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887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生理观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2,第一节 脏腑,3,要 求,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其区别。掌握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了解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与五脏的表里关系。,藏象,藏:Zang,同脏,五脏Cang,贮藏象:形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等征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征象。脏腑藏居于人体内部,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有征象表现于外部。“有诸内者,必形诸外”,4,5,脏腑包括,6,脏、腑的特点,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以藏为主六腑:受纳和传化水谷,排泄糟泊,以泻为主奇恒之腑:界于脏腑之间,从外形看似“腑”,生理功能似“脏”“藏精气而不泻”,以五脏为中心整体观,主要表现(1)

2、脏与腑互为表里(2)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3)五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精神情志有密切联系(4)机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7,五脏与体、窍、志、液,体形体、躯体 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 五官九窍,窍指孔窍、苗窍 五官:口、目、鼻、舌、耳 九窍:双目、鼻孔、耳孔、口、二阴志神志、情志 五志:怒、喜、思、悲、恐液分泌液 五液:汗、泪、涕、涎、唾华华彩、精华、外华 五华:爪、面、唇、毛、发,8,整体观的体现,用于诊断治疗,9,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10,一、心,(一)解剖形态,11,(二)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

3、主脉,一、心,1.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14,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脉象和缓而有力胸部感觉舒畅,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心气虚-推动无力-心脉瘀阻心血虚-血脉空虚-心失所养,15,心主血脉功能异常,16,心主神明,17,血液是生命和神志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血液充足,生命活动和神志思维才能正常。心主血脉,运行血液以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只有血液充足,包括脑在内的各组织器官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生命活动才能有所保障,神志思维才会正常。,18,心主神明,正常-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异常-精神意识思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4、甚则谵狂,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等,19,系统连属,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与小肠相表里,20,在志为喜,在液为汗,2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2,在窍为舌,23,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心脉瘀阻,则舌紫,瘀点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现舌强、舌卷、语謇或失语等。,24,心的系统连属,25,二、肺,(一)解剖形态,26,(二)生理功能,27,肺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28,肺朝百脉,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两层含义:气体交换;助心行血病理:肺气壅

5、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29,肺主宣发和肃降,排出浊气 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 气排出体外输布精微和津液 将脾转输至肺的氺谷精 微布散于全身,外达皮毛宣发卫气 调节汗液的排泄,30,吸入清气 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输布精微和津液 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与氺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清肃异物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肺主宣发和肃降,病理 肺失宣发呼气不利,胸闷,鼻塞,无汗,喷嚏。肺失肃降呼吸短促或表浅,咯痰,咯血,咳喘气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肿。,31,3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促进和维持水液代

6、谢平衡,水道:人体水液的运行和排泄有一定的途径,祖国医学称此途径为水道。,33,肺的系统连属,34,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35,肺主皮毛,在窍为鼻,肺能温养润泽皮毛肺气通于鼻:肺气正常,鼻通利,嗅觉正常。,36,三、脾,(一)解剖形态,37,(二)生理功能,38,脾主运化,包括消化吸收和转运输送。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39,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传输。运化水液(运化水湿):脾对水液的调节作用。,40,中医对饮食消化的认识,41,脾主升清,脾主升清,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到达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营养全身。,维持腹腔内脏位

7、置的恒定,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升清是指脾的运化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是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的,42,脾主生血和统血,生血与主运化是一致的。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43,系统连属,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44,在体合肌肉,主四肢,45,在窍为口,其华在唇,46,在志为思,在液为涎,47,脾的系统连属,48,49,四、肝,50,(一)解剖形态,51,(二)生理功能,52,1 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53,肝藏血,贮藏血液-肝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

8、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调节血量-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防止出血-收摄血液,防止出血。肝藏血能使血液收摄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脉外而出血的作用。,54,血液之成,源于脾胃;既成之血,藏之于肝,依机体所需而运行诸经。血液之行,以心肺之气为动力,以肝脾之气为约束。脾气健运,血液化生充足,则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行之于经,则脾有所统,55,肝藏血,血液亏虚。如目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筋失所养-筋脉拘急,肢体麻木

9、,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56,2 肝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57,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协调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58,系统连属,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肝与胆相表里,59,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的濡养作用,60,肝在志为怒,怒可使气血上逆,大怒则伤肝,61,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泪从目出,湿润、保护眼睛,62,肝的系统连属,63,64,五、肾,(一)解剖形态,65,(二)生理功能,66,1

10、 肾藏精,67,肾藏精,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68,肾藏精,肾藏精:指肾对于精气的闭藏,其作用是将精气藏于肾,促进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流失,为精气能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69,肾精,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70,肾精,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肾阳激发、推动、温煦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肾阴滋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器官,71,肾阴与肾阳,肾阳,主

11、要有促进全身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所以,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皆衰。肾阴,主要有促进全身机体的滋养、濡润、成形和制约阳热等功能。肾阴到达全身脏腑、所以肾阴旺,则全身之阴皆旺;肾阴衰,则全身之阴皆衰。,72,2 肾主水,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吸收输布食物中的具有濡养滋润作用的津液排出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73,肾主水,肾中精气对参与整个津液代谢过程的各个脏腑都具有调节作用肾本身直接参与津液的输布排泄过程,74,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功能。“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75

12、,肾为先天之本, 生命之源。肾藏精主生殖、主水, 内寄元阴元阳, 是全身脏腑阴阳之根。它不同于现代医学解剖学中的肾脏, 囊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等功能。,76,中医肾系病证涉及的内容相当多, 大致包含水肿、淋证、腰痛、癃闭、关格、遗精、遗尿、阳痿、早泄、不育、不孕、尿血等内容。,77,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肾阳虚温肾助阳药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稳定调节血中T3 的含量。,78,系统连属,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79,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精的转化,充养,80,肾在志为恐 肾在液为唾,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的关系密切。 唾液中较调厚的称作唾。为口腔所分泌,能润泽口腔 唾与涎同为口精(唾液)较厚者为 唾较稀者为 涎,81,开窍于耳及二阴,82,(三)生理特性,肾主闭藏 肾主一身阴阳 肾气与冬气相通应,83,肾的系统连属小结,84,附: 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关系,生长发育期 女性 714男性 816壮盛期女性 2128男性 2432衰老期女性 3549男性 4056,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