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743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各村(社区)党委、党总支,各村(居)委员会,镇辖有关单位,政府各站所室:为做好全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工作,根据新型冠状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不同重点场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指南,请各单位抓好工作落实。一、普通居家人员(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

2、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五)若出现发热、咳嗽、咽

3、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二、出行人员(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

4、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14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三、居家隔离人员(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5、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二)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烟、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S)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

6、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四、特定行业人员(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交警、安保人员、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

7、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8、、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

9、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五、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佩戴原则,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

10、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

11、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一)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二)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与注意事项建议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

12、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六、中小学校消毒隔离工作技术指南消毒工作(一)日常预防性消毒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应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按照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预防性消毒方案要求,落实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重点场所的日常预防性消毒,保证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通风换气。(二)出现传染病例时的消毒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在落实日常预防性消毒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生传染病的特点,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进行重点消毒。如当有霍乱、手足口病、菌痢等肠

13、道传染病流行时,应重点消毒可能污染的饮水和食物,以及可能污染饮食的物品;当有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应对空气和飞沫、环境和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当有手足口病等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时,应重点消毒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玩具、衣物等。当发生传染病聚集疫情时,要在社区(乡镇)医疗机构或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消毒人员指导下,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必要时由专业消毒人员开展消毒。隔离管理(一)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病因追踪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坚持以晨(午)检为核心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强化因病缺课学生(幼儿)的登记、报告、追踪,及时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例。对晨(

14、午)检发现的可疑传染病病例要及时告之家长并劝其到正规医院就诊,减少传染病蔓延或病情的延误。校(园)长必须每天及时掌握全校(园)晨(午)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置聚集性疫情苗头。(二)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要高度重视首例患者管理,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做好传染源的隔离,从源头防控疫情扩散。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期间,学校应采取适当方式,家校联动,给予因病缺课学生课业辅导,消除家长、学生因病落下课程的心理负担。当发生传染病聚集疫情时,要在社区(镇)医疗机构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消毒人员指导下,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必要时由专业消毒人员开展消毒。(三)班级观察管理学校(园)发生传染病疫情

15、时,病例所在班级应采取观察措施,加强日常监测。由保健教师或班主任负责开展班级观察,观察期间,病例所在班级应与其他班相对隔离,原则上不得分班、并班;活动、就餐、入厕场所等应尽量分开或错时。如班级出现新病例,应从最后一例起重新计算观察期至期满。观察期详见附件。(四)治愈及隔离期满返校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做好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宣传教育,严格掌握隔离学生复课标准,隔离期满不再具有传染性后,持辖区指定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隔离期满、持复课证明两者必须同时满足)方能返校(园)上课。学校要查看并保存复课证明并做好相关记录。相关要求(一)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是有效阻断感染性疾病传播扩散的最有效方式,也是

16、减少和控制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各学校、幼儿园建立完善本校(园)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必要的消毒隔离设施设备,储备足量、齐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及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落实消毒隔离各项工作。七、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预防性消毒方案(一)消毒对象。预防性消毒对象包括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食堂、学生寝室、公共浴室、卫生间等场所和使用物品。(二)消毒频次。预防性消毒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对环境和物品表面每天至少进行1次清洁。托幼机构按要求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中小学每周消毒1次2次。在节假日返校前后,或

17、当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应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次数。(S)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配置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隔离衣、戴长袖橡胶手套、必要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摘除手套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后应及时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四)消毒方法。根据校(园)实际,选择经济、方便、有效的消毒方法。选用化学消毒方法时,应选择环保安全、无(低)毒、刺激性小的消毒剂;确保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按照说明书配制消毒液;消毒药械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相关要求。1 .室内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是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物、改善室内微环境和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教室

18、、活动室、就餐场所、寝室(宿舍)每天上、下午应至少开窗通风1次(雾霾天气和使用循环风空气净化消毒器除外),每次30分钟以上。可利用午休时间、体育课或课外活动等时间段进行通风,也可在每节课的课间开窗通风。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应采用机械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房间,每月至少清洗一次空调过滤网和过滤器,也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防尘网表面。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采用紫外灯照射(按L5w/m3安装紫外线灯、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或使用过氧化氢等化学消毒剂、中草药空气消毒剂进行气溶胶喷雾或薰蒸消毒,消毒后应及时通风换气。2 .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消毒。对教室、宿舍、办公室、实验室、图书

19、室、公共浴室等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门窗、课桌椅、洗手池、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每天应进行湿式清扫、清洁擦拭。必要时可用0.05%0.1%过氧乙酸、有效氯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50mg/LIOOnIg/L二氧化氯溶液等擦拭消毒,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金属等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可用5000mgL洗必泰或2000mgL的复合季铁盐消毒液擦拭、喷洒,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办公室设施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定期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饮水机可用75%的乙醇擦洗内胆后,使用50mg/LIOOmg/L二氧化氯溶液、有效浸含量25OnIg/L的含澳消毒剂溶液或IOOOOmg/

20、L过氧化氢消毒液注满饮水机内胆进行浸泡消毒,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3 .玩具消毒。托幼机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玩具清洁卫生。布制玩具可采用日光照射(直射阳光下曝晒3h6h,曝晒时注意摊开、翻动使各个部位都接受阳光照射)、煮沸消毒、70。C以上温水机械清洗等方式进行消毒;塑料玩具可用含有效溪为250mg/L的含浸消毒剂溶液、IOOnIg/L二氧化氯消毒液或0.1%过氧乙酸消毒剂溶液等浸泡、擦拭或喷洒,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每日12次;金属玩具可用5000mgL洗必泰或2000mgL的复合季铁盐消毒液擦拭、喷洒,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4 .手消毒。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清洁洗手,

21、若接触污染较大的公用物件,可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也可用0l0.2%碘优、或是醇类、胭类、季铁盐类和醇复配的手消毒剂等消毒,洗净后用清洁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5 .医疗器材消毒。医务室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的乙醇或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备用;剪刀、镶子等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后使用,有条件的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6 .食堂消毒。餐饮具消毒。餐饮具用后首先彻底清洗去污再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制度。消毒首选热力消毒法,煮沸1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10分钟;也可使用远红外线消毒柜,125。

22、C维持15分钟,温度降至40。C以下开箱使用,或使用自动冲洗消毒洗碗机。无热力消毒条件时,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浸含量250mg/L的含澳消毒剂溶液、100mgL二氧化氯溶液或0.1%过氧乙酸溶液等浸泡10分钟15分钟后用洁净水冲洗。厨具消毒。砧板、刀具等食品加工工具、容器应及时清洗消毒,严格做到生熟分开。消毒首选热力消毒法,煮沸1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10分钟;也可用有效溟含量为25OnIg/L的含溟消毒剂溶液浸泡或擦拭消毒,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晾干。餐桌、椅、台面消毒。每天进行清洁擦拭,必要时可01%过氧乙酸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

23、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有效漠含量为250mg/L的含浸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7 .衣服、被褥、毛巾等织物消毒。可采用日光照射,直射阳光下曝晒3h6h,曝晒时注意衣物摊开、翻动使各个部位都接受阳光照射;耐热的衣物可煮沸消毒,将欲消毒的衣物完全浸没水中,加热煮沸15分钟以上或70。C以上温水机械清洗30分钟,再清水漂洗,也可采用压力蒸汽消毒;不耐热的衣物可浸入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溟含量为250mg/L的含混消毒剂溶液、0.1%过氧乙酸或2000mg/L洗必泰等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3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8 .卫生间

24、消毒。卫生间地面及托幼机构卫生间墙面1.4m以下等表面定期清扫、消毒,可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溟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擦,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每日1次2次;清洁用品使用后可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尽量保持干燥。9 .拖布和抹布等消毒。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不同的区域应使用不同的拖布和抹布,食堂和盥洗室的拖布、抹布应专用。隔离观察区域室内物品用具应专用,清洁用具按病种分室使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使用后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至室外。应针对不同区域(如食堂、教室、盥洗室等)用不同的颜色编码清洁用具。清洁桶应在每次使用后清洗、充分干燥后倒置储存。拖布和重复使用的抹

25、布用完后应洗净、悬挂晾干或烘干,必要时煮沸消毒或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快速检测和消毒评估,确保日常消毒效果。八、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样本采集、处理及检测技术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采用混合检测方式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样本采集、包装、运输等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本指南未涉及的检测和结果判定等内容,参考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的附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执行;本指南中未涉及到的生物安全防护等内容,参考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指南和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执行。(二)适合人群仅

26、适用于集中筛查的新冠感染低风险人群。不可用于“应检尽检”的重点人群以及“愿检尽检”的其它人群。(三)操作要求样本采集。1 .样本类型所有调查对象采集咽拭子(口咽)。采集后可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C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一70。C或以下保存。2 .样本采集1人采取2支咽拭子,其中1支拭子单独保存于一管3mL病毒保存液中,编号并标注姓名及采样日期,作为留存样本;另1支拭子与其他4名筛查对象的单支拭子放入同一管3mL病毒保存液中,编号,作为混合样,用于核酸检测。(用于混合检测的采样管在装入1支拭子后,直到装下1支拭子前应旋紧管盖,避免因采样液溢撒造成采样环境的污染。)建议至

27、少2名工作人员配合操作:1名工作人员进行样本采集,在将完成采样操作之后的拭子放入采样管中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形成气溶胶;1名工作人员负责记录样本信息及其他辅助操作。3 .样本编号要求混检样本和留样样本均需要在采样管外编写唯一样本编号,且确保混检样本编号与留样样本编号以及被检对象之间可追溯。混检样本和留样样本需分别存放,并在包装外进行标识。(1)混检样本编号采样点简称+序号。5人同一编号。(2)留样样本编号对应的混检样本编号(采样点简称+序号)+亚序号。每人一个编号。(3)多组分别采样编号可参照4.L3.1及4.L3.2项编号,在采样点简称后增加组别号即可(采样点简称+组别号+序号)。样本的包装和

28、运送。1 .用0.55%含氯制剂消毒擦拭样本管外表面,确保样品管外侧无污染。2 .逐一核对混检样本编号、留样编号、样本信息及样本数量,特别是混检样本与留样信息是否一一对应、可追溯。3 .将样本管放入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样本,将混检样本和其他留样放置在同一个有支撑材料的第二层包装中(如:样本转运桶),第二层包装应防水、防漏、防穿刺,内衬有吸水材料。用0.55%含氯制剂消毒对第二层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确定第二层包装外侧无污染后,将第二层包装直立放置于外包装箱内。4 .填写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样本送检表(附件1),写明留样编号、混检样本编号、被检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采样时间、采

29、样地点等信息。5 .注意事项(1)运输样本的外包装箱在每次运输样本后,均应使用%含氯制剂彻底喷洒,消毒备用。送样人员送样时不应着防护服。(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样本送检表由送样人持有,不能放在送样箱内。样本的交接。在收样时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样本送检表中混检样本编号和留样编号是否可追溯,做好登记并赋予样本受理编号,样本受理编号与混检样本编号和留样编号应可追溯。样本转运箱的开启。打开生物安全柜,在安全柜台面上铺吸水垫单。将样本转运桶放置在生物安全柜内适当位置。打开转运桶,使用0.55%含氯消毒剂对转用桶内壁和样品管进行喷洒消毒,不建议使用75%酒精以免破坏样品标识。取出样品管并检查

30、样本管外壁表面是否有破损、管口泄露或管壁残留等,确认无渗漏后,用0.55%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样品管外表面。如发现渗漏应立即用吸水纸覆盖后,喷洒有效氯含量为0.55%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不得继续检测操作,做好样本不合格记录后销毁。将样本放于样本架上保持直立,核对样本信息和混检样本编号、留样编号。如样本与其相关信息核对无误,检查样本管和封口袋的密闭性,如密闭性良好无泄漏,将留样放置于冷冻保存的样本容器中,用0.55%含氯消毒剂进行外表面擦拭消毒,将混检样本用于核酸提取和检测,留存样本于一70。C以下保存。如发现样本信息与实际样本不一致或混检样本与留样不可追溯,按照无效样本处理,做好样本

31、不合格记录后销毁。将转移出标本后的转运桶,进行内外喷洒或擦拭消毒后从安全柜内移出。注意事项。(1)样本转运桶的开启必须在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打开。(2)样本的消毒、样本信息核对需要两位工作人员配合完成,一位人员接触样本,另一位人员保持相对洁净。(3)样本送检单不可放入生物安全柜内。(四)结果判定和处理。新冠核酸检测需要同时检测两个基因靶标,即ORFlab和N基因。在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及内参均满足质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以下标准判断结果。同时检测两个基因靶标,混检中ORFIab和N基因均为阴性,则结果判为阴性,相关留样结果均判为阴性。ORFlab和N基因任何一个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32、,对该组人员留样样本分别实施一人一检,分别记录和报送每一个留样的检测结果。单个留样的结果判定参照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的附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规定执行。(五)留样保存。留样则应置于一70。C以下保存。混检样本和留存样本均按照新冠病毒样本的管理规定进行保存和处理。需设立专库或专柜保存留样,严格实施“双人双锁”管理,确保样本信息、使用、销毁等步骤记录明确、可追溯。(六)安全防护。样本处理转运桶开启、核酸提取等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操作人员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从事新冠病毒检测标本采集和核酸检测人员需佩戴的防护装备: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喷溅面屏)、连体防护服、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防护装备被受检者的体液、血液等染污,应及时消毒与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