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42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病房院感防控规范》解读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规范,背景,2016年底卫计委发布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共12部分与监护室相关的: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起草、发布、执行,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卫计委于2016年12月27日发布,2017年6月1日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3年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

2、生部 2003年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消毒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2 年版,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愿干检测、器械相关感染防控、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方法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相关规定设置的ICU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术语和定义,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机生命活

3、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术语和定义,中央导管 末端位于或者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 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术语和定义,空气洁净技术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目标性检测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性监测等。,术语和定义,器械相关感染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

4、(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小时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术语和定义,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entral line 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器械通气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

5、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术语和定义,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基本要求,感控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兼职感控人员组成制定并不断完善icu感控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实践中定期研究icu院感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院感专职人员应对icu院感防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记录,反馈,基本要求,应针对icu院感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院感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医疗废物的处置遵循相关规定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

6、感染防控的相关规定,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ICU整体布局应洁污分开,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等应相对独立床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应大于1mICU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m2应具备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ICU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

7、、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原则: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

8、患者分区安置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感染的传播方式与控制,标准预防,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额外预防(1),除标准

9、预防措施外,某些病人还应执行额外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飞沫核5um) (如结核、水痘、麻疹)病人住单间负压病房,房门关闭,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12次以上,污染空气从排气管排到室外要经过过滤消毒。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医用防护口罩病人只能呆在病房内,额外预防(2),飞沫传播(飞沫5u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人住通风良好的单人病房,或将一组相同诊断或相同风险的患者安置在一个房间, 并保持患者间距离至少1米以上;工作人员距离患者1米内戴外科口罩;限制病人在病室内活动,如果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隔离预防,隔离(isolation) 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

10、播给他人的措施。传染源隔离: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病人分开或将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为隔离。,探视者的管理,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防护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医院感染的监测,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11、)的要求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医院感染的监测,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c)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医院感染的监测,应每季度对物体表

12、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a)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b)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c)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

13、使用说明 d)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e)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f)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g)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

14、会阴部清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 h-8 h次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应保持气管切开

15、部位的清洁、干燥,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规定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 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手卫生要求,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医务

16、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探视者进人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物体表面清洁消毒,a)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b) 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c) 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物体表面清洁消毒,d) 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

17、、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g) 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h)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a) 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b)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c)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

18、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 应随时更换,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 a) 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 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 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

19、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 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f) 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ICU感控的一些体会,感控就是生命!ICU感控需要所有人、所有环节面面俱到,一个环节疏忽则前功尽弃!ICU感控最重要的是意识,意识决定依从性,病例一,女性患者,80岁,主因右下肢血管病变趾端坏死入北京某中医院治疗,因合并心衰、呼衰入该院ICU,治疗不满意转入我院SICU,s外院下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尿培养为念珠菌属。入我院ICU时体温36.5度,白细胞正常,血肌酐166umoll。入院当晚至第2日患者开始发热,白细胞升高,尿量减少肌酐升高肾衰,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血培养、痰培养均为MDR鲍曼不动杆菌,病例二,男性患者,中年,既往体健无内科合并症,因胆总管结石行EPT+ERCP术,术后住外科普通病房,术后第1日开始高热不退,因感染、循环不稳定入SICU,经积极抢救,仍病情逐渐恶化病逝。ERCP引流培养:耐碳青霉烯大肠杆菌(CRE)在收治此患者之前,监护室刚刚治愈一名CRE感染患者。,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