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4850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学要求:1.理解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2.了解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3.认识我国教育目的及素质教育的问题。,第一节 教育方针概述,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它是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定义,一、教育方针的概念,(一)教育方针的定义,(二)教育方针、教育规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时效性,阶级性,法令性教育规律: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教育方针

2、的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三、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人的发展理论,第二节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一、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一)解放前的教育方针清末,奏定学堂章程的 “中体西用” ,中学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西方科学和艺能为主,以培养所需实用人才。1912年,教育部决定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宗旨。1915年,袁世凯时期的“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1928年,“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民生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

3、,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二)新中国的教育方针,解放初至1956年。在改造旧的教育基础上,国家多次提出有关教育目的,但还没有形成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统一的教育目的。,第一阶段,1957-196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二阶段,“文革”期间。虽仍用毛泽东在1957年的提法,但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4、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国家关于教育方针的规定正式成为法律,成为法定文本,并沿用至今。,第四阶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5、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2.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教育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教育为人民服务,1.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2.教育事业必须“让人民满意”,(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培养的人应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与道德。2、培养的人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相应的能力3、培养的人必须身心健康、具有独

6、立的个性。4、培养的人必须具有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走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第三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基础,个人本位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不好的是人类社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在于其必须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教育必须拒斥现实社会对人发展的不利影响;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需要来制定,以便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2、教育目的是使人得到

7、发展和完善。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1、个人的一切发展依赖于社会,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扈中平:从根本上讲,并不需要把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而是要在看到它们对立与冲突的同时使二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达到某种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所谓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就是指这种统一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统一,一定

8、历史阶段上的统一。,小资料: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 中西方比较,教育价值与教育观,小资料: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 中西比较,教育内容与教材,教学与学习方式,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 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一味强调个人的内省。,小 结,第四节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一、明确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合格劳动力,二、端正办学思想,反对应试教育,概念,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选拔适

9、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束缚了教育视野、局限了思维;弱化了学生能力、导致片面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加重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危 害,教育外部的原因: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就业的原因、劳动人事制度的原因等;教育内部的原因:如教育事业发展不充分,教育思想、升学考试制度、办学模式、教育结构和评估学校质量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原 因,三、倡导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概 念,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而不是什么固定的模式。素质教育

10、是“造就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理 解,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依据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人为本 全体性 全面性 主动性,特点,三大任务,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层;心理素质是素质整体架构的核心层;社会素质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以心理素质为中介而获得形成的,它居于素质结构的最高层。,2、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关系可以概

11、括为: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二者即不可彼此取代,又不可混为一谈,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就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

12、”,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4、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湖南汨罗;安徽铜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根本,生活教育是目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摘自朱永新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1.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2.简述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3.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当代教育的目的观发生怎样的转变?5.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是什么?6.应试教育的存在基础是什么?7.谈谈你所理解的“素质教育”?,问题思考,参考书籍王天一等编: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葳: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陈磊:素质教育新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赶快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