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644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繁殖管理与繁殖障碍,第一节 繁殖管理 一、繁殖管理评定指标 二、各种动物的繁殖力 三、繁殖管理措施第二节 繁殖障碍 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 二、雄性动物繁殖障碍 三、雌性动物繁殖障碍第三节 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第一节 繁殖管理,繁殖力(fertility)是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后代的能力,是评定种用动物生产力的主要指标。,一、繁殖管理评定指标,对公畜来说,繁殖力反映性成熟早晚、性欲强弱、交配能力、精液质量和数量等。对母畜而言,繁殖力体现在性成熟、发情排卵、配种受胎、胚胎发育、泌乳和哺乳等生殖活动的机能。,评定动物个体繁殖力的指标:,雄性:主要有精液品质评定指标如射精量、活力、

2、密度等和性发育指标如初情期、性成熟期,以及配种受精率等。还有一些评定生殖行为的指标,如单位时间内爬跨次数、射精次数、交配频率等。雌性:如初情期、性成熟期、发情持续时间、发情周朝、妊娠期,评定畜群发情与配种质量的指标,1.发情率2.受配率3.受胎率(conception rate,CR)为配种后受胎的母畜数与参与配种的母畜数之百分比,主要反映母畜的繁殖机能和配种质量,为淘汰母畜及评定某项繁殖技术提供依据。,4.不返情率 (non-return rate,NR),配种后一定时期不再发情的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比,称为NR。不返情率是受胎率的另一种表示方式,主要反映配种质量和母畜生殖能力。,不返情

3、率一般以观察配种母畜在配种后一定时期 (如一个发情周期、两个发情周期等)的发情表现作为判断受胎的依据。而受胎率则以妊娠检查 (如直肠检查、超声波检查等)或者分娩和流产作为判断妊娠的依据,因此不返情率值往往高于受胎率值。,5.配种指数,指畜群平均每次受胎所需的配种情期数或次数,或参加配种母畜平均每次妊娠的配种情期数,称为配种指数 (serve index,SI)或受胎指数 (conception index,CI)。配种指数可根据受胎率进行换算 (为情期受胎率的倒数值),是反映配种受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评定畜群增长情况的指标,1.繁殖率(Reproduction rate,RR)指本年度

4、内出生仔畜数 (包括出生后死亡的幼仔,但不包括未达预产期的死产)占上年度末可繁母畜数的百分比。主要反映畜群繁殖效率,与发情、配种、受胎、妊娠、分娩等生殖活动的机能以及管理水平有关。,2.繁殖成活率(alive fertility rate,ALS)指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 (不包括死产及出生后死亡的仔畜)占上年度末可繁母畜数之百分比,是繁殖率与仔畜成活率的积。可反映发情、配种、受胎、妊娠、分娩、哺乳等生殖活动的机能及管理水平,是衡量繁殖效率最实际的指标。,(三)评定某些特定家畜的指标,1.窝产仔数(litter size,LS)指多胎动物平均每胎产仔总数 (包括死胎和死产),反映多胎动物的多产性。

5、2.窝产活仔数(alive litter size,ALS) 指多胎动物平均每胎所产活仔数。,3.产仔窝数 一般指妊娠期短的动物在一年内产仔的平均窝数或胎数。4.产仔间隔(laboring interval,LI) 指母畜两次产仔间隔的平均天数。由于妊娠期是一定的,因此提高母畜产后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是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畜群繁殖力的重要措施。,二、各种动物的繁殖力,在自然环境条件,生殖机能正常的动物采用常规饲养管理措施所表现出的繁殖水平称为自然繁殖力或生理繁殖力。自然繁殖力也可认为是繁殖极限或理想型繁殖力,即动物在生理和饲养管理均很正常情况下的最高繁殖力。,运用现代繁殖新技术所提高的动物繁殖力

6、,称为繁殖潜能。例如,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使种公畜的繁殖力提高上百倍,利用胚胎分割、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和成熟技术等可使雌性动物的繁殖效率提高成千上万倍。,(一)自然繁殖力,各种动物的自然繁殖力主要取决于动物每次妊娠的胎儿数、妊娠期长短和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的间隔时间等。通常,妊娠期长的动物繁殖率较妊娠期短的动物低,单胎动物的繁殖力较多胎动物低自然繁殖率365/(妊娠期产后配种受胎间隔天数)每胎产仔数自然繁殖率365/产仔间隔天数每胎产仔数,黄牛的妊娠期为280282d,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并受胎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560d,每次妊娠一般只有一个胎儿,所以黄牛的自然繁殖周期最短不会短于327342d,自然

7、繁殖率最高不会超过112%(365/327x100%)。,猪的妊娠期平均114d,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一般发生于仔猪断奶后710d,断奶最早在仔猪出生后20日龄进行,所以猪的自然繁殖周期最短不会短于141d,自然繁殖力最高不会超过2.6窝/年。,三、繁殖管理措施,(一)改善畜群结构 畜群的年龄结构:畜群的年龄和胎次比例畜群的遗传结构: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的比例在育种场,除须重视遗传结构外,还需重视年龄结构才能获得最优的遗传进展。在生产场,主要考察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愈合理,所生仔畜数量愈多,繁殖率和增殖率升高,提供的畜产品数量也增多。,确定畜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动物的自然繁殖力和生产经济用途以及

8、发展速度。对于单胎动物,由于自然繁殖力低,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出生后的雌性动物都留做种用,所以母畜在畜群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多胎动物则不然,雌性动物出生后必须经过一定选择才留做种用,母畜所占比例相对低一些。,在奶用家畜生产中,由于母畜既是繁殖工具,又是产奶工具,所以对畜群结构的要求更严格。通常对成母牛群而言,年龄结构一般为:12胎母牛占成母牛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成母牛总数的40%,6胎及其以上成母牛总数的占20%,老弱病残母牛应当淘汰。其遗传结构为核心群占成母牛的30%,生产群占60%,淘汰群占10%。对成母牛群每年都应接上述结构比例进行调整,以保证牛群结构的动态平衡,在母猪

9、群中,为了提高繁殖率和保证持续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年龄结构。通常,后备母猪占母猪总数17%,可繁母猪占83%。在可繁母猪中,12胎、34胎、56胎、710胎母猪所占比率分别为31%.25%.17%和10%。,第二节 繁殖障碍,繁殖障碍 (breeding difficulty,BD)又称不育 (infertility)或不孕 (barrenness),是指雌性或雄性动物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能繁殖。雌性动物的繁殖障碍习惯上称不孕症。,以奶牛为例,理论上育龄母牛应是一年繁殖一胎。据此推算,凡达到始配年龄的母牛或产后牛经过60d以上仍不发情,或虽然发情但经过三个情期配种仍不受孕,均可视为不孕。一般而言,对

10、雄性动物,达到配种年龄不能正常交配,或者精液品质不良,不能使母畜受孕,均可认为是不育。,据测算,如果母牛产后超过80d而未孕,除医疗费用外,末孕期每多1d至少损失0.003头犊牛和3kg奶。种公畜不育有可能造成大批母畜不育,损失更大。繁殖障碍严重地降低畜群的繁殖力,从而影响生产效益。,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一)先天性因素 主要与父、母的遗传缺陷或近亲交配有关,或者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有毒物质、辐射等有害理化因子的影响,引起染色体异常。,(二)后天 (获得)性因素,1.营养因素 营养水平过低引起性成熟延迟或性欲减退。如精液性状不良,精囊腺分泌机能减弱,精液中果糖和柠檬酸含量减少,引起生精机

11、能下降。但营养水平过高,特别是能量水平过高,会使成年动物过胖也会使性欲减退。,饲料品质不良,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都可能造成繁殖障碍。热量摄取不足可造成幼龄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和初情期延迟;对已性成熟的动物可造成不发情、发情周期不规则、排卵率降低、受胎率降低、乳腺发育延迟、胚胎死亡和初生动物死亡增加等。,2.管理因素,对于种畜,除需要合适的营养以外,还需进行良好的管理。当动物饲养在寒冷、潮湿、光线不足、通风不良、高温舍厩内或无适当的运动时,可使动物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下,抵抗力下降,便生殖系统机能发生改变,造成生殖机能异常。此外,不合理的利用,如过度挤乳或哺乳期过长等都可降低繁殖机能

12、。,3.年龄因素,雄性:出现睾丸变性、性欲减退、脊椎和四肢疾病,以致交配困难。睾丸变性引起性欲减退、精液量和精子减少、精子活力差。雌性:发情异常、发情不明显、排卵迟缓、屡配不孕、奶牛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和子宫疾病等发病率增高。,4.环境因素,气候、光照和温度雄性动物在高温环境中,由于阴囊调节温度的机能较差,如遇到持续高温会引起睾丸局部的循环机能发生变化,引起供氧不足,正常精子减少,畸形精子增加或精子活力下降,严重时甚至没有精子。,季节性繁殖动物对气候、光照的感受比较敏感。如公羊的精子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夏季几个月内公羊精子的生成能力下降到最低点,造成 “夏季不育”。在夏季高温期间,雌性动

13、物发情征象表现不明显,而且受胎降率普遍低。另外,高温对胚胎发育亦产生显著影响。,5.疾病因素,动物生殖器官疾病,如配种、接生、手术助产时消毒不严,产后护理不当,流产、难产、胎衣不下以及子宫脱出等引起的子宫、阴道感染或卵巢、输卵管疾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结核、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阴道滴虫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产蛋减少综合征等),都是造成不育的重要原因。,6.繁殖技术性因素,对于雄性动物,不适合的假阴道、台畜、采精方法、采精场地等都会引起种用动物的不良反应;过度的连续采精、强迫射精或精神上、肉体上给予过重负担等,均会引起性欲减退和精液品质不良并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对于

14、雌性动物,未注意到发情造成漏配;或发情鉴定技术不良,配种不适时;人工授精时精液处理不当使精子受到损害;或输精操作不当,都可使动物发生暂时性的繁殖障碍。,7.免疫性因素,雄性的生殖器官,如睾丸、精囊和前列腺等以及精子、精液和生殖道分泌物等均具有抗原性。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可对这些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如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在雄性动物本身,因其具有血-睾屏障的免疫隔离作用以及精浆中存在免疫抑制活性物质等防止发生抗精子免疫反应的机制,正常情况下,机体并不对精子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若血-睾屏障遭到破坏,如输精管结扎、睾丸组织活检、生殖道感染、睾丸或输精管的黏膜上皮损

15、伤等,精子抗原便可激活生殖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引起抗精子免疫反应,导致免疫性不育。,在雌性动物,整个生殖道以及卵巢均可对精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但最重要的部位是子宫颈。子宫颈起着过滤性的保护作用,老化和活力差的精子可被子宫颈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或被补体溶解,产生免疫应答。雌性生殖道黏膜上皮损伤时,精液或精子作为外源性物质,通过损伤处进入雌性动物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精子抗体能抑制精子穿透宫颈黏液、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及受精,引起免疫性不孕。,二、雄性动物繁殖障碍,包含两个概念:一是指完全不育,即雄性动物达到配种年龄后缺乏性交能力、无精或精液品质不良,精子不能使卵子受精;二是指生育力低

16、下 (subfertility),即由于各种疾病或缺陷引起雄性动物生育力低于正常水平。,(一)检查原则与方法,由于生殖系统机能损伤和外生殖器损伤所引起的生精障碍、不能交配或不能正常射精等在临床上比较容易发现。,1.临床检查(1)询问病史,查阅配种记录(2)一般体况检查(3)生殖器官检查(4)检查公畜的性欲及交配能力,2实验室检查,(1)精液检查 精液检查的具体项目有:精液量、色泽、pH、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顶体完整率等。(2)包皮鞘内容物检查 主要对怀疑为传染性疫病的病例进行此项检查。,(3)生殖内分泌功能测定,主要通过测定睾酮、FSH和LH等激素的水平,了解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

17、内分泌功能。性腺功能低下的公畜如果FSH和LH水平增高,说明原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如果FSH和LH水平都很低,则表明可能属于继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其原发病变部位可能在垂体或下丘脑。,(4)睾丸活组织检查 进行睾丸活组织检查可以直接了解睾丸损伤的程度,并据此推测其生精障碍和内分泌紊乱的程度,适用于对各种生精功能低下、睾丸发育不全和睾丸变性等进行诊断。(5)染色体检查 为了避免遗传性疾病的扩散,种用公畜都应进行染色体检查。,(二)诊断与治疗,1.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主要指性欲、阴茎勃起、交配和射精。在临床上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主要有阳屡、性欲缺乏和不能射精,2.生殖器官疾病,(1)睾丸炎 由损伤和感染引起的

18、各种急性和慢性睾丸炎症,多见于猪、牛、羊和马、驴。病因:由外伤继发感染,附近组织和器官炎症蔓延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 (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放线菌病、鼻疽、腺疫、沙门氏菌病、乙型脑炎等)通过血行感染均可引起睾丸炎症。,由于炎症引起的局部温度增加以及病原微生物释放毒素和组织分解产物可造成生精上皮损伤,临床康复后,睾丸生精上皮可能部分发生变性,甚至引起攀丸硬化、萎缩,便公畜生育力降 低,甚至丧失。,(2)睾丸变性 (testis denaturation),公畜原先具有正常生育力或发育正常的睾丸,其生精上皮和其他睾丸实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萎缩而使精液品质下降,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生育力低下或不育,

19、称为睾丸变性。本病是公牛和公猪不育的重要原因,特别多见于老龄动物。,病因:因外伤、炎症、昆虫叮咬、农药刺激、气温过高等导致睾丸局部血液循环和温度调节系统功能紊乱的因素,是引起睾丸变性的重要原因。长期营养不良、中毒、辐射损伤、饲喂富含雌激素的牧草以及自体免疫性因素也可导致睾丸变性。,(3)生殖器官的先天性异常,隐睾、睾丸发育不良、阴囊疝、尿道裂口、短阴茎、阴茎系带过短和雄性假两性畸形。病因:多为遗传缺陷。妊娠母畜采食致畸植物、病毒感染以及营养不良、高热、辐射、药物、 卵子老化、胎儿缺氧等因素导致基因型改变而出现先天性异常。,(4)精子异常,如精子形态异常、无精症、精子稀少症和死精等。 病因:各种

20、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损伤、炎症和中毒均可引起精子异常。,自然界的有毒物质,如疯草、棉酚、铅、汞等均能损害雄性动物的生精上皮,影响精子发生过程,引起精子畸形和精子死亡率增高,严重时可使生精过程停止。,诊断:在正常情况下精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畸形精子。如畸形精子数不超过10%20%时公畜基本具有正常生育力;当畸形精子数达到30%50%以上时明显影响生育力。精子异常包括精子头部畸形 (大头、小头、双头、短头、顶体畸形、顶体帽脱落、顶体缺失、断头等)、中段畸形 (近端原生质小滴、偏轴、卷曲、缠绕、残断等)和尾段畸形 (尾端原生质小滴、卷尾、折尾、断尾、双尾等)。,精液中出现大量头部异常和

21、近端原生质小滴附着的精子,表明生精功能障碍。睾丸发育不良,睾丸变性、睾丸炎和某些遗传性精子畸形病例,又称为原发性精子畸形。近端原生质小滴附着精子增多还可能与射精过频、精子通过附睾过快有关。继发性精子畸形表现为尾部异常和尾端原生质小滴附着,常见于附睾、副性腺和输出管道功能障碍的病畜。,无精和精子稀少症常见于睾丸发育不良、睾丸变性和输精管道阻塞;死精多见于长期营养不良的动物和精液中混入液体或其他有害物质时。长期闲置的公畜前儿次采出的精液中常出现死精和其他形态异常精子。精子凝集见于精囊腺炎综合征和采精时精液中混入异物 (如凡士林等)(假阴道的润滑剂)。,由于精子从发生到排出体外通常需要5060d,因

22、此在检查和分析结果时要考虑这一“时效”因素。治疗:在明确病因后,对遗传性精子畸形者无治疗必要,不宜作为种用;对生殖器官损伤、中毒和炎症患畜进行对症治疗。暂时原因不明者停止作为种用,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考虑使用类固醇和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在治疗期间定期采精,进一步分析病因和观察治疗效果。,三、雌性动物繁殖障碍,(一)检查原则与方法 1.临床检查 (1)发病情况和病史调查 主要了解病畜的数量、畜群结构、病畜年龄、饲养管理情况、既往繁殖史和病史,以及种公畜情况、精液来源和配种技术等。据此调查,可以初步了解致病原因。,(2)病畜的个体检查,外部检查:观察病畜的个体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特别是外生殖器官的

23、发育及阴道分泌物有无异常等。阴道检查:阴道检查可用视诊和触诊两种方法进行。用拇指和食指张开阴门即可观察前庭,但视诊阴道及子宫颈腔部,则必须利用开腔器。,直肠检查:检查者的手通过直肠触诊子宫的形态结构、体积、质地、收缩反应,以及卵巢的大小、形态结构、卵泡或黄体的发育情况和输卵管等。,2.实验室检查,(1)牛子宫内膜炎快速诊断法 用长镊或特制长匙从牛子宫颈口采集米粒大的分泌物,加入试管内,再加蒸馏水45ml,混合煮沸051min,然后观察试管内混合液体的变化。,煮沸过的液体清洁、透明、同质,为发情牛;分泌物浓而黏、微白色,保持一定的形状,云雾样漂浮在汗无色、清洁、同质的液体中,为妊娠牛;若液体混浊

24、、有小泡沫状或呈大小不等的絮状物浮游于液体表面域黏附于管壁,则为患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牛。,(2)测定生殖激素,动物体内孕酮水平是卵巢机能、状态的指示剂,因此用RTA或EIA法定孕酮水平,可以诊断安静发情、卵巢静止、卵巢囊肿和持久黄体等疾病。,(二)诊断与治疗,1.先天性繁殖障碍(1)种间杂种不育 (hybrid infertility,HI) 动物的性机能和排卵虽然正常,但是可能由于生物学上的某种缺陷,以致卵子不能受精或者合子不能发育,因此不能受孕。马、驴杂交所产生的后代,通常不育,(2)幼稚病 (infantilism),是指雌性动物达到配种年龄时,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或者缺乏繁殖机能。症状及诊断

25、:临床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的某些部分发育不全,例如子宫角特别细小,卵巢小如豌豆。有时阴道和阴门特别细小,以至无法交配。,(3)两性畸形,根据性腺不同可分为真半雌雄体 (真半阴阳)和假半雌雄体 (假半阴阳)。真半雌雄体是性腺同时具有卵巢和睾丸组织,生殖道的特征介于雌雄两性之间;假半雌雄体是只具有一种性别的性腺,但其他生殖器官具有另一种性别的特征。中间性山羊,(4)异性孪生母犊不育症,其特征是雌性缺乏生殖器官的某些部分,或者发育极不完全。这种情况常见于牛(free martinism,Fmt) ,在双胎中约占57%;山羊及猪也可发生,异性孪生公犊多能正常发育,不能生育者为数很少 (约占5%);而母犊

26、则有91%94%不能生育。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两个胎儿的绒毛膜血管之间有吻合支,雄性胎儿的生殖腺发育较早,雄激素通过吻合支进入雌性胎儿体内,抑制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母犊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另一种可能是雄性胎儿分泌的MIF随血管吻合支进入雌性胎儿体内,使雌性胎儿生殖腺雄性化,所以异性孪生不育母犊的体态至成年时也介于雌雄之间,而且有时卵巢似睾丸。,(5)生殖道畸形,子宫角子宫颈阴道及阴门窒肛,2.饲养性繁殖障碍,(1)瘦弱 在饲料不足、营养不良,而又使役、泌乳情况下,母畜生殖机能受到抑制,发情周期紊乱或长期不发情。如果母畜极度消瘦,则不发情。直肠检查可以发现卵巢体积小,无发育卵泡;如有黄体,

27、大多为持久黄体。在饲养不良情况下,配种季节开始时,因瘦弱发生不育者远比膘情好的正常母畜多。饲养不良也可使初情期推迟。,(2)过肥,过肥的母牛易于发生 “脂肪肝综合征”,难于受孕。在猪,常可导致少胎。长期单纯饲喂过多的蛋白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饲料时,可引起卵巢体积缩小,而且没有卵泡或黄体,有时还发现子宫缩小、松软。,(3)饲料品质不良(4)维生素不足或缺乏(5)矿物质 (主要是钙、磷)不足 (6)饲料中所含雌激素过多,3.管理利用性繁殖障碍,由于过度使役或泌乳过多而引起,往往与饲料不足和营养成分不够共同起作用。 病因:母畜在使役过重时,生殖激素的分泌及卵巢机能就会降低,仔畜吮乳过久、过频或断奶过

28、迟,促乳素持续发挥作用,引起PIF的作用减弱。任何限制PIF分泌的因素,都能抑制GnRH的分泌、而使LH的分泌减少,导致卵泡不能最后发育成熟,也不能发情排卵或排卵延迟。这种现象叫做泌乳性乏情,主要发生在带仔的母猪和肉牛。,预防:,首先应减轻使役强度,或者改换工种,同时进行放牧,并供给富于营养的饲料。非乳用母畜如因仔畜吮乳而不发情,可及时断奶。,4.卵巢机能性繁殖障碍,(1)持久黄体一个或数个妊娠黄体或周期黄体超过正常时限而仍继续保持功能者,称为持久黄体 (persistent corpus luteum,PCL)。持久黄体同样可以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止,因而引起不孕,发病机理:

29、,在正常情况下,周期黄体功能的维持依靠垂体LH;妊娠黄体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孕体分泌的抗黄体溶解因子和垂体及胎盘分泌的PRL。黄体的退化是由于子宫黏膜能产生PGF。因此,任何促进LH及PRL分泌和干扰PGF产生及释放的因素都可以引起持久黄体的发生。,黄体产生的OXT也能直接作用于黄体组织:分泌量大时溶解黄体,分泌量小时促进黄体机能。所以,当卵巢机能减退而产生OXT不足时,可干扰内源性PGF的产生及释放,发生持久黄体。因此,不管病因如何,引起持久黄体的机理最终都是干扰了PGF的产生和释放。,症状及诊断:,特征是发情周期停止,母畜不发情。直肠检查可发现一侧 (有时为两侧)卵巢增大。在牛,卵巢表面有或大

30、或小的突出黄体,质地比卵巢实质硬。如果母畜超过了应当发情的时间而不发情,间隔一定时间 (1014d),经过两次以上的检查,在卵巢的同一部位触到同样的黄体,即可诊断为持久黄体。为了和妊娠黄体区别,必须仔细触诊子宫。有持久黄体的病畜未孕子宫内常有炎性变化。,治疗:,治疗持久黄体应改善饲养管理,同时治疗子宫疾病,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常用药物有PGF,OXT、FSH、PMSG、雌激素 以及激光疗法、电针疗法也可用于治疗持久黄体。,(2)卵巢囊肿(Cystic Ovaries,CO),卵泡囊肿 (FC)和黄体囊肿 (LC).FC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末被吸收或者增多

31、而形成的。LC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细胞黄体化而形成,又称为黄体化囊肿。,FC和LC都是由未排卵的卵泡发展而来,这些卵泡部分起源于发情周期的卵泡期,多数起源于产后性周期恢复前第一次排卵前的卵泡。LC可以直接起源于正常卵泡,但大多数继发于FC。在正常排卵之后,由于某些原因,黄体化不足,黄体细胞不能完全填充空腔,而在黄体中形成直径超过0.8cm的内腔,腔内聚积液体而被称为囊肿黄体 (CCL)。,FC是指在卵巢表面无黄体存在的情况下,可触摸到一个或数个直径大于2.5cm、并持续存在10d以上的卵泡状结构。其中FC可以存在于单侧或双侧卵巢;有一个或数个壁薄而紧张、有波动的未排卵卵泡;该卵泡仍可分泌雌

32、激素,便血浆浓度接近或高于发情期水平;而血浆孕酮水平则往往低于1ng/ml。表现无规律的频繁发情和持续发情 (如果囊肿起源于产后第一次排卵前的卵泡,母畜因缺乏孕激素常表现隐性发情),或出现慕雄狂。FC约占卵巢囊肿发病数的75%。,LC则是指在单侧或双侧卵巢上通常含有一个壁厚且较软的未排卵卵泡,该囊肿仍可以分泌孕激素,使血浆孕酮水平高于1ng/ml,而雌激素水平较低。因此,患畜长期不发情。LC病例约占卵巢襄肿的25%。,症状与诊断:,FC患牛,发情周期变短,发情期延长,甚至持续表现强烈的发情行为,而成为慕雄狂(持续爬跨)。有的母牛则不发情,这种情况多见于产后60d内未排过卵的母畜,LC的主要外表

33、症状是不发情。牛直肠检查可发现囊肿多为一个,大小与FC差不多,但壁较厚而软,不那么紧张。为了与正常卵泡鉴别,需要间隔一定时间多次重复检查。LC存在的时间比FC长,如超过一个发情周期,检查的结果相同,母畜仍不发情,就可确诊。,治疗:,首先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减轻使役强度、改善母畜的生活条件,减少各种不利的应激作用,防治生殖道的炎症。否则,治愈后易复发。对于舍饲的高产母牛,应该增加运动。激素疗法:应用激素治疗FC,主要是直接引起排卵或者促使囊肿黄体化。(hCG、孕酮、GnRH类似物),8.生殖道疾病,(1)阴道炎 (coleitidis) 在正常情况下,母畜阴门、前庭及阴道黏膜紧贴在一起,将阴道腔封

34、闭,阻止外界微生物侵入。雌激素发挥作用时,阴道黏膜上皮细胞贮存大量糖原,在阴道杆菌作用及酵解下,糖原分解为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能抑制阴道细菌的繁殖,因此阴道自身有一定防卫能力。当这种防卫机能受到破坏,例如发生损伤及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即侵人阴道组织引起炎症。,(2)子宫内膜炎 (endometritis),是动物在产后不同阶段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子宫炎症。临床上以慢性子宫内膜炎较为多见,常由急性转化而来。急性炎症由于子宫壁组织损伤感染的层次不同可以先后引起内膜炎、肌层炎、浆膜炎,还可以引起子宫周围组织和子宫阔韧带炎。炎症从子宫内膜开始,以后扩散到子宫全层。,症状:,产后早期的急性子宫炎,炎性

35、分泌物多为脓性、污红色、褐色或灰褐色稀稠不均的液体,内含组织碎片,常常有恶臭味,超过了恶露正常的排出量和排出时间,并多数出现全身症状。,产后中期发生的慢性黏液性 (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在阴道底部常蓄积少量由子宫分泌、稍混浊、呈土黄色的黏液,子宫颈外口松弛,在母牛卧地或发情时 (多为安静发情)从阴门流出混浊的絮状黏液,多数母畜发情周期不正常。直肠检查子宫角增粗,璧较肥厚,收缩反应微弱。冲洗子宫的回流液略浑浊,很像清鼻液或淘米水。,产后中期发生的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经常由阴门排出脓性分泌物,特别在发情时排出较多,阴门、尾根和关节处常粘有脓痂。阴道和子宫颈黏膜充血,子宫颈外口微开,充满脓性分泌物。发情

36、周期常紊乱。直检子宫壁厚薄不均,子宫角粗大肥厚,有硬实感,收缩反应微弱或消失。冲洗回流液浑浊,像稀面糊,有时流出黄色脓液。,产后晚期及空怀期发生的子宫积脓或积水,母畜发情周期停止,子宫颈口不开张。子宫常积蓄棕黄色、红褐色或灰白色稀薄或稍稠的液体。直检子宫膨大到拳头或更大,具波动感。若为积水,子宫壁薄,若为积脓则子宫壁厚。卵巢上常有持久黄体存在。,隐性子宫内膜炎:性周期基本工常,但是屡配不孕。发情时子宫排出的分泌物稍多,有时略浑浊。将冲洗回流液静置后发现有沉淀或偶尔见到有蛋白质样或絮状物浮游。,治疗:,对于奶牛,应在恶露排出后期 (产后10d左右)和产后30d左右定期检查母牛生殖道及其卵巢机能的

37、复旧情况,记录观察生殖道分泌物的性状,确定在产后20d和30d两个阶段是否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上三个阶段(1Od.20d和30d)的检、防、治制度是保证母牛产后4050d正常发情配种的关键。,具体措施,严格消毒产房,注意接产卫生加强围产期母畜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不良环境的应激刺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尽量避免将手臂和器械伸进产道,以防带入病原菌和损伤子宫内膜。激素与抗生素配合应用(开张子宫颈口(雌激素),收缩子宫(OXT或麦角制剂),促进子宫腔内炎性产物的排除)消毒药液冲洗子宫,第三节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某一种属或品种的动物,其繁殖潜力基本相同。然而后天因素,如环境、营养、管理、疾病等对动

38、物的繁殖力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正确掌握动物的繁殖规律,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繁殖潜力,提高其繁殖力。,一、在育种中重视繁殖性状的选择二、加强畜群的饲养管理三、加强繁殖管理四、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五、控制繁殖疾病,一、在育种中重视繁殖性状的选择,1.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 繁殖力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综合性状,如雌性动物的繁殖力与发情、排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等因素有关。,有些繁殖性状受雌性的影响,如母牛的产仔-发情间隔期或产仔-配种间隔期等;有些繁殖性状仅受雄性影响,如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等;也有些性状同时受雄、雌两性的影响,如情期受胎率、产仔间隔等。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水平等都对繁殖

39、性状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繁殖障碍,从育种角度看,尽可能准确地反映繁殖性能的辅助性状是非常重要的。 繁殖性状遗传为较低,大多在0.1以下。但是,与繁殖力有关的某些指标,如初情期、性成熟期、妊娠期以及调节繁殖的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等指标的遗传为较高,可达0.3以上。因此,对这些指标进行选择,可望提高繁殖力。,2.在选留种畜时应将繁殖力 作为重要选择指标,繁殖性状的遗传为虽然很低,但却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此,在育种中应重视对繁殖性状的选择,选留种畜时应将繁殖力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对于雄性动物,选种时要参考其祖先的生产能力,并对被选个体的生殖系统发育情况、性欲、交配能力、射精量、精子形态、

40、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等进行检查。研究表明,动物精子形态性状与其后代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雌性动物而言,应注意对情期受胎率、初产年龄、产仔间隔朗、排卵数、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的选择。,二、加强畜群的饲养管理,1.科学饲养对种畜应根据品种、年龄、生理状态和生产性能等给予合适的营养水平。营养不足,使动物过瘦,或营养不全,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会降低繁殖性能,甚至造成不育。,种公畜对缺乏蛋白质非常敏感,应特别注意补充蛋白质饲料。但饲喂过度,使种畜过肥亦降低其生殖机能。对种母畜,还应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给予不同的营养水平。研究表明,母畜产前、产后的营养水平对

41、产后的生殖机能影响很大,对奶牛应特别重视在产前给予足够的营养,才能使其在产后合适的时间恢复繁殖机能。,2.建立良好的环境条件,气候:在我国南方,夏季炎热的气候引起动物热应激,繁殖力下降,空怀期延长;而在北方严寒的冬季,营养条件差的动物,由于能量不足,能量代谢出现负平衡,易造成产后母畜繁殖机能恢复时间延迟,表现出长时间乏情。,活动空间对动物繁殖力也有较大影响,畜舍拥挤、缺少运动场所使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均可降低繁殖力。因此,应给动物建立良好的环境条件,应注意畜舍通风,并保证有足够的活动场所。高温季节要采取降温防暑措施,严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防冻。,3.强化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动物繁殖力。

42、在现代化的畜牧场,对整个畜群耍应用计算机建立档案,监测畜群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等情况。对种畜,特别是种公畜要建立运动制度。,三、加强繁殖管理,1.加强对种公畜和精液质量管理优良品质的精液是保证受精和胚胎正常发育的前提。因此,对种公畜的选择、饲养管理和使用以及对精液品质的检查都要有严格的制度。 在选择种公畜时,除重视其遗传性能、体形外貌和一般生理状态之外,还应认真了解其繁殖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要重视生殖器官、精液量、精液品质和所配母畜的受胎情况检查。,2.加强对母畜的发情鉴定,适时配种,准确的发情鉴定是掌握适时配种的前提,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各种动物发情的生理特点,准确地进行

43、发情鉴定,决定最适的配种时间,提高受胎率。,3.加强对妊娠母畜的饲养管理,预防早期胚胎死亡和流产,早期胚胎死亡和流产是影响产仔数等繁殖力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是具备正常生育能力的动物也常发生早期胚胎死亡。因此,应加强对妊娠母畜的饲养管理,尽可能减少早期胚胎死亡,预防流产。,4.健全规章制度,做好繁殖记录,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对种公畜的采精时间、精液质量,母畜的发情、配种、分娩等繁殖情况都要有完整的详细记录,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发现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四、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繁殖新技术不断研究成功,并应用于动物生产,充分挖掘动物繁殖潜能,对提高动物繁

44、殖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极大地提高优秀种公畜的利用价值。ET技术的应用则对提高优秀种母畜的繁殖效率起重要作用,加速动物品种改良和育种的速度,诱导发情技术是对生理性乏情 (如季节性乏情、哺乳性乏情)和病理性乏情动物,利用外源激素,如GTH、PGF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 (如初乳)以及环境条件的刺激,促使乏情母畜的卵巢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机能性活动状态,或消除病理因素,恢复母畜的正常发情和排卵,即诱导发情排卵,诱导发情可以控制母畜发情时间、缩短繁殖周期、增加胎次和产仔数,使其在一生中繁殖较多后代,从而提高繁殖率。而且还可以调整母畜的产仔季节,使奶畜一年内均衡产奶,使肉畜

45、按计划出栏,按市场需求供应畜产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诱导发情可以使母畜在任何季节发情,所以可以根据母畜生长发育情况确定适宜配种年龄,克服过早或过晚繁殖,而影响生长发育或带来经济损失。,母畜在产后期生殖机能的恢复状况是影响产仔间隔期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母畜产后期的生殖机能状况进行监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母畜在产后能尽早配种受孕,对于缩短产仔间隔期,提高母畜繁殖力具有重要作用。,五、控制繁殖疾病,1.调查畜群繁殖疾病的严重程度 调查了解动物的饲养、管理、使役、配种和自然环境等情况,然后查阅繁殖配种记录和病历,以统计分析各项繁殖力指标,由此确定畜群中存在的繁殖疾病类型。,2.

46、定期检查生殖机能状态,包括不孕症检查、妊娠检查和定期进行的健康与营养状况评分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对病畜按患病类型逐头诊治。特别是在大、中型牛场,对母牛定期进行繁殖健康检查是防治繁殖疾病行之有效的措施。,3.加强技术培训,有些繁殖疾病常常是由于工作失误原因造成的。例如,不能及时发现发情母畜和末孕母畜,未予配种或末进行治疗处理,繁殖配种技术 (排卵鉴定、妊娠检查、人工授精)不熟练,不能适时或正确操作人工授精技术;配种接产消毒不严、操作不慎,引起生殖器官疾病等等,都是导致繁殖疾病的常见原因。,4.建立畜群传染性繁殖疾病和繁殖疾病综合管理措施,严格控制传染性繁殖疾病,制定繁殖生产的管理目标和技术指标。例如,在奶牛场,繁殖管理目标应包括如下项目:平均产犊间隔期、繁殖疾病的发病率、情期受胎率、因繁殖疾病而淘汰的母牛占淘汰牛的比率、繁殖计划、繁殖记录、繁殖管理规范、繁殖技术操作规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