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814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1,中唐诗概述,中唐时期指从代宗大历六年到文宗太和末年的60多年,“创新”与“求变”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导入,A,2,是乐府古题

2、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

3、)与贾岛(779-843 )都以,A,3,“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A,4,中唐诗歌的基调: 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中唐诗歌的风

4、格: 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 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 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A,5,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作者简

5、介,A,6,时代背景,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A,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

6、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A,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寄:只要设身处地,稍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A,9,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A,10,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首句“城上高楼”,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

7、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辽阔的境界和深广的情意,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A,11,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第二联中,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

8、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A,12,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肠。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A,13,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尾联从前联生

9、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A,14,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诗人正是通过“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 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A,15,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友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