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925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B2022年是我国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7月24日,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圆满完成任务。前不久,梦天实验舱也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近年来,管理、使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紧盯现实需求,按照国家航天发展规划,持续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作为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自建成使用以来,具备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成为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回顾发射场建设发展历程,我们经历过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背后惊心动魄的3个小时,也承受过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的无奈和遗憾。900多天攻坚克难

2、,最终实现了长征五号火箭一飞冲天、勇夺佳绩。成绩令人振奋,征途未有穷期。从南海之滨的发射塔架到椰林掩映的指控中心,航天人在追寻星辰大海的道路上勇担使命、不懈奋斗,一定会让太空闪耀更多中国卫星。(作者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寻找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路径王源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计算系统的算力、功耗和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寻找新的计算架构和芯片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变得尤为关键。2017年,黄如院士带领我全力投入类脑计算芯片这一全新科技领域,寻找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路径。类脑计算芯片,顾名思义,就是希望通过集成电路技术实现一个类似人脑的计算系统。相比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类脑计算技术在实时处理、小样本学习、联想

3、记忆等高等级智能任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时国内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我们从生物脑解析的基本原理出发,与生物学、神经计算学、计算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日夜奋战。历时5年,我们研制成功了类脑计算芯片,在“感知一决策一控制”等应用领域显示了显著的优势。驰而不息,笃行不怠,我们一定能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抢占高峰,塑造发展新优势。(作者为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用科技守护粮食安全孔令让记忆中,小时候家里总是变着花样吃地瓜,偶尔吃点粗面馒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饺子。高考时我把农学作为第一志愿。自那以后,我在小麦育种领域不懈探索,努力用科技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小麦病害,中国是受其危害面积最大的国家。从抗赤霉病基因初步定位到精细定位,再到图位克隆、抗病分子机制解析,再到把它转移到小麦品种中,我和团队花了20年时间。小麦育种工作多数时间在田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我们每年在试验田要完成约15万枚小花的授粉。靠着每个人的勤奋、努力、专注以及彼此的紧密合作,我们最终育成了首个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小麦新品种。如今,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制200余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种质材料发放全国育种利用;参与研制40个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9000余万亩深耕在田间沃野,我们农学人将继续为端牢中国饭碗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