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830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施方案一、面临形势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产权工作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影响各国发展以及力量对比,知识产权作为竞争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作用更加凸显。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创新需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全省看,陕西正处在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知识产权将在激发创新潜能充分释放,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形势和任务要求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

2、推动和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新格局。过去五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服务全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作用发挥不够;二是知识产权市场化程度不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不足;三是对知识产权的功能定位认识还不够深刻,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仍然跟不上;此外,还存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高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知识产权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知识产权支撑对外开放格局基础不牢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知识产权发展形势,用好已经形成的基础支撑和有利条件,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

3、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陕西自贸试验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重大战略,抢抓机遇、创造条件,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找准深度融入和全面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二、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支撑能力1、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设陕西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展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认定,推动各设区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全覆盖。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支持

4、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加速构建知识产权数字化服务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窗口的总体工作要求,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涉外商事争议解决能力,推进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陕西调解中心建设。2、增强高品质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服务领域,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持续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提升中介服务质量。加大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提升涉外专利申请代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以及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能力。创新公共服务形式,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支持西安专利

5、代办处(国家知识产权局陕西业务受理窗口)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业务受理一窗通办服务能力。优化全省商标受理窗口区域布局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蓝天专项行动,运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智慧监管、动态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完善计划制定、名单抽查、结果公示、数据存档等工作流程及规范,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治自律。4、陕西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

6、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信息集成力度,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综合管理等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进行创新态势、保护效能、服务需求等主题挖掘,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决策支持。5、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入推进国家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研究制定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1、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推动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加重

7、侵权人举证责任,加大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力度。研究建立侵权损害评估制度,加快建设专业化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探索建立侵权行为公证悬赏取证制度,积极发挥公证在侵权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证据辅助作用,着力解决权利人举证难问题。深入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昆仑专项行动,同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行动。完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情报导侦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批捕、起诉工作集中管辖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办案力度,依法监督纠正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和审判违法行为、执行违法行为。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提升审判效率。加强各类知识产权司法案件的统计和公开

8、工作。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围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依法打击侵犯版权行为。建立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专项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对育种材料的创制与保护力度。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治理,推进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加强以秦药为代表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加强对文化产业、传统知识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特殊标志、官方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出台陕西省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探索建立地理标志联动保护机制,推动形成生产地

9、、流通地、销售地联动查处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工作格局。加强专业技术研发和运用,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强化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查处力度。推广应用国家侵权假冒线索智能检测系统和公证电子存证技术,提升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效率及精准度。指导各类网站规范管理,删除侵权内容,屏蔽或断开盗版网站链接。支持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发展应用。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3、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推动设立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升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能力。加

10、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衔接,促进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统一协调。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加强重大案件的督查督办和跨部门跨区域的执法协作。引导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开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实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支持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城市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装备现代化、智能化水平。鼓励行业组织、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4、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标准、证据规则和案例指导制度。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技术调查官工作机制

11、,研究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在西安市检察机关就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开展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完善省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全省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侵权假冒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举报人员奖励力度。5、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设立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拓宽专利快速保护通道,建立集全省重点产业专利申请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裁决、司法衔接相联动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6、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力度,

12、深化中小微企业维权援助工作,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防范和应对指导。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加强秦腔、眉户、陕北秧歌民歌、弦板腔、西秦刺绣、华阴老腔、西安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逐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化、产业化。8、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推动西秦刺绣、富平石刻、凤翔泥塑、安塞剪纸、耀州窑陶瓷、宁强羌绣、洛南草编等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培育形成陕西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四、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1、落实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励政策推动落实国家、陕西关于高等院校、降低知识产权转化中的责任风险。推动落实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减征免征所得税政策,促进市场主体增加创新活动投入,加快知识产权转化。实

13、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加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利有序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鼓励专利权人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促进技术、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设立陕西省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加大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提升陕西版权贸易与保护平台功能,有效推进版权贸易。做好专利奖评选工作,选拔一批能够引领我省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高价值专利项目。推动提升陕西省专利奖授奖层级。2、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重点围绕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能源产业高端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优化产业平台和空间布局等,促进高价值

14、专利运用,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支撑产业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开展商标品牌强省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赋能,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经营能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知识产权扶贫政策措施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化转变,推动扶贫企业、产业依靠知识产权提档升级。发挥好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西安)试点平台、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平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作用。支持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西安)建设。做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工作。深入开展专利导航工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有机结合。3、加快发

15、展知识产权金融优化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体系,建立质押融资风险管控和分担机制,探索试点质物处置模式。鼓励支持知识产权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创新,以知识产权出资作价入股。推动设立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试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4、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深化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组织制度和运行模式创新。助推实施创新型企业腾飞行动计划,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服务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5、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主动对接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建设畅通的技术要素流转渠

16、道,解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创新难的两难问题,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6、专利导航工程构建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相互匹配,专利布局与产业链培育相互支撑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每年实施产业规划类、研发活动类、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项目20项,提升专利导航项目应用成效。7、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和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区域特色农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县域公共品牌。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将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等相结合,推进全省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五、强化实施监测

17、评估要统筹协调有关任务落实,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鼓励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大数据分析等,提高规划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跟踪监测、成效评估,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制定对应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复制推广。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以建设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为目标,以提

18、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根本动力,在更高层面上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加彰显知识产权对全省经济、科技、贸易、文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二)基本原则坚持质量优先,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新问题,重视研判知识产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次、体系性问题。加强重点工作前瞻性研判、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最大限度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主要依靠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坚持法治思维,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加快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行政,构建省、市、县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强化知

19、识产权保护,构建更加高效的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坚持统筹协调,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和区域政策衔接,加强对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各类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和分类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健全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协同共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系统治理效能。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提高涉外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效能,增强市场主体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积极融入国家及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和支撑我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S)发展目标到2025年,

20、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保持中西部先进行列,知识产权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知识产权产出主要指标稳定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PeT专利年申请量达到900件,著作权登记数达到15万件,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别达到160件和IOO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达到150个,授权植物新品种120件。知识产权高效能运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显著加快,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贸易额明显增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0亿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350家。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司

21、法保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权利人自我保护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更加严格规范,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85%,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知识产权高效率管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更趋完善,部门沟通和协调更加高效、顺畅。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贯标单位达到1300家。国家及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园区、县(区)达到60个,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达到68个,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30家。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序发展,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高端服务供给更加充分,版权公共服务站达到50家,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全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布局更加均衡。知识产权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行业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全面加速,人才交流更加活跃,培训更加广泛,形成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达到20人。资料参考:陕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