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780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5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源于生产;资料生产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三、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劳动 含义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有目的的活动特点第一,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第二,劳动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第三,劳动是社会生产活动。,劳动对象 含义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的类型 一类是天然存在物;另一类是劳动

2、的产物。,劳动资料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 生产工具,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外的一切物资条件,如建筑、交通、通讯等。,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厂房、道路等,未经加工的自然物,经过加工的原材料,生产资料,物的因素,劳动者,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一、生产力的构成1、社会生产力的含义社会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技要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A.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 B.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C.生产资料质量的改进。 当科技渗透到劳动三要素中发挥作用

3、的时候,科技便转化成了生产力。,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2、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的关系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生产指狭义的生产,是直接的生产过程。分配是指社会对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是指人们互换劳动产品的过程。消费是指人们消费物质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第一,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第三,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着分配、交换

4、和消费的数量、水平和结构。,(2)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这种反作用的表现为两个方面: 促进生产的发展 阻碍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总过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起点,中介环节,终点,广义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交换和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和交换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决定,决定,3、生产关系的内容,4、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力。由于上层建筑不仅决定于经济基础,而且有反作用,所以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

5、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性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建筑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前进的。,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 盾,矛 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6、,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决定,反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辩证统一,决定,反作用,辩证统一,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的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2)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3)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2.经济规律的特点,(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2)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活动;(3)在阶级社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阶级背景。,3.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第一类是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类是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类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4.经济规律的类型,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共产主义 主义社会 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就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着一定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意志和实际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服务。政治经济学的阶

8、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背景资料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 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攻击。,背景资料关于政治经

9、济学的阶级性2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理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还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年9月。,2.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并科学分

10、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 三 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1.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科学的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偶然的、非本质的外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方法,是指在研究经济现象时,依据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

11、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使研究逐步深入,阐明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过程。 历史的方法是指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来把握其规律,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歪曲历史。,4.其它方法数学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填空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2政治经济学具有 和 的性质。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4劳动的三个要素是 、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 。,7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包括: 、 、 、 。8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9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 。 11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 。,思考题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