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4805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上海历史的变迁,朗读单元序言,体会核心概念,从菘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形。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与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已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民地社会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逐步发展。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展的新纪元,经济时期上海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

2、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上海历史的发展变迁,单元导读:,上海历史发展基本脉络:(1)古代上海: 崧泽文化上海文明的雏形; 唐朝和元朝上海设县: 明朝建城:初步具备城市框架 清中期“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2)近代上海: 鸦片战争后开埠,建立租界;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3)现代上海:上海历史发展的新纪元,重点和难点: 将上海历史的变迁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折射点来学习,古代上海,建筑城墙,设市舶司,并正式设上海县,南宋末年为上海镇,华亭县(天宝年间出现第一个县级治所)青龙集镇,春秋属吴;战国后属越、楚;秦汉以后分属昆

3、山、海盐、由拳、娄县、嘉兴诸县,行政归属或设置,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明朝,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上海的商贸地位日趋重要。,元朝,青龙镇衰弱,上海浦迅速发展。,南宋时期,青龙镇踞江瞰海的优越位置,为内航海运提供优越条件,经济非常繁荣。,唐朝时期,唐朝以前,经济发展表现,历史时期,近代上海(18401919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19世纪后期,19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以后,时间,(1)促进西书的翻译与出版;(2)推动报刊业的繁荣;(3)进步思想宣传阵地;,西学东渐的“窗口”,(1)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2)19世纪80年代,诞生仿洋机制品工业;(3)1897

4、年,夏翠芳创建商务印书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乐土”,(1)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培养翻译人才;(2)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3)1873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洋务重镇,(1)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2)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3)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宣告英租界辟设,美法相继设租界;(4)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5)1854年,租界设“市政机关”,工部局(公共租界)、公董局(法租界),成为“国中之国”。,从开埠到租界形成,表现或过程,特征,一、开埠后的上海近代上海市

5、政的变迁,1、上海的开埠:(1)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2)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2、租界的设立: 1845年,以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这个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也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租界的建立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

6、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总之,在民族的屈辱之中,上海最终走出早先与世隔绝状态,3、上海租界的市政:建立依据: 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 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清政府为切断居民与小刀会联系,强令居民迁徙,迫使大批难民流入租界,造成租界内事实上的华洋杂居,正式建立: 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修改后的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同年,租界的“市政机

7、关”( Municipal Council市政委员会) 正式产生。这个机关在中文中被翻译为“工部局”并长期习用 工部局(英美租界)公董局(法租界) 影响:工部局的建立最终导致了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而取得了一种独立地位。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至此租界成为了所谓的“国中之国”由于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中亦有不少恶行昭著的违法分子,因此上海也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性质:殖民政权“国中之国”,思考:如何看待租界在上海的建立?,(19世纪的西方人)“我们刚踏进上海的时候,看到的尽是一堆堆破烂不堪的茅屋,肮脏的街道,荒芜的坟墓简直就是一块

8、不毛之地。是我们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文明,带来了生气!” 陆其国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19世纪)“这座城市其貌不扬,然而也不是历来传说中的渔村。位于黄浦江边的上海拥有2030万居民,城市和周边地区商贾活跃, 已有300年历史了。 -(法)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以上两段材料是否有矛盾?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理,用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的上海外滩,法国冒险家描述当年的外滩:“不计其数的污水沟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棚子。”,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各个入侵的殖民国争夺的肥肉,各国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纷纷在此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逐渐地,

9、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这里原来驻有英国的汇丰银行,当时的英国人称它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华贵的一幢建筑。,租界的影响(双重影响),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1)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中国领土、司法、行政、贸易、关税等主权的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商品输出,并镇压革命力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中包括一些恶性昭著的违

10、法分子,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上给上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上海既是耻辱标志也是文明窗口, 既是“国中之国”也是进步活动中心, 既是经济掠夺基地也是全国经济中心, 既是文化渗透的桥头堡也是西学传播的“批发部”和“中转站” 既是腐败社会风气的风行地也是趋新之风的策源地, 这些都与租界的影响有关 这种双重影响主要是由近代西方与中国的矛盾所决定的。,上海租界研究的理论问题殖民主义的双重性,“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二、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 依托繁荣的对外贸易,上海民族商业资本迅速积累。在洋货行销的刺激下,约在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并进一步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工厂纷纷建立。 近代民族工业中心,三、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