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817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 )教材:通信原理(第 6 版) 曹丽娜 樊昌信 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讲授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原理,主要讨论各种传输方式的组成原理和性能指标。包括五大部分:1、通信的基础知识(第1-4章) 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系统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前言,确知、随机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 信道与噪声、信道容量2、模拟通信系统原理(第5章)3、数字通信系统原理(第6、7、10章)4、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原理(第9章)5、其他: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课时分配: 理论72学时,实验27学时 第一章 绪论 (

2、2学时)第二章 确知信号 (2学时)第三章 随机过程 (6学时),前言,第四章 信道 (4学时)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8学时)第六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8学时)第七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10学时)第九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8学时) 第十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8学时)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8学时) 第十三章 同步原理(4学时)总复习(4学时),前言,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概率与数理统计、积分变换、模拟、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电路、信息论基础等 后续课程: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扩频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 网络课堂:http:/:7777/moodle/ 密钥:txylly几点说明:1、本课程

3、全面研究通信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性能,它的一切分析、研究都是在“信号分析”和“随机过程”的基础上,前言,2、本课程不是从具体电路出发,而是从系统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着手进行分析,要掌握好所要求的基本概念 3、本课程是一门概念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适当多做些练习题,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一般的分析方法4、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且与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通信原理、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构成了通信全部。所以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和参观实践,以了解通信原理、通信技术。,第 1 章 绪论,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1.4信息

4、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6 小结,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 信息及其度量 评价通信系统性能的指标 对本课程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初步了解,1、信息(information)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不确定程度越大,它所含的信息越多;否则,越少 举例:看电视剧 打游戏2、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是与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有关的技术 信息处理 举例:遥感观测 信息传递 快递公司运送货物是属于IT吗? 我们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信息才叫信息 广泛地,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

5、、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都属于IT,1.1 通信的基本概念,3、通信(communication) 我们研究的通信是指从一个地方通过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向另一地方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与交换(严格地讲是电信) 通信传递的是电或光信号,信号是我们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 现代通信的业务主要有: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因特网等4、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 通信系统是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 举例:移动电话,通信的发展简史:按照人类交流方式与技术的不同,可以把通信历史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语言 第二阶段 文字、邮政 第三阶段

6、 印刷术、出版物 第四阶段 电报、电话、广播 第五阶段 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网络,一、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模型可用图 1-1 来描述。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图 1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各部分的功能:,1、信息源(简称信源,也称发终端):把各种可能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将这个原始电信号称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基带的含义是指信号的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如语音信号为300-3400Hz, 图像信号为0-6MHz。,信道,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属于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电传机、计算机终端属于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2、发送设备:对基

7、带信号完成某种变换,以适合在信道中传输,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信道干扰的能力,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对于模拟通信系统,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于数字通信系统,发送设备常常又可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3、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无线信道:大气、自由空间有线信道:明线、 电缆、光纤。传输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媒质的固有特性及引入的干扰与噪声直接关系到通信的质量。不同的传输媒质对信号的影响不同,处理时需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以反映传输媒质对信号的影响。,4、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

8、带信号来,对于多路复用信号,还包括解除多路复用,实现正确分路。对于模拟通信系统,解调对于数字通信系统,译码、解码,5、信息宿(简称信宿,也称受信者、收终端):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二、模拟通信模型和数字通信模型,模拟信号: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的,在时间上不一定也连续,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电视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b图所示的抽样信号等。,连续信号 抽样信号,二进制波形 2PSK波形,数字信号:信号参量是离散的或可数的,在时间上不一定离散,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PCM信号、b图所示的2PSK信号

9、等。,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基带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 一般不宜直接传输,这就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有两个基本特征: (1) 携带有信息; (2)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因而已调信号又称频带信号。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 信

10、源编码与译码 信源编码的作用:(1)是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数据压缩。码元速率将直接影响传输所占的带宽,而传输带宽又直接反映了通信的有效性;(2)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第6章中将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两种方式: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M)。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2) 信道编码与译码 信道编码的作用: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一定

11、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实现可靠通信。 ,3) 加密与解密 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人为将被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 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程叫加密。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解密,恢复原来信息,叫解密。 4) 数字调制与解调 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差分)相移键控DPSK。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5) 同步 同步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

12、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同步是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数字电话系统就是以数字方式传输模拟语音信号的例子 数字信号也可以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如计算机数据可以通过模拟电话线路传输,但这时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将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正弦调制,以适应模拟信道的传输特性。 可见,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仅在于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种类。,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噪声不累加(通过中继)。 2.差错可控。可以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使误码率降低, 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3.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

13、成智能网。 4.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5.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强度高。缺点:占据的系统频带宽;同步要求高以电话为例,一路模拟电话通常只占据4kHz带宽,但一路接近同样话音质量的数字电话可能要占据2060kHz的带宽,因此数字通信的频带利用率不高。,三、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1 按通信业务分类话务通信:电话业务非话务通信:分组数据业务、计算机通信、数据库检索、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传真存储转发、可视图文及会议电视、图像通信等2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将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传送,如音频市内电话频带(调制)传输:对各种信号调制后传输的总称,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一、通信系统的

14、分类,常见的调制方式,续表(2),3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信号:模拟通信系统数字信号:数字通信系统 4 按传输媒质分类有线通信系统:用导线(如架空明线、同轴电缆、 光导纤维、波导等)作为传输媒质,如市内电话、 有线电视、海底电缆通信等。无线通信系统:依靠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传递,如短波电离层传播、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等。5 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 中波通信、 短波通信、 远红外线通信等。,通信波段与常用传输媒质,续表(2),工作波长和频率的换算公式为 =式中, 为工作波长, f为工作频率, c为光速。 6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用频谱搬移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模拟通

15、信中常用时分复用(TDM):用脉冲调制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时间区间,数字通信中常用码分复用(CDM):用正交的脉冲序列分别携带不同信号,主要用于空间通信的扩频通信中。,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 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 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单工通信: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只占用一个信道。广播、遥测、遥控、无线寻呼等就是单工通信方式的例子。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例如,使用同一载频的对讲机,收发报机等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一般情况全双工通信的信道必须是双

16、向信道。普通电话、手机都是最常见的全双工通信方式, 计算机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也是这种方式。 ,1.3.2 通信方式,图 1 - 6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方式示意图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2 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 在数字通信中,按数字信号代码排列的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并行传输:将代表信息的数字序列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优点:节省传输时间 缺点:需要传输信道多,设备复杂,成本高,故较少采用, 一般适用于计算机和其他高速数字系统,特别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串行传输:数字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接一个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一般的远

17、距离数字通信都采用这种传输方式。 ,图 1 - 7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示意图 (a) 并行传输; (b) 串行传输,3 按同步方式不同:同步通信、异步通信4 按通信设备与传输线路之间的连接类型:点对点通信(专线通信)、点到多点通信、多点间通信(网通信)本课程的重点放在点与点之间的通信上。,信号是消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其内涵。 越是不可预测的事件, 越会使人感到惊奇,带来的信息越多。 根据概率论知识,事件的不确定性可用事件出现的概率来描述。可能性越小,概率越小;反之,概率越大。因此, 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假设P(x)是一个消息发生

18、的概率,I是从该消息获悉的信息,根据上面的认知, 显然I与P(x)之间的关系反映为如下规律:,1.4 信息及其度量,(1) 信息量是概率的函数, 即 I=fP(x) (2) P(x)越小, I越大; 反之, I越小, 且 P(x)1时, I0 P(x)0时, I (3) 若干个互相独立事件构成的消息, 所含信息量等于各独立事件信息量之和,也就是说,信息具有相加性, 即 IP(x1)P(x2)=IP(x1)+IP(x2)+,综上所述,信息量I与消息出现的概率P(x)之间的关系应为, I=loga =-loga P(x) (1.4 - 1),信息量的单位与对数底数a有关。 a=2时, 信息量的单位

19、为比特(bit);a=e时,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it); a=10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十进制单位,叫哈特莱。目前广泛使用的单位为比特,这时有 , (1.4 - 2),例 11 设二进制离散信源, 以相等的概率发送数字0或1,则信源每个输出的信息含量为,I(0)=I(1)=log2 =log22=1 (bit) (1.4 - 3),可见,传送等概率的二进制波形之一(P=1/2)的信息量为1比特。同理,传送等概率的四进制波形之一(P=1/4)的信息量为2比特,这时每一个四进制波形需要用2个二进制脉冲表示;传送等概率的八进制波形之一(P=1/8)的信息量为3比特,这时至少需要3个二进制脉冲。,综上

20、所述,对于离散信源,M个波形等概率(P=1/M)发送,且每一个波形的出现是独立的,即信源是无记忆的,则传送M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I=log2 =log2 =log2 M(bit) (1.4 - 4),式中, P为每一个波形出现的概率, M为传送的波形数。 若M是2的整幂次,比如M=2k(k=1,2,3, ),则式(1.4 -4)可改写为 I=log2 2k=k (bit) (1.4 - 5),也就是说,传送每一个M(M=2k)进制波形的信息量就等于用二进制脉冲表示该波形所需的脉冲数目k。,H(x)=P(x1)-log2 P(x1)+P(x2)-log2 P(x2)+P(xn)-log2 P

21、(xn) = (1.4 - 6),由于H同热力学中的熵形式一样, 故通常又称它为信息源的熵,其单位为bit/符号。,非等概情况:设离散信源是一个由n个符号组成的符号集, 其中每个符号xi(i=1, 2, 3, , n)出现的概率为P(xi), 且有 , 则x1, x2, , xn 所包含的信息量分别为-log2P(x1), -log2P(x2), ,-log2 P(xn)。于是,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即平均信息量为,显然,当信源中每个符号等概独立出现时,式(1.4-6)即成为式(1.4-4), 此时信源的熵有最大值。 例1-2 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

22、别为3/8, 1/4, 1/4, 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都是独立的。求某消息201020130213001203210100321010023102002010312032100120210的信息量。 解:此消息中,0出现23次,1出现14次,2出现13次,3出现7次,共有57个符号,故该消息的信息量为,每个符号的算术平均信息量为,若用熵的概念来计算, 由式(1.4- 6)得,可见,两种算法的结果有一定误差,但当消息很长时, 用熵的概念来计算比较方便。而且随着消息序列长度的增加,两种计算误差将趋于零。,评价一个通信系统优劣的性能指标有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可维护性等,其中主

23、要性能指标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在给定信道内所传输的信息内容的多少,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问题;可靠性: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这两个问题相互矛盾而又相对统一,通常还可以进行互换。 模拟通信系统: 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传输带宽B)来度量,同样的消息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度;可靠性用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S0/N0)来度量。不同调制方式在同样信道信噪比下所得到的最终解调后的信噪比是不同的。如调频信号抗干扰能力比调幅好,但调频信号所需传输频带却宽于调幅。,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可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可靠性可用差

24、错率来衡量。,2. 差错率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是差错率, 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误码率(码元差错率)Pe:发生差错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即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即,误信率(信息差错率)Pb是指发生差错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即显然, 在二进制中有 Pb=Pe,(1.5 - 6),(1.5 - 7),1.6 小结,1.消息、信息、信号、通信、通信系统含义2.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3.数字通信系统优势4.通信系统分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并行、串行通信5.信息量、信息源的熵6.衡量通信系统的指标:有效性、可靠性7.码元

25、速率、信息速率、频带利用率,以及关系8.误码率、误信率,以及关系,本章习题1、消息 基带信号,完成这种变换与反变换的设备是 和 。基带信号 已调信号,完成这种变换与反变换的设备是 和 。2、已调信号的基本特征: 和 。3、出现概率越 的消息,其所含的信息量越大;出现概率越 的消息,其所含的信息量越小。4、求某信息的信息量公式:5、求信息源的熵(平均信息量)公式:,信源,信宿,调制器,解调器,携带信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H(x)=P(x1)-log2 P(x1)+P(x2)-log2 P(x2)+P(xM)-log2 P(xM) (bit/符号),(1)I=-log2 P(x) (bit) (2

26、)I=Rbt,小,大,8、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 和 。对于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分别用什么来衡量?,有效性,可靠性,对于模拟系统:有效性用传输带宽B来度量 可靠性用输出信噪比S0/N0来度量对于数字系统:有效性用传输速率RB或Rb和频带利用率B或 b来度量 可靠性用差错率Pe或Pb来度量,9、码元宽度:10、求传码率RB方法:,RB=1/T (符号/s),每个码元的持续时间T,何时取得最大值?6、某二进制离散信源,“1”出现的概率为1/4,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7、求m个符号构成的总信息量公式:,等概独立传输时,取最大值log2M,I=mH(x) (bit),0.811bit/符号,11

27、、求传信率Rb方法:12、 RB和Rb的关系:13、 B= , b= 。14、误码率Pe和误信率Pb关系,Rb2=RB2 M进制时Rb=RB log2MRB,Rb=RBH (b/s),RB/ B (Baud/Hz),Rb/B (b/(sHz),PbPe 二进制时Pb=Pe,计算题1、设有一个四进制离散信源(0,1,2,3),独立等概发送,求传送每一符号的信息量。,解:由于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是p(x)=1/4,故其信息量I=log2(1/p(x)=log24=2 bit注:独立等概时,四进制的每个码元所含的信息量,恰好是二进制每个码元包含信息量的2倍。这是因为四进制的每个码元需要用两个二进制码元

28、来表示。推广:若M=2k,则M进制的每个码元所含的信息量为kbit,恰好是二进制的k倍,即M进制的每个码元所含的信息量等于用二进制码元表示时所需要的二进制码元数目K,2、设A系统以2000b/s的比特率传输2PSK调制信号的带宽为2000Hz,B系统以2000b/s的比特率传输4PSK调制信号的带宽为1000Hz。试问:哪个系统更有效?,解:两个传输速率相等的系统,其传输效率并不一定相同。因为,真正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的指标是频带利用率:A系统: b=RB/B=2000/2000=1(b/(sHz)B系统: b=RB/B=2000/1000=2(b/(sHz)所以,B系统的有效性更好。,3

29、、某数字传输系统传送二进制码元的速率为1200B,试求该系统的信息速率;若该系统改为传送八进制信号码元,码元速率不变,则这时系统的信息速率为多少?,解:(1) Rb=RBlog22=1200 (b/s) (2) Rb=RBlog28=3600 (b/s)注:对于关系式Rb=RBlog2M的理解:(1)RBRb,二进制(M=2)时,RB=Rb(数值相同,单位不同)(2)Rb一定时,增加进制数M,可以降低RB,从而减小信号带宽,节约频带资源,提高系统频带利用率。(3)RB一定(即带宽一定)时,增加进制数M,可以增大Rb,从而在相同的带宽中传输更多的信息量。,4设有一个由字母A、B、C、D组成的字,

30、传输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码元编码,“00”代替“A”,“01”代替“B”,“10”代替“C”,“11”代替“D”,每个码元宽度为5ms。 (课后作业题 1-4)(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PA=1/5,PB=1/4,PC=1/4,PD=3/10,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解: (1)一个字母对应两个二进制码元,属于四进制符号,故一个字母的持续时间(码元宽度)为25ms,传输字母的码元速率为RB=1/(2510-3)=100(Baud)等概时的平均信息速率为Rb=RBlog2M=RBlog24=200 (bit/s)(2)平均信息量为H=1/5log25+1/4log24+1/4log24+3/10log2(10/3)=1.985 (bit/符号)非等概时的平均信息速率为Rb=RBH=1001.985=198.5(bit/s)注:码元速率仅与码元宽度有关;等概时才能获得最大信息速率,这是因为等概时有最大的熵。,作业: P15 5 6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