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与小康》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730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与小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同与小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同与小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同与小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同与小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与小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与小康》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大同与小康,礼记礼运,2,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中的 “礼”,指的是仪礼(即礼或士礼);“记”是指对经文所作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它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的主要思想内容:(一)阐述儒家的政治理想及以礼治世的政治主张 (二)恪守中庸的人生哲学与修身治国的政治抱负 (三)尊师重教的教育理论及以乐教化的文艺思想 (四)礼的精神与礼仪的意义,3,礼运,礼运是礼记中

2、的篇名。记五帝、三王礼制之相变易和阴阳转移之道,故以“运” 为名。礼运是一篇儒家学者记述孔子与学生子游讨论礼之运转的文章。篇中通过孔子之口十分详细地论述了礼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礼的起源、作用和精神实质,可以视为一篇儒家礼治主义思想的大纲。其中礼运一篇提出了“小康世”和“大同世”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4,昔者仲尼与于蜡(zh)宾,事毕,出游于观(gun)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蜡(zh):古代国君或诸侯的年终祭祀仪式。宾:陪祭的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大道:这里指儒家理想的大公无私的尧、舜时代

3、。三代之英:指夏禹、商汤与周之文王、武王。未之逮:没赶上好时代。逮,及。,5,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u)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a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n),女有归。注释:与:通举,推举。 矜(guan):同“鳏”,鳏夫,无妻者。 分:职分,职业。 归:出嫁有家。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4、。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障者及患疾病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都有正当的职业,女人都有好夫家。,6,原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释: 货:财物。 谋闭而不兴:阴谋闭藏之事而不使其发生。 兴,起。 大同:这里指平等和谐的理想世界。译文: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

5、局面。,7,原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zh),以功为己。注释: 隐:消逝。 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 郭:外城。沟池:护城河。 纪:秩序纲纪。 以正君臣:规范端正君臣上下的关系。 笃:淳厚。 田里:田地和住宅。立:规范。 以贤勇知:以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为贤。知:通“智”。 功:成就功业。译文: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

6、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把为自己者看作有功。,8,原文: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注释: 谋:阴谋。用是:因此。作:起。 兵:这里指战争。 由此其选也:指被历史选中脱颖而出。 著:彰显。 义:指合乎礼义的事情。 考:考察。 著有过:揭露过失。 刑:通“型”,典型。 礼:

7、礼让。 在势者去:统治者被废黜。译文: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在他们的时代脱颖而出。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9,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五帝:黄帝、颛顼(zhun x)、帝喾(k)、尧、舜(大戴礼记、史记),10,清人陈皓在为“夭下为公”作注时说:“天下为公,言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孙,而

8、与天下之贤圣共之.如尧授舜,舜授禹.但有贤能可选,即授之矣。”即天下是夭下人之天下,故应选贤者举能者来管理。,这一思想在论语中得到充分论述。在子路篇孔子回答季民宰仲弓问政时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在为政篇他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在颜渊篇他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就是说:用贤则民服、还会给不贤者树立榜样.使其改邪归正;不用贤则民不服。,拓展部分,11,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12,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13,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14,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15,“大同思想”对后世中国的影响礼运中提出的“大同思想” 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产生过十分重

9、要的影响,像康有为(著大同书)、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等人身上,都明显带有上述思想影响的烙印。,16,1,2,4,3,仁爱的社会伦理,选贤举能思想,公天下的社会理想,平等的观念,大同思想之影响,17,1、选贤举能思想,选贤举能,亦即任人唯贤。贤与德相通,能与才相通。选举人才,孔子是主张重德轻才的,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和汉代的董仲舒亦持此见。北宋的司马光则沿此理论走向极端,发展为舍才取德论,认为才德兼是圣人,才德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因有其片面性,于是南宋的朱熹继其后批评该理论,提出了才德相资论.认为一个人的才德可以互为资用。不同人的才德也可以互为资用。与此相类,北宋大文

10、学家、思想家欧阳修提出了“才德殊用论”,认为:“用人之法各有所宜,军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节。”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又提出了德体才用论,认为德制约才;有德而后有才,提倡正德以利才,用才以修德。以上德才论的五种观点是儒家人才观的要点概括,时至今日,仍对中国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18,2、仁爱的社会伦理,关于以仁爱为中心的伦理文化传统。孟子将孔子“仁者爱人”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设想了一个仁爱的理想国家,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为了使人人相亲睦,他开始寻求做到爱人的自身修养之术。 孟子以人性论作为仁爱的出发点.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都有“侧隐之心”人人都相同的

11、。之所以有不善的人,关键在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于是孟子又提出了“存其心,养其性”的任务。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这被程朱理学发展为“天理人欲说”.他们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其做法就是修养。修养的办法就是居敬和穷理,居敬即集中注意力.使心不受外界的物质引诱,在处事上要合乎义;穷理即探索事物总结规律。 明代的思想家王守仁不赞成天理人欲说,他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心即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也就是用慎独、省察、克己等手段把人所固有的善良道德发挥出来,后人总结为良心发现。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尽心养性、朱熹的存夭理灭人欲、王守仁的致良知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大。孙中山先生便曾说:“社

12、会主义之博爱,广义之博爱也”,“余之革命思想乃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德而来,乃为爱人而革命,非为恨人而革命。”,19,3、平等的观念,平等是人们的愿望.大同思想中有之,孔子也在论语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话,提出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孟子从人性善出发,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等,这些平等观为后人所发挥。 农民起义领袖和启蒙思想家多从人性平等出发,论权利平等,讲杀富济贫。我们熟悉的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说过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时公开讲的“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天下皆男人,皆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并且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使人

13、人有田,这就从人人生而平等过渡到男女平等、经济平等了。 谭嗣同讲“君臣朋友也,父子朋友也.夫妇朋友也”;有为写大同书,提出去九界以通大同社会的道路.去九界即“去国界、去级界、去种界、去形界、去家界、去产界、去乱界、去类界、去苦界”,也就是消灭国家、阶级、私有制、家庭,以实现众生平等的大同世界,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平等观。孙孙中山结合现实,提出了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的思想,其民族主义主张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其民主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使耕者有其田,这又是民族平等和经济平等。孙中山及其以前的革命者们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但却使人性平等、政治平等、民族平等、经济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

14、20,4、公天下的社会理想,大同社会公天下的理想一直为许多改天换地者所推崇。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经典之一是太平经,太平经中所论述的太平社会理想就是一个财产公有、无阶级、无冤狱、无刑罚、无盗贼、无战争的理想国。 宋末元初的邓牧在其著作伯牙琴中也设想了一个君主无特权,君臣皆贤才,与人民同呼吸,民人皆劳动,互相尊重的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他把这个社会叫“至德之世”。时至 明末清初,李赘、黄宗羲又从不同角度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抨击,从而对天平天国和康有为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夭朝田亩制度,宣布土地国有,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想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康有为著大同书,将孔子的大同思想、佛教的慈悲平等观念、原始基督教的博爱平等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及欧洲的许多乌托邦思想揉和在一起,设想了一个大同社会蓝图。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21,总之,孔子的大同思想中所提出选贤举能、博施济众以爱人、平等互助的思想及公天下的社会理想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选贤举能与仁爱构成了中国政治的人治及伦理特色,博施济众、平等互助一直成为中国人民的美德,公天下的大同社会一直是人们的美好理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2,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