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303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绪论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2,教学要求,掌握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内 容,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特别是 它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认识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 的地位与作用。明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 意义。,3,绪 论,何谓“自然辩证法”?英文Dialectics of Nature/德文Dialetik der Natur(自然界的辩证法)理工农医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

2、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5,人来自自然界,并且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存在的实质是实践(人存在就是实践)。人在实践中创造出实践手段科学技术。,6,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相互联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从自然界取得必需的生产资料。科技是在劳动中

3、产生、形成、发展起来的。 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从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7,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有着天然联系,它们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4,8,自然辩证法概论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4、。,9,自然辩证法概论四个特点:,第一,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意识形态的属性和思想指导意义。第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历史进程和思想精髓。第三,对西方一些思潮进行了理论回应,理论联系实际。第四,有比较好的覆盖性和普适性。,10,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就学科性质而言,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1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

5、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技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哲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12,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首先,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自然哲学性质。其次,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再次,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13,三种基本思维方式哲学、科学与常识,何谓“思维方式”?主体

6、概念框架客体常识科学哲学,14,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15,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最高抽象性和普适性,自然辩证法,桥梁和纽带,具体科学技术,基础性和具体性,马 克 思 主 义,1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既是对自然科学与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因此,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自然辩证法是沟通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这一中

7、介层次学科对科学技术发挥指导作用。,17,(1)在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 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自然辩证法,(2)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18,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19,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自然界本身的哲学反思。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过程。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存在和联系的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时间与空间是什么?世界的实在性如何表达?宏观存在与微观存在是否一样?自然哲学包括对各门

8、具体自然科学进行各具特点的哲学研究。,20,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的哲学反思。科学哲学的研究相对成熟,有许多有影响的学派,各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的性质与本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命题的特点、科学事实、科学假说的提出与检验、科学发展的逻辑、科学方法论、科学演化的规律、科学革命的特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等。,21,技术哲学,技术哲学是技术的哲学反思。技术哲学的发展相当不成熟,对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还有不少争论。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的定义与本质、技术实在论、技术认识论、技术理论的结构、技术价值论和技术伦理学、高技术发展机制及其产业化等。当前学界对技术哲学

9、的研究比较散,缺乏会聚性,更没有在一个研究纲领下进行更细致地推进和深度挖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纲领和研究范式。,22,工程哲学,工程哲学是工程的哲学反思。工程是现实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工程在于建造(making)。工程哲学是近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工程的涵义与本质、工程的存在论、工程认识论、工程价值论和工程方法论等。,23,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社会学也称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与演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如,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问题,科技与环境

10、、生态、能源等问题。今天,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还要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24,科学技术史,拉卡托斯“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而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离不开对科学技术史的深度考察。科学技术史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史研究,重点不是作为史实考证,而更多的是对作为案例或证据(内史&外史),以支持科学技术的哲学分析。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有利于检验自然辩证法有关理论的正确性。,25,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或自然哲学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26,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27,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8,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

12、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9,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

13、0,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的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32,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

14、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33,柏林大学,黑格尔1818年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1829年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11月14日病逝,费尔巴哈1824年转到柏林大学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马克思1836年转入柏林大学,恩格斯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1个月,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34,创办者威廉冯洪堡画像,洪堡大学的前身是柏林大学,二战结束后改名为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它由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洪堡大学

15、是依据创校者洪堡“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的新学校,他希望洪堡大学能成为“现代大学之母” 。洪堡大学共出了二十七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洪堡大学,35,自然辩证法的孕育和萌芽,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然其本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36,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

16、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创立了自然辩证法。,37,自然辩证法创立,恩格斯于18731883年写作的自然辩证法手稿是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标志。另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神圣家族、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著作中,都对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38,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主要是由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所创立。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就广泛而系统地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从而为最后创建了自然辩证法奠定了基础。在1873至1883年间,恩格斯拟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完成了若干篇章

17、和片断(特别是其中的导言)的手稿,这就成为后来自然辩证法原理的基础。但自然辩证法在恩格斯生前并未完成,也没有出版。正式出版是1895年他去世之后的事情,他只遗留下了若干手稿。,39,关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1873年初,恩格斯写下了一个研究的片断,这是恩格斯留下来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的第一个文献。 从18731876这三年时间,恩格斯埋头于全面探索自然辩证法,并写了94篇札记,其中有18751876年间写成的导言。这篇导言是全稿的精髓,它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40,之后,在18781883的

18、五年中,恩格斯继续研究和创作自然辩证法,写成了一些笔记 。 但是,“自从卡尔马克思去世之后,更紧迫的责任占去了我全部的时间,所以我不得不中断我的工作。” 直到逝世,恩格斯始终再没有找到机会完成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只是在逝世前不久,他才陆续把自然辩证法的存稿作了一次清理,把全部181篇稿分成四束,分别加上标题。,41,41,恩格斯及其自然辩证法,42,自然辩证法10篇论文,169个札记,两个计划草案,共181个部分。一书由两对矛盾贯穿,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伟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并论述了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

19、,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述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思维就能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和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43,第三部分:辩证法。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五对基本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构成。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20、第五部分: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架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44,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1925年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的形式首次在原苏联出版。1929年日文版、1932年中文版、1939年英文版等相继问世。 1932年日本出现了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研究会,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英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也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传播,45,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

21、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物质观/时空观/认识论),46,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出版,自然辩证法的中译本,共出版过五个。第一个译本是1932年出版,是根据1925年的德俄对照本译出。第二个译本是1950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译者郑易里,是根据1935年的俄译本和1930年日译本转译。第三个译本是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曹藻华、于光远、谢宁,是根据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的193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1953年的俄译本译出。,47,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出版,第四个中译本是197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译文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

22、译局对1955年版本略作校订而成。 第五个中译本是目前在我国通行的版本,它是于1978年,在于光远的主持下校译重编自然辩证法译本。(1984年重印),48,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影响,应该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一出版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9年前,作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不少青年人都在学习这一著作。1949年后,由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占据的正统地位,使得大量自然科学工作者把学习自然辩证法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步骤。,49,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影响,1956年,在制定全国科学规划时,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也共同制定了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

23、问题)12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1956年10月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创刊号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恩格斯所创建的“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用以概括数学和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研究,这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50,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意义,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支柱;利用自然科学的成功和权威,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五阶段)的学说,也能成为与自然科学所揭示出的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规律那样的规律。将哲学与科学相联结,成为指导科学研究的辩证法。,51,可见,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24、。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5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自然辩证法在恩格斯生前并未成为最后的定稿,而且离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这一个世纪中,无论在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为前人所无法想象的历史性突破和发展。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也许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会使我的工作的绝大部分或全部成为多余的。” (开放的理论体系),53,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

25、组成部分一样,是科学的研究成果。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接受着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是要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关于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都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今天有必要了解自然辩证法一些基本的思想,但更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后的新内容。,54,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因而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研究的

26、思想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下,它研究的问题、内容与范围有了很大的发展。,55,1、在自然观方面,系统科学与系统观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观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56,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从实践的观点、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沿着科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地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验与发展等问题。,57,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从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58

27、,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阐明科学技术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阐明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建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国内外不同学派与此相关的论述。,59,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

28、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60,五、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几种论调无用论: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以致用论”指导论:哲学指导具体学科的工作影响论:哲学对具体学科有影响科学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有必要自觉地学点、懂点自然辩证法懂点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工作者作好自己的工作会有积极的影响素质论:现代人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无奈论:必修课必须修,不修毕不了业!,61,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3、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4、有助于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有

29、助于科学与人文融合,提高人的素质;6、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有助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自然辩证法概论是培养有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人才的必修课。,意义,62,案例:哈雷彗星中国人的遗憾,据载:公元前613年公元1910年两千多年间,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每次都作了观察记载,中国人是最早看到哈雷慧星的,中国的史书上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哈雷慧星的观察材料,阿拉伯人直到公元66年才开始这颗星星作观察记录;欧洲人则到公元989年才第一次有记载。然而,哈雷慧星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首先发现的,这是被世人所公认的。 哈雷是1682年亲眼观察到彗星的绕日运动,他根

30、据牛顿力学计算、论证出它和1531年、1607年人们观察到两颗彗星极其相似,他经过分析比较,断言这三颗星星应是同一星体,其运行周期为76年,预言它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回来,后来,果然在1759年3月地球上的人们再次看到这个客人。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能没有理论思维。”,63,1、着重领会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4、读史书、原著,写读书报告、随想甚至著作;5、反对代替论和取消论两种错误倾向。,方法,64,问题与讨论:,1、你对自然辩证法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谈谈你的具体想法。2、讨论:“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3、联系自己学习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帮助。,65,思 考 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简述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3、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4、简述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