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89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第1章 绪论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 论,中草药,中医“四诊”,针 灸,拔 罐,刮 痧,推 拿,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及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三分治,七分养”,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一)原始社会时期,(萌芽期),外科包扎止血法,按摩术,出血:,草茎、泥土、树叶,跌扑损伤:,抚摸、揉擦,(二)先秦、秦汉时期,(形成期),1.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者:体例:意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指导中医护理技术

2、;,“天人合一”学说指导生活护理;,“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内经的九针是目前应用的各种注射针的雏形。,素问,灵枢,2. 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秦越人意义:阐发了内经的旨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脉学、针灸、藏象)。,3. 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 “医圣” 伤寒论:外感病体例: 金匮要略:内伤杂病意义: 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首创药物灌肠法;,4. 神农本草经,作者:意义:为中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分类:上、中、下三品 寒、热、温、凉四性 辛、甘、酸、苦、咸五味,5. 后汉名医华佗与中医护理,首创“剖腹术”;创立了“五禽戏”,开创了我国体育保健的先河。,

3、(三)晋、隋、唐时期,(兴盛期),1.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3.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首创“葱管导尿术”。,“药王”,(四)宋、金、元时期,(创新期),(五)明、清时期,(总结期),1.王肯堂证治准绳: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2.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疗法3.吴又可瘟疫论:传染病人的护理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老年病的护理,(六)近、现代,(整理期),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1.概念:是指机体自身的整体性与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2.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

4、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以经络为联系,临床意义:口舌糜烂 肺心病,(2)人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联系。,“天人相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举例:腠理 用寒远寒 蝉衣 地方性甲状腺肿 痛风,(3)人与社会环境的有机联系。,(二)辨证施护,1.概念: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2.辨证施护的应用:,(1)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证候,证候不同,疾病的本质特点就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举例:,感冒,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痰稀色白。,风热感冒: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咽喉肿痛,痰稀色黄。,辛温解表:桂枝汤,辛凉解表:银翘散,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2),“证同治同,证不同治亦不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