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6273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纬编常用纬编花色组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节 调线织物与编织工艺,一、调线织物的结构1、定义在编织过程中轮流改变喂入的纱线,用不同种类的纱线组成各个线圈横列的一种纬编花色组织。称横向连接组织。2、特点可得到彩色横条纹织物; 得到凹凸条纹织物; 得到不同反光效应的条纹等; 调线织物可以在任何纬编组织的基础上得到。,二、调线织物的特性与用途1、特性:与基础组织相同,线圈结构不起任何变化。2、用途:针织T恤、运动衣面料、休闲服饰等。,三、调线织物的编织工艺(一)调线织物的基本编织方法1、普通圆纬机一个成圈系统只有一个导纱器,成圈系统数量也有限,所以织物中一个彩横条相间的循环单元的横列数也有限。2、调线圆纬机一个成圈系统装有多个导纱器,每

2、个导纱器穿一种色纱线。编织每一横列时,各系统可根据花型要求选用其中某一个导纱器,则可扩大彩横条循环单元的横列数。 所谓四色调线装置,即每一成圈系统有四个可供调换的导纱指。,(二)四色调线装置的工作原理1、形式:机械式 电脑控制 (花型变换快和方便,循环单元不受限制。)2、原理:(1)主要机件:导纱器、夹线器、剪刀。(2)控制方式: 由基本位置垫纱位置,夹线器关闭夹住纱线。 由垫纱位置基本位置,夹线器张开。,(3)调线过程:,如图3-74(1)所示,导纱机件2与带有剪刀4和夹线器5的导纱指3处于基本位置。纱线穿过2、3和导纱器1垫入针钩。此时导纱机件2处于较高位置,剪刀4和夹线器5张开,如图(2

3、)所示,另一导纱指7带着夹线器9、剪刀8和纱线B摆向针背。,如图(3)所示,带着夹线器9、剪刀8和B纱的导纱指7与导纱机件6一起向下运动,进入垫纱位置,为垫纱做准备。,如图(4)所示,当新纱线B在调线位置被可靠地编织了二三针后,夹线器9和剪刀8张开,放松纱端。导纱指3上的夹线器5和剪刀4关闭,握紧纱线A并将其剪断。,第八节 绕经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绕经织物的结构1、定义:绕经织物是在某些纬编单面组织的基础上,引入绕经纱的一种花色结构。绕经织物也俗称为吊线织物。2、特点:绕经纱显露在织物正面,反面则形成浮线。,二、绕经织物的特性与用途1、特性:织物的纵向弹性和延伸性有所下降,纵向尺寸稳定性提高。

4、2、用途:用于T恤、休闲服饰及装饰织物。,三、绕经织物的编织工艺(一)织针与三角的排列: 1、织针:针筒上织针的排列分为地组织区和绕经区。每一枚织针有一个压针针踵5和一个起针踵。 2、三角:每个成围系统有5挡可变换的三角,以控制5种不同踵位的织针(0-4),即五针道。,(二)编织原理: 三个成圈系统、和的走针轨迹如图3-79所示。1、地纱系统:0-4号织针垫入地纱成圈2、绕经系统,0号织针垫入绕经纱成圈3、辅助系统,0号织针不编织,1-4号织针垫入地纱成圈。4、花型宽度: 由绕经区和地纱区组成。 绕经区取决于一个绕经导纱器所能垫纱的最大针数。 例28机号圆机,绕经纱垫纱的最大宽度12针。,第九

5、节 长毛绒组织与编织工艺,一、长毛绒组织的结构与分类1、定义:凡是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纤维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2、分类:普通长毛绒和提花长毛绒。,二、长毛绒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特性: 长度不一的纤维形成毛干和绒毛的织物表面。 手感柔软 保暖性 耐磨性好 比天然毛皮轻 不易被虫蛀2、用途: 用于服装、动物玩具、拖鞋、装饰织物等。,三、长毛绒组织的编织工艺1、梳理装置由输入辊罗拉、梳理辊、钢丝滚筒组成。2、毛条喂入装置将具有一定长度的纤维做成的毛条,梳成有序的纤维层喂入织针。如图3-83所示。,3、编织过程织针进入垫纱成圈区域时,针逐渐下降

6、(图3-84),从导纱器B中喂入地纱;地纱与纤维束共同编织形成长毛绒织物,地纱处于长毛绒织物的工艺正面,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露在长毛绒组织的工艺反面。,4、提花长毛绒对经过每一纤维束梳入区的织针进行选针,选中的织针退圈并获取相应颜色的纤维束。,第十节 移圈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移圈织物的结构与分类1、定义:凡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转移线圈部段形成的织物称为移圈织物。2、分类:纱罗组织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针编弧部段的组织 菠萝组织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沉降弧部段的组织。,(一)纱罗组织1、定义: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由于纱罗组织应用较多,习惯

7、上将其称为移圈组织。2、分类:单面纱罗组织 双面纱罗组织,(1)单面纱罗组织 单面网眼纱罗组织(图3-85) 单面绞花纱罗组织(图3-86),2、双面纱罗组织 针织物一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某些线圈移到同一针床的相邻针上(图3-88)。 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另一个针床与之相邻的针上,或者将两个针床上的线圈分别移到各自针床的相邻针上(图3-87) 。,(二)菠萝组织1、定义: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编组织,如图3-89所示。2、分类:单面菠萝组织 双面菠萝组织(如图3-90所示)。,二、移圈织物的特性和用途(一)织物特点与特性:移圈织物

8、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效应;透气性好;纱罗组织的线圈结构,移圈处的线圈圈干有倾斜,两线圈合并处针编弧有重叠;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改变组织结构(单面改为双面或双面改为单面);菠萝组织针织物的强力较低。(二)用途:羊毛衫妇女时尚内衣,三、移圈织物的编织工艺(一)纱罗组织的编织工艺1、编织方法:如图3-91所示,将下针1上的针编弧5转移到上针3上。(1)下针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针编弧5被扩张;(2)上针3径向外移穿过扩圈片及针编弧5;(3)下针1下降,将针编弧5留在上针3上。,2、成圈系统:一般用移圈罗纹机:(1)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系统和移圈系统;(2)每三路中

9、有一移圈系统;(3)上针与下针的对位(罗纹对位移圈对位),如图3-92所示。(4)采用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方式,以滞后为主。如图3-92所示,3、移圈过程:起始位置。:上、下针开始退圈,上针的旧线圈仍处于针舌上。:下针退圈扩圈;上针头与下针针背平齐,可阻挡下针上的旧线圈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的退圈。:下针上升,利用扩圈片上的台阶将扩展的线圈高于上针,上针外移,针头穿进扩展的线圈中。:下针下降,针舌关闭;上针受圈,完成转移。:上针向针筒中心移动,带着转移过来的线圈回到起始位置。,(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1、编织方法: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针上是借助于专门的钩子或扩圈片完成的。如

10、图3-95所示。2、移圈机件:钩子(或扩圈片)分为左钩、右钩、双钩三种。分别插在针盘或针筒上。如图3-96所示。,3、编织过程:(1)选择移圈钩子并使其片尖伸到针筒针的握持平面线,如图中(2) 所示;(2)针筒针编织线圈横列;(3)钩子向外推动沉降弧H并把它引向如图中(3)所示的下针钩平面线;(4)针筒针上升,穿过被移圈钩子扩展的沉降弧,使沉降弧H套到针筒 针上,如图中(4);(5)钩子撤回到不工作位置,并使针筒针移到起始位置。,第十一节 复合组织与编织工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由不同的基本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复合而成 复合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复合组织。,一、单面复合组织

11、1、定义:单面复合组织是在平针的基础上,通过成圈、集圈、浮线等不同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成。2、优点: 改善织物的脱散性; 减少织物卷边; 并能形成各种花色效应。,3、实例: 图3-97所示是由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结构单元复合而成的单面斜纹织物; 四个成圈系统形成一个循环,每一横列右移一针进行编织; 该织物的特点:纵、横向延伸性小,结构稳定,挺括;用于衬衣面料。,二、双面复合组织(一)罗纹型复合组织定义:由罗纹组织与其它组织复合而成的双面织物称为罗纹型复合组织。分类:罗纹空气层组织、点纹组织、罗纹网眼组织、胖花组织、衍缝组织等。,1、罗纹空气层组织 罗纹平针(又称米拉诺组织)(1)形成方法: 三个成

12、圈系统编织一个完全组织; 第1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1+1罗纹横列;第2个成圈系统上针不编织,下针编织平针; 第3个成圈系统下针不编织,上针编织平针。,(2)特点: 织物上形成双层袋形; 织物表面有凸起的横楞效应; 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提高; 厚实、挺括。(3)用途: 用于针织内衣、毛衫等。,2、点纹组织(1)定义:由不完全罗纹组织与单面变化平针组织复合而成的组织。(2)类型:瑞士式点纹和法式点纹组织。(3)特点:一个完全组织是由四个成圈系统编织而成。(4)用途:用于T恤,休闲服饰面料。,瑞士式: 从正面线圈过渡到反面线圈沉降弧是向下弯的。 结构紧密,尺寸稳定性增加,横密大,纵密小,延伸性小,

13、表面平整。,法式点纹: 从正面线圈过渡到反面线圈沉降弧是向上弯的。 纵密大,横密小,幅宽增大,表面丰满,织物纹路清晰。,3、胖花组织(1)胖花组织是按照花纹要求将单面线圈架空地配置在双面纬编地组织中的一种双面纬编组织。(2)结构特点:形成胖花的单面线圈与地组织的反面线圈之间没有联系,而单面胖花线圈就呈架空状突出在针织物的表面,形成凹凸花纹效应。(3)种类:单胖和双胖。,A、单胖组织 分为素色、两色、三色等单胖组织。 一个完全组织由四个横列组成。 正面:两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四路编织一个横列。 正反线圈高度之比为1:2,B、双胖组织 一个完全组织由4个横列组成; 三路编织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反

14、面每六路编织一个横列; 单面线圈与反面线圈高度之比为1:4,所以单面凸,差距较大; 其厚度、单位面积重量都大于单胖组织; 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 线圈结构的不均匀,织物强力下降。,4、绗缝织物(1)绗缝织物是在平针组织、衬纬组织、罗纹组织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一种组织。(2)结构特点: 在上、下针分别进行单面编织形成的夹层中衬入不参加编织的纬纱; 在有花纹的地方编不完全罗纹形成绗缝; 织物厚实,蓬松保暖性好,尺寸稳定。,(二)双罗纹型复合组织 编织时上下针槽相对,织针呈双罗纹配置; 结构的特点是脱散性与延伸性较小,组织结构紧密。1、双罗纹空气层组织 双罗纹空气层组织是由双罗纹组织与单面组织复合而成。

15、 由于编织方法不同,可以得到结构不同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1)蓬托地罗马组织由4路编织而成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第1、2路编织一横列双罗纹;第3、4路分别编织单面平针。B、特点:织物紧密厚实,横向延伸性较小,有较好的弹性。针织物表面有双罗纹线圈形成的横向凸出条纹。,(2)6个成圈系统编织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A、形成方法: (图3-105(2) 第1、6路一起编织一横列双罗纹; 第2、4路下针编织一横列(正面线圈)变化平针; 第3、5路上针编织一横列(反面线圈)变化平针。B、结构特点: 与上一种双罗纹空气层组织相比,织物表面平整、厚实,延伸性较小 ; 在变换三角的双罗纹机编织。,C、4个成圈系统与

16、6个成圈系统编织双罗纹空气层组织比较,前者 形成一横列空气层需2路进线(1正1反) 空气层线圈以沉降弧相连接 空气层组织容易脱散 织物较薄 织物弹性大、横向延伸性大 有较明显的横凸条,后者 形成一横列空气层需4路进线(2正2反) 以浮线相连接 不易脱散 弹性稍差,延伸性小(浮线) 空气层组织相邻两线圈相互错开,半个圈高 双罗纹组织线圈与空气层线圈相互错开连接,织物表面平整,2、双层织物(1)双层织物以双罗纹组织为基础,结合集圈与平针组织,两面用不同色泽或性质纱线,又称两面派织物或丝盖棉织物。图3-107。,(2)4个成圈系统编织双层织物。A、形成方法:第1路成圈系统上、下低踵针集圈和成圈;第3

17、路成圈系统上、下高踵针集圈和成圈;第2、4路成圈系统上针高、低踵针成圈。图3-107(1)。,(3)6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循环的双层织物A、形成方法:图3-107(2) 第1、4路成圈系统的低、高踵下针编织平针线圈; 第2、5路成圈系统的低、高踵下针编织集圈; 第2、5路成圈系统的低、高踵上针成圈; 第3、6路成圈系统的低、高踵上针成圈。B、用途: 可用于外衣,运动服,功能性内衣等。C、特性: 二种原料的覆盖性好。,3、粗细针距织物(1)粗细针距织物由不同机号的针盘与针筒及不同线密度的纱线编织而成的正、反面横密比不同的织物。如图3-108所示。,(2)特点:织物两面形成不同的风格并具有不同服用性能;织物的正、反线圈横密比为1:2;织物立体感强。(3)用途:用作外衣、休闲服的面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