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14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它部位嗜铬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具有合成、储存、代谢儿茶酚胺的功能,部分肿瘤可以释放儿茶酚胺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嗜铬细胞瘤,10%肿瘤:10%为双侧、10%为恶性、10%有家族性、10%发生于肾上腺外;异位的嗜铬细胞瘤(也称副神经节瘤)主要沿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交感神经系统)分布,也可分布于后纵隔、颈总动脉走行区、膀胱壁等。,嗜铬细胞瘤,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征和高血压,血、尿中的儿茶酚胺升高。24小时尿中的香草基扁桃酸(VMA)增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表现:单侧

2、或双侧肾上腺区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肿块的大小不一。肿块可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但较大的肿块内可因出血、坏死而表现有囊性密度,部分肿块内可见斑块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的实性成分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特点为:实性成分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明显。,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出血、囊性变。,甲癌术后2年多,异位嗜铬细胞瘤,异位的嗜铬细胞瘤(也称副神经节瘤)主要沿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交感神经系统)分布,也可分布于后纵隔、颈总动脉走行区、膀胱壁等。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致。,异位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金标准:在没有嗜铬细胞的区域出现转移灶。 有以下征象时恶性的概率提高: 1、高度复发性, 即肿瘤

3、切除后复发; 2、肿瘤直径大于5 cm, 分叶状, 密度不均,有液化坏死; 3、异位或多发嗜铬细胞瘤;,腹膜后恶性嗜铬细胞瘤,侵及肾包膜及血管神经组织。,2年前外院行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鉴别诊断,1、肾上腺腺瘤2、肾上腺皮质腺癌3、肾上腺转移瘤4、肾上腺淋巴瘤5、腹膜后间质瘤6、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1、肾上腺腺瘤,典型的腺瘤CT表现:多为单侧肾上腺区圆形的肿块,境界清楚,直径一般约为2-5cm。平扫时CT值约-20-40Hu。增强扫描时可见均匀轻中度强化,强化方式一般呈速升速降型。Cushing腺瘤可看到同侧或对侧肾上腺的萎缩。平扫的CT值小于15Hu+速升速降型的强化方式是腺瘤的特

4、征。,肾上腺腺瘤的强化方式:速升速降,2、肾上腺皮质腺癌,CT诊断要点:肾上腺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中心易发生液化坏死。肿瘤常有包膜,其边缘较清楚,较大的肿瘤可推压周围器官,但较少侵犯邻近的组织器官。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但不及嗜铬细胞瘤。可见肺脏、腹膜后淋巴结、肺部等转移征象。有时与无功能性的嗜铬细胞瘤鉴别较难。,左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皮质癌伴广泛坏死,3、肾上腺转移瘤,CT诊断要点:有原发癌的病史;50%以上转移癌为双侧性。小的转移癌可为圆形,密度匀匀;大者形状不规则,可有囊变坏死,可有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边缘强化而中心强化不明显,4、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除肾上腺病变外其他地方的淋巴结也肿大,诊断较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双侧发病,密度及强化较均匀,呈轻中度强化。,恶性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大B细胞淋巴瘤,5、腹膜后间质瘤,6、 Castleman病,小结,嗜铬细胞瘤CT特点:实性成分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明显。要注意异位嗜铬细胞瘤及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可能。鉴别有困难时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