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894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体综合规划说明指导书第一章 规划背景民勤县红沙岗和唐家鄂博山一带,煤炭和石墨、油页岩储量丰富。红沙岗矿区煤炭种类为长焰煤,赋存条件较好,煤层稳定,倾角在7-15度之间,属近水平和缓倾斜煤层,因地埋较深,适于建大中型矿井,品质高,易开采,现已探明C级+。矿区地处戈壁荒漠,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充足,利于开发建设。在民勤县政府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和红沙岗矿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太西煤集团于2003年10月出资1394万元,、。在年产510万吨原煤矿井建成后,煤矿开采工程按年产煤不低于500万吨投资约6亿元,销售收入每年可达9亿元。 内蒙太西煤集团将在年内建设230万千瓦坑口发电厂、30万吨碳素厂

2、、60万吨原煤干馏生产线、240万吨/年洗煤厂、6000吨石墨精加工生产线和红沙岗至金昌80公里铁路专用线等项目,总投资达33亿元。目前煤炭开采、水资源勘测、铁路专用线及石墨矿等多个工程已启动。红沙岗煤炭工业矿区的建设将使河西走廊地区煤炭市场短缺的局面得到缓减, 且煤炭产品加工、坑口发电厂、铁路专用线等项目的建成将带动甘肃金昌、民勤、内蒙阿拉善等地的其他工业产业和电力、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使企业效益和民勤县以农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发展发生巨大变化。350平方公里范围内年开采量可达500万方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使该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矿区工业生产和服务产业可带来相当数量的就业机

3、会,使民勤部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地区的农业人口得到迁移转型,遏制沙进人退的局面并使全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为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农业人口的转型和增加就业,服务红沙岗矿区生产生活,民勤县政府决定以红沙岗矿区为依托规划建设红沙岗小城镇并已获甘肃省民政厅批准为建制镇。第二章 现状概况第一节 县域自然条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一)地理位置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地理坐标在东径1032至1042,北纬385至396之间。全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县域总面积为16016 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二)气候及气象 民勤地处腾格里沙

4、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为典型的沙漠干旱性气候。常年干燥,降水少,蒸发大,冬冷夏热,昼夜温差悬殊,日照长,风沙多, 年日照时数为302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15毫米,蒸发量2644毫米; 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53%,无霜期162天(日最低气温0计)。,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15厘米;全年大风日数28天,沙暴日数37天;全年最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8米/秒, 扬沙日71天。(三)地质地貌 民勤县境一部分属于北祁连槽缘凹陷带内,称南(武威)盆地; 大部分地域位于阿拉善台隆东南缘,称北(民勤)盆地。总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 全县境内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剥蚀残山、湖沼草地、黄土

5、平原、风成沙丘等四类。(四)河流水文 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面水资源来源于贯穿武威、民勤两盆地的石羊河。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靠自然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出山后被上游灌区截引,引灌后的余水和洪水及潜入地下的灌溉回归水在中游出露,形成中游的红水河、白塔河、清水河等,于民勤境内先后汇合为石羊河,流入红崖山水库。石羊河径流主要随上游的控制能力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逐年减少,五十年代末期,。 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看,民勤属典型的干旱沙漠条件下的平面水文地质类型, 地下水源合计补给量为32346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0635万立方米,地表、地下合计可用水资源34135万立方米。(五)地震区划 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

6、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 民勤县地震烈度划分为7度。 (六)资源概况 民勤县域内已探明金属矿产有铜、铁、镍等,但多因规模小、品位低,不具工业开采价值;而非金属矿产有煤炭、石墨、芒硝、石膏矿。民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民勤县域现辖五镇十八乡,2003年底县域总人口为人, 其中城镇居民57090人,%。 农业生产:民勤地域辽阔,旧有“塞上沃区”之誉。解放以来,经过多年奋战,这里已成为河西商品粮基地之一;众多的粮食作物中,以小麦为大宗,而久负盛名的黄河蜜、白兰瓜、黑瓜子成为经济作物中的拳头产品。,粮食总产量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由于人口不断增长,

7、人均拥有耕地不断减少;同时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生产过程中重用轻养等问题更加突出。 工业生产:民勤县有一定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 轻工纺织、 矿产为主要门类。 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006万元,%。工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益。 交通:民勤没有铁路运输、空运和水运,交通运输全靠公路运输。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分支的交通网络,通达全县96% 的乡镇及绝大多数行政村,。公路现状基本能适应交通需要。第二节 红沙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红沙岗矿区位于甘肃民勤县西部,金昌市北侧,行政区划隶属甘

8、肃省民勤县花儿园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061023748,北纬385414390336。矿区范围:北、东分别为F1、F12断层为界;西以东山山子高圈滩红1401钻孔一线为界;南以15勘探线向南1500m为界。南北长约17km,,面积约110km。规划红沙岗镇区位于矿区西南部,河(西堡)雅(布赖)公路6567公里东侧,北为规划建设的煤炭产品工业厂区,南临规划改建的民西公路。以矿区西侧红沙岗村为中心,向东距民勤县城72km,向西到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71km,向南距镍都金昌市67km,至兰新铁路金昌火车站91km,区内地形平坦,便道纵横,皆可通汽车,交通较便利。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

9、貌红沙岗镇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侧,腾格里沙漠西缘,潮水盆地北缘东段,北大山南麓之山前,冲洪积倾斜戈壁平原上,呈典型的干旱戈壁荒漠地貌景观。区内地形平坦而略显北高南低之势,海拔一般在1400m左右,比高一般在5m上下;东北部因基岩抬升而形成剥蚀残丘或沙梁,相对高差多在10m以内,北侧呈低山地貌,(北大山)海拔在1500m左右,相对高差不大于100m。2、气候 矿区属较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其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雪),四季多风,尤以春季风沙为甚。据阿拉善右旗及民勤县气象局1992-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元月份),(元月),(七月份),

10、(七月);,最大年降水量138mm(1996年),(1995年)。雨季为每年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的80%。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干旱季节,极少降雨、雪;,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冰冻期一般在每年10月份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最大冰冻土深度109cm。风力一般为4-7级,最大可达9-10级,历年五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30天。春冬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每年4-5月份有“龙卷风”或沙暴发生。3、水文地质条件(1) 地表水系红沙岗矿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多发育一些近南北向冲沟,仅暴雨时有季节性洪水形成的短暂洪流,向南汇入潮水盆地中央低地。北大山南麓山前见有井泉分布,有第四系潜水溢出地表。以红沙岗村周围

11、井泉为例,水量较少,地质较差(微咸水),仅供当地人畜饮用。向南无地下水自然露头。(2)水文地质红沙岗矿区位于北大山南麓冲洪积倾斜平面上,即位于F1以北的基岩裂水和层间孔隙水区(区)东部。北、西、东分别为F1、f5、f6三条压性断层环绕包围,向南相对开放,且通过水F1断层与区贯通,形成一个既独立又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联系的单元。矿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段粗碎屑岩类,属孔隙含水层,本区各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据此,初步确定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3)供水水源 位于北大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上的矿区内,基本无供水条件,而在矿区东南的潮水盆地腹地(区)

12、半腰子井土山子一带,广泛发育有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湖积沙、砂土层,为富水较强的含水层。据钻孔抽水资料,单井涌水量达1000-2000M/日,含水层厚主基100m以上。 该区具备供水水源地条件,并且区内地形平坦,人烟稀少,地下水资源基本没有开发,是较为理想的供水水源地。4、地震 矿区地处民勤地震带东部。据资料记载,民勤地震带自1952年以来,其中7级地震一次(烈度9度),其余多在5级左右。1989年9月4日,;1990年10月20日民勤地震带南侧的古浪、。上述情况说明,矿区及其邻区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今后矿区及镇区开发建设中,应予以注意,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第三章

13、 规划指导思想、重点和规划依据、期限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深入实施和国家、甘肃省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抓住红沙岗矿区建设开始启动这一良好机遇,分析确定城镇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从大的经济区域和民勤县域出发分析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建设一个具有区域经济互补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经济强镇。3、以为红沙岗矿区生产、生活服务为核心,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繁荣城镇经济,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则来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城镇多元产业结构,实现矿业城镇的长久发展。4、规划要富有超前意识,树立长远观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注重处理

14、好当前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5、按照现代化城镇的要求来考虑各项基础设施的配置,并以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带动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镇发展的长远要求。6、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创造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戈壁绿洲新城。7、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城镇,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规划重点1、准确定性表述城镇性质,合理预测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及用地发展方向。2、突出重点,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应变能力和可操作性。3、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系统建设,创造良好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工矿城镇景观风貌。

15、 第三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甘肃省实施办法5、民勤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6、红沙岗矿区总体规划(太西煤集团民勤县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7、国家及甘肃省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8、相关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第四节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分为二个阶段:近期规划7年: 2004年2010年 远期规划10年:2011年2020年第四章 城镇发展规划 第一节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因素1、红沙岗镇发展具有良好的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逐步实施,甘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已确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民勤县对

16、红沙岗矿区建设的大力支持等都将使红沙岗镇城镇建设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红沙岗镇位于武威市、民勤县、金昌市、内蒙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等地的区域中心位置,可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区域能源供应、物资集散地和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城镇。3、红沙岗镇位于戈壁滩,土地开发利用不受限制且自然地形平坦,适于城镇建设。4、红沙岗为新建小城镇,城镇建设过程中无其它城镇所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5、矿区资源开发利用将带动城镇工业、金融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城镇经济发展。二、不利因素城镇建设自然环境条件差,现状基本无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因此建设初期改善环境、修建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 第二节 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在规划

17、近期,矿区各工业项目均将投入建设,城镇经济发展要利用 这一机会,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建设为矿区工业建设配套服务的城镇工业企业和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规划远期要实施多元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和科技教育事业,避免矿产资源型城镇在资源枯竭期所面临的转型困难,使城镇经济得到长期协调发展。第三节 城镇性质、城镇规模一、城镇发展目标红沙岗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镇自身经济充满活力,服务设施完善,能为红沙岗矿区提供良好服务,生活居住环境优美,最终成为具有戈壁绿洲特色的工矿城镇。二、城镇性质城镇性质的确定是根据城

18、镇区域地位作用、社会经济基础和规划期内职能变化等发展因素决定的,它将对城镇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规划确定红沙岗镇城镇性质为:民勤县西部以煤炭能源工业为基础,具有交通、物资集散和商贸功能的工业城镇。三、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根据内蒙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定的民勤县红沙岗矿区总体规划,红沙岗矿区在矿井、坑口发电厂、碳素厂、原煤干馏生产线、洗煤厂、石墨厂和铁路专用线于2009年全部建成后,企业职工人数将达到14300人。各企业具体人数为: 矿区煤井总人数:9300人 选煤厂 :900人 煤化工厂:850 矿区水电运输设施:350 矿区行政、文教、医疗中心:1200人 辅

19、助附属企业:1300人 其它:100人1、近期人口预测:红沙岗镇规划镇区用地内现状无居住人口,规划镇区近期常住人口由全部企业职工、职工眷属组成。近期人口采用带眷系数法进行预测。单身职工与带眷职工比为6:4,。总人口P=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数P=1430040%X(1+)+1430060% =25740+8580 =34320人2、远期人口预测:根据民勤县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情况,考虑规划远期红沙岗镇进入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机械增长率取30。则:总人口P=34320(1+8+30)10 =49833人通过预测及考虑城镇人口发展有一定的弹

20、性,红沙岗镇近期2010年城镇常住人口取34000人,远期2020年城区常住人口取50000人。(二)用地规模红沙岗镇规划用地范围内为戈壁,不存在占用耕地和林地等问题,且无自然地形条件限制,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可取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第五级,即人均120150平方米。考虑到城镇是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的戈壁上新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将大于已有部分基础设施的普通城镇,所以用地规划指标取下限,按人均建设用地120130平方米左右控制。 用地指标:规划近期镇区建设用地为 平方公里, ,。红沙岗镇建设用地结构表类别代号用地类别(%)国家标准(%)现状比例(%)规划比例

21、(%)R居住建筑用地3050 43.05C公共建筑用地1220 18.70S道路广场用地1119 16.59G1公共绿地26 8.79四类用地之和6585 87.3红沙岗镇建设用地汇总表用地类别面积(公顷)比例(%)城镇建设总用地732.25100城镇建设用地636.48 86.92 水域和其它用地95.7713.08民勤县红沙岗镇近期建设用地计算表分类代号用地名称现状(2004年)规划(2020年)面积(ha)比例(%)人均用地(M2/人)面积(ha)比例(%)人均用地(M2/人)R居住建筑用地158.9935.0946.76C公共建筑用地91.3120.9926.86C1行政管理用地4.9

22、71.421.46C2教育机构用地6.501.491.91C3文体科技用地4.651.071.37C4医疗保健用地3.130.720.92C5商业金融用地65.5915.0819.29C6集贸设施用地6.471.491.90M生产建筑用地21.414.926.30W仓储用地7.391.702.17T对外交通用地3.670.851.08S道路广场用地89.2220.5126.24S1道路用地87.1520.0325.63S2广场用地2.070.480.61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8.461.942.49G绿化用地54.5912.5516.06G1公共绿地46.9610.7913.81G2生产防护绿地7

23、.631.752.24镇区建设用地435.04100127.95注: 。民勤县红沙岗镇建设用地计算表分类代号用地名称现状(2004年)规划(2020年)面积(ha)比例(%)人均用地(M2/人)面积(ha)比例(%)人均用地(M2/人)R居住建筑用地273.9843.0554.80C公共建筑用地119.0518.7023.81C1行政管理用地4.970.780.99C2教育机构用地13.242.082.65C3文体科技用地6.511.021.30C4医疗保健用地3.960.620.79C5商业金融用地83.1113.0616.62C6集贸设施用地7.261.141.45M生产建筑用地47.79

24、7.519.56W仓储用地7.391.161.48T对外交通用地3.410.540.68S道路广场用地107.6716.9221.53S1道路用地105.6016.5921.12S2广场用地2.070.330.41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10.571.662.11G绿化用地66.6210.4733.32G1公共绿地55.938.7911.99G2生产防护绿地10.691.6822.13镇区建设用地636.48100127.30注: 2020年规划镇区5 万人。第五章 城镇总体布局第一节 用地评价红沙岗镇规划用地处于戈壁,地势平坦,无活动性断裂通过,且未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规划发展用地均为适宜建设用地

25、。具体地质状况如下:地层属第四纪全新统(G4),地表上部是风积粉细沙,局部夹薄褐黄色粉土,中、下部主要为山前冲洪积砾沙,局部夹有粉质粘土、细沙夹层和透镜体,厚度在10。该层承载力标准值fk=290kpa。 第二节 用地发展方向红沙岗镇规划用地西为河雅公路,规划镇区不跨越河雅公路向西发展。规划用地北为红沙岗矿区工业企业,用地建设发展受到工业用地和河雅公路的限制。东部和南部用地开阔,且东南与民勤县城、南与金昌市接近,靠近东南部水源地,规划改建的民西路也位于镇区南部,可方便镇区对外联系。综上分析,镇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向东、向南发展。第三节 城镇总体布局一、城镇总体布局原则和目标形成结构清晰、合理完善

26、的城镇形态结构,优化城镇各项用地功能布局和构架对内、对外便捷快速的道路网,最终建设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舒适的现代化工业小城镇。二、红沙岗镇总体布局规划重点考虑因素1、城镇用地发展方向2、城镇建设现状可利用条件3、红沙岗矿区企业建设时序对城镇建设的影响。三、城镇总体布局结构城镇总体布局设单一城镇中心,以城镇中心为基础向四周发展。以规划中的民西公路为主要依托进行路网骨架规划,城镇主出入口为民西公路。规划结构:一心、一环、四片区1、一心:围绕中心广场布置的城镇行政、文化、商业综合中心。 2、一环:围绕中心区,联系中心区与各个片区的绿色环带,绿化美化城镇环境和景观,为

27、城镇居民提供就近休闲娱乐场所。 3、四片区:指以居住、文化娱乐功能为主的四个居住片区,其中东南片区布置部分城镇工业用地,以防护绿地与居住用地分隔。在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规划近期公共建筑用地主要在城镇中心建设,居住用地依托城镇中心和河雅路、民西路建设,同时城镇工业用地也启动建设。规划远期城镇建设逐步由向城镇中心向周围扩散,并完善各项城镇公用设施。第四节 城镇各项用地规划一、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分为四个片区围绕城镇中心布置,各片区既相对独立又通过绿带相连,使居住用地与矿区企业逐步建设、人员数量逐步增加相适应。 按国家村镇规划标准规范规定的相应指标,红沙岗镇居住用地到规划期末达到273.98公顷,%

28、,。居住用地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合理安排住宅、公用服务设施、道路及绿化用地。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按比例适量建设部分工矿职工单身公寓,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够体现戈壁绿洲新城特色。二、公共建筑用地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位于中心区城镇广场以北,各类镇行政管理机构和矿区部分行政管理办公建筑均统一建设,避免“一家一院”现象,以节约投资和土地,提高效率。,%,。2、教育机构用地:镇区规划职业学校一所,为矿区和镇区生产生活培养教育专业人才。中小学均按服务半径和相关规范设置,布置中学两所,小学四所。幼儿园、托儿所布置在各居住片区中心位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3、文体科技用地:

29、城镇公共文体科技用地主要在中心区,围绕中心广场布置,包括各类文化中心、影剧院、小型体育活动场所和科技教育培训场所等,各居住片区中相应安排文体活动场所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镇体育场安排在镇区东部。,%,。4、医疗保健用地:设三所不同规模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医疗保健在各个片区均有安排。,%,。5、商业金融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以中心区综合商业设施和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商业可为城镇居民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6、集贸设施用地:规划除在镇区中心和各居住区布置为居民服务的综合市场和农贸市场外,还在镇区边缘接近过境公路地段布置两处大型生产资料市场,既为矿区生产服务,又可起到周边地区各

30、类生产生活物资集散中心的作用,从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三、生产建筑用地:规划在镇区西南安排对城镇无影响或较少影响, 可为矿区生产服务和能够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新型加工工业企业,特别严格控制有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在此建设。四、仓储用地:,%。分别布置在工业园区周围和城镇出入口,为城镇工业发展、货物周转和城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服务。第五节 城镇绿地景观规划一、城镇绿地建设现状条件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为戈壁滩,基本无植被生长,且气候条件恶劣,风沙大,全年大风日数多达3040天。因此城镇绿地系统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规划原则及措施1、 近远期结合,形成点、线、面、带相结合的完善的镇区绿

31、化系统。2、 注重通过绿化改善大环境,促进镇区与外围防护绿化协调发展,公共绿地与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齐头并进,提高城镇整体绿化质量。3、公共绿地规划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标,使城镇居民生活靠近绿色环境,方便使用。4、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镇绿色文化和空间景观。三、各项绿地规划布局1、 公共绿地A、公园绿地:镇区不设大面积的公园,而是在四个居住片区中心位置各建设居住区绿地,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形成居住区中心,方便居民使用,也可使公园利用率大大提高。环型带状公园,位于镇中心区外围,联系着镇中心区和居住区,为开放式绿地公园,由不同文化主题的小游园和步行系统组成,宽度从30米到

32、40米不等。B、街头公共绿地:分布于城区街头,方便市民就近使用。在镇中心区办公用地和城镇中心广场之间设景观绿地,丰富城镇景观,塑造城镇特色形象。2、 生产防护绿地在镇区西南部建设生产苗圃,为镇区绿化提供服务。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防护林带, 在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设施外围设防护林带,宽度3050米。在镇区环路外围设100300米宽的防护绿地(面积不计入建设用地计算),与镇区内绿环相呼应,构成双重防风体系。3、道路交通绿地建设城镇道路时,要种植适合本地生长和吸污、降噪能力强且形态优美的树种,乔、灌木和草本结合,改善和美化城镇环境。四、城镇景观规划1、景观规划的目标塑造一个具有良好的空间和风

33、貌,充分体现地域和工业特色的绿色戈壁新城。2、景观规划措施、规划重点建设绿化综合广场,通过各种手法塑造广场特色,形成人文景观节点。、建设中心区南北和东西向40米宽的景观大道,通过沿街建筑和绿地组织和丰富城镇景观。 建立内容丰富的环状绿化景观轴,由绿化景观轴串联起各个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绿地。第六章 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 道路交通工程规划一、对外交通规划红沙岗镇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依靠河雅公路和民西公路,分别通往向民勤县城、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雅布赖镇、金昌市等城镇,过境车辆通过河雅路、民西路和镇区外围环路绕行,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镇。镇区东北角建设至矿区和工业厂区的道路。规划在镇区西北部和东南部

34、两个主要出入口设公用长途客运站和停车场、加油站等对外交通设施。河雅公路东侧建设用地要保证退后公路用地距离。二、城镇道路系统1、规划原则(1)结合城镇的发展需要,规划建立与城市性质相适应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及完善的交通组织设施。(2)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城镇干、支路间距和道路断面形式及红线宽度,满足城镇绿化、通风、日照、市政管线和防灾的要求。(3)合理布局城市广场、公共停车场。 2、路网格局:规划路网以南北向和东西向的红线40米的景观大道为主轴,各级路网为辅助,向四周放射,形成五横六纵加一环的方格网棋盘式路网格局。3、道路等级和道路红线宽度规划镇区道路一览表序号路名

35、长度(米)红线宽度(米)断面形式道路面积(平方米)1规划十路 698.0404.5/4.5/3/16/4.5/4.5/3279202规划十一路1087.1404.5/4.5/3/16/4.5/4.5/3434803规划三路2855.2404.5/4.5/3/16/4.5/4.5/34规划一路2538.8325/22/5812415规划二路2682.4245/14/5643776北环路2392.1245/14/5643777规划四路2988.1245/14/5717128规划五路3180.9325/22/59民西路3325.7245/14/57980010西河路 2350.7245/14/556

36、40011规划六路1087184/10/419566 12规划七路1783.5245/14/54279213规划八路2158.3325/22/56905614规划九路1783.5184/10/43209415规划十二路1783.5184/10/43209416规划十三路2145.4325/22/56864017规划十四路1823.0245/14/54375218东环路2157.4245/14/551768备注以上路名均为暂命名,(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命名),具体路名由当地民政部门确定。规划道路等级分为四级。村镇一级道路:红线宽度为2440米;村镇二级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村镇三级道路:红线宽度

37、为18米,村镇四级道路:红线宽度为14米。具体道路断面见道路绿化规划图。4、城市广场规划在镇区中心布置绿化广场一处,以绿化、休闲为主,。5、停车场镇区共设公共停车场6处,结合中心区商业、广场、长途汽车站等公共设施布置。各处停车场用地面积在1600平方米4000平方米左右。三、道路工程技术规划1、道路竖向规划 规划为了合理地、经济地组织用地的土方工程,减少填、挖方的平衡,同时考虑到各类工程管线的敷设及地面雨水的排放等因素,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道路按照用地的自然坡度设计。2、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 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一般根据道路设计车速确定,以下为道路缘石最小转弯半径建议表:道路红线宽度

38、(米)设计车速(公里/小时)缘石最小转弯半径(米)32404033382430202514182010153、平面交叉口的视距 为保证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妨碍驾驶员行车视线,应确定平面交叉口的视距。交叉口视距是根据停车视距确定的。各设计车速对应的停车视距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40353020停车视距(米)40353020第二节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一、规划依据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二、水文地质红沙岗矿区位于北大山南麓冲洪积倾斜

39、平面上,即位于F1以北的基岩裂水和层间孔隙水区(区)东部。北、西、东分别为F1、f5、f6三条压性断层环绕包围,向南相对开放,且通过水F1断层与区贯通,形成一个既独立又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联系的单元。矿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段粗碎屑岩类,属孔隙含水层,本区各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据此,初步确定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三、供水水源 位于北大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上的矿区内,基本无供水条件,而在矿区东南的潮水盆地腹地(区)半腰子井土山子一带,广泛发育有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湖积沙、砂土层,为富水较强的含水层。据钻孔抽水资料,单井涌水量达1000-200

40、0M/日,含水层厚主基100m以上。该区具备供水水源地条件,并且区内地形平坦,人烟稀少,地下水资源基本没有开发,是较为理想的供水水源地。规划在此地区建设水源井,埋设至镇区的输水管道并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因水源地水质矿化度超标,必须经水处理后方可饮用,规划在镇区东北角建设水厂进行水处理后供给镇区日常生活用水。四、用水量计算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采用分类用水预测法,参照同地区同类型小城镇的城市用水量指标计算镇区用水量。用水量包括:综合生活用水量、市政用水量、未预见管网漏失水量(包括消防用水量),不包括矿区和镇区工业用水。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L/人d,远期为180L/人d,市政用水

41、量参照同类型城市用水量指标取综合生活用水量的40%,未预见管网漏失水量取前两项之和的25%。 综合生活用水量 近期130L/人d=4420M3/d 远期180L/人d=9000M3/d市政用水量 近期为1768M3/d 远期为3600M3/d未预见管网漏失水量 近期为1547M3/d 远期为3150M3/d近期总用水量 7735M3/d 远期总用水量 15750M3/d五、管网布置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网,沿居住区布置管道配水至各用户,形成环状管网,周边为枝状管网,由建于镇区的水厂供给区域内的水量水压。给水管网管径DN100DN300。 第三节 城镇排水工程规划一、排水体制规划城区排水体制为雨、

42、污分流制排水系统。二、城镇污水量城镇污水量按城市总用水量的 80% 计,近期日处理量6188M3/d ,远期日处理量 12600M3/d三、污水处理:1、污水处理厂的选择:污水处理厂规划远期修建在镇区西南角工业区内,。用地地势较低,能够使污水自流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与城镇居住、公共设施用地保持了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从而避免对城区居民生活与工作带来影响。2、污水处理厂规模及标准:污水处理厂按日处理能力12000M3/d设计。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为主,城镇工业废水各企业首先自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后,方可排入城镇污水系统。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标准为二级生活处理,处理后的

43、水质应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部分可用于城镇绿化用水,其余部分排入戈壁滩。3、排水管网规划(1)、管网布置原则:按远期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管网布置。(2)、排水管径De300De800。排水管道沿道路东西向的南侧,南北向的东侧敷设。直线段大于50m和交叉处及拐弯处需设排水检查井。 4、雨水工程 雨水主干管沿主干道设置。由雨水篦子收集地面雨水,经雨水井汇集,沿主干管将地面雨水排入戈壁滩。雨水干管DN300DN600。雨、污水管道选用双壁波纹管,电热融连接。第四节 城镇电力工程规划一、现状概况红沙岗地区内现状只有自金昌至内蒙古雅布赖的35KV专线沿河雅路通过,单回路供电,供电可靠性差。二、城镇电源2003年地区电力负荷为108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