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049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师德教育与班主任课程PPT(2015版)课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德育与师德教育,1.紧扣最新考试教材(2015年版)讲解 2.抓住重要考点进行解析 3.设计当堂练习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4.重点围绕案例分析题复习,德育与师德教育培训要点,考点1: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其特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1.德育的实质是( ) 2013年考题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013年考题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品德 D、政治道德,第一章 德育概述,考点

2、2:小德育与大德育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品质的教育,西方国家,道德品质,品质是指什么?,中国,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心理品质法制品质,小德育,大德育,考点3:德育目标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考点4: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注重对学生基础品质的培养2.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力3.具有鲜明的层次性4.注重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5.注重继承性和变革性的统一,(1)中学德育大纲 提出了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目标注重( ) A.基础性 B.道德思维力的培养 C.层次性 D.变革性 (

3、2)我国德育目标既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这反映了德育目标具有( ) A.基础性 B.层次性 C.全面性 D.变革性 (3)我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当作最重要的内容,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目标重视( ) A.基础性 B.全面性 C.层次性 D.变革性,(4)“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做人的教育”,这种德育主要违背了德育目标的( ) A.全面性 B. 层次性 C.基础性 D. 稳定性 (5)我国当前的德育对环境教育、人权教育等十分重视,这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德育目标注重 ( ) A.基础性 B.全面性 C.层次性 D.变革性 (6)德育强调要毫不利己,这违背了德育目标的(

4、) A.全面性 B. 层次性 C.基础性 D. 稳定性,考点5: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性质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1)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是( ) A.教育目标 B.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C.时代特征 D.学生思想实际(1)当前的时代特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 ) A.性质 B.深度 C.广度 D.针对性,考点6:重点区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当前我国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以科

5、学发展观武装学生的头脑。,政治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认同某种政治机构和政党理念 道德教育:同情教育、正义教育、诚实教育、宽容教育、尊重教育、关爱教育、公正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民族意识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阶级教育,1.题干中直接呈现品质,而后问是属于哪一种教育 (1)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是属于德育中的( ) A.道德教育 B. 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 心理教育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是德育中的( ) A.道德教育 B. 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 法制教育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属于德育中的( ) A.道德教育 B. 思想教育 C.

6、政治教育 D. 法制教育,选择题设置考题的两种方式,2.题干直接问:以下属于品质教育的是( ) (1)以下属于德育中的政治教育范畴的是( ) A.公正教育 B. 正义教育 C.科学发展观教育 D. 阶级教育 (2)以下属于德育中的思想教育范畴的是( ) A.理想教育 B. 党的政策方针教育 C.阶级教育 D. 爱国主义教育 (3)以下属于德育中的道德教育范畴的是( ) A.理想教育 B. 同情教育 C.人生观教育 D. 爱国教育,1.思想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 ) 2010年 A.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 B.人生观教育目标、世界观教育目标、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C

7、.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理想教育目标 D.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2010年 A.革命传统教育 B. 世界观教育 C.道德教育 D. 人生观教育,1我国的德育是“小德育” 2邓小平理论教育是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 1.错。德育有“小德育”和“大德育”之分。“小德育”是指德育包含的范围小,只包含道德教育。“大德育”是指德育包含的范围大。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是“小德育”。而我国的德育则属于“大德育”。在我国,德育既包含了道德教育,还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和政治教育。,辨析题,2.错。政治教

8、育是引导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一定社会政治理论和社会行为规范。而思想教育则是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现阶段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因此,它是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 考点7: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处于最核心的是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中小学德育最基本的内容是道德品质教育,1.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 )处于核心地位。 2014年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9、2.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 ) 2012年 A.爱国主义教育 B. 道德品格教育 C. 心理健康教育 D. 法制教育,考点8:心理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心理教育的任务 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教育的内容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1)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心理教育的任务是( ) A.进行心理治疗 B. 实施心理咨询 C.促进心理机能发展与完善 D. 预防心理疾病发生(2)学生李阳患有心理疾病,那么,对于李阳

10、实施心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排除心理障碍 B. 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 C.促进心理机能发展与完善 D. 预防心理疾病发生(3)以下不属于心理教育内容范畴的是( ) A.择业指导 B. 学习辅导 C. 生活辅导 D. 道德教导,考点1:德育过程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区别,第二章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品德教育过程,品德发展过程,德育过程(品德教育)是个体的品德形成(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1.选择题 (1)德育过程是一种( ) A.教育活动过程 B. 品德发展过程 C.品德形成过程 D. 矛盾运动过程 (2)对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德育过程

11、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简称 B.德育过程强调的是发展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过程 C.德育过程强调的是教育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发展过程 D.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辨析题 (1)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答:错。德育过程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育者如何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考点2: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学校德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客体主体,校领导学科老师班主任其他人员,(1)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地位是( ) A.主体

12、 B. 客体 C.主体和客体 D. 主导,考点3:德育过程的矛盾,次要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决定德育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考点4: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1)记住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2)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3)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选择突破口要视情况而定 (4)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的发展应采用不同的

13、方法来进行。如道德认识的获得应该采取讲解、阅读、谈话与讨论的方法;道德情感的激发则需要通过角色扮演、陶冶等体验式方式来进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则需要经过活动、训练和锻炼的方法。,(1)某学生经常出现“好心做坏事”的现象,根据这一特点,德育应该要以( )作为开端。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2)某德育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时常采用的的方法是陶冶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 )。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3)品德发展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这说明品德发展具有( ) A全面性 B特殊性 C.

14、多开端性 D针对性,(4)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统一发展的过程,而在德育的具体实施中,应该要( ) A.以“知”作为德育的开端 B.以“情”作为德育的开端 C.以“行”作为德育的开端 D.视情况而定1.个体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和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 )2010年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的关键的作用。 2014年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 (1)对个体品德

15、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活动(2)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和途径是活动和交往(3)根据这一规律,教育者要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习活动、劳动、社会政治活动、各种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1.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遗传 B.活动和交往 C.已有品德状况 D.心理内部矛盾2.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2012年 A.提高品德认识 B. 陶冶品德情感 C. 激发品德动机 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2014年 A.关键 B.标志 C.内容 D.途径,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1)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外在道德要求与现有品德状况

16、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2)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思想内部矛盾)(3)现有的品德状况是个体接受外在道德要求的起点(4)要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就要唤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1)个体接受外在道德要求的起点是( ) A主观能动性 B.现有品德状况 C活动 D最近发展区(2)促进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A.能动性 B.活动和交往 C.已有品德状况 D.心理内部矛盾(3)某老师提出的外在道德要求符合学生已有的品德状况,但学生对这种要求无动于衷,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师在教育时忽视了学生的 ( ) A.能动性 B.交往性 C.矛

17、盾性 D.自为性,1.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2014年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与变化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规律,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四条:(1)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学校德育应该首先要注重学生品德发展的全面性,让四要素得到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改变当前学校品德教育比较注重道德知识的传递,忽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的倾向。其次要注重多开端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品德状况实施德育的突破口,如某学生总是出现“好心做坏事”的情况,则要从道德认识作为开端

18、,对于夸夸其谈的学生,则要把道德行为作为开端;再次,要注重德育的针对性。不同的要素的发展有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只说不做的学生,则要通过活动、训练和锻炼的方式来培养其道德行为;(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论述题:联系实际,请谈谈如何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德。,根据这一规律学校德育要通过活动来实施。如品德课老师应该要多采用角色扮演、游戏、竞赛、节目表演、参观访问、实践调查等活动方式来实施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内化道德。班主任德育则需要多采用课外活动和班会活动的方式来进行;(3)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据这一规律,学校德育要激发学生的思想内部矛

19、盾。首先要提出稍微高于学生已有品德状况的外在道德要求,让学生产生矛盾,其次要唤起学生的能动性,让其自觉解决这一矛盾。如对于贪玩的学生,教师可向他颁布相应的规则加以约束,而贪玩的学生显然不乐意接受这些规则,这就构成了矛盾。教师可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让大,家讨论贪玩的害处,让该学生认识到贪玩的危害,从而能够自觉地戒除这一不良道德;(4)学生品德的形成是长期与反复教育和提高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学校德育要善于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如对于后进生,由于他们的道德意志薄弱,在教育转化后,不能不闻不问了,而是要跟踪观察,对于他们出现的反复,不能泄气,而是要锲而不舍地继续教育,直至真正得到成功转化。,疏

20、导性原则像大禹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得问题学生明白事理。,1.疏导性原则,堵(以力服人),疏(以理服人),正面教育原则,第三章 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一) 德育原则,对问题学生实施疏导的三种途径,说服,晓之以理,赏识,表扬激励,因势利导,诱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自觉认识错误,学生具有荣誉感。通过赏识方式激发其荣誉感,可衍生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循着学生的“势”加以引导,让其导入正确方向,引发问题行为,特点(兴趣、志趣),中性词,激发前进动力,课余爱打球、下棋、跳绳、上网(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益有害,玩的过多,产生迷恋,给学生带来害处),案例1:一个班上有一伙“小捣蛋”爱玩篮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

21、,常常影响学习。有事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抢别班的球玩,引起纠纷,告到班主任那里。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班主任思考良久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订了几条队规:一服从命令听指挥;二坚持练习守纪律;三不抢外班的球;四不做有损球队名誉的事。此后,每天开展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案例2:班里还有这样一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下课画,上课画,做作业也画,甚至在课堂上画老师的像。我多次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苦口婆心地加以劝说,跟他分析危害。同时,我又从他的爱好入手,有意地给他安排画画的时间,让他负责班里板报的更换,还把他推荐到学校美术特长班学习

22、,他画画的时间增加了,满足了他的心愿。从此以后,他有了学习画画的机会和用武之地,画的画思想健康而且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一次班会上我表扬了他在画画方面的成绩,对他提出更高的希望, 。他在激动中承认了错误,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合理运用时间,学习成绩很快跃居全班中上游。,标准一:案例中有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关键词(说服、说理、苦口婆心、劝导、谈心) ,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案例:我班还有一个姓邓的孩子,脾气很怪,平时沉默不语,经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于是,我找他谈心,我问:“你在家经常发脾气吗?”他点点头。我再问:“妈妈疼你吗?”听到这儿,他流下了眼泪。我觉得事情并非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便把他领

23、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这时他流着眼泪说,妈妈早就去世了,后妈待他不好,经常骂她,在外面还,判断案例是否遵循了疏导性原则的标准,经常受欺负。经过家访,我发现他的后妈并不像他说得那么不讲理,而是小邓有一些坏习惯,比如放学后什么也不做,先看电视,说他几句,他就认为后妈不喜欢他。我调查清楚情况后,开导他:“后妈非常了不起,做了那么多的家务。作为一个妈妈,不管是亲的还是后的,都有责任教育孩子。以后妈妈老了,你还有赡养她的义务呢。”小邓听到这儿,低头无语,默默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在班里讲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歧视同学。从那以后,小邓变得开朗多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请问: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运用了什么

24、德育原则?,标准二:案例中有教师对学生表扬鼓励的关键词句(表扬、赏识、激励、称赞、赞许),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案例:小强很顽皮,常常爬到树上捉鸟。老师批评了几次都不见效。一天,小强又掏了鸟窝,一看是幼鸟,就放回鸟窝里去了。王老师见了,问:“小强,你干什么哪?”小强惴惴不安地说:“我在掏小鸟,可是掏到的那只小鸟太小、太弱,我又把它放回巢里去了。”王老师称赞说:“小强啊,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小强不好意思地问:“老师,我掏鸟窝,您怎么还说我有爱心呢?”王老师说:“小强,你把小鸟放回巢里,就说明你爱护小动物,当然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啊。我想以后你一定不会再掏鸟窝了。”小强听了十分高兴,以后真的不

25、再掏鸟玩了。,标准三:案例中含有对学生“因势利导”的关键信息,即可判定运用了疏导性原则,关键信息,教师根据学生某方面的特点(兴趣、志趣),委托他任务或职务(如担任卫生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这种教育方式可看做是遵循了疏导性原则(因势利导)。,案例:王晓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前几年就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是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沉迷于网上的的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王晓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充分肯定了他通

26、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王晓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定期活动,有计划、有落实,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王晓对自己有了信心,各方面的表现都有进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请问老师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2.长善救失原则 又称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即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判别长善救失原则的标准:案例中出现了教师运用问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积极因素)来对他实施教育的关键信息时,即可判定为长善救失原则!,关键信息,教师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优点(闪光点、积极因素),委托他任务或职务(如担任卫生委员、

27、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这种教育方式可看做是遵循了长善救失原则。,案例:我班有这样一位女生,上初一时父母离异了。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因忙于赚钱养家,对她不闻不问,于是她开始无心学习,把心思放在穿着打扮上,成绩滑坡。母亲的多次打骂,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都被她当作耳旁风,一时间弄得我束手无策。正在这时,学校组织艺术节活动。她的舞蹈在小学时获过奖,于是我找她,让她代表班级参加演出,而且告诉她,老师相信她能为班级拿来一个好的奖项。接受任务以后,她似乎变了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舞工作中去。果然,艺术节中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舞蹈一等奖,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她获奖。捧着来之不易的奖状,望着全班同学的笑脸,她

28、流泪了。从此,她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疏导性原则(因势利导)与长善救失的区别,疏导性原则(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原则,特点(兴趣),优点(闪光点),中性词,褒义词,案例中的学生问题行为是由他的特点(兴趣)引发的,此时,教师通过诱导,把其拉向好的方面,这属因势利导,案例中的学生问题行为与他的优点(闪光点)无关,教师只是借助这一优点去战胜其问题行为,这属长善救失。,案例1:我带的班上有一位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我批评过他好几次,但收效甚微。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位同学干什么事都很认真,于是就把教室门上的钥匙交给他保管,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说:“管好班级的钥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早到

29、校,晚离校。但我相信你会为班级服务好,做一名优秀的勤务兵,对吗?”他高兴地接过钥匙,从此,他早上总是最早到校,下午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不仅改掉了迟到早退的毛病,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老师遵循了什么德育原则?,案例2:在我接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叫范腾飞,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的时候,他总管不住自己的手。上课时他会集中精力在书本上、废纸上画画。下课的时候,也在黑板、课桌乃至墙壁上画画,他这样做引起了我的很大愤怒,曾经对他训斥打骂过,但都无效。后来,我转变教育方式,让他在半小时内画一幅画,而后我就让他展示自己的画,同学们都认为画的不错。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干脆要他在每周指定的时间指导大家画画。后来还让他担

30、任文艺委员。他非常开心,看到老师如此器重自己,范腾飞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成绩进步神速。请问,教师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案例3:我班上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对任何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平时经常拿家里和别人的钱,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在课堂上他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他,他就无理反驳,搞得大家无法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非常爱劳动,并且不怕脏不怕累。于是我决定任命他为劳动委员,他工作特别认真,而且能够身身先士卒。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卫生红旗成了常青树。这时,我及时召开了一个“比谁贡献大”的主题班会,全班学生一致推荐了他,当时他开心地笑了。请问,教师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1.班主任老师总是能够创造条件把后

31、进生李宏的积极性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他在实施德育时善于遵循了( ) A疏导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2教师在教育一学生时,只看到其缺点而失去教育信心,这违背了德育中的 ( ) A.长善救失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平行教育原则13.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了( ) 2014年 A.长善救济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对学生给予

32、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提出符合身心水平的道德要求,判断案例中教师教育方式是否有违这一原则的标准:案例中如果出现了老师不人道地体罚学生(打屁股、手心)和心罚学生(训斥)等现象,则说明其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尊重信任;如果案例中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犯错后迁就、姑息等现象。这说明其对学生只有尊重信任,而缺乏严格要求。这两种情况都是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注意:这一原则往往与疏导性原则出现在同一案例中!,案例:杨强是班上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受老师的喜爱。有一次,他在上语文课时,因不同意老师的观点,与老师争辩起来,不经意地讽刺了语文老师,说语文老师是“饭桶”,引起语文老师大怒,告状到班主

33、任老师那儿。班主任老师听后十分震惊,立即把杨强叫到办公室,开口就是大骂:你才是一个真正的“饭桶”。班主任的训斥引起了杨强的不满,两人争吵起来,最后,班主任老师当场甩了杨强两个耳光,打的杨强哭着跑出了办公室。请问班主任老师违背了德育中的什么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人状况进行有区别性的教育 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个人状况,性格,气质,性别,家庭,历史(前科),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案例中出现班主任家访或通过其它方式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状况,尔后采取教育措施,可判定位是因材施教原则,根据问题学生的特点或优点委托任务,这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34、案例1:我班有个叫晓锋的学生,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很深,上课无精打采,甚至趴着睡觉;下课胡打乱闹,拉帮结派;有时还和任课教师顶嘴,十足一个“黑老大”。我曾一度想通过学校开除他,后来了解得知,晓锋初中学习还不错,后来父母忙于做买卖,无暇照顾他,于是晓锋出入网吧、交结被学校开除的“乱仔”,最后勉强进了高中。于是,我决定用“调虎离山”之计。首先,我把他的座位调到了最前面,让任课教师协助管理,多提问、多鼓励;自习课的时候,我常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让他做一些基础题,并适当辅导;周末学校放假后,只要条件允许,我就把他叫到家里来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晓锋不再上网了,狐朋狗友见不着了,他开始静下心来学习了。

35、,案例2:我班上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对任何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平时经常拿家里和别人的钱,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在课堂上他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他,他就无理反驳,搞得大家无法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非常爱劳动,并且不怕脏不怕累。于是我决定任命他为劳动委员,他工作特别认真,而且能够身身先士卒。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卫生红旗成了常青树。这时,我及时召开了一个“比谁贡献大”的主题班会,全班学生一致推荐了他,当时他开心地笑了。,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又称平行教育原则。是指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

36、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具有教育力量的集体,有正确的舆论(班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准则与纪律,有凝聚力的核心队伍,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应该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 一致性与连贯性的三种情况 (1)校内与校外(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2)学校内部各位教师的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3)对学生各阶段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判别这一原则的标准:案例中出现了老师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这些关键信息时,可判定是与这一原则有关!,(1)“5+2=0”现象是目前德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

37、问题,学校德育应该要坚持( ) A.导向性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学校讲集体主义,家庭讲个人主义,社会讲实用主义”现象是目前德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德育应该要坚持( ) A.导向性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辨别德育原则要抓案例中的关键信息 (2010年招聘考试题目)小黎是初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

38、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值日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的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

39、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问题:根据小黎的特点,对她进行德育时应遵循哪四项德育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2)疏导性原则(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二)德育途径,德育途径,品德课与其它各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和少先队教育,校级教育工作,班级教育活动,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家庭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工厂、农村;参加一定的社会政治宣传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公益劳动 校级教育工作:

40、升旗仪式;重要集会;校长讲话;开辟教育陈列室。 班级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班级报告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 家庭工作: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三)德育方法1.说服法 考点1:说服教育法与锻炼法中参观、访问、调查的区别,说服法与锻炼法中的参观、访问、调查如何区分?目的不同,说服法,锻炼法,目的是树立某种理想和获取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革命传统、爱国主义) 知与情,目的是锻炼意志、训练道德行为和体验道德生活意与行,(1)某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位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法 B.锻炼法 C.

41、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2)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班主任老师带学生参观某社区,这一方法是( ) A锻炼法 B说服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 (3)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锻炼法 B说服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考点2:运用说服法遵循的要求 (1)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服 (2)教师说理时要待人以诚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技巧来说服学生 (4)教师的说理要形象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5)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说服学生,2.榜样法考点1:榜样法的类型,榜样类型,典范,示范,典型,各行各业的高尚人物,家长与教师,学生中涌现的优秀代表,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

42、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说服法C榜样法 D陶冶法,1、强调榜样示范作用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 D社会学习理论考点2:选择榜样的原则,选择榜样的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德智并重原则,3.锻炼法考点1:锻炼法的类型,锻炼法,练习,组织活动,委托任务,委托学生完成某一任务,如委托学生担任课代表、办墙报、布置教室、筹备晚会,考点2:关于委托任务 锻炼法中的委托任务,这种德育方法的运用实质也包含了贯彻德育中的疏导性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考点3:运用锻炼法的要求(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适当加以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 (4)给以适当的赏识以鼓舞学

43、生坚持锻炼,4.陶冶法考点1:陶冶法的类型,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浸染,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音乐、美术、影视、文学、雕塑、舞蹈、诗歌,前者只是情感上感化(关怀、关爱、爱护),后者主要是非情感上的示范(仪态作风、志趣爱好、言行举止、为人处世),考点2:陶冶法与榜样法(示范)的区别,(1)某教师通过对学生处处表现出关怀和爱护来培养它们的道德品质 ,这位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2)语文老师上课时总是能够以自己的语言美去影响学生,这位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44、(3)某教师通过净化班级班风来培养学生的品质 ,这位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4)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品格,组织他们去观看大型舞蹈剧红楼梦。他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说服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5.奖惩法(品德评价法),奖励,赞许,表扬,奖赏,考点1:奖惩法的类型,惩罚,批评,处分,考点2:运用奖惩法应遵循的要求 (1)奖惩必须公正合理,符合实际(2)奖惩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3)奖惩要适度,切忌滥用(4)奖惩要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案例:刚毕业的那年,五年段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班时,

45、我话不说就接了下来。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这小家伙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心、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与他父母商量如何教育他。到他家时,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在同他母亲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亲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回到,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综合考题,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老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小佳同

46、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让他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升到了中等。请问,案例中的老师在实施德育时坚持了哪些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请从案例中逐次指出来。,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疏导性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方法:说服法(谈心);品德评价法(表扬);锻炼法(委托担任劳动委员),凡是要求分析运用了或体现了什么德育原理的案例,或者请运用德育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一定要从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

47、育方法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分析。,(2012年江西省招聘考试案例题)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

48、。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偷盗水果的反映。请结合案例中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1)德育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培养的过程 (2)德育原则:疏导性原则 (3)德育途径:班级教育活动 (4)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锻炼法,案例练习 我班有个一直表现很好的学生刘某,近段时间以来,经常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做一

49、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在学校又与同学吵架,等等。我找他谈心和做工作,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中规中矩了。但是好景不长,国庆节后,他又变得跟以前一样。据我了解,是因为他的那帮狗朋狐友怂恿他一起做坏事。对于刘某的变化,我很是头疼。我决心改变教育方式。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该学生从小由他爷爷带大,对他感情深厚,学生对爷爷的去世念念不忘;学生父母平常对学生关心太少,,和学生共同谈心几乎没有。我此次家访委婉地告诉家长,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快速扭转学生思想问题,这是当务之急。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取得了学生父母的配合。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他,他深受鼓舞,积极

50、备考,终于又走到了年级的前列。同时,也未再出现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走在一起的现象。还有一次家访,始至傍晚,突遇大雨,我没有放弃,顶雨到学生家里。当我到他家时,家长愣了好半天。无声的行动使学生深受教育。从此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请指出该老师教育刘某时遵循了德育中的那些原理?,答案参考: 1.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2.德育原则:疏导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德育途径:家庭工作(家访) 4.德育方法:说服法;陶冶法、榜样法,考点1:区分师德与教师道德辨析题:师德即教师道德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