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4745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综合布线系统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综合布线系统,课程目标:.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传输介质.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经济性,第一节、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一、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智能大厦的蓬勃兴起,使得传统的布线系统已不能满足大厦所要求的便利、高效、快捷、安全和舒适等功能特征,人们迫切6536需要开放的、系统化的综合布线方案。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首先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简称SCS),其代表产品是SYSTIMAX PDS(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

2、m,简称PDS,是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简称,它是指一幢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体中的信息传输媒介系统,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缆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以及连接硬件(如配线架、适配器)按照一定关系和通用秩序组合,最终集成为一个具有可扩展性的柔性整体,构成一套标准的信息传输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电缆、光缆)、

3、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头、插座、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平稳升级。,一个设计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互连许多不同应用系统的设备,如模拟式或数字式的公共系统设备,也能支持图像等(电视会议、监视电视)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建筑群)内的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是以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简称CA)为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4、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的工程和内容会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形成能真正充分满足智能化建筑所需的综合布线系统。,二 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男笔筑中的作用,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如下:(1)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内部联系和对外通信的网络;(2)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中连接各种设施的传输媒介;(3)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4)综合布线系统与智能建筑融合成为整体。,三、综合布线系统的成,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包括6个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具体结构如图8-1所示。每个子系统均可视为各自独立的单元组,一

5、旦需要更改其中任一子系统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子系统1.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水平子系统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它将干线子系统经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区连接并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一般为星型结构。水平子系统的线缆一端接在配线间的配线架上,另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水平子系统多为4对双绞电缆。这些双绞电缆能支持大多数终端设备。在需要较高带宽应用时,水平子系统也可以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2.千线子系统(backbone)干线子系统由导线电缆和光缆以及将此光缆连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组成,也称为骨干子系统。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线缆大多数为双绞电缆或多芯光缆,以

6、满足现在以及将来一定时期通信网络的要求。干线子系统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上,负责连接管理子系统到设备间的干线路由。,3. 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工作区子系统是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它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接插线)组成。它用接插线在终端设备和信息插座之间搭接,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和连接所需的跳线,通常信息插座采用标准的RJ45头,按568B标准连接。4.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管理子系统亦称为管理间子系统,它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管理间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手段,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

7、系统的设备。其主要设备是配线架、集线器、机柜和电源,相当于电话系统中每层配线箱或电话分线盒部分。 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大厦的总控室)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放置综合布线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及其应用系统的设备,并同时进行网络管理以及安排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各种主机设备及安防配线设备等组成。为便于设备搬运,节省投资,设备间最好位于每一座大楼的中间。在设备间内,可把公共系统用的各种设备,如电信部门的中继线和公共系统设备(如用户线交换机)互连起来。设备间子系统还包括建筑物的人口区的设备或电气保护装置及其连接到符合要求

8、的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它相当于电话系统机房内配线部分。 6.建筑群子系统(campus)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另一个建筑物的通信设备和装置,通常由电缆、光缆,以及人、出楼线缆上过电流、过电压的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它支持楼宇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如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电压进人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等。它相当于电话系统中的电缆保护箱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应按照建筑物的特点和客观需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规范出发,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各项子系统的详细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

9、准,第二节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1985年,计算机通信工业协会(CCIA)提出了大楼布线系统标准化的要求。随后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及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开始了有关布线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1991年推出了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此后又陆续发布了涉及布线通道及空间、管理、电缆性能、连接硬件性能等的相关标准。1985年底,ANSI/EIA/TIA568正式更新为ANSI/EIA/TIA568A,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也推出了其相应的布线标准ISO/IEC/IS11801。这些标准确立了“结构化线系统”的概念,即一个能够支持任何

10、用户选择的话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电信布线系统。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一般有下列几种。 (1)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607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接地及接线要求。 (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606: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3)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568B: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4)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570A:家居布线标准。 (5)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568A:商业建筑电信路径和空间标准。 (6)国际布线标准ISO/IEC11801: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二、综合部件系统设计等级确定,对于建筑物与建筑群

11、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根据非屏蔽双绞缆线(UTP)、屏蔽双绞缆线和光纤缆线以及相关支撑的硬件设备材料的选择定为三种不同的布线系统等级。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一般有下列几种。(一)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配置建筑物标准较低的场所,通常可采用铜芯缆线组网,以满足语音或语音与数据综合而传输速率要求较低的用户的需求,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能够全面过渡到数据的异步传输或综合型布线系统。它的基本配置如下:(1)每一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每10 m“设一个信息插座);(2)每一个工作区有一条水平布线四对UTP系统;(3)完全采用110 A夹接式硬件,并

12、与未来的附加设备兼容 (例如美国AVAYA科技公司的SYSTIMAX产品);(4)每一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两对双绞线。,(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建筑物标准为中等的场所,布线要 求不仅具有增强的功能,而且还为增加功能提供发展余地,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支持语音和数据的应用,还支持图像、影像、影视、视频会议等。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可先采用铜芯缆线组网,并能够利用接线板进行管理,以满足语音或语音与数据综合而传输速率要求一般的用户的需求。它的基本配置如下: (1)每一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每10 m“设两个信息插座); (2)每一个信息插座均有水平布线四对UTP系统;

13、 (3)具有夹接式(110 A)或接插式(110 P)交接硬件; (4)每一个工作区的电缆至少有三对双绞线。,(三)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建筑物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布线系统不但采用了铜芯对绞电缆,而且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高频宽带信号的要求,采用光纤缆线和双介质混合体缆线(铜芯缆线和光纤线混合成缆)组网。它的基本配置如下: (1)在建筑、建筑群的干线或水平布线子系统中配置光缆; (2)在每一个工作区的水平配线电缆内配有四对双绞线; (3)每一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应有三对以上的双绞线。,夹接式交接硬件系指夹接、绕接固定连接的交接。接插式交接连接硬件系指用插头、插座连接的交接。综合

14、布线连接件能满足所支持的语音、数据、视频信号的传输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系统时,应按照智能建筑物中用户近期和远期的通信业务及使用要求、计算机网络及使用要求、建筑物物业管理人员的使用要求及设备配置和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并按用户的投资能力及使用要求进行等级设计,从而选用合适的综合布线缆线及有关连接硬件设施。选用缆线及相关连接件的各项指标应高于综合布线设计指标,才能保证系统指标得以满足。但不一定越高越好,若选得太高,会增加工程造价;而选得太低,则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所以应当恰如其分。若采用屏蔽措施,则全通道所有部件都应选用带屏蔽的硬件,而且应按设计要求做良好的接地,才能保证屏蔽效果。还应根据其传输速率,选

15、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连接硬件,(四)综合布线设计要领,综合布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产品的问世而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在设计时,提出并研究近期和长远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过高的标准,造成浪费。系统的设计第一步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即要求建筑设计时考虑设置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设备间、楼层管理间和介质布线系统。故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首先应确定设备间的位置与大小,确定干线及水平线的路由及布线方式,确定建筑物电缆人口位置,以便建筑设计时能综合考虑设备间、楼层管理间及电井的位置,确定布线需用的管线槽盒。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人员在开始设计

16、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评估和了解智能建筑或建筑群内办公室等场所用户的信息通信需求; (2)评估和了解智能建筑或建筑群物业管理用户对弱电系统设备布线的要求; (3)了解弱电系统布线的水平与垂直通道、各设备机房位置等建筑环境; (4)根据上述情况来决定采用适合本建筑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和布线介质及相关配套的支撑硬件(如一种方案为铜芯缆线和相关配套的支撑硬件,另一种方案为铜芯缆线和光纤缆线综合以及相关配套的支撑硬件); (5)完成智能建筑中各个楼层面的平面布置图和系统图; (6)根据所设计的布线系统列出材料清单。,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流程图如图8-2所示。 一个完善而合理的综合布线的

17、目标是:在既定时间内,当集成过程中提出新的需求时,不必再去进行水平布线,以免损坏建筑结构或装饰。,(一)工作区子系统设计1.工作区子系统概述工作区是指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如图8-3所示)。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工作区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人输出之间搭接。它相当于电话系统中电话机及其连接到电话插座的用户线部分。工作区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数据终端、计算机,也可以是检测仪表、传感探测器等。工作区子系统中的插座连接实例如图8-4所示。工作区的电话、计算机、监视器及控制器等终端设备

18、可用接插线直接与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相连接,但由于接口形状或信号的差异,一些终端设备需要选择适当的适配器和平衡/非平衡转换器进行转换才能连接到信息插座上。,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工作区布线一般为非永久的布线方式,它随着应用终端设备的种类而改变。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工作区布线也是整个布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有关的设计规范中对工作区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要求。(1)确定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的数量。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 m“计算(一般为10 m2),每个工作区可以

19、设置一部电话或一台计算机终端,或者既有电话又有计算机终端,也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并结合系统的设计等级进行设置。 (2)应根据楼层(用户)类别及工程提出的近、远期终端设备要求来确定每层的信息点(TO)数,信息点数及位置的确定应考虑终端设备将来可能产生的移动修改、重新安排以及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的方案选定(应为将来扩充留出一定的富余量)。,(四)综合布线设计要领,(4)工作区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技术指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比如衰减、串扰(包括近端串音NEXT及远端串音FEXT)、回波损耗等。购买的网卡类型接口要与线缆类型接口保持一致。 (5)信息插座应距离地面300 mm以上,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的距离保持

20、在5000mm以内。为便于有源终端设备的使用,信息插座附近设置单相三孔电源插座。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布局如图8-5所示。,(四)综合布线设计要领,(二)水平子系统设计1.水平子系统的基本要求 水平子系统(如图8-6所示)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分支部分,具有面广、点多等特点。它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及其所在楼层配线架(FD)以及它们之间的缆线组成。平子系统设计范围遍及整个智能化建筑的每一个楼层,且与房屋建筑和管槽系统有密切关系;水平子系统设计涉及水平子系统的传输介质和部件集成,在设计中应有密切关系;水平子系统设计涉及水平子系统的传输介质和部件集成,在设计中应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包括网络拓

21、扑结构、设备配置、缆线选用和确定最大长度等内容,它们各自独立,但又密切相关,在设计中需综合考虑。水平子系统的网络结构都为星型结构,它是以FD为主节点,各个信息插座为分节点,二者之间采取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星型线路网状态。这种网络结构的线路较短,有利于保证传输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管理。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线缆长度等于楼层配线间或楼层配线间内互连设备电端口到工作区信息插座的缆线长度。水平子系统的双绞线最大长度为90 m。工作区、跳线及设备电缆总和不超过10 m,即A+B+E镇10 m。图8-7给出了水平子系统布线的距离限制。 当需要有转换接点时,布线距离如图8-8所示。

22、设计者要合理安排好弱电竖井的位置,如果水平线缆长度超过90 m,则要增加楼层配线架或弱电竖井的数量。设计水平子系统时,确定水平布线方案、线路定向和路由,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用途,以使路由简短,施工方便。,在水平布线通道内,关于电信电缆与分支电源电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用电源管道障碍(金属或非金属)来分隔电信电缆与电源电缆; (2)屏蔽的电源导体(电缆)与电信电缆并线时不需要分隔; (3)在工作站的信息口或间隔点,电信电缆与电源电缆的距离最小应为60 mm; (4)对非屏蔽的电源电缆,最小的距离为100 mmo,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水平子系统应根据用户对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

23、终端设备要求,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增加和重新安排的预测情况,一次性建设或分期建设的方案等要求进行设计。 水平子系统应采用四对对绞线和八针脚模块化插座,在高速率应用的场合,也可采用光缆及其连接硬件。水平子系统应根据整个系统的要求,在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语音、数据、图像、建筑物监控等系统并进行管理。 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应在内部进行固定线连接。为了在交叉连接处便于链路管理,不同类型的信号应规定在相应的线缆对上传输,并用统一的色标表示。为了适应语音、数据、多媒体及监控设备的发展,语音及监控部分应选用较高

24、类型的双绞电缆,数据及多媒体部分应选用光缆。设计水平线缆走向应便于维护和扩充。,3.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方法水平布线是将线缆从配线间接到每一楼层的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从路由(线)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和扩充简便等几个方面考虑。但由于建筑物中的管线比较多,常会遇到一些矛盾,故设计水平子系统必须折中考虑,选取最佳的水平布线方案。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1)电缆槽道布线法 线槽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通常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的区域或者安装在吊顶内,用横梁式线槽将电缆引向所要布线的区域。由弱电井出来的缆线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

25、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沿墙而下到本层的信息出口(或沿墙而上,在上一层楼板钻一个孔,将电缆引到上一层的信息出口),最后端接在用户的插座上,如图8-9所示 在设计、安装线槽时应多方考虑,尽量将线槽放在走廊的吊顶内,并且去各房间的支管应适当集中至检修孔附近,便于维护。弱电线槽可走综合布线系统、公用天线系统、闭路电视系统(24V以内)及楼宇自控系统信号线等弱电线缆,这样可降低工程造价。同时由于支管经房间内吊顶贴墙而下至信息出口,在吊顶与其他的系统管线交叉施工,可减少工程协调量。类似于电缆槽道布线法的还有区域布线法、内部布线法、插通布线法等。,2)地面线槽布线

26、法 地面线槽布线法(如图8-10所示)是弱电井出来的线缆走地面线槽(每隔48m)到地面出线盒,或由分线盒出来的支管到墙上的信息出口的布线方式。由于地面出线盒或分线盒或柱体直接走地面垫层,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或需要打隔断的场合。 这种布线法适应各种布置和变化,灵活性大,但也需要较厚垫层,一般为70 mm以上,增加了楼板荷重,工程造价较高。这种方式的线槽有两种规格:70型外形尺寸70 mm宽X 25 mm厚,有效截面积1470 mm2,占空比取3000,可穿24根水平线(三、六类混用);50型外形尺寸50 mm宽X 25 mm厚,有效截面积960 mm2,可穿插15根水平线。 分线盒与过线盒

27、均有两槽或三槽分线盒拼接。类似于地面线槽布线法的还有地板下管道布线法、高架地板布线法、蜂窝状地板布线法,3)旧(或翻新的)建筑物水平子系统布线由于建筑有新建、扩建(包括改建)和已建的多种情况,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多方面考虑。在已建成的建筑(包括改扩建的旧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敷设方法,应根据建筑结构、房间平面布置和内部装修条件来选用适宜可行的敷设方式。对于改造的工程,配线子系统缆线的敷设方式应首选采用上面新建工程的各种缆线敷设方式,在这些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可采用明管(槽)缆线敷设方式。如果建筑结构好,且楼层净高较高,可考虑采用增设吊顶,在其内部敷设管路或槽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考虑

28、暗敷地面线槽方式,因为地面线槽布线需要在原地板上加铺不小于7 cm厚度的垫层,建筑结构方面通常是不允许的。此外,通常还采用地板上导管布线法,利用护壁板、踢脚板或木墙裙等装置,在其内部敷设线路,也有采用特制模压管道等方法进行敷设。这些方法应根据使用特点和具体环境条件来选择。,(1)护壁板电缆管道布线法。 护壁板电缆管道是一种沿建筑物墙壁护壁板(踢脚板)敷设的金属管道。电缆管道的前面板盖是活动的,可以移开。信息插座可装在沿管道的任何位置上。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必须用接地的金属隔板隔开(防止电磁干扰)。如图8-11所示种布线方式通常用于墙上装有很多插座的小楼层区,通常是沿墙根走线。,(2)模压电缆管道

29、布线法。特制模压电缆管道是一种金属模压件。它被固定在接近顶棚与墙壁接合处的过道或墙上,管道连接到配线间。在穿越墙壁时用小套管连通,以便电缆经套管穿放到另一房间;在房间内,另外的模压件将连到插座的电缆隐蔽起来。已建好的大楼没有预留走线缆的通道,这时可考虑采用这种方式,既美观,又能保护缆线,且隐蔽和安全(如图8-12所示)。,(3)地板导管布线法。地板导管布线法(如图8-13所示)是把保护并支撑电缆的金属管道固定在地板上,盖板紧固在导管基座上,电缆藏在金属导管内的布线方式。这种布线方法具有安装简单快速的优点,适用于通行量不大的区域(如办公室)和不是通道的场合(如沿靠墙壁的区域)。一般不要在过道或主

30、楼层区使用这种布线法。信息插座应设在不影响活动的部位,一般以墙上安装为主。直接采用地毯下布线时,可采用扁平式电缆。,另外有时还会用到通信线槽敷设法(可参阅相关书籍),如图8-14所示,(三)干线子系统设计 1.千线子系统概述干线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是建筑物内部的主干传输电缆,它把来自各个接线间和二级交接间的信号传送到设备间,直至最终接口,或再通往外部网络。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动脉。主干线必须支持和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干线子系统包括的缆线通道有以下几个: (1)干线或二级交接间和设备间的竖向或横向的电缆走线用的通道

31、; (2)设备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或设备间与建筑群子系统各设备间的电缆; (3)干线接线间与各二级交接间之间的连接电缆; (4)主设备间和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干线电缆。主干布线是当今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链路。一条主干缆线发生故障,有可能使几百个用户受到影响。故主干布线的设计是关系全局的问题,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2.干线子系统设计原则及步骤干线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干线子系统中的主干线路总容量的确定应根据综合布线系统中语音和数据信息共享的原则和采用类型的等级(即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进行估计推算,并适当考虑今后的发展余地。 (2)干线子系统中,不允许有转折点TP(transition p

32、oint)。从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间只应通过一个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当综合布线系统只用一级干线布线进行配线时,放置干线配线架的二级交接间可以并人楼层配线间。,(3)干线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缆线,是楼层之间垂直缆线的统称。与干线子系统有关的两个重要参数是介质的选择和干线对数的确定。介质的选择包括铜缆和光缆的选择,这是根据系统所处环境的限制和用户对系统等级的考虑而定的;干线对数的确定则主要根据水平配线对数的多少以及业务和系统的情况来确定。(4)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

33、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备中选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的语音和数据的需要。(5)干线子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弱电缆线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 (6)在大型建筑物中,干线子系统可以由两级甚至三级组成,但不应多于三级。 按照EIA/TIA-568标准和ISO/IEC11801国际布线标准,干线子系统布线最大距离如图8-15所示。,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干线子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选择干线线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必须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适应将来的发展。干线子系统通常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1)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2)总结整栋楼的

34、干线要求;(3)确定从每一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的路由;(4)确定干线交接间与二级交接间之间的接合方法;(5)根据选定的接合方法确定干线电缆的尺寸;(6)确定加横向线缆所需的支撑结构,3.千线子系统的布线距离 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布线的最大距离应符合图8-16所示的要求,即建筑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 km,建筑物配线架(BD)到楼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500 m。采用单模光缆时,建筑群配线架到楼层架最大距离可以延伸到3 km。采用六类双绞电缆时,对传输速率超过1 kMbp高速应用系统,布线距离不应超过90 m。否则应选用单模或多模光缆。在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

35、接插线和跳线的长度超过20 m的长度应从允许的干缆最大长度中扣除。把电信设备(如程控用户交换机)直接连接到建筑群配线建筑物配线架的设备电缆、光缆长度不宜超过30 m。如果使用的设备电缆超过30m,干线电缆、光缆长度应相应减少。 为使路由安全并符合网络结构的要求,满足用户信息点和缆线分布的需要,建筑物干线子系统的垂直主干路由位置和管理区域应力求使干线电缆的长度短。布线时常将设备间主配线架放置于大楼的中间位置,使得从设备间到各层换间的路由距离不超过100 mo,4.干线子系统的线缆及选择干线子系统布线应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根据应用特点,需要选择传输介质。选择介质一般是基于如下考虑的:业务的灵活性

36、、布线的灵活性、布线所要求的使用期、现场大小和用户数量。每条特定介质类型的电缆都有其特点和作用,以适应不同的情况。若一种类型的电缆不能满足同一地区所有用户的需要时,就必须在主干布线中使用一种以上的介质。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介质将使用同一位置的交叉连接设备。5.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法 通常理解的干线子系统是指逻辑意义的垂直子系统。事实上,干线子系统有垂直型的,也有水平型的。由于大多数楼宇都是向高空发展的,干线子系统则是垂直型的;但是,也有某些建筑物呈水平主干型(不要与水平布线子系统相混)。这意味着在一个楼层里,可以有几个楼层配线架。应该把楼层配线架理解为逻辑上的楼层配线架,而不要理解为物理上的楼层配

37、线架。故主干线缆路由既可能是垂直型通道,也可能是水平型通道,或者是两者的综合。 干线通道中所用的电缆孔是很短的管道,通常用直径为100 mm的一根或数根钢性金属管做成。它们嵌在混凝土地板中,这是在浇注混凝土地板时嵌人的,比地板表面高出25-100 mm。电缆往往捆在钢绳上,而钢绳又固定在墙上已铆好的金属条上。当配线间上下结构都能对齐时,一般采用电缆孔方法,如图8-17所示,电缆井方法虽然灵活,但在原有建筑物中用电缆安装电缆造价较高,并且使用的电缆井很难防火若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采取措施去防止损坏楼板支撑件,则楼板的结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3)水平干线的金属管道方法金属管道方法是指在金属干线系统中,利

38、用金属管道来安放和保护电缆。金属管道由吊杆支撑着,安装吊杆时,一般是间距1 m左右一对吊杆,所以吊杆的总量应为水平线的长度的2倍。如图8-19所示,4)水平干线的电缆托架方法托架方法有时也叫做电缆托盘,它们是铝制或钢制部件,外形像梯子。如果把它搭在建筑物的墙上,就可以供垂直电缆走线;如果把它搭在天花板上,就可供水平电缆走线。使用托架走线槽时,一般是11. 5 m安装一个托架,电缆体在托架上,由水平支撑件固定,必要时还要在托架下方安装电缆铰接盒,以保证在托架上方已装有其他电缆时可以接人电缆(如图8-2 0所示)。托架方法适合于电缆数目较多的 6.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主干线路的连接方法(包括干线交

39、接间与二级交接间的连接)主要有点对点端接、分支接合和混合连接3种。1)点对点端接法 如图8-21所示2)分支接合方法 如图8-2 2所示,(2)多楼层接合。该方法通常用于支持五个楼层的通信需要(以每五层为一组)。一根主电缆向上延伸到中点(第三层),在该楼层的干线接线间里装上一个接合盒,然后用它把主电缆与粗细合适的各根小电缆分别连接在一起,再把各个电缆分别连接上下各两层。3)混合连接这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的连接方法(一般有二级交接间),通常采用端接与连接电缆混合使用的方式,在卫星接线间完成端接,同时在干线接线间实现另一套完整的端接,如图8-2 3所示。在干线接线间里可以安装所需的全部110型硬

40、件,建立一个白场一灰场接口,并用合适的电缆横向连往该楼层的各个卫星接线间。,(四)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几幢相邻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物园区间有相关的语言、数据、图像和监控等系统,可用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连接在一起。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相关支持设备(硬件)组成综合布线建筑群干线子系统。1.架空布线法 所谓架空布线是用现成的电杆将线缆在建筑物之间悬空架设。对于自承式电缆或光缆,可直接架设在电杆之间或电杆与建筑物之间,对于非自承式线缆则首先需架设钢索(钢丝绳),然后在钢索上挂放缆线。2地下布线法 1直埋布线法如图8-25所示2管道布线法如图8-2 6所示3)巷道布线法如图8-2

41、7所示,第三节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保护与接地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称犷护创无计(一)综合布线系统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采取防护措施,主要是基于电磁兼容来考虑的。所谓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网络系统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工作,具有一定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同时电磁辐射不能过量,以免干扰周围其他设备及网络的正常工作。(二)电气防护的物理间距(1)在系统的布线区域内,当存在场强大于3 V/m电磁干扰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智能建筑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各楼层的智能化系统设备机房、楼层弱电间、配线间、楼层配电间等的接地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3)布线系统中应避免

42、有线电视等线缆对非屏蔽布线线缆及配线设备的同频干扰。(4)综合布线系统与各相关的干扰源应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当要求的间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等干扰源,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等干扰源的间距应符合表8-1所示的要求。,二、系统接地 1.直流工作接地 2.交流工作接地 3.屏蔽接地 4.保护接地 5.静电接地 6.防雷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 7.联合接地,当通信线路(包括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从建筑外面引进屋内时,通信电缆有可能受到雷击、电源接地、电源感应电动势或地电

43、动势升高等外界的影响,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发生各种损害和事故。当线路处于以下任何一种危险环境中时,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1)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2)工作电压超过250 V的电源线路碰地;(3)感应电势上升到250 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4)交流50 Hz感应电压超过250V满足下面任何一个条件的,可认为遭雷击的危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三、电气保护,四、防火保护,综合布线系统所有的电缆或光缆应选用阻燃型的或设有阻燃护套;在大型公共场所宜采用阻燃、低烟、低毒的电缆或光缆;相邻的设备间或交接间亦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相关连接硬件也应采用阻燃型的。 阻燃防毒的缆线有以下几种: (1)低烟

44、非燃型(LSNC),不易燃烧,释放CO少,低烟,但释放少量有害气体; (2)低烟阻燃型(LSLC),比LSNC稍差些,情况与LSNC类同; (3)低烟无卤型(LSOH),有一定阻燃能力。在燃烧时,释放CO,但不释放卤素; (4)低烟无卤阻燃型(LSHF FR),不易燃烧,释放CO少,低烟,不释放卤素,危害性小。 此外,还有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和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氟塑料树脂制成的电缆可供选择。若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或光缆穿放在钢管等非燃烧的管材内,可考虑采用一般的普通外护。若缆线所在环境既有腐蚀性,又有雷击的可能,选用的电缆或光缆除了要有外护套层外,还应有复式恺装层。,思考题,简述

45、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种类。综合布线系统有哪些设计等级?简述综合布线系统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对于传统的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具备哪些特性?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哪些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试述综合布线设计的一般原则和一般步骤。工作区子系统包括哪些设备?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原则是什么?如何确定连接器、信息插座的数量?工作区子系统有哪几种布线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应用于什么样的建筑物?水平干线子系统有哪几种布线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应用于何种建筑物?若一层楼信息点超过300个,应采用何种布线方法?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范围是什么?一般应怎样布线?应如何确定设备间的位置?建筑群子系统通常有哪几种布线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简述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防护原则。综合布线系统的屏蔽要求、接地要求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是什么?如何正确实施布线系统的防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