎族婚俗中的“槟榔婚姻”,1.畲族婚嫁食俗考厨师和调新郎,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畲族的居住、饮食、服饰、民歌、舞蹈、婚嫁等风情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畲族婚俗最富有情趣。畲族在送彩礼时,有一个仪式叫“考赤郎”。赤郎就是指送彩礼这天男家带去女方做菜的厨师。送彩礼这天,新郎的叔伯带着歌手、厨师来到女方家中,奉上彩礼之后,带来的厨师要到女方家中厨房去做菜,“考赤郎”便开始了。女方将厨房用具全部收掉,厨师在厨房中先唱,唱一样东西女方给一样东西,厨师要唱40

16、多句才能将所有用具凑齐。接着厨师开始涮锅,但女方早派人在一旁捣乱,不让厨师顺利完成涮锅,有的还将东西扔进锅中,给厨师添乱。厨师要想尽办法,快速将锅涮好,只要涮好锅放上肉,女方就不能捣乱了。但他们会很快在烧火上面给厨师设置障碍,将灶堂里淋上水,塞进湿柴,因此厨师要先准备好煤油、蜡烛等引火之物。只要肉放进了锅中,灶火点燃,厨师便算过关了。结婚那天,招待客人的宴席一开始是空的,要新郎唱一样,女方才会端上一样。大家都是静静地等待新郎的歌声,新郎唱一句,厨师和一句。一唱一和,筷子、酒、菜就会应声而来。这就叫做“调新郎”。宴席结束,新郎还要一样样唱,唱一样,厨师来将桌子上的东西收去一样,直至全部收完。新娘

17、在离开娘家前,还要吃“千斤饭”。大家在桌子上放两把筷子,一碗饭,新娘一手拿一把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哥哥接过筷子,从新娘腋下将筷子放回桌上。新娘接着低头衔三口饭,将其吐在桌上的手帕中,由哥哥收起放在新娘的口袋里,让她带到夫家去。据说,这三口娘家饭,年年能养一头千斤的大肥猪,所以叫“千斤饭”。,2.傣族婚嫁食俗卖鸡肉找对象,傣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方式很多,傣族盛行一种叫“串卜少”的活动。即未婚的小伙子在节日或集会等场合,寻找未婚姑娘谈情说爱。这种活动一般都在泼水节、赛龙船、赶摆等时节进行,男女青年载歌载舞,从傍晚开始,直至深夜结束。另外还有一种“卖鸡肉”的形式更为奇特,每逢节日到来的时候

18、,西双版纳的傣族姑娘们便把自己家的肥鸡杀了清炖。如果来买鸡肉的小伙子是姑娘不如意的,姑娘会加倍要钱。要是姑娘看上了年轻的小伙子,姑娘就会含羞低下头,躲避小伙子的目光。如果小伙子有意,两人就端着鸡肉,搬起凳子,走进安静的树林里,互相倾吐爱慕之情。,3.苗族婚嫁食俗“撵脚酒”与“排家饭”,在姑娘出嫁的这一天,女方家把同族兄弟姐妹或亲戚,一同邀去新郎家,这叫吃“撵脚酒”,意为随新娘去新郎家作客。新郎家把这些客人尊称为“正客”而奉为上宾,而把自己的亲戚称为“副客”。新郎家对“正客”招待倍加殷勤、周到,一般都要留宿35晚以上;而“副客”住上1晚以后,第二天就各自回家了。“副客”并不因主人厚彼薄此而闹意见

19、,反而认为这种有“级别”的接待方式是天经地义的。客人在新郎作客时,第二天要由新郎家同宗兄弟轮流请客人吃饭,这叫吃“排家饭”。这种仪式保留了苗族原始氏族公社的遗风。它体现了苗族的好客和兄弟间团结友好,互相帮助,亲密无间的真挚感情。兄弟们虽然花费了一些钱米,可是并不觉得这是“上当吃亏”或是“额外负担”,反而认为是一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常常为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开心和荣耀。跟随新娘来的“正客”中的青年后生在吃饭时,总有新郎族中的姑娘“伺候”。姑娘们很有心计,对自己中意的小伙子,她们总是“关怀备至”,总是抓准火候,往往在客人快要吃饱饭时猛然往其碗中添上一大碗肥肉或米饭,使客人防不胜防,有口难咽。饭和菜倒直

20、碗后,不能倒掉,只得硬着头皮将饭菜吃光。如果实在吃不下,便当众出丑,在宾客的哄笑声中,小伙子满面羞容,老老实实地将剩下的饭或菜用手巾包回去。这以后,小伙子就声名狼藉,尔后找对象时十有八九要碰“钉子”。因而苗族青年小伙子作客吃饭时,眼睛滴溜四转象耍流星一般,时时提防着,深迫遭到姑娘们好意的“暗算”。当然,一些聪明伶俐的小伙子,对这种场合,司空见惯,应付自如,因而处之泰然,往往总是在女方刚要往自己碗里倒菜或饭的那一刹那间,机灵地一把抓住姑娘的手,使姑娘的“阴谋”破产。尔后,小伙子放下饭碗,姑娘也不再添饭菜,二人坐下唱歌,盘歌比输赢,谁输罚谁吃;如果双方不输不赢,则二人共同吃。如果碰巧二人均未有对象

21、,也会因这一小插曲订终身。,4.黎族婚俗中的“槟榔婚姻”,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每每这个节日,黎族同胞就会穿上美丽的黎族服装,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黎族是我国十三个人口超百万的民族之一,他们是海南岛的最早居民,世世代代集中居住在海南岛。黎族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婚俗文化古时曾影响过当地的汉族。直至今日,海南岛许多地方乡村的婚姻,仍然流行着“槟榔婚姻”。黎族婚俗中的“槟榔婚姻”,是从谈情说爱开始的。黎人女儿进入少女时期,父母就会在较偏的槟榔山坡上为女儿建造一座“寮房”(即茅草房,汉人俗称为“寮房”)。晚上,女儿就去“寮房”睡觉。其实,是去那里谈情说爱。黎人谈情说爱,都喜欢唱槟榔情歌,如男子唱

22、:“月上东边泛出光,与妹对歌哥心慌,今昏阿妹如有意(今昏今晚的意思),吃口槟榔作嘴红。”“吃口槟榔作嘴红”此句道明了槟榔是婚姻的信物。女子应唱道:“月上东边月牙光,与妹对歌哥勿慌,哥想唱歌哥就唱,月牙圆了嚼槟榔。”“槟榔树下静又静,影下只有哥与妹,妹看哥来哥看妹,不知乜时吃妹饭。”“槟榔树下并不静,情人手拉槟榔妹,要拉就拉妹紧些,想吃妹饭送槟榔。”青年人谈得差不多了,就会告诉父母,父母再请媒婆上门说婚。“想吃妹饭送槟榔”就是带着槟榔上门说媒的意思。也就是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说的:“琼(海南)俗嫁娶,尤以槟榔之多寡为辞。”媒婆首次上门提亲,一定要带槟榔,如果女方父母打开槟榔盒,取了槟榔,表示答应了

23、此门亲事。媒婆回复男家后,再选佳日上门订婚。订婚时,槟榔要提得多,女方收了槟榔后,要散给村里人吃。意在告诉村里人,他家的女儿订婚了。汉人把这一婚俗称为“把槟榔”。到结婚时,仍然要带槟榔。除了男方带的槟榔外,女方也要备上足够的槟榔,以槟榔来款待各方前来喝酒道喜的宾客。正德琼台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亲宾来往非槟榔不为礼”。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拜父母,用品也是槟榔。新人会双手捧着槟榔,双腿跪地,敬请父母吃槟榔,以并敬意。婚后,新郎去拜见岳父岳母,也要备槟榔,见面第一件事就是给岳父岳母敬上槟榔。对前来相见的岳父家长辈亲人,新郎也要一一捧敬槟榔。新娘每次返往娘家或夫家(古时女子嫁后,不生孩子前,一般都住

24、在娘家,逢年过节或夫家有大事,才回夫家),更要备足槟榔。从进村起,见村里人就要请人吃槟榔,以表敬意。夫家村里人吃了新娘的槟榔,知道新娘已是自己村中的一员。新娘家乡的村里人吃了新娘的槟榔,清楚她已成为别人的新娘。新娘每次返往娘家或夫家,同样要给父母捧敬槟榔。一个小小的槟榔,在婚姻中就这样给人温馨,并传递着无数的信息。槟榔与婚姻这种有趣的习俗文化,如果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达,那就是既文明,又温馨。正因为这样,“槟榔婚姻”的习俗,在不少黎村及汉区,至今仍然在流传着。,补充资料,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法国大餐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这个组织首

25、次将一国的餐饮列入该名录。委员会成员认为,法式大餐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个人或团体庆祝重要时刻的习俗。消息传来,法国一片欢腾。,法国美食“申遗”成功,美食首次被列为人类遗产,文章来源:欧洲时报2010-11-17【欧洲时报网】经16日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将“法国人的美食”、中国“中医针灸”、“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强调:,法国美食传统在法国已成为“一种社会日常习俗,为庆祝个人和团体生活中的最重要时刻,如出生、结婚、生日、成功和重逢”。因此,这是一种巩固集体认同感、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习俗。最重要的是享受相聚在一起的欢愉

26、、体验烹饪艺术的滋味、感悟人与自然产品之间的和谐。,法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卡特琳娜科罗娜(Catherine Colonna) 说,“法国人生来喜欢聚餐,以这样的方式在一起品尝美酒佳肴,庆祝美好的时光。这是法国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充满生机的一种传统”。,法国美食与法国文化认同融合在一起,这种认同渗入备餐过程的所有元素:采购好的食材、尤以当地产品为上,各种食材风味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在丰富多样的菜谱中精心选择菜肴;不同菜肴配上不同的葡萄酒;餐桌的唯美布置;进餐时的会话等等。法式进餐还必须遵从一套独特的顺序:以开胃酒开始,以餐后酒结束,中间至少上四道菜:头盘、鱼或肉(主菜)、奶酪和甜点。,法国驻

27、教科文组织常任代表于贝德冈松(Hubert de Canson)认为,美食传统是法国人特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诺曼底、普鲁旺斯还是勃艮第或阿尔萨斯的美食都是同样的博大精深。 “此外,法国美食也吸收极为丰富多样的外来饮食影响,不断派生出创新菜肴。这是一个值得坚持的、顺应现实的开放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醒该组织标志有被以商业为目的滥用的风险。卡特琳娜科罗娜强调:“法国将完全执行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精神和规定”。随着法国的申遗成功,为保留法国人的美食传统,一些具体措将付诸实施,尤其是在学校教学中增加相关内容。 “学校的美食教育非常重要,目的在于让年轻一代关注自己的美食传统,并

28、将餐桌艺术代代相传”,于贝德冈松这样强调,并补充说:“应该鼓励大学履行这一教育使命”。,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Franois Fillon)周二就法餐的入选表示祝贺。在一份公告中他强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成为第一个因其非凡的餐桌艺术而入选的国家”。对菲永而言,烹饪不仅是法国历史传统的产物,也是对法国优秀的特产、手工业知识和文化光辉的最成功阐释。,1.法国大餐究竟魅力何在?何以成为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产?(1)丰富之美,一顿饭吃二三小时(2)特色之美:肥肝蜗牛海鲜登场(3)尊荣之美:大厨地位长盛不衰(4)优雅之美:吃饭彰显礼仪修养,2.法国大餐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我们有什么启

29、示? (1)深入挖掘中国饮食文化内涵(2)加强中国饮食文化教育和研究(3)提高厨师的社会地位(4)中国饮食文化尽快“走出去”,一、单项选择题,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民俗的(A )A. 地域性B. 民族性C. 集体性D. 稳定性2“卖鸡肉找对象”的婚嫁食俗源于( D )A. 苗族 B. 畲族 C. 黎族 D. 傣族3.下列属于端午节食俗的是( C )A. 吃子推饼 B. 吃月饼 C. 喝雄黄酒 D. 吃菊花糕,4.下列不属于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 A.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B.周村烧饼制作技艺C.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D.孔府菜烹饪技艺,5. 下列属于清明节食俗的是( )A. 吃子推饼 B. 吃月饼 C. 喝雄黄酒 D. 吃菊花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