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X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X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X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X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X)X号)和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开展202X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X教办(202X)X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在完成“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以及校长、专业主任、学生等问卷填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查找问题,探究成因,形成思路和对策。以X个观测点为依据,重点从办学基础能力、学生培养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四个方面对我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状况进行了自评,具体如下:一、办学基础
2、能力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X年,是一所XX(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1、现状及成绩20X120X2年,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情况(见表1)。表120X1-20X2年年生均财政拨款情况表序号年份(年)/项目20X120XX20X21财政教育经费拨款(万元)XXX2学生人数(人)XXX3年生均财政拨款(元)XXX表1中显示,20X1年以来,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保持平稳,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年生均财政拨款保持在X元以上。加速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通过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稳定的财政拨款,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学校得到省政府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支持落实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
3、低于X元标准。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经费收入,保障了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XX元水平。2、存在问题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年生均财政拨款维持在XX元左右,增长幅度不大。3、下一步措施一是加大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工作力度,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二是加强与省政府、省教育厅沟通协调,努力争取省财政厅的经费支持。(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现状及成绩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20X1年至20X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逐年递增。20X1-20X2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情况(见表2)。表2:20X1-20X2年生
4、均教学仪器设备情况表序号项目/年度20X120XX20X21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XXX2学生人数(人)XXX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XXX表2中显示,20X1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用于教学、实训等仪器设备的资产总值稳步有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保持在X元以上,并逐年增长。2、存在问题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个别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个别实训室即使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3、下一步措施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宣传与教育,使广大师生、仪器设备管理者能充
5、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规范管理服务工作。(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现状及成绩学校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用房总面积为Xm2o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X小(教室用房面积Xnf,图书馆面积X肝,实验室实训场地面积Xm2);行政办公用房面积Xnf。20X1-20X2年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见表3)。表3:20X1-20X2年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序号项目/年度20X120XX20X21学校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用房(m2)XXX2学生人数XXX3生均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用房面(m2)XXX2、存在问题学校教学科研及辅
6、助行政用房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实训教学基地相对占有量少,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3、下一步措施大力改善教学、生活用房条件和校园环境,充实完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条件。推进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建设符合专科教学要求和科研实践需要的比较先进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实训)室,特别要重点建设特色学科专业所需的实验及科研设备;建立健全专用教室、实验(实训)教学场所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实训)场所及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大力推进资产置换新建校址工作,加快新校园建设目标。做好新校址筹建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元筹措建设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实施新校园建设工程。(四)信息化教学条件1、现状及成绩近
7、年来,因学校已升格为高职院校,所以“以建设高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契机,围绕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对校园网络做了全面的改造与升级,统一了校园网络出口,校园网络出口带宽达到XMbps,实现了校园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了校园网络使用能力(见表4)o表4:20X1-20X2年信息化建设情况序号建设项目/年度20X120XX20X21校园网主干最大带(Mbps)XXX2网络信息点数(个)XXX3上网课程数(门)XXX根据学校的远景规划,智能校园建设已基本完成,教务系统等平台已陆续开始使用。2、存在问题经费投入尚且不足,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影响到管理数据的使用以及网络平台机器设备
8、的更新换代。3、下一步措施进一步扩大校园网覆盖范围,保证校园网快速运行,开发学校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办公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标准化。(五)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现状及成绩学校通过与校、行、企等多种合作形式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例如:与XX万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建立了旅游管理实训基地;与XX凯莱大厦有限公司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与阜新市蒙古族幼儿园、阜新市北师大幼儿园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等等。这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丰富了实践课教学内涵,实现了毕业生在教学、实践、技能、管理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目前,建设校内各类实训室X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X个。20X2年校内实践
9、教学工位数达X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X个,基本满足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保证了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和就业质量。2、存在问题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有了进一步发展,系统化设计达到了一定要求,但是未能更好发挥其功能。3、下一步措施根据学校各专业发展规划,按照主体专业布局,依托学校当地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各系为主体单位,整合现有的实训资源,重构专业类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类综合实训基地和校级共用共享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目标。(六)生师比1、现状及成绩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声誉的不断提高,在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10、通过公开招聘和外聘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注重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也注重人才后备队伍的资源储备。生师比情况如下(见表5)。表5:生师比情况序号项目/年20X120XX20X21学生人数(人)XXX2专任教师(人)XXX2生师比XXX2、存在问题从宏观上看,学校生师配比符合要求,质量上达到了要求,保证了教学水平的发挥。从微观上看,仍有师资队伍结构及发展速度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如X等个别专业存在教师配比不足等现象,急需克服解决。3、改进措施依据学校“X”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根据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向关键岗位、品牌专业、创新团队、
11、领军人才倾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预计到202X年,专任教师总数达X人,其中硕士、博士达X%,副高以上职称达X%,“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X%以上。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专家型人才的比例力争在新进教师中逐年提高。(七)“双师型”教师1、现状及成绩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技术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截止20X2年,学校教职工X人,专任教师X人,其中“双师型”教师X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见表6)。表6:“双师型”教师比例占
12、专任教师比例序号内容/年度20X120XX20X21专任教师总数XXX2专任教师双师数XXX3双师比例(%)XXX2、存在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各系“双师型”教师分配不均衡。3、下一步措施依托校企深度融合,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能工巧匠来校做兼职。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到202X年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二、学生培养能力牢固树立“X”的战略思想,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13、、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以高水平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为突破,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坚持凸显师范、开放办学,坚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明显的民族特色高职院校。(一)课程开设结构1、现状及成绩以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以学科知识逻辑性、完整性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
14、将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相互融合、有机整合,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典型职业活动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按照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教学标准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落实核心技能培养,是专业必修课程;拓展课程包括专业拓展和专业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由各专业自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将了解、体验社会和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践环节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各专业课程体系总开设课时数及课程结构(见表7、表8)。表7:各专业课程体系
15、总开设课数及课程结构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开设课程数()计划开设公共课(门)专业课(门)总数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业础专基专业核心专业拓展XXX35/56113/201164/8XXX39/64113/201474/11XXX35/42113/101164/5XXX35/42113/201164/9XXX37/61113/201464/9XXX41/61113/201864/9XXX36/55113/201264/9XXX30/39103/81124/8XXX36/49113/101454/9XXX42/44104/51774/5表8:各专业开设课程类型占比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各类课程(占
16、总比)理论学时实践学时XXX40、5359、47XXX42、2257、78XXX3664XXX39、6860、32XXX44、5655、44XXX39、6560、35XXX53、3546、65XXX3763XXX31、4368、57XXX45552、存在问题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设置仍有待科学论证,选修课比例仍需加大,纯理论课课时尚须减少,C类课程尚需增加比值。3、下一步措施各专业应切实加强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专业类课程,在课程设置门类、设置学时上进行充分论证。同时,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专业过级考证的需要选择相应课程
17、,以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课程结构要根据专业特点体现选择性,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设置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在课程门类及其关系方面适应专业特殊性;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和完善课程选修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1、现状及成绩近几年,学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校校、校企优势互补,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X(人时)。截止20X2年,学校已经签订校外实习基地X个,极大地满足了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需要,基本上与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情况相符。2、存在问题学校虽有X家实习(实训)基地,但部分行业或单位,因行业政策限制,
18、毕业生顶岗实习有一定困难,尚需进一步探索新方法解决难点,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向纵深发展。3、下一步措施加强与省内外,尤其是省内行业、企业、学校的联系沟通,积极探索,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学校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因学校升格之前是师范学校,目前师范类专业学生居多,所以企业订单培养还处于学习、探索阶段,也是学校今后开展工作的重点之一。(四)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1、现状及成绩20X
19、1年以来,学校企业兼职教师总人数连年增长,支付企业兼职教师的课酬总额也在不断增加。20X1-20X2年,学校分别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X万元。2、存在问题兼职教师多数来自行业内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主要在于对教学准备、授课等环节管理,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日常教研工作指导较少;兼职教师大多实践经验丰富,但个别教师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且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出现缺乏授课经验等现象,需加以指导改进。3、改进措施充分利用本市行业、企业、高校等人才资源,选拔基层优秀人员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督导采用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准确地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
20、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其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其在教学方法、理论方面的培训指导,增加其课堂掌控能力以及授课经验,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五)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因我校升格之前是师范学校,以往跟企业交流联系较少,目前企业基本未能提供实践教学设备。今后学校要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项目,优化合作内涵,争取得到行业、企业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六)专业点学生分布1、现状及成绩截至20X2年9月,学校共有三年制高职专业X个,初步建立了适应以XX省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体系,形成了
21、以师范专业为主、财经类和旅游服务类为两翼,民族语言文化为特色品牌专业的专业格局。现有在校生X人,各专业学生人数分布(见表9)表9:各专业学生人数一览表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制学生人数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XXX三年X表9中显示,学校学生人数已经达到X人规模,其中师范专业学生共计X人,占学生总数的X%;非师范专业占学生总数的X%。2、存在问题各专业发展不平衡,学生人数分布不均衡。师范专业学生居多,占在校生总数的X%;其它专业在校生未超过在校生总数的X%o3、下一步措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22、按照“优化整合传统专业,突出特色专业优势,打造优势专业知名品牌,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新兴交叉专业”的思路进行专业建设。20X2年完成专业整合工作,组建对应产业岗位群的专业群,形成“专业群-专业(专业方向)”两级专业建设体系,设置专业群X个,调整增设X教育语言文化、X等新专业X个;力争202X年专业总数达X个左右,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比例为X,其中X个专业达到省级示范专业水平。到202X年,建成X个校级重点专业,建设X个体现我校特色的特色专业。(七)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1、现状及成绩高职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为导向,实现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从专业与产业结构对应分析来看,对应第
23、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尚无专业和在校生,对应第三产业的X等专业的在校生占大部分。2、存在问题师范专业为学校优势专业,占比过大,专业发展很不平衡。3、下一步措施学校要加大调研力度,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专业设置和建设应着眼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招生计划完成质量1、现状及成绩20X1年,学校各类普通招生计划X人,报考数X人,学校录取新生XO人,录取率X%;20XX年,学校各类普通招生计划X人,报考数X人,学校录取新生X人,录取率X%;20X2学校各类普通招生计划X人,报考数X人
24、,学校录取新生X人,录取率X虬20X1年,学校各类单独招生计划X人,报考数X人,学校录取新生X人,录取率X%;20XX年,学校各类单独招生计划X人,报考数X人,学校录取新生X人,录取率X%;20X2年,学校各类单独招生计划X人,报考数X人,学校录取新生X人,录取率X%。(见表10、表11)表10:普通招生一览表年份招生计划报考数学校录取人数录取率20X1XXXX%20XXXXXX%20X2XXXX%表IL单独招生一览表年份招生计划报考数学校录取人数录取率20X1XXXX%20XXXXXX%20X2XXXX%2、存在问题各专业招生严重不平衡,存在师范类专业招生数占绝大多数,其他专业规模小、人数少
25、的现象。20X1年开始,单独招生成为我省各高职院校招生的重要渠道之一,我校单独招生完成总招生计划的X%,需加大招生力度。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改进措施认真分析和研判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及早动手,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安排部署学校招生宣传思路、方法和措施。一是面向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停招个别专业;二是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积极申报新专业,加快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三是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安排分省分专业分科类招生计划,确保计划使用最大化;四是通过主流媒体、学校网站、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种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校办学实力,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知名度;
26、五是逐步建立稳固的生源基地,落实“领导包联、任务包干、责任到人、全员参与”的招生工作责任制,形成招生工作长效机制。(二)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现状及成绩我校20X2届毕业生共计X人,其中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证书X人,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证书率为X%(见表12)。表12:20X2届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一览表所属系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毕业总数获证人数获证率XXXXXX%XXXXXX%XXXXXX%XXXXX20X2年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覆盖率达X7%,符合学校获证率标准。2、存在问题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虽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但是衔接深度还不够,目前还处于
27、探索阶段。3、改进措施制定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与要求相互衔接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建立适应“双证”需要的教材体系,加强课程改革。加大投入,完善符合教学与实训要求的仪器设备及场地设施。(三)直接就业率1、现状及成绩在全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学校就业率均保持在X%以上,呈平稳态势。20XX届毕业生共X人,当年就业人数X人,直接就业率92%;20X2届毕业生共X人,当年就业X人,直接就业率X%。(见表13)表13:20X2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一览表系部专业名称总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XXXXX%XXXXX%XXXXX%XXXXX%2、存在问题学校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到艰苦地区就业创业
28、的决心和信心不足,就业观念相对落后。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相对稳定,但就业质量相对不高,就业单位层次待遇有待提高。3、下一步措施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做好心理引导和疏导,增强毕业生“走出去、留下来”、到西部、去基层、到广大农村开创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开拓就业市场,筛选优质的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扶持推进大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四)毕业生就业去向1、现状及成绩学校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见表14),生源主要分布在全国X个省(市、区),其中,XX生
29、源占X%左右;其余X%为省外生源。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地域特色较突出,就业单位遍布X等多个省市,省外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在X就业人数占X虬在X就业毕业生中,在X市就业人数占55%,XX市外就业人数占比X%,毕业生主要以服务XX经济发展为主。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涉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培训机构、其他事业单位、中小学教育单位等类别,最主要流向培训机构占X临其次为中小学事业单位、企业、其他事业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X8%。2、存在问题按照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划分情况来看,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以培训机构、中小微企业为主,其次为教育事业单位,到优质单位就业学生总量较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
30、在教育和社会工作、商品服务业、批发和零售、其余行业就业毕业生相对较少,就业行业分布不均。3、下一步措施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做好心理引导和疏导,增强毕业生走出去、留下来,去基层、到西部、到广大农村开创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开拓就业市场,筛选优质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五)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学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项目欠缺,专业结构不平衡,服务社会能力尚需提升。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依据学校人才及科研转化发展规划,积极拓展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交易、及其他各类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激
31、励师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六)技术服务到款额因我校开展高职教育历史较短,目前师范类专业居多,在技术服务方面优势不明显,但学校已将技术服务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强化研发创新、社会服务和培训团队建设,与行业企业整合科研平台,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四、今后努力方向(-)实施质量提高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2、积极推进人
32、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统筹专业、师资、课程、教材、基地等人才培养要素,推进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构建适合教学型、应用型高职院校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建立与行业、企业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探索项目培养、与国内大学联合培养等培养模式。3、深入实施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深化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质量评估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加大校本精品课、特色教材和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倡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评价模式,大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4、进一步加强
33、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专业合作委员会,协调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基地建设、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创建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加大实验(实训)室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实验(实训)室教学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相关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大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落实顶岗实习制度,加强毕业生实习工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实力1、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
34、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实际,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和民族事业发展相关的专业。通过“X”的举措,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有自身优势和竞争力的专业群。2、搭建专业建设与发展平台努力打造教师教育类优势专业平台,建设为新兴产业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平台,X特色专业平台。通过专业平台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发展,扩大社会知名度,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3、加强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按照专业发展重点和平台建设目标,遴选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高专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注重错位与差异化发展,凸显特色。在师资引进与培养、实践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专业建设
35、,具有发展优势和前景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加快对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造,注重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社会对教师素质需求的对接,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使教师教育专业出精品。(三)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升科学研究水平1、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大科研带头人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学科平台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能够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科研创新团队。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各类高层次的国内国际学术组织,争取参与举办全省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2、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加强现代服务、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强对教师教育尤其对基础教育
36、的研究,充分发挥对基础教育的指导、引领和服务作用。3、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功能,建立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的资助力度和对重大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奖励力度。4、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创新平台,划拨专项经费,组建导师队伍。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学生科研活动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教师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奖惩机制、师德评价体系和师德监
37、督机制,注重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做良好教风的践行者和促进者,体现教师的学养、品行和风范。2、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重点专业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大力实施师资内部培养计划,即专业带头人资助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资助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教师转型资助计划;大力实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计划和聘请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计划,切实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3、重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不断提
38、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和培训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提高实际指导和应用能力;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职能部门引进专业教师,建立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比例。4、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科学储备后备人才实行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按照“X”的总体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培养。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选派教学科研骨干和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五)牢固树立“X”理念,扎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1、更新学生工作理念围绕“X”的理念,从科学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入手,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
39、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2、健全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全面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规章制度,完善学生工作领导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工作格局。3、学生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出品牌大力挖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以积极正确的价值目标引导大学生,以健康丰富的内容感染大学生,以生动活活泼的形式吸引大学生,以浓郁醇香
40、的文化氛围熏陶大学生。4、不断深化“X”服务即心理咨询服务、安全保卫服务、学生生活服务、困难学生资助服务、学生医疗保险服务。完善各项服务的规章制度,制定高效的工作流程,通过业务知识培训、知识讲座、宣传板、网站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5、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着力做好就业工作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校系两级”就业工作机制,构建一站式服务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转变和更新学生就业观念,搞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巩固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协议就业率。(六)优化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
41、学需要1、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全面充实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改善教学、生活用房条件和校园环境,充实完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条件。推进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建设符合专科教学要求和科研实践需要的比较先进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实训室,特别要重点建设特色学科专业所需的实验及科研设备;建立健全专用教室、实验(实训)教学场所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实训)场所及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大力推进资产置换新建校址工作,加快实现建设新校园目标。做好新校址筹建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元筹措建设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实施新校园建设工程。2、以数字化校园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校园网覆盖范围,保证校园网快速运行。开发
42、学校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办公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标准化。3、提升图书档案建设水平加大图书资料采购力度,加强图书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充分满足高等专科教学科研的需要,不断添购扩充图书资料,建设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提升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和利用的电子化与数字化。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建设规范化数字化档案室。(七)拓宽多元办学视野,着力构建开放办学体系1、推进校内资源共享打破校区、系部局限,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提高办学资源利用率。2、拓宽办学途径依托学校各专业资源,增设应用性专业,开发合作培养和非学历培训项目。稳步推进继续教育,积极探索与省内院校进行本科生合作培养。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开展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开展留学生项目。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合作。资助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申办、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建立校友会常态工作机制,增进与省内外、海内外校友的联络,鼓励校友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