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4738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主讲教师:张裕鼎E-mail: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概述: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朝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方向的发展。理论要点: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而是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所建构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北半球上空的仙后座,其形状为W。这种知识是“真实的”。这5颗星是:45光年, 150光年,96光年,43光年,520光年。仙后座是我们主体对经验世界的

2、一种建构。,二、隐喻之一:仙后座,二、隐喻之二:鱼就是鱼,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观点的影响(二)传统哲学观念的转变(三)教育上的反思,(一)激进建构主义来源:皮亚杰的理论基本原则知识不是个体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动接受,而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认识的技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建构主义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基本观点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两类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

3、往活动中,依靠他们的帮助,解决自己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三)社会文化认知观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基本观点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应该像实际活动一样展开,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实际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学习某种知识。,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四)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来源:信息加工的认知观点基本观点知识是学习者建构的结果,而不是事先以某种先验形式存在。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五)社会建构论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基本观点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知识属于社会,并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所

4、有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文本的意义。谈话是人们形成新意义、发现有意义符号的心理工具。谈话方式组成了人类的经验。,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六)控制论系统观来源:循环控制的思想基本观点关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反馈,强调自我反省。学习者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观察者与反省者,以提问、看与听等方式来循环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四、建构主义的两种取向,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特征的,是主要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原来的认知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有更大的连续性。,强调学习是个社会参与过程。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

5、动更重要。该取向主要是在维果斯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社会性。,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主动建构性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社会互动性 每个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间的合作可以使这种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它只有通过具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六、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理解的生成过程意义建构的条件 (1)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先前知

6、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加工活动促成意义生成的策略,斯皮罗(R.J.Spiro)将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级知识的获得与高级知识的获得。在初级知识获得阶段,只要求把所学的东西按照接近原样的方式再现出来。而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思路。跟进性探究 跟进性探究(Progressive inquiry):随着理解的深化而不断发现和解决更深层问题的过程。,七、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在活动过程中,比学习者更成熟的社会成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而随着

7、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拆除脚手架,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社会建构论以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为基础。,支架式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支架逐渐撤掉,学生的操作活动逐渐增加,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设计课例认识两栖动物步骤:1、搭脚

8、手架:建立概念框架什么是两栖动物?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我们见过的两栖动物有哪些?它们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3、独立探索:对两栖动物的体温、皮肤、毛发;生殖;幼体的生活、成体的生活等进行探索。,4、协作学习:除了青蛙和蟾蜍,还有拿山椒鱼、大鲵(也就是娃娃鱼)、虎螈、蝾螈、鳗螈等,但乌龟、鳄鱼不是,它们属于爬行类。5、效果评价:,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真实任务情境情境化的过程真正的互动合作情境化的评价,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情境性活动,学生在实际活动之中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抛锚式教学设计 也称情境性教学设计,“实例式教学”或“

9、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等。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的任务,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教学应创设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情境,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

10、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顺德教研室编写的实验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八课。教学目的:既要求学生掌握保护电子文件的方法,更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文件安全的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合理使用网络信息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分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和文字录入能力已有一定功底,每个学生都掌握了网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课上,我们首先向学生播放情

11、景动画: 【播放动画情景一】:我们的女主人公小红同学今天不开心!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学生猜疑) 【播放动画情景二】:原来小红的日记被同班的小东同学偷看,小红对日记被偷看一事感到很烦恼,她想啊想如何是好呢?正在沉思时,突然电脑传来的QQ声激起了小红的灵感办法有了!我懂得了电脑知识,不如以后我把日记写在电脑中,不是更好吗?于是小红便试着用ord写日记。(学生进入角色),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课上,我们首先向学生播放情景动画: 【播放动画情景三】:小红又想,如果别人打开我的电脑,不也是可

12、以偷看我的日记?我应该想个办法如何保护我的电子日记才行,但是如何保护我的文件呀?(设下疑问)(2)确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小红保护电子文件,看谁的方法多(“锚”)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3)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学习: 登录天空教室的相关专题网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上网搜索或查阅教材等;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共享; 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也可利用MSN通讯交流。,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4)协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小组内通过小组长组织,每位组员向其他3位同学交流、共享自己的

13、方法,大家提出补充信息。在这个环节里面,小组长还要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对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组员进行辅导。 【讨论密码技巧】:部分保护文档的方法是加密码,但是密码设置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教师引导各小组阅读密码设置的两个案例,讨论密码设置需注意的问题,如不过于简单等。并让学生重新校对自己设置的密码。,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4)协作学习 【学生共享演示】:让部分学生代表上台共享演示一种保护文档的方法。(5)效果评价 这是主动学习的延伸性环节。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上机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学习小组对每个成员的评价。学生输入学号

14、,登录评价系统。,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6)德育渗透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两个情景故事(一篇关于小东故意删除小红作业,一篇关于小东盗用小红的密码),并结合上课前的情景故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就小东的行为进行评价或就小红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发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在这一个环节得到升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让文件更安全教学过程:(7)课外扩展 教师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动画情景,为课外探究任务再抛一个“锚”: 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 请就如何防止黑客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报告用WORD电子

15、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网页等形式提交。参考资源网址列表(略)。 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网络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二)大气压的存在步骤:1、创设情境:教师在上课开始进行实验演示:(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3)教师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学生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

16、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二)大气压的存在步骤:(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2、确定问题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引出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是否有向上的压强,支撑着水柱。,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二)大气压的存在步骤: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

17、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里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如茶杯、挂衣钩、马桶吸等器材,由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并体会实验的结果,使学生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八、对建构主义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有创建性的思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 区分了高级学习与低级学习、提出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脱离真实情境的状况。,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 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有过于极端化的弊端。,本 讲 结 束,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