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804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9.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序的重要标志,二、公共生活

2、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禁忌、风俗阶级社会:民间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道德、法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两者关系: 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领域不同。,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3、(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1、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2、大学生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网

4、络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2、 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现代与传统的统一(2)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3)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计算机伦理十诫”:,(1) 你不应当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 你不应当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 你不应当偷窥别人的文件;(4) 你不应当用计算机进行偷盗;(5) 你不应当用计算机作伪证;(6) 你不应当使用或拷贝没有付过钱的软件;(7) 你不应当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 你不应当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9) 你应当考虑你所编制的程序的社会后果;(10) 你应当用深思熟虑和审慎的态度来使用计算机

5、。,在网络生活加强社会公德自律,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一)网 络 概 述,1、网络的含义与特征含义:所谓网络,是指因纵横交错的联系而形成的组织或系统。它可以因不同的环境或场合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如教育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等。特征:网络具有系统性、互动性、关联性、多维性的特征。2、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1)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影响。(2)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网络道德规范(1)自由原则 (2)平等原则(3)公正原则 (4)兼容原则(5)互惠原则 (6)自主原则(7)承认原则 (8)无害

6、原则2、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网络主体应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坚持防微杜渐,处处从小事做起;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更应注重自律;坚持同网络不道德行为做坚决斗争;坚持技术、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层次的同时提升。,(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三)网络生活中的法律,1、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规章2、杜绝自身的违法行为,勇于制止他人违法犯罪行为(1)网络侵权(2)网络犯罪(3)扰乱网络管理秩序,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

7、罚法(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三)环境保护法(四)道路交通安全法(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二、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1、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适用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4、处罚的程序,(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概念: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适用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1、

8、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1、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治安管理处罚原则(1)处罚适当原则 (2)处罚公开、公正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和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适用 (1)主体的适用 (2)处罚程度的适用 (3)不予执行拘留的特别规定 (4)追诉时效的适用,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适用,(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3、违反治安管

9、理的行为及其处罚,1、调查:指公安机关对获取的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线索,进行的专门性调查工作。2、决定:指公安机关调查终结后对确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所适用的具体处罚。3、执行:指公安机关为使处罚决定得以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4、处罚的程序,(二)集会游行示威法,2、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3、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4、违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责任,1、集会游行示威法概述,1、集会游行示威法概述,概念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1)权利保障原则(2)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3)依法管理原则,2、集

10、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1)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2)必须提出书面申请(3)公安机关的审查、许可(4)限制性要求,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负责人:(1)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3)正在被劳动教养的(4)正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许可:(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煽动民族分裂的;(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限制性要求:(1)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

11、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3)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3、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1)公安机关的责任和权力(2)集会游行示威者的责任和义务(3)对其他人的要求,(1)公安机关的责任和权力,应派出人民警察维持秩序,保证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可以临时变通执行交通规则的有关规定;遇有不可预料的情况,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改变游行队伍的行进路线;可以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馆等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12、未经许可不得逾越。,(2)集会游行示威者的责任和义务,未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特定的区域、场所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经当地人民政府决定或批准,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限定于早六时至晚十时;集会游行示威应按许可的要求进行;负责人必须负责维持秩序,严防他人加入,必要时指定专人协助警察维持秩序,协助人员应佩带标志;不得利用集会游行示威违反治安管理法规或进行犯罪活动。,(3)对其他人的要求,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4、违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三)环境保护法,2、环境保护制度,3、防治污

13、染,4、其他公害的防治,1、环境保护法概述,人类正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人口激增土壤资源流失和退化沙漠化日趋扩大森林惨遭破坏大气污染严重水污染加剧贫困加剧战争与核武器自然灾害倍增温室效应影响臭氧层耗竭滥用化学物品能源消耗巨大污染事故多海洋污染严重,(1)概念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特征(1)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2)环境保护法是社会法(3)环境保护法是综合部门法(4)环境保护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1、环境保护法概述,(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4、基本原则,(4)环境保护法的构成体系,宪法性规定,综合性环境基本法,环 境 保 护 单 行 法,(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许可证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环境事故报告制度,2、环境保护制度,3、防治污染,大气污染 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4、其他公害的防治,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公民环保十大行为规范,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3.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

15、刻都在呼吸,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8.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四)道路交通安全法,2、车辆和驾驶人,3、道路通行规定,1、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4、交通事故处理,5、法律责任,1、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概念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在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

16、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3)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依法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方便群众的原则,(1)车辆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2)机动车管理(3)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4)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车辆和驾驶人,(1)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2)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严格遵守各种交通规则,3、道路通行规定,4、交通事故处理,5、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17、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基本原则:其一,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其二,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其三,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3)违反

18、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2)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3)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4)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对有下列行为

19、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2)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3)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4)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5)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2)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

20、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3)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此外,该决定还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参考书目:,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焦国成:中国古代人我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美)亚瑟史密斯:中国人德行,张梦扬、王丽娟译,新世界出版社,2005。李国鼎等著:人与人伦理与公德,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民国七十四年(1985)。(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59。,思考题:,1、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2、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3、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