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682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X 页数:167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 探究电路》ppt课件.pptx(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优质课课件,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导入新课,这些元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工作的?,学习目标,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 验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会连接滑动变阻器。4.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导入新课,1.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2.符号:电阻用R表示。3.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欧姆这个单位并不大,所以在电阻的单位里面还有千欧(k)和兆欧(M),1M= 1000 k 1= 1000 ,4.常见的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

2、:,讲授新课,各种电阻器,讲授新课,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阻值,用电器的功率越大,其电阻越小。,讲授新课,电阻是有大小的,那么你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吗?,猜想:(1)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长短有关。 (2)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材料有关。 (3)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粗细有关。 (4)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温度有关。 (5)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讲授新课,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在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时,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电阻的大小无法直接观察到,实验中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或小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反映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讲授新

3、课,不同,大,大,大,大,大,不同,大,小,小,小,小,小,小,讲授新课,导体的电阻与材料 ,材料不同,电阻不同。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 大,电阻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 ,导线越长,电阻 。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温度越高,电阻 。,有关,越小,越大,越大,有关,有关,结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温度有关。,有关,讲授新课,用两节电池、小灯泡、铅笔芯、夹子、开关、导线自制“铅笔芯变阻器”,组成如图所示电路。,讲授新课,实验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线A,观察灯泡亮度。实验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线A,观察灯泡亮度。(1)活动1中,连入电路

4、的电阻线长度变 ,灯泡亮度变。(2)活动2中,连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变 ,灯泡亮度变。,短,亮,长,暗,铅笔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长度引起的。类似这种元件我们叫变阻器。常用的变阻器有两种: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讲授新课,1.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讲授新课,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使用C、D(上边两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没有接入电路,所以起不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作用。这是一种错误用法。,讲授新课,(2)使用A、B(下边两个)接线柱:,相当于接入电路中一个定值电阻,同样起不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作用。,讲授新课,P,(3)使用A、(一

5、上一下)两个接线柱:,A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远离A端滑动时,AP段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变暗。,讲授新课,(4)使用A、D(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A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远离A端滑动时,AP段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变暗。,P,讲授新课,(5)使用B、C(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B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向B端滑动时,BP段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变亮。,P,讲授新课,(6)使用B、D(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B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向B端滑动时,BP段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变亮。,P,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使用滑动变阻器时接

6、线要一上一下,电阻的变化由滑片与下边已接线的接线柱之间的距离变化(即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决定:距离越大,电阻越大;距离越小,电阻越小。,讲授新课,常见的变阻箱,讲授新课,电阻箱读数,讲授新课,课堂小结,1.如图所示是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与导体材料有关的电路。其中除了AB、CD导线的长度相同外,还应满足的条件是()A.横截面积不同,材料不同B.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C.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相同D.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B,随堂训练,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A.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B.只决定于导体的长度C.只决定于导体的横截面积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D,

7、随堂训练,3.下列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来改变导体电阻的B.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导体的材料来改变导体电阻的C.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所以滑动变 阻器是靠改变其中任一因素来改变其中导体电阻的D.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电阻的,D,随堂训练,4.如图所示,向右移动滑片时,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C,随堂训练,再见,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1课时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九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第十五

8、章 探究电路,导入新课,如果要使灯泡亮度改变有何办法?,方法一:改变电池节数,方法二:改变电阻,思考:相同的灯泡,但发光程度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电流不同。哪么电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导入新课,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跟着增大呢? 2.既然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入新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使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图像法,设计电路,导入新课,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9、导入新课,控制变量法,例如,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因导体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等因素有关,若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起什么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导入新课,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入表格。,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在坐标图上描点画出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讲授新课,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讲授新课,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R(5)两端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入表格。换用不同阻值(10、15)的定值电

10、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阻两端上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入表格。,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在坐标图上描点画出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讲授新课,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讲授新课,1.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2.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3.探讨改进实验的措施。,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保持_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_。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_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_。,电阻,正比,电压,反比,随堂训练,3.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实验分“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

11、阻不变”这一步实验时应该()A.保持R2滑片的位置不变B.保持R2两端的电压不变C.保持R1不变,调节R2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D.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C,随堂训练,再见,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九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 欧姆定律,导入新课,如何求出通过节能灯的电流大小?,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 归纳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 2.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会用滑 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

12、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规律叫作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公式:,I:电流,U:电压,R:电阻,讲授新课,1.求电流,如图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讲授新课,已知:R=54, U=36V;求:I=?,讲授新课,2.求电压,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讲授新课,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讲授新课,已知:R=6.3, I=0.45A;求:U=?,解:由I=U/R得 U=IR=0.45A6.3=2.8V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V的电压。,讲授新课,3.求电阻,探究活动用

13、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讲授新课,已知:U=7.2V, I=0.4A;求:R=?,解:由I=U/R得 R=U/I=7.2V/0.4A=18答:导体的电阻是18。,讲授新课,欧姆定律基本的计算步骤:,(1)分析过程,画出等效的电路图,(2)将已知量标在电路图中,(3)灵活应用,讲授新课,课堂小结,1.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14、C,随堂训练,2.如图所示为A、B两个导体的I-U图线,由图线可知()A.RARB B.RARBC.RA=RB D.无法确定,B,随堂训练,3.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R=5,电源电压保持不变。(1)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检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得交叉)。,随堂训练,(2)电路改正后,开始进行实验,小明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_;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还应该_。,随堂训练,【解析】本题考查了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探究实验。(

15、1)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观察电路图不难发现电压表没有与定值电阻并联,而是与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并联。(2)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反映的信息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更换电阻进行多次测量。,随堂训练,答案:(1)如图所示(2)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继续实验(意思正确即可),随堂训练,再见,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第1课时 “伏安法”测电阻,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九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第十

16、五章 探究电路,导入新课,小米维修收音机时从电子商店买了一个100欧的电阻,他买的电阻合格吗?如何判断?,学习目标,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 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如图所示,要知道这个导体的电阻,需要知道哪几个物理量?,电压U、电流I,用什么方法测量?,欧姆定律,其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作伏安法。,讲授新课,(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讲授新课,(3)合上开关,移动滑

17、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分别记入表格中;,(4)分别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讲授新课,记录数据,讲授新课,(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3)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地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置于最大阻值。,讲授新课,怎样减小实验的误差?,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讲授新课,课堂小结,

18、1.如图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其中正确的电路是(),B,随堂训练,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B.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可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量程C.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到使电路中电流最小的位置D.测出一组电压、电流的值后,计算得到待测电阻的值,D,随堂训练,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B.改变电路中的电流C.保护电路D.改变待测电阻的阻值,D,随堂训练,4.小红在做测定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将正常的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当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读数,

19、电压表读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流表读数有变化,电压表读数始终为零,其原因可能是()A.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B.开关接触不良C.灯泡短路 D.灯泡的钨丝断了,C,随堂训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九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第2课时 电阻的变式测量,导入新课,“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电路是怎样的?,如果实验中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能测出导体的电阻大小吗?,学习目标,了解电阻的其他测量方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只有电流表没有电压表,能测出导体的电阻吗?,实验原理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实验

20、器材:干电池、开关、导线、电流表两只、定值电阻 (已知阻值R0)一只。,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选择合适量程,闭合开关后分别读出两表的示数分别是I1、I2。,讲授新课,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讲授新课,实验原理2:电源电压相等。,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导线、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 (已知阻值R0)一只。,讲授新课,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选择合适量程,读出开关闭合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是I1与I2。,讲授新课,开关闭合前R0与Rx组成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的I1为串联电路的电流;,开关闭合后电路中只有Rx,电流表测的I2为Rx的电流;,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只有电压表没有

21、电流表,能测出导体的电阻吗?,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实验器材1:干电池、开关、导线、电压表两只、定值电阻 (已知阻值R0)一只。,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电压表选择合适量程,闭合开关后分别读出两表的示数分别是U1、U2。,讲授新课,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讲授新课,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实验器材2:干电池、开关、导线、电压表一只、定值电阻 (已知阻值R0)一只。,讲授新课,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电压表选择合适量程,闭合开关后分别读出两表的示数分别是U1、U2。,讲授新课,开关闭合前R0与Rx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的U1是Rx两端的电压;,开关闭合后R0

22、被短路,电压表测的U2是Rx的电压也是电源电压;,讲授新课,1.只有电流表,测电阻;2.只有电压表,测电阻。,课堂小结,1.利用电源、开关、导线及下列所给的器材不能测出未知电阻 Rx的阻值的是( )A.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B.电压表、定值电阻R0C.电流表、定值电阻R0D.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0,D,随堂训练,2.某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想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其中电源电压未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均已知,下列电路中,可以测出Rx阻值的是(),BC,随堂训练,再见,*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九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第

23、十五章 探究电路,导入新课,小明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手边又只有一个100欧和几个50欧的电阻,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的电阻呢?,学习目标,1.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分电阻和总电阻。 2.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3.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4.会利用串、并联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如图所示,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R就叫作这两个串联电阻R

24、1、R2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它的分电阻也存在这种“等效替代”的关系。,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利用的是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对电路的效果与一个电阻对电路产生的效果相同,从而引入“总电阻”概念的,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讲授新课,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如图所示,由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讲授新课,(1)如图所示,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讲授新课,(2)如图所示,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到A、

25、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讲授新课,(3)如图所示,将三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3;,讲授新课,I1I2I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R1R2R3,讲授新课,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有什么关系呢?,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 ,U2=IR2,U=IR。,串联电路中有:U=U1+U2 。,IR1 +IR2=IR,R1 +R2=R,讲授新课,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1 +R2=R,讲授新课,提出问题: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如图所示,由于导体的电阻

26、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几个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小。,讲授新课,(1)如图所示,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讲授新课,(2)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讲授新课,(3)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3;,讲授新课,I1I2I3,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小。,R1R2R3,讲授新课,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有什么关系呢?,由欧姆定律可知:I=U/R,

27、I1=U1/R1 , I2=U2/R2 。,并联电路中有:I=I1+I2 。,U/R=U1/R1 +U2/R2 。,讲授新课,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讲授新课,课堂小结,1.关于串、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B.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C.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总相等D.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之和,A,随堂训练,2.两定值电阻R1、R2,已知R1R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总电阻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 D.丁甲乙丙,C,随堂训练,3.有两个电阻,其中R1=10,R2=15,将它们并

28、联后的总电阻是()A.25 B.5C.6 D.12,C,随堂训练,再见,第五节 家庭用电,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九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导入新课,要安装家庭电路,你该准备些什么材料呢?,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式。2.知道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危害。3.知道家庭电路的保护。4.知道安全用电常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家庭电路实物图,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插座、开关、用电器。,我是家庭电路中的电源,由低压供电线路供给,我有两个成员,一个叫火线,另一个叫零线。火线和地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和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和零线之

29、间有220伏的电压。,家庭电路中“家庭成员”的自我介绍:,1.进户线:,讲授新课,部分国家市电电压和频率,讲授新课,家庭电路中“家庭成员”的自我介绍:,2.测电笔,讲授新课,测电笔工作原理,讲授新课,错误操作:手没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触火线时氖管仍不会发光。,正确操作:手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触火线时氖管发光,触零线时不发光。,千万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讲授新课,为什么手触笔尾金属体时氖管会发光,而人不会触电呢?,因为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时,220V的电压加在测电笔和人体构成的串联电路上,通过氖管和人体的电流约为220V/1000000=0.00022A=0.22mA,这个电流可以使氖管发光

30、,但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讲授新课,家庭电路中“家庭成员”的自我介绍:,3.电能表,测量并记录用户用电的多少,其安装和维修不属于用户的权利。,220V 30(100)A 的意义:正常使用时电压为220V,电能表通过电流为30A时,测量最准确;在保证电能表测量准确的情况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A。,讲授新课,家庭电路中“家庭成员”的自我介绍:,4.闸刀开关,在家庭电路中,能控制所有用电器的通断。,讲授新课,家庭电路中“家庭成员”的自我介绍:,5.插座和插头,讲授新课,三孔式插座和三脚式插头,说明:三孔式插座比两孔式插座多了一个接地孔,而三脚式插头与接地孔相对应的那个插头脚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31、。,“左零右火上接地”,讲授新课,根据你的观察与了解,什么样的用电器要用三脚式插头呢?,大功率、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用三脚式插座,如电饭煲、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讲授新课,思考:同是漏电,为何反差如此大?,当用电器漏电时,其金属外壳上就有220伏的电压。如果这个用电器没有接地线,当人触及它时,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进入大地,发生触电事故。若外壳接地,电流就会经接地线进入大地,人体接触用电器外壳时就不再有电流流经人体。因此,接地线是用电器的安全线。,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

32、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电磁场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讲授新课,mA,2.触电,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1)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绝缘:为了防止人体触及,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

33、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讲授新课,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措施,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措施,均应采取屏护。,(1)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讲授新课,间距:就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除用于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1)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

34、见的安全措施。,讲授新课,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2)接地和接零,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他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讲授新课,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3)装设漏电保护装置,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尽量装设漏电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讲授新课,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35、,(4)加强绝缘,加强绝缘就是采用双重绝缘或另加总体绝缘,即保护绝缘体以防止通常绝缘损坏后的触电。,讲授新课,电器、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以及通常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器,有时会引起火灾,其原因通常是电气设备选用不当或由于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或由于用电量增加、线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缮导致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电器接近易燃物和通风散热失效等。,4.电器火灾的防止,讲授新课,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多尘的环境中(卫生间) ,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器火灾,还要注意线

36、路中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运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讲授新课,(1)静电的防护 静电可以造成多种危害。由于静电电压很高,又易发生静电火花,所以特别容易在易燃易爆场所中引起火灾和爆炸。 静电防护一般采用静电接地,增加空气的湿度,在物料内加入抗静电剂,使用静电中和器和工艺上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降低摩擦、流速、惰性气体保护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5.静电、雷电、电磁危害的防护措施,讲授新课,(2)电磁危害的防护 电磁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用电磁屏蔽装置。高频电磁屏蔽装置可由铜、铝或钢制成。金属或金属网可有效地消除电磁场的能量,因此可以用屏蔽

37、室、屏蔽服等方式来防护。屏蔽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提高屏蔽效果。,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1.人体发生触电的原因是( )A.人体能导电B.人体带电太多了C.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D.人体接触了电池2.发现有人触电后,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迅速把触电人拉离电源B.迅速去喊电工来处理C.迅速用剪刀剪断电线D.迅速用绝缘物使人脱离电源线,C,D,随堂训练,3.保险丝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避免产生危险B.能使电路中电压降低C.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过多时,自动切断电路D.在电流过大,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路,D,随堂训练,4.小明同学在学了有关家庭电路的知识后安装了四盏电灯,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C,随堂训练,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