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场地设计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园林场地设计 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风景园林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近年来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内产生的新名词、新概念,但其相关的内容却并非都是全新的,场地设计是广义建筑学观的形成中产生的。而在风景园林中景观场地规划设计工作由来已久,但也未提出场地设计,其工作处于一种若隐若现的状态,还没有系统地独立出来,第一节 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与设计思想背景,一、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1、学科发展的背景:从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园林学的领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园林向着更加综合化和更加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传统的造园、园林绿化、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已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成为构建人居环境的理论、技术基础。同以往相比较,风
2、景园林学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发展,它的内涵越来越庞杂,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社会、文化、生态、经济、资源、技术、人的行为与心理等,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 园林建造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结合日益紧密,需要解决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风景园林学科向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2、现实场地设计承在的不足:不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重视场地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不重视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3、场地设计的意义重视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视场地各项内容配置的合理性
3、、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关系重视场地布局的整体性,与城市环境的关联和相邻场地之间的协调。,二、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1、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 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物,本质:是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 上古时期,以穴居和巢居作为生存场所。 石器时代,人类定居的开始,村落开始形成。村落位置的选择是经过了对用地的分析比较之后而决定,人们对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认识已很明确。,2、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基本观念认识的不同 中国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姜寨村落遗志平面(陕西临潼),新石器时代村落复原图(基辅特里波里),江山秋色图卷中的
4、建筑(南宋赵伯驹),西方表现人工超越自然的豪情。,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风水堪舆学说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就是关于基地选择、场地布局与基地之间的关系。,某中世纪宫堡(奥地利),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第二节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场地的概念1、场地:狭义指的是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之类的内容。广义上,指基地中所有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在这一意义上,建筑物、广场、停车场等都只是场地的构成元素。2、构成要素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是因为人的某种使用需求而产生。因此一个场地
5、所包含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因某种需要而存在的。而场地的内容是保证场地能够成立的必备因素。建筑物与建筑小品: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作用a、它是场地的功能载体之一;b、对场地的风貌和效果的构成,对于使用者在场地中的视角以及心理感受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场地中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和平衡要素;c、调节小气候。工程系统 五个要素之间是相互相成的;研究场地问题,应看到场地是一个整体、有机的,而不是各要素之间的简单拼凑。,二、场地设计的概念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目的: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
6、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场地设计的内容: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 场地设计工作特征:具有技术与艺术的两重性。,设计师与业主的沟通,有两种情况存在:给定设计者的任务往往是很笼统,业主的倾向也有着许多模糊的地方,设计者在进行具体设计任务之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并与业主取得一致的意见。业主提出的只是一个发展计划,而用地尚未确定,需要在几块可能获得的用地之间做出选择,以确定那一块更符合任务的要求
7、。,三、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1、阶段划分:场地布局:场地设计的第一阶段工作,主要包括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以及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场地详细设计: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及小品等的详细设计,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局和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2、划分意义布局:宏观控制设计:落实场地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第三节 场地设计的制约因素,场地设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制约的因素很多,归纳为三部分: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这是进行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这是场地设计的具体要求。基地的条件,这是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场地设计制约因素的利与
8、弊,一、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 正确看待规范、标准1、城市规划的要求用地性质的控制对规划范围的控制对用地强度的控制: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对建筑范围的控制2、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建筑布局的规定对交通组织的规定,二、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 对设计任务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项目的内容建筑物内部的内容建筑物外部的内容 直接功能要求 辅助性要求,2、项目的性质项目的类型属性:由它的基本功能决定。,项目的个体特性,3、项目的使用者 使用者的要求是设计任务要求的一个重要侧面。 对场地认识应回答如下问题: 谁是使用者? 为什么要使用场地? 怎样使用?(1)使用者的人群构成 分析使用者的组成可从两
9、个基本的角度入手, 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性质来对其进行分类 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活动性质进行分类(2)使用者的行为要求,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性其表象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多样性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一些一般规律。如:左侧通行、左转弯、超近路、十字路口驻足不前、视线外向等,人的行为与发生该行为的空间有密切的关联 了解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可通过三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类似场地使用情况的现场观察,通过设计项目使用者的直接调查。 三、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 基地是一切设计成果的载体,场地设计的所有处理只有落实到基地之上才能真正实现。 基地条件对场地设计的制约表现出更多的被动性和潜在性,它们并不是以明确条款的形式要求
10、设计该怎样或不应怎样。F.吉伯德所言:“土地不是一块呆板的、没有特点的平面。建筑物和其它物体布置在地形之中,地形限制了建筑形式,而地形本身也被建筑控制。” 对基地现场考察是认识基地条件的一个重要步骤,有助于基地的“个性”、“精神”的把握与抽象。,1、基地的自然条件(1)地形与地貌:适应与利用为主,地形变化大小不同对场地设计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地形条件对设计的制约同样具有双重意义,在地形的坡度较明显时,建筑的走向、道路、工程管线的定位和走向与地形的基本关系有两种: 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垂直于等高线布置,设计:理查德.迈耶,地貌是指基地的表面情况,它是由基地的表面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形态和所占比例决
11、定,(2)地质与水文:地质灾害问题的正确处理(3)气候与小气候:在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场地设计模式,气候条件是促成场地设计 地方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场地布局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尤其建筑布局。如:寒冷地区的建筑以集中式布局为宜;炎热地区的建筑采取分散式布局。场地布局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任何制约因素无论其限制性多强都不会是纯粹消极的,在限制与适应之中蕴含了一条创造之路,这就是设计的哲学和辨证法。2、基地的建筑条件 基地内部以及它周围所有非自然形成的条件都属于建筑条件,基地内及周围现存的建筑物对设计的影响是最大的。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构筑设施以及给水、排水、电力管线等公用设
12、施。,说明两点:对于基地中的原有内容应适当保护、保留和利用。对于保留内容应经过有机组合,使它们与新场地融为一体。,艺术中心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从最初的本体馆到现今的规模经过了两次扩建。 1948年由伊利尔.沙里宁于设计本馆,建筑呈东西向的纵轴“s”型展开。1968年由贝聿铭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增加雕塑馆1985年由R.迈耶设计艺术中心又加了北厢,基地周围的建设状况是基地建设条件的另一重要部分,概括起来为:外围道路交通条件邻近的其他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所处的城市整体的结构和形态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的城市元素 场地设计是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建筑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一基础属于真实的客观存在自然与城
13、市。,第四节 场地设计的工作要点,分析研究场地设计实践中的工作要点,包括场地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以及所应满足和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一、布局阶段的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的核心工作场地布局, 解决两个问题:组成元素各自形态的确定;元素之间组织关系的确定。 控制的主要内容:场地的基本形态。(一)场地分区 场地布局的起点,确立场地的基本框架。重点在于重视场地中不同性质的区域的划分,重视团块的分离,重视区域之间的关系。场地分区遵循的思路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从内容组织的角度出发。,1、场地分区与基地利用 正确使用基地,发挥基地的最大效用是场地设计的一个根本目的。(1)集中的方式
14、,(2)均衡的方式:采取两种方式 根据不同的性质将用地划分成大致相当的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直接将基地细化为较小的区域,2、场地分区与内容组织 目的是使场地的各个区域是特定部分的基地与特定内容的统一体(1)分区的依据:对内容进行分区组织的依据是它们各自的特性要求;其中功能特性是最基本的。功能性质的差别与关联,是组织内容分区的基本依据。,(2)分区的形态:内容分区的形态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各区域的分划状态,二是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实体布局 实体是指场地内的建筑与构筑,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具有明确的三维体量,实体主要相对于广场、绿化等内容。1、实体布局与基地: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在基地中
15、的位置与基地使用模式之间的关系上。位置不同,会导致基地使用模式不同。相对于一定的建筑物占地规模,基地的总用地规模可按大、中、小三种情形来归纳。,(1)比较悬殊的情形:注意建筑物对基地的组织和控制。建筑物尽量选择在基地内适中的位置来布置。,(2)比例适中的情形,(3)比例相近,3、实体布局与其他内容: 实体与其他内容关系的确定是场地设计中的重点之重点。实体布局与其他内容的关系可概括为三种形式:以实体为核心的形式,实体作为场地中的一个独立元素存在。互相穿插的形式,实体与其它内容之间旗鼓相当,交错组织在一起。以其他内容为核心,实体之外的内容占据了相当的地位。,(1)以实体为核心的形式:最为普遍的方式
16、。原因:建筑物自身的一些特定的要求(使它无法与其他内容结合到一起,必须独立起来,或者是由于场地中各项内容的权重关系,在相互对比之中,建筑物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占有最大的比重,而其他内容的任何一项独立出来都不足以与建筑相并列,所以建筑物自然就占据了最显要的位置)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建筑物尽量收缩集中,采取独立的形式,可减少自身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设计者的主观意图(设计者对于设计任务的理解,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倾向,而使建筑物成为独立的一体),(2)互相穿插的形式:一种无核心的形式;这种形式注重的是均衡。,(3)以其他内容为核心。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结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围合在中央的庭院或广场来实现;布
17、局的空间倾向内向式。采取该布局的条件。a用地宽余;b建筑功能允许分散;c建筑具有一定规模,(三)交通安排 是场地布局的主要内容之一;重点:如何在场地的各区域之间建立交通联系和内外交通联系形式。主要任务:确立场地基本的交通组织方式。场地交通组织方式具有使用和结构的双重意义。在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的同时,应充分意识到它对场地布局结构的影响,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完成交通组织的任务。基本内容:流线体系的确定;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1、流线体系的确定:安排人员、车辆的流动路线和流动方式。(1)流线的整体形式。尽端式:指流线进入场地抵达目的地后,离开场地时是从原路折返回。通过式:流线从一端进入场地后从另一端离
18、开而无须折返。,尽端式流线结构:最大特点是各部分流线明确独立,可避免之间相互混杂。在场地各部分交通流线的性质差异较大时,采用这种形式十分有利。,环通试流线结构:流线的进出通畅,避免了往返迂回和回车场地的布置。有利于交通的组织和进出的可选择性。,(2)流线的不同类型:保障顺畅清晰是场地中交通流线组织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做到整体的流线应有合理的结构和明确的次序,尽可能保证各部分 流线都简捷直接,尽可能避免不同区域之间交通流线相互交叉和相互穿越。场地中的流线分类:按使用功能分使用流线和服务流线。按流线主体可分为人员流线和车辆流线 合流式组织形式:优点是各流线合并组织,整个场地交通基本由一套系统来组织
19、,整体的交通体系比较简单,较容易处理。由于减少了通道数量,可降低道路交通设施造价,节约土地。本形式适用于场地交通量较小的情况。 分流式组织形式:优点是不同流线由各自独立的通道来承担,各通道用途专一,从根本上解决了相互混杂的问题。,2、停车系统的组织:停车系统与车流系统紧密相关,停车系统是人流系统的端点之一,也是人流与车流的连接结点。(1)停车场的类型:地面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与其他内容结合布置,如绿地、广场下),多层的停车楼(立体式)(2)停车的布置方式:从停车场的聚合形态和停车场的位置选择来探讨。 停车场的空间组合:集中式的停车场布置;分散式的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的位置选择:确定在基地的内
20、部与外部,前部与后部,中央与两侧等,确定与其他内容的方位关系(出入口的关系、建筑物的关系) 停车场对景观来讲是一个消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将停车场 布置在场地的边角位置,(四)绿地配置 意义:显性的(使用上、视觉上具体的局部性的要求); 结构性的(绿地的配置同样需要考虑场地整体的布局结构和组织形态的构成问题)1、绿地配置的用地确定:基本任务是确定其基本的配置形态。(1)绿化用地的整体规模:法规等所限定的最低标准与最佳规模之间有很大的变化幅度。保证绿化用地整体规模的基本手段:在进行场地的用地划分时,给予绿化以主体地位,把它做为一项并列的内容同其他内容一起“积极”地考虑。在考虑其他内容的基本布局组织
21、形式时,应尽量选择占地较小的形式以节约用地。应充分利用基地中的边角地块,在其他内容的组织中穿插布置绿化。,(2)绿化用地的分布形态:分布形态基本上分集中和分散两种。在进行用地划分时,如果条件允许,则应尽量将绿化用地集中到一起,形成比较完整的地块,这样成片的绿地将会由于规模效应而形成更强的整体效果,给人的感觉往往会超过它的实际效果。,2、绿化配置的基本形式:场地中绿地的配置形式是十分自由的,承在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和可能性,但从基本特征来看可分为:边缘绿地,小面积的独立绿地,集中绿地(有一定规模),二、详细设计阶段的场地设计 本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所以工作比较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对布局阶段
22、的工作进行补充完善。(一)道路布局 主要任务确定道路的各项平剖面技术要求,包括道路的宽度、纵横向坡度、转弯半径的控制。 1、平面形式 道路宽度:单车道宽度大于3.5米,双车道67米,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道宽度大于4米 转弯半径:小车不小于6.5米,大客车不小于12米;对于载重货车应按具体车辆型号来定,中型货车要求不小于9米。 会车视距不小于20米。,尽端式道路的端部,应设回车场,回车场的尺寸不小于12米12米,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15米15米,2、剖面形式(二)停车布置1、平面尺寸 一般小汽车的停车面积可按每个车位25m2 30m2来计算。地下停车位按30m2 40m2来计算。 一般停车位宽度至少应为2.8米,采用3米较为理想。在架空建筑物下面的停车位宽度为3.35米(净空高大于2.1米)自行车的单辆停放尺寸一般可取2m0.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