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5500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归鹿门歌公开课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夜归鹿门歌,孟浩然,1,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生平: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孟浩然,2,孟浩然的雕像,孟浩然故居鹿门山,3,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4,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

2、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一、感知诗意,5,二、缘景明情,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2、分别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1、时间和空间顺序2、写了两个生活场景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6,渔梁争渡,动,热闹喧哗,尘世生活,鹿门隐居,静,宁静寂寥,隐居生活,两个场景,黄昏江景图,月夜山景图,(二)析景,7,那么,如何理解“夜归” 之“归”?,8,表面上看: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世俗尘杂到寂寥隐逸的道路。,9,孟夫子何以产生隐居心态?隐居是孟浩然的最终追求吗?,10,他和王维交谊甚

3、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11,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的一首干谒诗,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但最后张并没有赏识他。,12,高调的隐者,深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孟浩然隐逸有深意。身处盛唐,墨客雅士比比皆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渴望入世,又苦于无门,怎么

4、办?隐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遗世独立,而是另有用意,是一种造势,以在人才济济的时代引人注目。一颗看似宁静而实则渴望入世的心主导着诗人的行为。他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有很大区别。,13,无奈的隐者,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愿在权贵面前摧眉折腰,但他始终怀抱济世之志,在隐与不隐之间徘徊。所以“长寂寥”“惟有”中还掺杂着一愤郁不平之气。 孟浩然醉心山林,不过是面对世间种种不如意而做出的排遣忧愁,逃避现实的无奈选择。,14,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

5、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在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15,三、探究,如何看待古时文人隐居现象?,16,隐居的几种形式,假隐者: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姜太公钓鱼)曲隐者:为了避开俗累(陶弘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真隐者:只为适性(庄子、陶潜),17,孟浩然这样的隐者也是古代文人的真实写照,谁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呢?陶渊明欣欣然归园田居,但最后还不是发出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叹?所以古代真隐士少,假隐士多,是隐士就不会留名于世了。隐士可谓各有隐衷。但是文人骨子里流淌的那份耿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8,关于练习,将此诗与王维

6、的归嵩山作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19,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20,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21,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2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体现

7、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2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傍晚野外的秋景图,24,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对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加以渲染,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25,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26,辞

8、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情一样。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意。,27,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情感线索,28,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然天成的整体,恬淡、优美。,同,29,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异:,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