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842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型与升级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转移与升级,广东财经大学MBA中心,中国招商乱象,沿海地区去海外招商 内地省份来沿海招商 全民招商:每部门都有招商任务,广东如何发家,港澳台商三来一补前店后厂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90年代初,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类低端加工和装配业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则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产品设计、研发及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转移。,国际上五次产业大转移,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英国逐渐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开启了第一次国际性的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输入国主要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

2、及北美国家,美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 20世纪50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美国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德国,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本、技术输出,德国、日本迅速新的“世界工厂”。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日本成为这一时期产业转移的主导国家,向东亚和部分拉美地区转移。由日本所推动的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引领了东亚地区的“雁阵飞翔”,催生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奇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输出国为美、日、德、亚洲四小龙,输入国为发展中国家,亚洲新兴经济体承接了美、日、德等国家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和微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并且把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

3、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双向转移现象,产业高端链条回流欧美发达国家,产业低端链条开始从中国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一 产业转移相关知识,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4、。 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产业转移分类,涉及地域范围不同:国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跨国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转移客体中最突出生产要素特性的不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不同: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和成本节约型产业转移转移的空间流动方式不同:水平转移和垂直转移,产业转移理论依据,1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最初来源于美国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处在高梯度上的地区

5、向低梯度上的地区传递;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的阶段。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部门都是由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落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这个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创新活动包括新兴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由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产业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的区域性梯度差异,使产业转移成为可能,梯度差异是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2雁行模式理论 雁行模式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20世纪3

6、0年代提出,后逐渐完善。雁行模式理论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赤松要认为,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一当地生产一开拓出口一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并呈周期循环。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将上述情形绘制成图,就如三只大雁在展翅飞翔。在一国范围内,“雁行产业发展形态”先在附加值低的消费品产业中出现,然后在整个制造业的结构中都出现雁行变化情况。日本学者山泽逸平将其扩展,提出了引进一进口替代一出口成长一成熟一逆进口五个阶段。从而更加详尽地展示了后进国家如何通过进口先进国家产品和引进技术,建立自己的企业进行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进行出口,而且后来居上取代领头雁的地位,实现经济起飞

7、。赤松要等人更是将雁阵理论引申为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国家国际分工和结构变化的过程,阐释这些国家经济依次起飞的历史过程。,雁行图,3边际产业理论 边际产业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首先提出的,该理论的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外投资的产业应首先选择本国的边际产业,即在投资国内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先进入边际产业行列,该行业中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的高低形成边际产业序列。在同一行业中效率较低的企业较之效率较高的企业先进人边际企业。依次细分,在同一企业中可以分出部门间和生产环节的边际序列。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对外投资应从本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投资是先进生

8、产函数向东道国的转移和普及,主张向发展中国家工业投资,并从差距最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按次序进行,通过投资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特别是要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依次转移新工业、新技术。小岛清的理论对日本的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很少出口高技术。,4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刘易斯从二元经济现实出发,指出在开始阶段,现代产业部门由于面临着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现代产业部门的工人工资只得长期保持低水平;节约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迅速扩张。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传统部门的劳动力逐渐被吸纳,劳动力无限供给结束,城市现代产业部门的工人工资会快速上升,投资者

9、就会把眼光转移到开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上,工业化就进入了新的阶段。现代部门工资从长期徘徊不前到快速提升的转折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刘易斯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了熟练劳动力不足,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于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速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该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了“刘易斯拐点”是产业转移的时机。,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生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条件

10、,1、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由于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级差。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级差的存在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可能。2、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产业转移通常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和跨区域贸易等方式实现,这就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流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规模。因此,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及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3、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不同区域的经济体中,由于要素禀赋、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不同,产业成长的利益格局也会不一致

11、,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利益差,诱发并引导了产业转移以获取比较利益。4、产业竞争。垄断的产业不会发生产业转移,因为企业会通过垄断实现高额利润。只有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最终导致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也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发生还需要动力系统的推动,转移动力,1、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是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发达的产业转出区,随着产业的集聚,在资本、劳动力、技术这些基本生产要素有限流动的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获得的边际收益递减,而土地、水、电等其他生

12、产要素成本增加,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它们结合的难度增大;产业承接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经营成本也相对较低,存在成本的比较优势,出现潜在的产业利差。另外,产业的市场需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进而存在潜在的产业利差。而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导致直接的跨区贸易难以完全实现市场的扩张,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致使产业向存在着比较收益的欠发达地区转移。2、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是产业转移的外在动力。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导致随着产业生命历程中兴起、发展、成熟和衰退周期性的变化,产业所获取的利润呈倒“U”字形变化。3、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迁。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一个

13、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定区域在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相对优势会不断发生改变。虽然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这一相对优势的改变程度,但由于市场的不完善性、社会制度的约束以及交易成本的增加,生产要素供给比较优势的转变难以根本扭转。4、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迁。各区域对产品市场的需求结构也是动态变化的。对于某一特定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该区域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也会由低到高逐渐发生演化。,5、政府政策影响。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同地区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政策、配套服务以及区域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对产业转移的速度、转移的方式以及转移的方向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14、。6、地域文化。另外,区域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对产业的顺利转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与产业转出地相近或相同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能够加速产业转移的进程。1 因此,当存在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时,产业动力系统会促使产业或企业竭力调整自身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转移方式,实现产业转移行为。,二 国内产业转移,国内产业转移图,国内产业转移梯度特征,产业转移呈梯度推进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沿海地区产业转向,珠三角:重工业分布在东西两翼沿海带,山区成为珠三角产业梯次转移、低成本扩张的主战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向华南和泛珠三角延伸长三角:主要转向苏北和安徽,并逐渐转

15、移到河南、山西、陕西环渤海:京津产业转移首选河北,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发展 跳跃点对点的产业转移,如浙商纺织业进新疆,珠三角产业转移,中国产业转移特征,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但其内涵发生着不断变化。从资源密集度来看,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从附加值来看,由低附加值产业(如纺织业)发展到高附加值产业(如集成电路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化纤业,到资本密集型的钢铁、造船、炼化行业,再到兼具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汽车、机械、电器制造业,直到目前的技术密集型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制造业。,产业转移中的问题,产业转移滞后现象比较严重产业承接地投资与创业环境有待改善高技能人才短缺成为瓶颈:高级技工避免产业同构能耗和污染问题,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统筹规划国内产业转移营造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的环境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