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208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主讲: 时间:2016年5月8日,第一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一、课程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1、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2、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 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二)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 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教学大纲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作用。“教学大纲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教学大纲就没

2、有学校教学。”教学大纲甚至决定该学科80%的课程内容。,(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阐述。因此,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问,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3、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特征1、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2、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3、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1、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但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中间存在着一段比较大的距离。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课时教学目标累积起来达成的,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学

4、大纲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目标。,2、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努力去证明“教到什么程度”,评估是为了获得“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它代表着学生需要知道的东西,是与目标紧密相联的。教师的教学是从对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学生作业应有的质量的清晰构想开始,再到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以保证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表现,进而获得对学生达成标准的证明。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就此而言,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最终判断表现的指标又是什么,并对学生作出解释

5、,这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起点。,3、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在基于教师经验或教学大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个人的判断或者某种工具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定,学生学习等级的判定反映的是教师个人关于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理解。不同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判断仅仅指向于学生表现的质量。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学习结果的质量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但达成这一结果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仅仅让学生完成作业是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做的作业用来证明学生在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意向方面的进步。教师必须在头脑中清楚地意识到所期望的质量,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些进步。教学不是随机的,而是与学生已知的、能做的以及所期望的学习质量紧

6、密相、关的。,三、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一般程序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设计并实施评价,得出学习质量的结论,进入下一主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也需要一套专业的程序。具体地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由以下八个步骤组成:明确内容标准、选择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或开发评分规则、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规划教学策略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评估学生、评价并修正整个过程。,(二)基于课程标准编制学年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个学年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它是教

7、师对学年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课程纲要通常回答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范围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方式与安排以及所需的教学条件等问题。(三)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案,教案往往是指单元或课时的教学方案,教师如何基于上述的学年课程纲要设计教案?让我们首先来看传统的教案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之间的差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和传统教案存在四点显著差异:1、关于标准的陈述;2、教学目标指明预期的学生表现或成果;3、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4、引导这些表现或成果的教学方案。 尽管基于教师经验或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教师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但事实上,这仍然还是一种理想。,(四)如何开展

8、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1、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2、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3、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4、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第二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一、评价教师的教学特征的具体体现1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教学组织是否严密,纪律是否良好,教师有无应变能力;教学是否民主、语言是否精练;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动作示范是否优美,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对以上评价分析后不难看出,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严密组织的活动,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即突出了一个“教”字。2从评价的权重来

9、看,传统的评价表格统计表明:一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教师的教学素养等方面。教师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所欣赏的是课堂教学组织严密,教法合理、科学,纪律严明。教师备课的重点是钻研大纲、教材。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使命,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是否掌握、吃透了教材的难、重点。,二、以学论教,“学习中心论” 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情绪、

10、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就无从谈起;只有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挖掘教学的深层目标并加以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对一节课作出准确的价值定位,给出正确的价值导向。,三、在具体评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关注教育教学事件是促进教师成长的突破口。 教学事件是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学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和教育理念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学事件都必然指向一个教育理念,都有一个教育理念的支撑。评课的开始,不管是专家、教师都不应马上对课进行定性的主观裁定,应通过上课教师对教学事件的分析,倾听他们的构思,了解他们的想法后进行对等的交流,从多视

11、角剖析“事件”,明晰事件背后的教育理念。剖析一个事件,就是对教育理念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围绕事件进行碰撞,达成共识,让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事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的成长。,2倾听学生的声音,还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要受益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好坏最有发言权。学生参与评课也正是所要求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符合以学评教的要求。3以学论教并不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从来都不应受到质疑。强调学生的学并非要忽

12、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的学展开的。所谓“导”,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思维的疏导;对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诱导。以学论教并不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和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只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的做法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四、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准确说出学生的优缺点。第二层:准确说出学生的优缺点,找出问题根源。第三层:准确说出学生的优缺点,找出问题根源,提出解决办法。,2、即时评价的内容 A、知识、技能评价(包括:掌握知识技术的情况、学习方法等) B、身体素质评价(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 C、态度、情感、意志品质评价(探索、思考、创意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