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推进xx县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关于推进xx县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推进XX县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我县生态立县的战略定位,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人大常委会成立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以XX县康养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准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实现把我县打造成康养胜地的目标。调研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队,财经工委、县发改委、民政局、卫健委、县医院、盛世天源国际养生文化集团等单位参加,实地察看了响肠镇敬老院、菖蒲镇养老中心、汉方中药材公司、天悦湾温泉小镇,考察学习了青海省贵德县颐养照顾中心、玉树洲和重庆市武隆区隆康医养中心的成功经验,并与重庆箱根温泉集团和天弘基金项目负责人深入座谈交流。现综合调研组成员的意见,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2、:一、XX康养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一)XX县康养产业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XX县大气候四季分明,小气候丰富多样。区位优越,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华东地区的绿肺,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XX生态环境良好,千米以上高峰69座,平均海拔6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76%,动植物2160余种,空气质量高。(二)XX县康养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已先后建成6个国家4A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座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有机食品物产丰饶,认证面积超3.5万亩,翠兰、菱白、蚕桑、有机黑猪国内有名;特色农林基地达84万亩,中药材种类1136种,其中茯苓、天麻等出口国外。(三)XX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长
3、三角“后花园”区位凸显。XX县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五大战略的核心叠加区域,处于武汉经济圈、合肥经济圈、鄱阳湖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XX县成为长三角“后花园”的功能定位顺势而成。二、XX康养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康养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县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XX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025年)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意见关于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x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从规划到落实,政策体系逐
4、步形成。(二)康养产业已从起步到加速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县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天悦湾温泉幸福小镇已成为中国中部康养旅居胜地之一,明堂山、天悦湾、明山寨等森林氧吧、中医药康养基地已相继投入使用。大别山彩虹谷入选省“512”重点旅游项目计划,XX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入围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道元古村获批省级首批森林康养基地。观光休闲、生物制药、健康养老、温泉养生等渐成规模。康养旅游方面,全县有乡村旅游集聚区6处,省级旅游小镇1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家,民宿11家,各类农家乐、采摘园800余家,鹤落坪、石关农家乐已初具集聚规模。中医养生、健康运动、健康养生等各类新业态旅
5、游呈现丰富多彩姿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康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XX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缺大品牌影响。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包括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区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我县叫得响的品牌,乏善可陈。(二)缺龙头企业带动。就当下而言,不论是旅游还是休闲养生等产业,我县还没有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企业。创新创意不够,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牵动性的重大项目不多。(三)缺核心产品支撑。尽管我县中药材、温泉、森林等资源丰富,相关企业较多,但在资源转化为优质项目
6、、推出优质业态、吸收优质客源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规上大项目不多,大部分企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结构单一,精加工、高附加值的原创产品少,有些健康食品企业如中药材加工、休闲农业等企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和供给阶段,企业品牌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服务业产品低端。服务业缺少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标准,行业自律能力弱,发展各行其是,良莠不齐。(五)要素保障不足。最核心的是土地资源,根据资规局提供的资料,目前全县文旅康养类项目41个,用地需求4420.83亩。这些项目选址均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45条列举的6种情形,无法开展征收报批,文旅康养类项目存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的严重
7、困难。四、XX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摸清康养产业资源底数,完善康养产业规划可供发展康养产业资源的指标要用数字说话,包括面积、海拔、水源水质、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交通条件等等,一键查询。以XX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引领,统一规划全县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路、路径和布局,特别是将健康养老、医养康养、休闲养生等领域纳入规划统筹考虑。在规划中体现以下理念和思路:一是凸显XX是长三角“后花园”定位,按照花园设计理念,从文化、审美、习惯、情趣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迎合沪、浙、苏等主要地区目标人群的喜好。二是确定“康+”产业形态,如康+游、康+居、康+养、康+体(育)、康+禅根据县内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划设计
8、相应项目,引导不同形态产业错位发展,体现核心引领、轴线延展、带状集聚、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三是重视开发与保护的有机统一。要始终把绿水青山好空气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最大优势,坚持在保护基础上绿色开发、科学利用,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实施品牌战略工程县政府要高度重视XX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展示XX优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诱人的食品,突出“花园XX”品牌概念。支持行业创立行业品牌,鼓励企业打造产品品牌,可利用自然资源中的空气、水、磁场、植物或综合生态环境要素等来设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温泉、水疗(SPA)、森林浴、药膳、茶道等拥有
9、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产品,争取打造3至5个效益口碑俱佳,市场广受欢迎,世界级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产业业态和旗舰企业品牌。(三)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强化头部引领,促进链式发展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对重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头部企业的配套集成能力、共生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建立健全安全稳定的产业链。根据我县康养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瞄准重点地区、突出重点产业、引进重点企业,推动康养产业集群发展。把握主攻方向,绘制长三角产业招商地图,针对康养产业延伸环节、缺失环节和高价值链环节,争取引进现代医疗、体育运动、健康养老、康养服务等大项目落地,打造一批有发展前景有核
10、心竞争力的康养领域龙头企业。推进招商引资由单向承接向双方互动发展转变,突出龙头型、生态型、高成长性、产业链型项目引进。(四)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一是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合理布局卫生院以上规模的医疗机构,并具备急救应急响应条件。应在交通枢纽、旅游活动场所等游客相对密集地方,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与医疗救护点,确保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对区域内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和救护技能培训,建立具有一定健康护理知识并受过培训的志愿者服务机构。二是开放文化体育设施场所。县内所有文化体育设施都要开放,本地居民外地游客一视同仁,而且要根据外地长居客人的需求,合理增加相应设施。三是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产业的末端,千
11、头万绪,只有协会才能发挥最佳的管理协调作用。政府要充分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包括自我治理、自我考核、自我评价等等。四是引导跨界融合,最大可能留住客人。能否吸引客人和最大可能留住客人是检验我们发展质量核心指标。建立康养旅游业态与观光、度假、体育旅游、职工疗养、研修旅游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机制,与本地相关产业如医疗业、绿色有机农业、养老产业等融合发展。宜同时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康养服务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差异化需求,让客人居得安心、游得开心、玩得舒心、吃得放心。五是加强诚信治理。将各商家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检检查结果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从业人员不
12、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完善以执业准入注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为基础的行业信用记录数据库。(五)强化要素保障尽快寻求我县康养产业用地报批政策和路径。推动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增加康养产业用地供给。鼓励合理利用存量用地,探索转型开发、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政府收储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对已占用未开发以及低效无效开发的资源,通过法律手段收回,妥善处置,充分利用。(六)搭建数字平台,通过平台管理和引导产业发展引用如“淘宝”的平台管理模式,将全县健康产业从业主体纳入平台,通过平台实施管理。平台智慧服务系统通过网站或手机APP客户端服务,并提供二维码扫描服务。可实时查询的相关公共信
13、息,以及商家的产品、商誉等基本情况。(七)狠抓康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引导大学生村官、返乡优秀人才,从事康养产业,注重管理人才储备。支持县内大别山科技学校开办旅游、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康养服务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健全相关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康养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努力提高康养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保障水平、社会地位,建议探索开展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重视社会化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结对活动,鼓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以便健康老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大健康办要进行职能定
14、位,明确职责,实质运作,发挥应有作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相信在新的、年轻的县政府领导班子积极作为下,未来的XX应是这样一个青山绿水画卷:有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也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有鸟鸣山更幽的清静、更有百姓共同富裕的欢声笑语。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理清短板差距,明确思路方向,找准方法路径,结合加快形成“一县一策”发展格局,就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
15、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主要有五个特点:(一)实现了“稳”的增长势头。GDP总量从20xx年的27.92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45.5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3%,人均GDP突破4万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09亿元跃升至3.7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社零、城乡“两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二)显现了“优”的经济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加快天然气资源和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引进了一批天然气加工、光伏、风电项目,开创了县域工业发展新局面,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42:7:51调
16、整为20xx年的44.6:11.2:44.2,呈现出一产稳、二产快、三产优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展现了“好”的产业质效。果业全面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壶口瀑布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秋林抗战纪念地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县A级旅游景区增至5个,成功创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天然气产量、LNG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开发实现历史性突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越来越好。(四)表现了“强”的市场活力。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商事制度改革,12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次跑”或“最多跑一
17、次”;截至20xx年底,累计减免企业税费3.1亿元,清偿企业账款3814.9万元,落实中小微企业纾困财政贴息1985.5万元,撬动贷款2.3亿元,引进招商项目76个,合同引资额96.8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8%o(五)体现了“实”的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始终保持在82%以上,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教育集团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落后局面逐步扭转;标准化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跨省易地就医住院即时结算、县级医共体、按病种付费等改革成效明显,常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全县上下万
18、众一心,共克时艰,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差距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认真研究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差距主要体现在“七弱”:(一)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较弱。截至20xx年底,全县生产总值45.56亿元,占全市比重仅为2.27%,综合实力较弱;从增长速度看,年均增幅6.3%,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二)产业结构不优,支撑力较弱。县域经济以农为主,工业发展滞后,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截至20xx年底,工业占比仅为H2%,贡献率依然很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且产业融合度不深,经济
19、高质量发展缺乏有力支撑。(三)产业化程度低,拉动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充分,产业发展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以苹果为主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合作化、组织化、现代化生产水平不高。以能源开发为主的工业还处于开发阶段,产业链短,与高端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旅游产品处于小、散、乱、堵的状态,各旅游景点未能形成综合引力。服务业以餐饮住宿、客货运输、休闲购物、电信服务等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四)收支矛盾突出,撬动力较弱。税源基础薄弱,加之国家实施“营改增”、减税降费等政策,导致收入的渠道越来越少,但保障民生等刚性支出只
20、增不减,支出的口子越来越大。截至20xx年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1.019亿元,支出17.285亿元,收支比接近1:17,很难挤出更多的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五)生态基础不牢,承载力较弱。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特别是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气候干旱、山势陡峭、土层浅薄,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环境承载力较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守护绿水青山的任务艰巨,推动“两山转化”任重道远。(六)城乡欠账较多,保障力较弱。城市功能不完善,老旧小区、城中村较多,城市环卫、排水排污设施等不健全,城区交通拥堵、城乡结合部管
21、理混乱等已成为广大居民及游客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非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供给水平不够高,影响了农村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七)创新能力不足,吸引力较弱。通过“放管服”改革,全县项目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效能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对外部资本和资源吸引不强。此外,绝大多数市场主体对创新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产品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大多结构单一、投资规模小、经营粗放,处于基础弱、低起点、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一弱三低”状态。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22、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延安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以效益提升质量,以质量带动总量,坚持“五个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坚持“一县一策”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作为沿黄河的县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立以黄河文化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和以苹果、食用菌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以及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工业,着力构建“富民强县”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县一策”发展局面。一是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按照“龙头引领、板块开发、全域布局
23、”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高标准完成各项创建任务,确保尽快创建成功;抢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契机,深入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守住黄河文化的主导权,打造黄河壶口瀑布景观高地和文化高地。加快秋林抗战纪念地国家4A级景区规划建设,调查整理抗战文化,做好宣传推介和策划运营,努力建设成全国抗战文化最佳旅游景区,以作为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的重要补充。巩固拓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坚持从“旅游+”向“+旅游”转变,加快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堡寨、盘古山、如意瀑布群等优质景点开发,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景区景点联通联动;围绕旅游“六要
24、素”,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业态融合,解决“半小时”游问题,切实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实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做强特色现代农业。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着力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让更多群众在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劳动力价值变现。加快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苹果新优品种改良和百村千户万亩新技术推广示范工程,积极引进更新换代较快的以矮化自根砧为主的瑞雪、瑞阳、维纳斯黄金等名优品种,推动苹果产业实现“四转变两提升”,即:栽培模式由乔化向矮化和短枝型转变、发展模式由分散型向
25、集约型转变、管理模式由传统人工作业向现代机械化转变、销售模式由单打独斗的小农经营向企业化市场化经营转变,促进苹果亩产量和亩产值“双提升”。要同步实施冻灾、雹灾、旱灾等灾害防御工程,确保果业增产增收。要加快延伸苹果产业链条,建设集苹果新优品种培育、新技术示范应用及果品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区,促进苹果品质化、品牌化、商品化,拓展二次增值空间,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特点,且能促进苹果剪枝、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食用菌产业,支持菌业研发生产基地、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快速形成菌种研发、菌棒生产、技
26、术指导和菌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坚持农民主体,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和农民需求,全力支持畜牧养殖、设施果蔬、粮食和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三是做强新型工业经济。按照“高端化、精细化、低碳化”发展方向,编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规划,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生物质能转化利用上做文章。科学布局清洁能源产业链,全力支持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辽河油田公司等油气开发企业扩大天然气产能,加快推进40万吨LNG天然气处理二期、*区域天然气产能、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促进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支持天然气生产加工企业加快实施BOG(LNG储罐闪蒸气)
27、提氮、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项目,推动天然气多级转化,不断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抢抓国家支持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和省政府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机遇,充分挖掘县域内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资源,加快推进陕西华电25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支持新疆特变电工5G零碳高端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县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化工板块认定,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亩均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加快释放生态效益。*位于黄河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要坚持“
28、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突出抓好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统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速释放生态效益,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系统性推进生态保护。推动“补绿增绿向“林份结构调整”转变,全面落实林长制,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植被保护修复力度,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转变传统造林观念,优先栽植酸枣、连翘等乡土树种,保质保量完成黄河沿岸34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切实提高森林蓄积量和固碳能力。统筹推进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抗旱保供、固土保水保肥,加快实施固沟保嫄、淤地坝、旱作梯田、自然恢复等项目,着力解决黄河沿岸
29、产业用水短缺和水土流失问题,全面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二是系统性开展污染防治。推动“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控煤、抑尘、减排、禁烧行动,加快冬季清洁取暖改造。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仕望河、云岩河等县域内入黄主要河流排污口和污染源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实施城区沟道治理、污水管网延伸、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消除污水直排盲点和漏点,实现国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动天然气钻井泥浆废物集中处置和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严防
30、土壤污染。三是系统性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全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助力做大做强果业和菌业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林副产业,探索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国家储备林建设、生物质资源开发等业态,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城乡建设历史欠账多,但后发优势突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共兴”发展思路,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快实施城市更新
31、行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用系统性思维开展“城市体检”“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坚持整体规划、片区推进、自我更新、有机更新,编制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策划包装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丹州新区开发、渭清路城区段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北关、环东路、教育小区等片区改造等项目。树立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加强闲置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盘活城市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城融合,补齐城市商业基础短板,繁荣城市经济,促进城区人气旺、商贸兴、消费热。二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工作重心放在抓产业上,精心谋划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
3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围绕让农民的财产能投资、能流转、能增值,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推进“百社(村)建百企”行动,支持村集体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坚持抓重点、抓示范,扎实推进英旺乡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壶口镇咎家山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加快实施城乡基础设施。立足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南沟水库工程、钟楼寺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城区自来水管网更新改造和污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延伸、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等工程,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加
33、快丹州新区滨河路、8条沿黄公路连接线、农村农路改建等项目,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做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工作,建设美丽家园。(四)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经济总量小,竞争力不强,要坚持“全民营商、兴企强县”发展战略,始终站在“企业侧”和“群众侧”,把深化改革创新的重心放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一是以更实举措营商。持续深化行政管理、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优化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做大做强竞争类国有企业;盘活土地存量,做好土地增量,落实“增减挂
34、钩”“占补平衡”机制,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土地等制约要素。重点抓好“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完善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增强“店小二”式服务,打造“*宜商、*宜业”的营商口碑。全面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工作计划,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本地企业参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鼓励外地企业来宜注册发展,做强“存量”企业,优化“增量”企业,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增长点、财源建设支撑点和就业岗位承载点。二是以更强力度招商。更加注重项目质量,更加注重招商实效,进一步加强中盐集团定点帮扶和苏陕协作,加大招商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承接协作地优势产业转移,全力引进创新型、科
35、技型、发展型优势企业,推动“输血”向“造血”、“扶贫协作”向“经济合作”转变,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模式。聚焦自身资源、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节会,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网上招商、节会招商、驻外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强化跟踪服务和环境保障,促进更多的大企业、大客商、大项目落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以更大决心创新。转变工作理念,完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融入秦创原发展格局,成立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办事处,抽调干部赴西安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对接,积极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秦创原科创成果和种子项目转化落地。
36、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5G网络、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文化创意、物流派送等新经济、新业态。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利用*甘草食用菌研发生产基地,做好菌种研发、技术研究和资源转化循环利用等工作,着力打造产学研、农科教融合示范基地,促进科技赋能。(五)坚持“民生优先”发展,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要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发展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是持续推进巩
37、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总要求,坚持“四个不摘”,落实各级帮扶责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安全饮水等关键点,加强致贫风险摸排和信息比对,确保“三类户”及早发现,及早得到帮扶,守住返贫底线;聚焦产业和就业帮扶核心举措,加强与上级配套政策的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力扶持脱贫群众发展苹果、花椒、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健全完善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管理、收益分配及资产确权等制度,统筹落实小额信贷、就业培训、组织务工、公益性岗位和护林员岗位等措施,帮助脱贫群众创业就业。继续推行“支部+村集体经济+脱贫户”“企业+旅游+脱贫户”“能人大户+脱贫户”等带贫
38、益贫机制,推动消费扶贫可持续健康发展,千方百计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解决好大多数老百姓基本民生需求”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大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法,将分散在多个部门单位的救助职能、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形成“横向”拓展救助群体、“纵向”延长救助链条、“长远”优化救助模式的“大民政”发展局面。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完善校园长、教师考评激励机制,加强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县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巩固拓展与无锡新吴区职教联合办学机制
39、,促进职业教育区域联合、校际联合、校企联合,打造区域一流职业教育基地。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巩固延安医疗集团*分院发展成果,加快县医院搬迁和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推进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统筹做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和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工作,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三是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经验,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重大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对经济、金融、社会、安全生产、自然和生态、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进行动态管控,推动风险隐患精准治理、高效治理,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