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5705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经济发展政策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主要章节内容,第一节 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2、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3、少数民族地区在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极度贫苦的历史起点,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自制的弓箭和扎枪。 以农业生产的独龙、布郎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以木制、竹制为主。 和汉族邻近的少数民族,铁制工具少,多从汉族地区输入。,云南金平拉祜族苦聪

2、人,生产关系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展现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在原始社会阶段有6070万; 在奴隶社会阶段有100万彝族; 在农奴制阶段有 400万藏、傣族; 在封建社会阶段有3000万回、满族。,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困苦以新疆为例: 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有41761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总产值33743万元,工业总产值为8018万元,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2%。全疆只有38个邮政局,50%以上的县城没有邮电机构。,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949年,全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其中347个是私营手工业作坊和个体手

3、工业,只有16家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工厂,工人900多人,工业总产值9800万元。工业产品仅有煤、盐、皮革、红砖、面粉、食油、硫酸等10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工业品和日用品,主要靠内地供应和从国外进口。,解放前,新疆的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各族人民生活贫困,是我国严重缺医少药的地区之一。当时全疆的医疗卫生机构仅有54所, 从业人员534人,其中医师只有18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0.08人; 有病床696张,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15张。有两台X线机和4台显微镜;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工作一片空白,婴儿死亡率达420600,孕妇死亡率为150/10万人,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0岁。 在20多

4、万平方公里的阿勒泰草原上,只有3所极为简陋的卫生院。世世代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牧民,几乎没有见到过医生。,各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民族地区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中国是一个国家四个世界” 北京、上海、广东代表第一世界;沿海发达地区为第二世界;中部的内地城市是第三世界;西部不发达地区为第四世界。,2003年全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民族地区占了45%。2003年,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是3.1%,民族地区为7.3%,比全国高.个百分点。目前,全国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民族自治地方占45.1%。迄今为止,一些少数民族仍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如云南的独龙、拉祜、佤、傈僳族群众贫困面都在

5、80%以上。尤其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还有1/4左右未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一、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2)社会发展差距,包括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差距也在拉大。 2004年全国未实现“普九”的县民族地区占了72.3%,少数民族总体文盲率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6个百分点,文盲率的下降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1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每一万受教育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全国的差距也由1990年的47人扩大到2003年的104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我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

6、总面积的64%。 1990年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8人;非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6人。,2、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占全国的90%,全国五大天然牧场均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森林面积7.1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1%,蓄积量占全国总蓄量的51.1%;民族地区的水利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52.3%;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等 。,二、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2、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3、是各族人民

7、的共同利益所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4、民族地区经济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巩固国防,充实边疆的实质性工作。,第二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事业的方针、政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民族平等、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把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我们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和最终归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点;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8、。,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主题,其精神实质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着力点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一、方针、原则、政策,1、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3、坚持国家和兄弟民族帮助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尊重自主权和国家利益、少数民族利益相结合的原则5、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6、实行

9、对口支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7、要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开发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动力 2、改革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思想前提 条件。 3、改革开放需要持续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发的进程,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民族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旨在培养发展活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民族地区改革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改革开

10、放的艰巨性;2、民族地区改革开发应采取稳步推进的方针;3、民族地区的改革开发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1、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步伐。 2、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3、切实抓好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2、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二)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不是指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的齐步走,而是指不同地区在发展中都能各展所长并得到相应的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虽有差距但控制在一个适当的区间。各地区之间还能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且有先有后都能逐步走向富裕,使贫

11、困地区和贫苦人口逐步减少。,(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民族地区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西部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它造成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可利用土地减少,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产仅几十斤,其“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自然生态的贫困的写照。 我国西部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有道是:“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

12、,面上破坏”,超载放牧、盲目垦荒、滥挖药材、乱采矿等在利欲驱动下出现的各种短视行为有增无减,屡禁不止。据统计,新疆荒漠化地区每年需要燃料薪柴350万至700万吨,几乎全部采用沙区植被;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200多万公顷,到80年代中期,因为樵采已经毁掉三分之一以上;塔里木河地区因为过度用水,使输往下游的水流急剧减少以至断流,造成植被死亡,土地沙化,30万亩草场被毁,天然胡扬林由81万亩减少到21万亩,长达180公里的“绿色长廊”濒临毁灭。,(四)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坚持国家和兄弟民族帮助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

13、。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3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82年通过的宪法总纲第4条,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 (2)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川东红土地,坚持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国家扶持和发达地区帮助民族地区发展,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这一方针

14、指导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讲,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发达地区的帮助,但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还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川藏公路,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侗乡,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帮助,主要采取以下4种形式:,财政照顾,税收减免 贸易扶持 扶贫攻坚,对口支援 促进开放,加强开发。,主要体现在给少数民族地区管理财政以更大的自主权。中央财政从建国起一直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给予补助,除给予固

15、定补助外,还设立了多项专项补助。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家财政体制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统一计划管理模式,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对民族地区仍采取“适当照顾”的政策。除对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宁夏5个自治区和青海、云南、贵州3个民族省实行定额补助每年递增10的制度外(1980年1988年),还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至今)、“边境事业补助费”(1977年至今)、“边境建设专项补助投资”(1977年1988 年)等专项补助资金。,财政照顾,税收减免,1997年6月国家出台“九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政策规定:(1)“九五”期间,对民族

16、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实行月息低24厘的优惠政策,利差由人民银行补贴,再由中央财政相应扣减人民银行上缴收入。(2)“九五”期间每年由人民银行安排l亿贴息贷款,用于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贸易扶持,1986年首次确定的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141,占总数的42.6%。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除享受一般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外,国家还采取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开发。如1990年设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基金”、1992年设立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7、在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57个,占总数的43.4%。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新确定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民族自治地方(不含西藏)增加为267个,占重点县总数的45.1%。扶贫的重点也从解决温饱转移到教育扶贫和生态扶贫,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扶贫攻坚,对口支援,5.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资料一:“青海省在1991年之前,草场退化严重,面积达到9286万亩。加上采金占用草场破坏的面积达1660万亩,总共有1亿多亩可利用草场

18、出现退化,占青海省有效草场的1/5左右。草场退化产生了土地的沙漠化,沙漠化又以每年100200万亩的速度广度侵吞草原。海南州1990年有退化草场为2102.3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43.5%;沙化草场总面积为384万亩,占总草场的7.95%”。“仅共和县一地就先后开荒累计139万亩。全州累计开垦草原面积近千万亩,而大多数开荒地因海拔、地温、气候条件限制,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造成两败俱伤。共和县的生荒地到1980年勉强维持轮歇耕地55万亩”。而内蒙地区提出“牧民不吃亏心粮”的口号后带来的是同样的不良后果。,资料二:云南宜威县在合作化期间的1956年,该县有人口55万,森林面积430万亩。每人平均有

19、森林面积达8.5亩。20世纪80年代初时,其森林面积仅有38万亩,减少了90%以上。虽然该县这些年来耕地面积扩大了,但粮食单产反而减少了。究其原因,是由于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导致单产日益降低。粮食总产量虽然增加了,但是这是靠扩大面积得来的。其中文兴公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每人平均占有耕地2亩、林地面积7亩。1961年以后,各生产队普遍进行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全公社毁林25000亩,占山林面积的80%以上。山林草场大部分毁灭,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0世纪50年代少数年份轻灾,20世纪60年代多数年份多灾(即旱、洪、冰雹、泥石流等灾害),20世纪70年

20、代几乎年年有灾,不少年份灾害严重;林业收入枯竭,畜牧业生产停带下降,多种经营收入微乎其微,多数生产队成为“三靠队”,资料三:“文革”时期西藏自治区所建厂矿大部分报废,在其财政支出中一些“填缺补空”的建设项目,特别是“五小工业”,其建成之日,就是亏损、报废之时。如在19651968年,西藏也搞了“三线建设”,企图建立“小而全”的产业体系。此项建设投资了7237万元,仅3年的时间就报废了2300万元。20世纪70年代的建设投资同样要“突出政治”,兴建了一些“填空白”的项目。昌都、拉萨等地不顾本地自然资源的条件限制和交通运输能力的约束,兴建了玻璃、化肥等厂,浪费投资l500多万。向阳煤矿投资478万

21、元,建成后无煤可挖,落了个“煤矿烧牛粪”的笑谈,6.实行对口支援,帮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口支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促进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借梯上楼,199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的通知确定:由北京与内蒙古,天津与甘肃,上海与云南,广东与广西,江苏与陕西,浙江与四川,山东与新疆,辽宁与青海,福建与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与贵州,开展扶贫协作。,2008年9月26日国家民委副主任

22、杨健强听取上海帮扶云南德昂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已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清单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从7月12日起无偿登陆上海地铁广告。在上海地铁15号线的站厅以及地铁车厢内近4000块显示屏中,红河的旅游风光广告“全面开花”。这是上海以及申通集团对口帮扶云南红河州的一项创意举措。为了把上海的客源尽快输送到红河,上海市旅委和申通集团在8月份还将召集沪上各家旅行社,共同组织客源,推广红河旅游。,广州市对口支援广西百色地区的新建移民村,上海对口支援医疗队在新疆,对口支援的作用和意义,1、促进了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2、加快了民族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3、推动

23、了全国性和地区性各类市场的发育和形成;4、促进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发展,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利于边疆的稳定。,7.要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完善财政补贴政策;(2)适当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中央企业的产品、利税分成比例;(3)优惠贷款条件和利率;(4)共同投资,按股分红;(5)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开辟经济特区或开发区。,推进西部大开发,把握好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的契机,西部大开发,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制度、政策、投资等系列化的支持、保障,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基本条件,培育自身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区域间

24、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2、西部地区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西部地区也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主要分布区,这里有5个民族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旗),约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96.7,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7。,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有52个世居少数民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2.6%。,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根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键,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条件,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中心,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1、有利于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东西 部地区的协调发展。2、可以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

25、展拓展新的广阔空间。3、对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巩 固边疆具有重大意义。4、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必由之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1、实施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做长期奋斗的思想准 备。2、打好基础,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发挥科技作用,增加教育投入,培 养和吸引各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科技进步,为西部 发开发提供智力支持。4、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 部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同时,采取 积极政策,鼓励内资和外资投入西部,参与西部大开发。5、促进东中部和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6、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与发 展,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促进西部大开发、大 发展。,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地 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2.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3.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思考题:1、简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2、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包括什么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