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652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二、“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四、“863”计划的制定,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努力,取得巨大成就: 1960年11月成功发射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第一颗通信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2、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能增产20%至30%,已推广到欧美,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2、父”。,自主学习,3、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83年,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能力达到每秒一亿次。90年代研制出银河型和银河型巨型计算机,其中银河型运算能力达到每秒百亿次。2002年,联想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科学计算扩展到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经济管理、情报检索、人工智能等方面。“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4、“863”计划的制定: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党中央建议,组织专家对中国高新技

3、术发展战略进行论证。同年底制定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为纪念科学家们的建议,这个纲要命名为“863”计划。,自主学习成果检测,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 2、 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有哪些?(至少说出两位),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钱三强,钱学森,钱学森,我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主攻航空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邓稼先,邓稼先,安徽人。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4、”。,自主学习成果检测,3、研制“两弹一星”的具体成就有哪些?(按时间先后顺序)1960年11月成功发射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第一颗通信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时间:,1960年11月,(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第一颗氢弹爆炸 时间:,1967年6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5、一号”发射成功 时间:,1970年4月,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1986年2月1号,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神州”四号飞船,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杨利伟出舱瞬间,费俊龙、聂海胜出舱后,神六飞天,自主学习成果检测,4 、 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功 ,这种水稻每亩能增产20%至30%,已推广到欧美,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全国范围内空前的粮食饥荒,使他走上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

6、。,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自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惠及全世界。,5、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 。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83年, 研制成功,运算能力达到每秒一亿次。90年代研制出 和 巨型计算机,其中 运算能力达到每秒百亿次。2002年, 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计算

7、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科学计算扩展到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经济管理、情报检索、人工智能等方面。“ ”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银河型巨型计算机,银河型,银河型,银河型,联想,华光激光照排系统,自主学习成果检测,1958年,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百亿次巨型机,王选,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研制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八届政协委员。现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自主学习成果检测,6、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党中央建议,组织专家对中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进行论

8、证。同年底制定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为纪念科学家们的建议,这个纲要命名为 。,“863”计划,“863”计划倡议人,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问题探究,提示: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不久,尽管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旧中国底子太薄,综合国力不强。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并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中国必须发

9、展自己的核武器。,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问题探究,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对科学的热爱;刻苦钻研业务、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科学研究应面向生产、生活,关注国计民生。,问题探究,原子能方面:1991, 1993年,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先后并网发电成功。火箭航天方面:1981年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卫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99年第一艘试验飞船试飞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

10、射成功。生物工程方面: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1981年在世界上最先用人工方法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电子计算机方面:1983年银河l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亿次;1997年银河三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百亿次:2002年,联想集团推出每秒运算能力达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2001年我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国防科大。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2001年我国首台蛇形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大诞生。该机器人在未来作战和抢险救灾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头部装有视频监视器,在运动过程中可将前方景象实时传输到后方的电脑中,科研人员可根据实时传输的图像观察运动前方的情景,发出各种遥控指令。,巩固小结,1、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材料分析,(1)材料中的科学家邓稼先、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什么?他们获得了什么美誉?(2)谈谈你对材料2 的理解。,邓稼先主持研制原子弹,誉为“两弹元勋”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丰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亩产量。,谢谢!,司艳红,邹城市平阳寺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