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8034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298 大小:17.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8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8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8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8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2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3,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引起人类感(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应用它进行疾病诊断、防治的学科。感(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居第一位,涉及临床各科。本书主要按系统介绍引起该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4,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及其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关系的科学,由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本书主要介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5,医学免疫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

2、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本书主要介绍同其他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关系密切的基础免疫。,6,对于医学各个相关专业,它们都是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7,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60-70%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应用题,选择题)平时成绩占10-20%(考勤、作业、阶段考、小测、练习)实验成绩占20%(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课参与情况),8,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9,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一.微生物定义(P6)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

3、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10,二.微生物的特点1.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2. 种类多、繁殖快3. 易变异、分布广,11,体积微小: 以微米(m)或纳米(nm)来测量,12,结构简单: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13,种类多,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达数十万以上, 按其分化程度、化学组成与结构分为 三大型八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14,繁殖快:,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15,易变异: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变 毒力、抗原性、药物敏感性,起源

4、早: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微 生物35亿年前即已形成,16,分布广泛,100m,300m,1400m,2100m,3150m,4050m,6000m,17,分布广泛: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等有许多微生物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层有微生物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有菌的观念,18,砧板上的微生物,19,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20,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21,二.微生物的特点1.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2. 种类多、繁殖快3. 易变异、分布广,22,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5、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属之。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这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三.微生物的种类(三大型八大类),23,非细胞型微生物:,乙肝病毒,腺病毒,噬菌体,24,流感病毒,HIV,Ebola病毒,25,放线菌,细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6,支原体,衣原体,27,螺旋体,立克次体,28,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型真菌,29,多细胞型真菌,30,非细胞型微

6、生物 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三.微生物的种类(三大型八大类),31,氮素循环,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2,微生物,自然界中N、C、S等元素循环,工业,微生物应用于食品、皮革、纺织、石油、化工、冶金等,农业,以菌造肥,以菌催长,以菌防病,以菌治病,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载体系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医药工业,利用微生物制造抗生素、维生素、辅酶、ATP等药物,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3,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在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

7、2.在工业方面的作用3.在农业方面的作用4.在医药方面的作用,只有少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害的 病原微生物,34,五.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 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 致病和免疫机制 特异性诊断 防治措施,35,列文虎克荷兰人1676年用自磨镜片,创造了一架能放大266倍的原始显微镜检查了污水、齿垢、粪便等,发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正确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样,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36,琴纳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阔途径。,37,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首先实

8、验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自此,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成功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38,郭霍(Robert Koch,18431910)创用固体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成为纯培养,利于对各种细菌的特性分别研究。他还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物感染,为发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提供实验手段。,39,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 细菌概述,40,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110),一、细菌的形态(一)大小 微米(m)(二) 基本形态 1. 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 杆菌 3. 螺形菌,41,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

9、,42,链球菌,43,葡萄球菌,44,球菌,-四联球菌,45,球菌,-八叠球菌,46,杆菌,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47,杆菌,48,杆菌,杆菌的形态多样,分枝杆菌,双歧杆菌,49,螺形菌,弧菌,50,一、细菌的形态(一)大小 微米(m)(二) 基本形态 1. 球菌 2. 杆菌 3. 螺形菌 螺菌 弧菌,51,二、细菌的结构,(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52,1、细胞壁,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一)细菌

10、的基本结构:,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53,革兰染色法: 最常用最重要的染色法 涂片 风干 固定 结晶紫 初染 碘液 媒染 95%乙醇 脱色 复红 复染 水洗,54,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5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对照图,56,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对照图,57,G+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聚糖骨架 两种单糖交替排列,中间连以化学键 肽聚糖 四肽侧链 4个氨基酸残基连接组成 五肽交联桥 5个氨基酸残基连接组成 磷壁酸: 重要的表面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G-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聚糖骨架 肽聚糖 四肽侧链 脂蛋白 外 膜 脂质双层 脂多糖(内毒

11、素,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58,-1,4糖苷键,聚 糖 骨 架 的 结 构,59,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L-赖氨酸,甘氨酸,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葡萄球菌四肽侧链: L丙氨酸 D谷氨酸 L赖氨酸 D丙氨酸,60,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61,肽聚糖网格状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62,特点组成: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层数多:15-50层致密、坚韧、三维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63,D-丙氨酸,DAP,大肠杆菌四肽侧链:L丙氨酸D谷氨酸二氨基庚二酸(DAP)D丙氨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64,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

12、聚糖结构,65,特点组成: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层数少:1-3层疏松、二维结构,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66,革兰阳性菌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三维立体结构,坚固 1550层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二维平面结构,疏松 12层,共有成分肽聚糖,溶菌酶作用位点,青霉素作用位点,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1,4糖苷键,67,肽聚糖,68,特殊成分,革兰阳性菌,69,革兰阴性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内毒素):具有毒性及免疫原性,特殊成分,70,G+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聚糖骨架 肽聚糖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 重要的表面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13、G-菌细胞壁成分与结构: 聚糖骨架 肽聚糖 四肽侧链 脂蛋白 外 膜 脂质双层 脂多糖(内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71,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青霉素、溶菌酶 敏感? 不敏感?,72,青霉素的作用,73,溶菌酶的作用,74,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肽聚糖含量 5

14、0%-80% 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青霉素、溶菌酶 敏感 不敏感,75,G+ 菌与G- 菌的差别及与细胞壁的关系,项目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的关系染色性 紫色 红色 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抗原性 磷壁酸 外膜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毒性 无内毒素 有内毒素 内毒素为阴性菌细胞壁成分对青霉素的作用 有效 无效 作用部位为肽聚糖对溶菌酶的作用 有效 无效 作用部位为肽聚糖,76,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可以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与血清型分类有关外膜 (内毒素LPS):与致病性相关,77,定义:

15、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 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球。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78,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细菌L型的形态和染色性,79,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营养基上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细菌L型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后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细菌L型的培养

16、特性和菌落形态,丝状菌落,颗粒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典型L型菌落),80,2、细胞膜,或称胞质膜细胞壁内侧,包绕细胞质,81,结构:磷脂、蛋白质 不含胆固醇功能: 物质转运 呼吸作用 生物合成 形成中介体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82,3、细胞质,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或称原生质,由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其中含有许多重要结构。(1)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沉降系数 70s 50s+30s(真核80s 60s+40s),83,(2)质粒: 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 特

17、点:可遗传、可复制、可传递、可丢失,84,(3)胞质颗粒 异染颗粒 RNA、多偏磷酸盐 嗜碱,着色深 诊断价值 (白喉棒状杆菌),85,4、核质,遗传物质(DNA)缠绕成团,裸露于细胞质中,称为核质或拟核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因其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决定细菌的遗传变异,亦称细菌的染色体,86,(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87,(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菌体周围狭窄的未着色的透明圈),概念:某些细菌分泌并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化学组成:多糖/多肽形成条件:营养丰富 染色:不易着色,负染色(墨汁

18、),88,89,荚膜的功能:,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抗杀菌物质的杀伤作用 肺炎链球菌粘附作用 医院内感染(导管) 龋齿(变异链球菌)具有免疫原性 鉴别细菌、分型,90,2、鞭毛,概念:许多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数量与部位: 单毛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化学组成:鞭毛蛋白,91,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92,93,主要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H抗原),可用以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94,3、菌毛,普通菌毛 性菌毛(F菌毛)由F质粒编码普通菌毛 多,短而细 粘附,与致病有关性菌毛 少,粗而长,中空 传递质粒,95

19、,2.普通菌毛: 细菌的粘附结构,与致病性密切相关,1.性菌毛: 传递质粒。,种类及功能 :,96,性菌毛 传递质粒:,97,4、芽胞,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杆菌属、梭菌属,98,形成条件:营养缺乏保存全部生命必需物质:核酸、酶、合成菌体成分的结构休眠状态,无新陈代谢 可发芽 1个细菌1个芽胞1个细菌 细菌繁殖体 芽胞休眠体每种细菌形成一种类型芽胞,99,100,101,特点:抵抗力强 耐干燥、热、辐射、化学消毒剂 100沸水数小时 医学意义 衡量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 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染来源 鉴别意义 根据芽胞位置、大小

20、等,102,三、细菌形态检查法,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放大法,103,革兰染色法: 最常用最重要的染色法 涂片 风干 固定 结晶紫 初染 碘液 媒染 95%乙醇 脱色 复红 复染 水洗,1.鉴别细菌2.与细菌致病有关3.帮助选择药物,意义:,染色法,1,4,3,2,紫色,紫色,G+菌 紫色G- 菌 无色,G+菌 紫色G- 菌 红色,104,细菌的生理,细菌生理主要研究细菌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与生命活动的规律。 通过研究细菌的生理活动,可了解细菌的代谢与致病的关系,对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05,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

21、培养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的遗传变异,106,(一)化学组成,占细胞总重量75%-90%,碳、氢、氮、氧、磷、硫等,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等,水,有机物,无机离子,特有成分,钾、钠、铁、镁、钙等,一、细菌的理化性状,107,(二)物理性状,光学性质,半透明,体表面积,体积小、表面积大,带电现象,革兰阳性菌 p I 23革兰阴性菌 p I 45,半透性,细胞壁、膜有半透性,渗透压,中性环境带负电荷,革兰阳性菌 2025大气压革兰阴性菌 56大气压,108,二、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一)细菌生长繁殖,109,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与速度,1、个体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 无性繁殖2、速度:

22、繁殖一代时间(代时)多数为 2030 min,110,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1)迟缓期(2)对数期(3)稳定期(4)衰亡期,111,细菌的生长曲线growth curve,活菌数的对数,培养时间,迟缓 对数期 稳定期 期,衰亡期,112,(二)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113,常用培养基种类,厌氧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114,对氧气要求: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对CO2要求: 5% CO2,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有些细菌需要,2.生长繁殖的条件,(4)必要的气体环境

23、,(3)适宜的酸碱度:PH 7.2-7.6,(2)适宜的温度: 37。C,(1)充足的营养物质,(5)恰当的湿度和渗透压,115,3.细菌的生长情况,(1)固体培养基中,菌落(S型),菌苔,菌落(R型),116,117,(2)液体培养基中,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118,(3)半固体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沿穿刺线生长,有鞭毛细菌,无鞭毛细菌,119,4.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医学中的应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生物制品的制备,表达重组DAN制备产品,120,(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不同细菌的酶不一样,对营养物质(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不一样,代谢产物也有所

24、不同,用生化方法来鉴定细菌。,三、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21,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尿素酶试验,122,123,124,125,126,127,(二)细菌合成代谢产物1、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特点:耐高温 去除方法:250干烤、蒸馏、吸附剂等 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无菌操作2、毒素与侵袭性酶 3、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 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4、维生素 5、细菌素 具有抗菌(有亲缘关系)作用的蛋白质6、色素,致病有关,防治,鉴别,第三节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指细菌在

25、一定条件下,突破机体的抗菌防线,侵入机体并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凡能引起人及动植物疾病的细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130,一、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致病菌毒力,致病性,细菌的致病因素,机体的免疫力,外因环境因素的影响,病原菌入侵到机体后,一定会引起机体生病吗?,细菌的毒力(LD50 ID50 ),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致病因素,侵袭力,毒素,一、细菌的致病性,侵袭力:病原菌有突破宿主皮肤、黏膜 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 入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 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 性物质。 毒素:含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

26、分子成分。,毒力,细菌的毒力,2、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微荚膜。,3、黏附素: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菌毛分泌物(G-菌)细菌的表面组分:如磷壁酸。(G+菌),1、细菌胞外作用的酶类(侵袭性物质):协助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如致病性葡萄球菌凝固酶、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从而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侵袭力,134,侵袭力:病原菌有突破宿主皮肤、黏膜 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 入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 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 性物质。 毒素:含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成分。,毒力,细菌的毒力,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成分,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细胞、组织和

27、器官,干扰其生理功能。外毒素内毒素,(二)毒素,外毒素,甲醛,类毒素,马,抗毒素,1)概念:是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 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2)产生菌:革兰阳性菌,少部分革兰阴性菌,3)化学成分:蛋白质,4)稳定性:不耐热,6)毒性:强,有组织选择性,5)抗原性:强,next,破伤风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 霍乱弧菌,不同细菌的外毒素毒素有选择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5)抗原性:弱,1)概念: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结构成分,在细菌裂解后才释放出的毒性脂多糖。,2)产生菌:革兰阴性菌,3)化学成分:脂多糖(LPS),4)稳定性:耐热,6)毒性: 弱,无组织选择性,致热反应白细胞反应

2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一、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本身的毒力细菌的侵入数量细菌的侵入门户,侵袭力毒素,菌毛和粘附素,侵袭性物质,荚膜和类荚膜,外毒素,内毒素,(一) 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患病及带菌动物,条件致病菌,二、感染,(二)感染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虫媒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二、感染,(三)感染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带菌状态,局部感染全身感染,二、感染,(三)感染的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病原体被机体排除或消灭(机体免疫力强

29、,病原体致病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部位不当)。,不感染:,二、感染,(三)感染的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不多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明显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所谓传染病。,显性感染:,(三)感染的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带菌者。带菌者(健康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是体

30、内带有病原,但无临床症状。,带菌状态:,二、感染,急性感染:,突然发作,症状明显而急,病程较短(数日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慢性感染:,病情缓慢、病程长(数月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显性感染依发病缓急、病程时期分:,局部感染:,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 。,显性感染依发病部位性质分:,(1)菌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地侵入血流中,但病原菌不能在血流中大量生长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仅引起轻微症状。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布氏杆菌菌血症。,全身感

31、染:,细菌入血,毒素不入血,(2)毒血症: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全身感染:,毒素入血,细菌不入血,151,()败血症: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全身感染:,细菌入血,毒素入血,()内毒素血症:革兰氏阴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菌体崩解后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急性中毒性菌痢等。,全身感染:,(G-菌)细菌入血,毒素入血,15

32、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细菌随血流扩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如肝、肺、肾等)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感染时引起的脓毒血症。,全身感染:,(化脓菌)细菌入血,毒素入血,感染类型 细菌是否进入血流 毒素是否进入血流,菌血症 一时性或间断性进入 否,毒血症 否 外毒素入血,内毒素血症 是,大量繁殖 内毒素入血,败血症 是,大量繁殖 毒素入血,脓毒血症 化脓菌入血并大量繁殖 毒素入血,155,病毒概述,156,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157,病 毒 概 述 病毒的发现1892年发现第一个病毒即烟草花叶病毒1898年发现动物口蹄疫病毒

33、首先被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是 黄热病毒(1901年发现),158,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并且必须在活的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概念,159,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涉及面广:75%由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如流感病毒病死率高:如狂犬病病毒后遗症严重: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持续感染:如乙肝病毒引起肿瘤:如艾滋病毒致畸性:如风疹病毒特效药少,对抗生素不敏感预防是重点,160,病毒性疾病特点,1. 流行性2. 致死性3. 致残性4. 致畸性5. 致癌性,161,第一节病毒的基本性状,162,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 并有感染

34、性 病毒的大小测量单位 :纳米(nm),163,微生物的大小比较,葡萄球菌(1000nm),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B、腺病毒 (70nm ),C、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D、乙脑病毒 ( 40nm ),E、蛋白分子 (10nm ),F、流感病毒 ( 100nm ),G、烟草花叶病毒,164,球形病毒,天花病毒,病毒的形态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丝状, 少数可为子弹状、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165,杆状病毒,166,噬菌体,167,狂犬病毒,168,二、病毒的结

35、构与化学组成,169,病毒体结构模式,包膜子粒,包膜,核心,衣壳,壳粒,核衣壳,170,病毒体结构模式图,衣壳,核心(核样物),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171,核心,成分:DNA 或 RNA,功能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 具有感染性,病毒核酸的特性:具有感染性,172,衣壳,成分:蛋白质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免疫原性 维持病毒的形态 鉴别病毒,173,包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及脂类,常以糖蛋白或脂蛋白形式存在,是包绕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174,包膜 主要成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 功能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病毒抗原的特异性,鉴别 特性:对脂溶剂

36、敏感,175,三、病毒的增殖( Replication of Viruses),176,增殖方式:复制 病毒从进入宿主细胞到子代病毒的生成释放,称为一个复制周期。,(一)病毒的复制周期,177,病毒复制,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 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蛋白合成酶系统,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体系合成病毒蛋白,178,179,吸附 adsorption穿入 penetration脱壳 uncoating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组装与释放 assembly and release,病毒的增殖周期,180,吸附 病毒表面蛋白质与细胞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 (病毒配体位点

37、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决定病毒的嗜组织性穿入,融合-有包膜病毒胞饮-无包膜病毒,181,胞饮方式穿入,融合方式穿入,182,脱壳 穿入胞质中的核衣壳脱去蛋白质,使基因组核酸裸露的过程 依赖于脱壳酶,183,病毒核酸,病毒核酸,184,生物合成 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小分子物质合成病毒核酸 和蛋白质,病毒DNA为模板,完成mRNA的转录,并翻译成早期功能蛋白病毒DNA为模板,在早期功能蛋白帮助下,复制子代病毒DNA子代病毒DNA为模板,转录晚期mRNA并翻译晚期结构蛋白(主要是衣壳),185,组装与释放,186,破胞释放: 无包膜病毒致细胞破裂死亡一次大量释放 芽生释放: 有包膜病毒病毒核衣壳出芽

38、时套上宿主细胞的 核膜或细胞膜细胞不死逐个释放,187,吸附,有包膜 病毒的增殖过程,穿入,脱壳,早期蛋白,晚期蛋白,组装,DNA复制,核酸游离,成熟,释放,生物合成,动态演示HIV感染人体细胞的过程,189,无包膜病毒增殖过程:,190,(二)病毒的异常增殖,1.顿挫感染:由于宿主细胞内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系统,病毒不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2.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某一位点基因发生改变,使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不能单独复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病毒体。 辅助病毒,191,(三)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现象: 当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另

39、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发生情况: 异种病毒之间 同种、同型或同株病毒之间 既可发生在活病毒之间,也可发生在活病毒与灭活病毒之间,192,干扰现象的意义:1、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部分 抗病毒作用2、指导正确使用疫苗(P133),193,(四)包涵体 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细胞质或细胞核内会出现一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斑块结构,称包涵体。 它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场所。,194,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195,包涵体,196,巨细胞病毒包涵体,197,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灭活: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 灭活病毒仍保留某些特性,如抗原性、红细胞吸附、细胞融合等,198,

40、(一)物理因素,温度 病毒耐冷不耐热。-70C长期保存。 60C 30 min或100C数秒即可灭活病毒, 但HBV需100C 10 min方可灭活。 多数在pH 59范围稳定 肠道病毒耐酸(pH 35)射线 X线、射线可将病毒核酸致死性断裂,从而杀死病毒,pH,199,(二)化学因素,脂溶剂: 如 “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 有包膜病毒敏感。无包膜病毒无作用(如肠道病毒)消毒剂: 如 “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卤素” 可灭活大多数病毒,但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比细菌强,尤其是无包膜病毒 其他 抗生素:对病毒无作用 中草药:有一定作用,200,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01,病毒的感染: 病毒侵

41、入机体并在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202,一、病毒的致病性,203,(一)病毒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204,1、水平传播,(1)通过黏膜表面传播(2)通过皮肤传播 昆虫叮咬乙脑病毒 动物咬伤狂犬病毒(3)医源性传播 注射、输血、拔牙乙肝、丙肝,呼吸道流感病毒,消化道甲肝病毒,泌尿生殖道艾滋病病毒,205,2、垂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 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胎盘:风疹病毒、CMV、HIV、HBV,产道: HIV、HSV-II,哺乳: HIV、HBV,206,病毒 母体 新生儿 胎盘 显 隐 胎 受 先 流性 性 儿

42、染 天 产感 感 正 胎 畸 死染 染 常 儿 形 胎,207,(二)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迟发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208,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数量少,毒力弱,机体免疫力强 隐性感染病毒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弱 显性感染,209,病毒感染的类型,不发病,但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可成为携带者,向外播散病毒,是重要传染源,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210,慢性感染:病毒持续,病情反复,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如HBV,潜伏感染:无临床症状,无病毒排出,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如

43、HSV、VZV,慢发感染:慢性发展进行性加重,潜伏期长,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如 麻疹病毒、HIV,持续性感染,211,潜伏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唇疱疹,212,潜伏性病毒感染:带状疱疹,213,(三)病毒的致病性,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细胞水平上致病机理,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害, 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214,(1)溶细胞效应(2)改变细胞膜结构(3)细胞增生与转化(4)细胞凋亡(5)形成包涵体,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15,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裂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脊灰病毒、鼻病毒、腺病毒,(1)溶细胞效应(杀细胞性感染):,216,( 2)改变细胞膜结

44、构:(稳定状态感染) 多见于有包膜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 复制后胞膜发生改变,可出现新的抗原,称为靶细胞,诱发免疫应答,217,稳定状态感染,为特异性抗体或CTL细胞识别,新抗原,218,细胞核,原因:病毒基因的整合,细胞核,1、逆转录病毒复制时以DNA整合入细胞染色体中;,2、失常式整合,DNA病毒多见,病毒的DNA以片段整合入细胞的染色体DNA中。,(3)细胞增生与转化,219,结果:细胞增生或恶性转化,1)细胞增生:,病毒,细胞,细胞内DNA合成加快,细胞增生,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220,2)细胞转化,病毒,培养细胞,细胞转化,细胞形态变化繁殖加快成堆生长,221,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

45、毒,222,(4)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如病毒等),细胞,凋亡基因激活,细胞膜鼓泡细胞核浓缩染色体DNA降解,电泳时有阶梯式条带,形成凋亡小体增加基因突变的机会,223,(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害, 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1、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2、细胞免疫的病理作用3、免疫系统的功能被抑制4、自身免疫损伤,224,第十三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感染,医学微生态学: 是研究寄居在人体体表和腔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是研究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和生态调整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章重点阐述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225,第一节 正常菌群,

46、一、正常菌群及其分布正常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以细菌为主,通称正常菌群。,226,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227,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口腔 表皮葡萄球菌 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

47、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表皮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228,二、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屏障 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有免疫 4促进代谢作用 促进消化与吸收 5. 抗衰老作用除废物(产SOD清除自由基) 6. 抗肿瘤作用 机理未明(激活巨噬细胞),229,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一、微生态平衡1.微生态平衡:指在正常微生物群、宿主与外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时的状态。2.微生态平衡标准(微生物、宿主)(1)微生物 定位标准:位置 定性标准:种类 定量标准:活菌数 优势菌(

48、2)宿主 与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和生理功能相适应,230,二、微生态失调及其原因1.微生态失调:指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2.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231,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综合性手段(1)保护微生态环境-消除病理因素(2)提高免疫力-加强锻炼、改善营养、人工免疫(3)合理使用抗生素-药敏试验(4)适当使用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232,第三节 条件致病菌感染,正常菌群与宿主

49、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 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由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致病性感染或机会感染,233,一、条件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1.毒力弱或无毒力 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新的机会致病菌不断出现,234,二、条件致病性感染的易感因素(一)基础性疾病 1.恶性肿瘤 2.胶原病 3.代谢不全 4.器官移植 5.烧伤(二)医源性因素 1.治疗基础疾病而进行的药物和射线治疗 2.外科手术 3.各种临床诊查技术,235,第四节 医院感染,1.定义: 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50、。 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分类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外源性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或者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以及通过外环境(如微生物气溶胶)而造成的感染。 交叉感染和环境感染,236,3. 院内感染的特点:,感染地点:医院内感染发生时间: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感染的病原体:条件致病菌,G-杆菌为主(表13-2)感染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住院患者传播途径:直接传播为主易感人群:住院患者,237,4.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易感对象:年龄因素、基础疾病(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