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289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规定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2 几何误差的评定与检测,2,一、几何误差及其评定,1、形状误差及其评定(1)形状误差形状误差是指被测提取要素的形状对其拟合要素的变动量,而拟合要素的位置应符合GB/T1182规定的最小条件。,3,提取组成要素,对提取组成要素,其拟合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且与被测提取组成要素相接触。,图4.3 用“最小条件和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4,提取导出要素,对提取导出要素(中心线、中心面等),其拟合要素位于被测提取导出要素之中。,图4.4 用最小条件评定圆度误差,图4.5 提取导出要素的拟合要素,5,(2) 最小条件,定义:最小条件是指被测提取要素对其拟合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形状误差用最小包

2、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最小包容区的形状与相应公差带的形状相同。特点: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评定数据最小、评定结果唯一,符合国家标准规定。,6,直线度误差的最小包容区,直线度误差图4.3,图4.3 用“最小条件和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7,圆度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圆度误差:用若干组同心圆包容被测实际圆,半径差最小的两同心圆即为最小包容区。见图4.4),8,(3)形状误差最小区域判别法, 直线度误差判别法给定平面:两平行直线成高低相间三点接触。,图4.6 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图4.7 给定方向上直线度误差的最小区域,给定方向:两平行平面沿主方向成高、低相间三点接触。,9

3、, 平面度误差判别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提取表面时,至少有三点或四点与之接触,判别方法有三种:三角形准则:三个高点与一个低点,图4.8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三角形准则”,10,交叉准则:两个高点与两个低点,图4.9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交叉准则”,直线准则:两个高点与一个低点,图4.10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直线准则”,11, 圆度误差判别法,两同心圆包容被测提取轮廓,至少有四个实测点内外相间与圆接触,此为最小区域。,图4.11 圆度误差的最小区域“交叉准则”,12,2、方向、位置误差及其评定,(1)方向误差 方向误差是被测提取要素对具有确定方向的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4、。方向误差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f或直径f表示。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拟合要素的方向包容被测提取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f的包容区域,如图4.12所示。,图4.12 方向误差的定向最小区域,13, 平行度误差判别法,平面或直线对基准平面由定向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提取要素,至少有两个实测点与之接触;一个为最高点,一个为最低点,见图4.13。,4.13 “面或直线对基准面”平行度误差的最小区域,14,平行度误差判别,平面对基准直线由定向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提取要素,至少有两个或三个点与之接触,垂直于基准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见图4.14。,图4.14 “平面对基准直线”平行度误差的最小区域,15, 垂

5、直度误差判别法,由定向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提取表面,至少有两点或三点与之接触,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见图4.15,表示被提取测要素已被最小包容区域包容。,图4.15 “平面对基准平面”垂直度误差的最小区域,16,(2)位置误差的评定,位置误差是被测提取要素对具有确定位置的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位置误差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f或直径f表示。最小区域是指以拟合要素定位包容被测提取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f的包容区域,见图4.16。,17,位置误差的评定,图4.16 位置误差的定位最小区域,18,被测提取要素的模拟体现,图4.17 采用模拟方法体现提取要素,19

6、,二、基准的体现和建立,1、基准的建立由于基准实际要素本身也存在形状误差,故按基准实际要素建立基准时,应以该基准实际要素的拟合要素为基准,而此拟合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20,(1)基准点,由提取导出球心或提取导出圆心建立基准点时,该提取导出球心(圆心)即为基准点。提取导出球(圆)心为该提取球(圆)的拟合球面(圆)的球(圆)心。即提取导出球(圆)心与其拟合球(圆)心重合。,21,(2)基准直线,由提取线或其投影建立基准直线时,基准直线为该提取线的拟合直线。,图4.18 提取线和基准直线,22,(3)基准轴线、中心线,由提取导出中心线建立基准轴线(中心线)时,基准轴线(中心线)为该提取导出中

7、心线的拟合轴线(中心线) 。,图4.19 基准轴线、基准中心线,23,(4)公共基准轴线,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提取中心线建立公共基准轴线时,公共基准轴线为这些提取中心线所共有的拟合轴线。,图4.20 公共基准轴线,24,(5)基准平面 由提取表面建立基准平面时,基准平面为该提取表面的拟合平面。(6)公共基准平面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提取表面(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平面时,公共基准平面为这些提取表面所共有的拟合平面。,25,(7)基准中心平面,由提取中心面建立基准中心平面时,基准中心平面为该提取中心面的拟合平面。提取中心面为从两对应提取表面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构成的面。拟合中心平面是由两对应提

8、取表面得到的两拟合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图4.21 基准中心平面,26,(8)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提取中心面(组合基准)建立公共基准中心平面时,公共基准中心平面为这些提取中心面所共有的拟合平面。,图4.22 公共基准中心平面,27,2、三基面体系的建立,(1)三基面体系三基面体系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这三个平面按功能要求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基准平面。三基面体系建立方式如下:,28, 由提取表面建立基准体系,第一基准平面:第一基准提取表面的拟合平面。第二基准平面:第二基准提取表面且垂直于第一基准平面的拟合平面。第三基准平面:第三基准提取表面且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拟合

9、平面。,图4.23 三基面体系,29, 由提取中心线建立基准体系,由提取中心线建立的基准轴线构成两基准平面的交线。 当基准轴线为第一基准,该轴线构成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交线。 当基准轴线为第二基准,该轴线垂直于第一基准平面构成第二和第三基准平面的交线。,图4.24 由提取中心线建立基准体系,30,(2)基准体现方法, 模拟法通常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基准轴线、基准点等。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要素接触时,可能形成“稳定接触”,也可能形成“非稳定接触”。,31,稳定接触: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要素接触之间自然形成符合最小条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25 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要素接触,基准

10、模拟体现,32,非稳定接触:可能有多种位置状态。测量时应作调整,使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要素之间尽可能达到符合最小条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26 模拟基准轴线,基准模拟体现,33,模拟基准点和基准直线,模拟基准点:用两个V形块与提取球面形成四点接触时体现的中心。模拟基准素线:与基准要素接触的平板或平台工作面;或与孔接触处圆柱形心轴的素线。,图4.27 模拟基准点和基准直线,34,模拟基准轴线,模拟基准轴线:可胀式或与孔成无间隙配合的圆柱形心轴或定位套筒的轴线。,图4.28 模拟基准轴线,35,模拟基准轴线,由具有给定位置关系的V形架体现的轴线。,图4.29 模拟基准轴线,36,模拟公共基准轴线,

11、模拟公共基准轴线:由V形架体现的轴线;可胀式同轴定位套筒的轴线。,图4.30 模拟公共基准轴线,37,模拟基准平面,模拟基准平面,与基准提取表面接触的平板或平台工作面,见图4.32。,图4.32 模拟基准平面,38,与提取轮廓成无间隙配合的平行平面定位块的中心平面,模拟基准中心平面,图4.33 模拟基准中心平面,图4.34 模拟基准中心平面,与提取轮廓接触的两平行平板工作面体现的中心平面,39, 直接法,当基准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准。,图4.35 直接法体现基准要素,40, 分析法,对基准要素进行测量后,根据测得数据用图解或计算法确定基准的位置。对提取组成要素,由测得数据确定

12、基准。对于提取导出要素,应根据测得数据求出基准要素后再确定基准。,41,(4)三基面体系的体现方法,体现三基面体系时,必须注意基准的顺序。采用模拟法体现时,模拟的各基准平面与基准要素之间的关系应符合“保证功能要求”的第一、第二、第三基准顺序。,图4.36 体现三基面体系,42,图4.37 体现三基面体系,图4.38 工件定位在三基面体系中,43,三、几何误差检测原则及检测方案,1、几何误差检测原则(1)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2)测量坐标值原则(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4)测量跳动原则(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44,2、常见几何误差的检测方案,检测方案中图例常用的符号及其说明见表4.10。,45,(1

13、)直线度误差测量,素线直线度误差,使用平尺(或刀口尺)、厚薄规(塞尺)测量。,图4.44 圆柱直线度误差测量,46,直线度误差的检测,圆柱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使用平板、顶尖、带指示表的测量架测量。,图4.45 圆柱轴线直线度误差测量,47,(2)平面度误差测量,图4.46 平面度误差测量,平面度误差,使用平板、带指示计的测量架、固定和可调支承测量。,48,(3)圆度误差测量,圆度误差,使用指示计、鞍式V形座测量(图中为V形座定位面夹角)。,图4.48 圆度误差测量,49,(4)平行度误差检测,面对面的平行度误差,使用平板、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49 面对面的平行度误差测量,50,线对线的

14、平行度误差检测.1,线对线的平行度误差,使用水平仪、固定和可调支承、平板测量。,图4.50 线对线平行度误差测量,51,线对线的平行度误差检测.2,线对线的平行度误差,使用平板、等高支承、心轴、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51 线对线平行度误差测量,52,(5)垂直度误差测量,面对面垂直度误差,使用平板、直角座、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53 面对面垂直度误差测量,53,垂直度误差测量,轴线对轴线垂直度误差,使用平板、直角尺、心轴、固定和可调支承、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54 轴线对轴线垂直度误差测量,54,(6)倾斜度误差测量,线对面倾斜度误差,使用平板、直角座、定角垫块、固定支

15、承、心轴和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55 倾斜度误差测量,55,(7)同轴度误差检测,i. 同轴度误差,使用平板、心轴、固定和可调支承、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56 同轴度误差测量,56,同轴度误差检测,ii.同轴度误差,使用平板、刃口状V形架、带指示计的测量架测量。,图4.57 同轴度误差测量,57,(8)对称度误差测量,键槽对称中心面对基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 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定位块模拟被测中心平面,调整定位块沿径向与平板平行。在键槽长度两端测量定位块至平板的距离,然后旋转180重复测量,得到两径向测量截面内的距离差之半1和2,对称度误差按下式计算:,图4.58 对称度误差测量

16、,58,对称度误差测量,单一基准中心平面由两个基准定位块分别模拟。测量、调整被测零件,使公共基准中心平面与平板相平行。测量和计算被测轴线对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的变动量,取最大变动量的两倍作为该零件的对称度误差。,图4.59 对称度误差测量,59,(9)位置度误差测量,被测球面的球心公差带为t球,其球心位于基准A的轴线上,距离基准B面理论正确尺寸。被测件由回转定心夹头定位,选择适当直径的测量钢球,以钢球球心模拟被测球面的中心。,图4.60 位置度误差测量,60,(10)径向圆跳动和全跳动测量,图示中间圆柱面对两端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t。被测零件回转一周,指示表的最大差值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径向跳

17、动。依次测量多个截面,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最大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图4.62 径向圆跳动测量,61,径向圆跳动测量,图示外圆柱面对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t。将被测零件固定在导向心轴上,同时安装在两顶尖或V形架之间。,图4.63 径向圆跳动测量,62,径向全跳动测量,图示中间圆柱面对两端公共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为t。将被测零件固定在两同轴导向套筒内,轴向固定并调整套筒同轴,且与平板平行。被测零件连续回转,指示计沿基准轴线方向移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针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全跳动。,图4.64 径向全跳动测量,63,(11)端面圆跳动测量,图示右端面对直径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t。将被测零件固定在导向套筒,并在轴向固定。被测零件回转一周,指示计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柱面上的端面跳动。依次测量多个圆柱面,各测得跳动量中最大值即为零件的端面圆跳动。,图4.65 端面圆跳动测量,64,(12)斜向圆跳动测量,图示圆锥面对基准A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t。将被测零件固定在导向套筒内,且在轴向固定。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指示计在圆锥面法向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锥面上的斜向跳动。依次测量多个圆锥面上测量,测得的跳动量最大值即为零件的斜向圆跳动。,图4.66 斜向圆跳动测量,65,作业,P136:选择题(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