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273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斯特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李斯特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李斯特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李斯特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李斯特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斯特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斯特菌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斯特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方成志,2022/12/6,1,李斯特菌,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早在20世纪初即被发现,它共有7个菌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氏菌) ,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2022/12/6,2,特 点,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兼性厌氧,最适在含有CO2的微需氧环境中生长 直径约0.20.4 mm、半透明、边缘整齐、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2022/12/6,3,特点,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可形成荚膜,在2

2、025培养时能形成4根鞭毛,但在37培养时无鞭毛 生长温度范围545 ,最适温度为3037,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性细菌,同时还具有耐盐性热耐受性较强,50经40min不能杀死,63加热1520min死亡,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2022/12/6,4,李斯特菌的流行特点,2022/12/6,5,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感染后患者病死率高达30该 菌 对 各 种 应 激 (低温、高盐、低 、氧 化 应 激 等)条 件 有 很 强 的 耐 受性,进一步增大了该菌的危害性。此菌不产生内毒素,可 产 生 一 种 溶 血 性 外 毒 素,对 人 类 致 病 性强同时也是食

3、品中常见的、公共卫生学上重要的食源性病 原 菌 和 于 年设立了李斯特菌研究中心,专门协调该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等研究工作。该菌已被列为 世纪年代四大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之一,2022/12/6,6,代表菌株,威尔斯李斯特菌 L.welshimei,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2022/12/6,7,来源及传播途径,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食品常被此菌污染,常

4、见的由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 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在美国,李斯特菌是法定传染病!,2022/12/6,8,特点,可引起食物中毒,病死率高达30 70 本菌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可达70%在成年人中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可发生于以前健康的青年人,2022/12/6,9,发病机制,李斯特菌主要毒力因子为一个具有成孔蛋白特性的李斯特菌溶血素( LLO)、肌动蛋白聚合蛋白和一个依赖锌的金属蛋白酶 LLO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重要毒力因子,由HLY 基因编码。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属于胆固醇依赖细胞溶素

5、家族,参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一级和 次级吞噬小体的逃离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 LLO 密切相关,具有LLO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有致病性,无LLO 则无致病性研究表明 LLO是一个多功能的毒力因子,能引起宿主细胞诸多反应,如细胞增殖、黏膜细胞外渗作用、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树突状细胞的凋亡、磷脂代谢及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2022/12/6,10,发病机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能产生 种磷脂酶:磷脂酰肌磷脂酶 ()和宽范围的磷脂酶()毒性相对较小,对细菌在细胞间扩散作用 不 大,主 要 是 协 同 发 挥 作 用。 而的功能则较复杂,它使细菌从吞噬泡中逃逸出来,能破坏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

6、,能调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合成,还能通过二酰基甘油、神经酰胺、肌醇磷酸盐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2022/12/6,11,发病机制,作为侵袭性胞内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可逃离宿主吞噬小体,在细胞质中增殖,并将抗原呈递给 类分子途径,促进抗原特异保护性 细胞的生成。而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宿主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后,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和 细胞因子的分泌与感染易感性增加有关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就是IL-10。有研究显示, IL-10产量增多可提高李斯特菌感染易感性;一旦炎性反应被控制, IL-10对减缓炎性反应有重要意义。由不同数量的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7、产生的IL-10 ,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多种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2022/12/6,12,2022/12/6,13,发病机制,李斯特菌感染时由CD4+CD25+淋巴细胞,CD4+CD25+FOXP3+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 产 生IL-10,与 此 同 时 巨 噬 细 胞 也 产 生 和,这种细胞因子是感染时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会在感 染 时 被IL-10负调节胞外菌的免疫应答主要由产生中和抗体的 淋巴细胞介导,而 胞 内 菌 的 免 疫 应 答 则 由 识 别 专 职 性细胞表面 MHC分子中抗原的 淋巴细胞介导 淋巴细胞由不同的亚群组成,包括识别吞噬体内抗原的CD

8、4+ 淋巴细胞和识别细胞质中抗原的CD8+ 淋巴细胞。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可引发以上种不同的免疫应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一种 兼 性 细 胞 内 增 值 的 细 菌,它 的 增 值 受 到、 淋巴细胞和分泌性 等免疫调节细胞的影响,2022/12/6,14,发病机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2022/12/6,15,临床表现,早发型常为早产儿,生后

9、2 天内发病多见,脑膜炎相对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及肺炎。本型多由胎母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所致,气促、呻吟、青紫等呼吸道症状常是首发症状(李斯特菌宫内感染所致肺炎,尤其是早产儿,胸部 X 线表现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易区分,可表现为“白肺”)晚发型多发生于出生7 天后至 数 周,多为足月儿,主要表现 为 脑膜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及脑干引起脑膜脑炎及脑干脑炎,存活婴儿约 30% 50% 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积水、智力障碍、癫痫、耳聋、皮质盲等,2022/12/6,16,临床表现,李斯特菌脑膜炎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

1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2022/12/6,17,临床表现,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2022/12/6,18,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其它辅助检查: 并发脑脓肿患者,脑电图可见异常,2022/12/6

11、,19,诊断,外周血血象增高,脑脊液特点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故其诊断价值有限PCR检测脑脊液中该菌有助于辅助诊断,2022/12/6,20,治疗,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均敏感。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妥布霉素与庆大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易单独使用利福平易透过血脑屏障,且对该菌作用强复方磺胺甲唑对李斯特菌有体外杀菌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对李斯特菌脑膜炎无效(由于 LM 细胞膜上存在至少 5 种青霉素结合蛋白,可与青霉素结合但不能与头孢类结合,因此对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Braden C. Listeriosi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3,22( 8) : 745 746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2022/12/6,21,并发症,脑脓肿心内膜炎流产,2022/12/6,22,预防李斯特菌病的9个方法,诊断和预防,2022/12/6,23,Thank You !,2022/12/6,24,2022/12/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