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929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十四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省十四五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市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要举措,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履行责任担当的重要支撑,是十四五时期市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第一篇基础与环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金融业呈现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金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为开启全

2、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章发展基础金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59.03亿元、年均增长12.28%;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74.05亿元、年均增长9.16%、增速居全省第4位,贷款余额1305.44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2%、增速居全省第1位保费收入30.52亿元、年均增长15.45%;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765.85亿元、年均增长14.55%;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2.46亿元,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余额11.34亿元。全市金融业保持健康、稳定、快速增长,金融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末

3、,全市金融机构达到59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保险公司20家,证券营业部4家,融资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基金公司1家。先后引进红塔银行、交通银行、锦泰保险、华夏保险、长城证券等9家机构入驻,新设立县乡银行网点9家,4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及地方金融组织互补并存、功能逐步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肋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2020年末,全市扶贫再贷款余额18.2亿元,年均增长86.48%;涉农贷款余额609.54亿元,年均增长11.33%;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5.17亿元,年均增长19.33%,累计带动和服务贫困群众433万人次;累计为12.9万户贫困户和

4、边缘易致贫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1.73亿元;累计发放六大高原特色产业贷款151.78亿元;累计对宜昭、宜毕等9条高速公路投放贷款355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2020年末,全市全口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1.6亿元,比2015年增长131.05%,企业信用贷款余额83.36亿元,比2015年增长98.15%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24万户,贷款余额116.77亿元,贷款利率逐年下降,2020年为5.69%,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2个和0.1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态势。1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1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实现企业上市、挂牌零突破。风险防控成效

5、明显。建立完善风险防控、监测预警、风险化解、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形成了责任明确、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风险防控新格局。全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进,重点金融案件依法有效处置,实现辖内P2P网贷机构市场出清、风险出清,非法集资高发、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全部摘帽出列,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金融工作领导全面加强。单设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统筹推进全市金融工作。全市金融系统毫不动摇坚持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组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的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三严三实

6、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等内集中学习教育,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优化融资结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高水平、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金融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仍显不足:一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金融体量与周边毕节、宜宾、曲靖等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信贷结构不合理,金融资源主要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集中,民营企业融资占比较低,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比重低。市场主体融资过度依赖银行,本土企业股权、债券融资占比较低。三是政

7、策保障机制不健全、发挥效应不足。金融扶持政策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财政金融协同效应未充分有效发挥,贯彻落实上级金融政策有差距。四是金融风险隐患多、防控难。部分企业存量贷款风险较高,信贷资金行业集中度偏高,非法集资风险隐患犹存,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监管措施及力量有待加强。第二章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开启和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将会更加凸显。第一节发展机遇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金融改革开放的潮流趋势不可阻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并保持稳中向好势

8、头,对国际金融资源吸引力明显增强。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在积极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行动等。这些都在不断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金融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造血功能大有可为。从看,全省紧紧围绕考察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加快建设“一区一兵一中心,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大力推进数字建设,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都为金融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从看,全市经过不

9、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未来五年将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围绕”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城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些都为我市金融业补短板、调结构、扩增量、防风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宝贵发展契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第二节发展挑战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关联,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影响深远,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给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等带来扰动和冲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新老矛盾交织叠加,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居民消费

10、能力不足,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全市产业化水平低,企业小散弱、科技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人才支撑不足,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实体经济融资难题依然存在。第二篇思路与目标第一章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和规律,深度融入全市六大战略实施,优化融资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完善金融机制体制,全力支持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城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撑。第二章基本原则坚持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

11、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增强金融对各领域的服务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弱项,加快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民生领域金融服务保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始终牢记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体经济需求为核心,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金融纾困帮扶政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12、,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转变金融服务和发展方式,推动金融与经济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强多方合作,以普惠金融增进社会公平和谐。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金融监管责任和地方属地责任、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遏制新增风险,实现金融服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第三章目标任务坚持打基础、谋长远”的战略定力,坚持抓发展、求创新、补短板、防风险的工作思路,把握发展壮大金融产业和

13、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效两条主线,不断提升金融工作质量和水平,全力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金融产业规模稳步提升。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力、金融产业的竞争力、金融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末,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9%;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0%;保费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4%,保险深度、密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取市外金融机构对融资余额突破600亿元。争取财政支持市级(县级)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

14、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更加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完备、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产品体系更加丰富,逐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地方金融组织相互整合、互为补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1一2家股份制银行,新增市县金融机构10家以上,力争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全覆盖,力争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乡镇(行政村)全覆盖,力争融资担保公司(办事处)县域全覆盖。融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乡村振兴、先进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进一步

15、增强,保险保障和资金融通功能充分发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不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末,力争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贷款户数突破10万户、贷款利率保持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涉农贷款余额突破Iioo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2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0亿元。力争上市企业达到2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家,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达到30家,企业股改达到10家,市级后备企业资源库企业达到30家。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到50亿元,重点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金融创新更加务实有效。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个性化、差异化、

16、定制化、精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供应链金融深入推进,线上+线下场景化、数字化、生态化融资模式全面推进,企业融资便利度有效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直接融资水平不断提高。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具差异化和特色化,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健全建、人才、科技、政策、教育等要素高效协同、多部门协作的区域金融治理体系,建立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保持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金融良好生态进一步巩固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到202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专栏1“十四五期

17、间金融业发展主要指标序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属性1金融业增加值(亿元)59.0390预期性2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1874.052500预期性3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1305.442100预期性4涉农贷款余额609.541100预期性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77200预期性6绿色贷款余额41.61120预期性7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业务余额11.3420预期性8保费收入(亿元)30.5260预期性9上市公司数量(户)13预期性10新三板挂牌企业15预期性11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030预期性12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亿元)050预期性预期13产业发展基金规模(亿元)OIOO性第三篇路

18、径与措施“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业的基本任务是坚守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从业基本要求,将金融业培育成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力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第一章聚焦六大战略,实施金融畅通八大工程围绕全市实施六大战略,充分发挥金融赋能支持作用,实施金融畅通八大工程,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全面保障六大战略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第一节实施金融稳增长工程贯彻落实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围绕市第五次代会确定GDP达到2300亿元的目标任务,按照金融指标与经济指标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深度挖掘金融潜力,充分释放金融潜能,夯实稳的基础。引导银行业金

19、融机构坚持稳字当头,紧紧围绕全市六大战略”八大重点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正确把握金融政策的执行力度和信贷投放节奏,有效加大对实体经济、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扩大贷款投放,保持信贷增长。大力发展人身险、财产险,不断扩大保险规模。专栏2金融稳增长工程重点工作加强金融统计分析和政策运用。定期研判、省金融政策和金融运行形势,加强调度分析,正确把握和执行政策。建立完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经济管理部门金融综合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横向纵向对比,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及综合运用,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空间,推进金融产业发展壮大。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统筹推进。强化金融监管部门、

20、项目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对目标执行中存在困难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建立目标任务分解、督查、落实、考核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第二节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程聚焦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争取创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充分运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用资金规模,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投放。争取开发性、

21、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培育、基础建设、生态环保等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确保涉农贷款总量持续增加。支持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坚守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切实满足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的资金需求,做好信贷质量监测和续贷展期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启动风险补偿机制,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开发差异化的信贷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支持乡村振兴为重点,在专项额度、审批权限、机构设立、产品创新等方面争取上级机构政策倾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一村一品一县

22、一业精准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按照一行一品原则,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切实提高金融助农精准性、有效性。鼓励金融机构为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的各主体提供金融+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闭环融资新模式,实现对贷款资金的封闭式循环管理,降低贷款资金使用风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行农户小额贷款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模式,大力开展惠农e贷富民贷等农户个人信用贷款。强化对归雁兴昭头雁工程等乡村振兴人才计划的金融支持,创新开发人才贷、乡村好青年贷、退役军人创业贷等各类信贷产品。拓宽抵押范围匹配融资条件。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大力开展保单、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

23、圈舍、养殖设施等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努力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创新担保方式,降低反担保条件,实行优惠费率,大力开展农户批量担保业务。不断完善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物处置等配套机制,加大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业务推广力度,畅通农村资产抵押质押融资链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机构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融服务,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支付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

24、,确保以惠农支付服务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为主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供应网络全面覆盖全市有需求的行政村。拓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站服务功能,提供小额现金支取、查询、汇款、代理缴费、金融知识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加大乡村振兴卡归雁兴昭卡等个性卡的发行和使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构建良好的诚信氛围和规范的信用秩序。积极推动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创新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业务管理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实现整村、整乡授信,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实现基本全覆盖。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形成信用、信贷、产

25、业引领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加强乡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专栏3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程重点工作申报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持续增强金融普惠性,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普惠型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增速、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增速5项指标位列全省前列,努力申报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开展乡村振兴融资规划服务。用好用足开发性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保障作用,积极争取国开行省分行为全市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编制十四五乡村振兴融资规划,以昭阳区为重点示范,深入对接开展项目梳理谋划

26、和政府财力分析,做强融资主体,推动融资落地。推动银行选取行政村作为村级规划金融服务试点,主动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融智服务优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在乡镇、大型集中安置点等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配置工作人员,创建集信贷融资、保险服务、政策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重点提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首贷、信用贷、续贷、保险业务等政策宣传、业务咨询,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金融知识培训等,不断增强农户和企业金融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提升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帮助农户和企业获得更高效、更优质、更快捷的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

27、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农村中小银行资本,增强支小支农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在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创新、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健全完善专业化体制机制。鼓励邮储银行分行充分运用乡镇营业网点,大力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探索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与乡镇、行政村”1+1+2结对合作模式,量身定制示范乡(镇)、行政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银行保险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示范点。力争十四五时期打造金融服务示范点11个乡镇、22个村。第三节实施项目融通工程围绕全市确定的十四

28、五重点项目规划,搭建重点项目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畅通政金企对接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金企沟通机制,构建良好的政金企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倾斜,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助力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引导国有大行争做头雁,发挥资金优势,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引导中小银行聚焦配套中小型项目,满足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积极争取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形式为重大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全市融资需求重点项目库,

29、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提高政金企对接实效。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重点项目建立工作机制,确保项目融资落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障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融资,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断贷。畅通高原特色产业融资渠道。围绕做大做强苹果、马铃薯、天麻、竹子、花椒、特色养殖等6+N高原特色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努力增加信贷投放,积极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和产业链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金融需求特点,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合理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积极发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首贷、信用贷。持续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

30、合体、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强镇等重点项目支持力度,促进农业重大工程和三产融合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业+文化传承等新业态。积极稳妥开展肉牛、生猪等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保险保障、融资担保等多方协同作用,更好满足生猪、肉牛等产业融资需求。全面拓宽“苹果贷天麻贷好牛贷等高原特色信贷产品覆盖面,持续开发多元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积极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力争十四五末,6+N高原特色产业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畅通“五网建设融资渠道。围绕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保障网、现代物流网、数字信息网五网建设,创新金融服务,充分运用各类金融工具,解决五网基础

31、设施建设资金难题。积极向省级金融机构争取扩大五网建设专项信贷规模,加大银行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银团贷款筹款金额大、贷款期限长、风险共担的优势,不断扩大银团参与主体,形成合力,做好五网项目的金融服务。通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叠加多重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建设,争取专项债、企业债、公司债、境外债、中期票据、融资租赁、信托、基金等金融工具,拓宽五网项目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五网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加强保险资金直投政策研究,筛选符合保险投资条件的项目,争取保险资金支持五

32、网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贷款给予展期、调整还款计划、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支持,平滑偿债压力。力争十四五末,五网建设融资余额突破IOOO亿元。畅通城乡融合发展融姿渠道。紧扣建设“双百大城市目标任务,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城乡建设、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开发性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提前做好一主两副、多点支撑城乡一体化战略,特别是昭阳区三位一体城市更新项目的谋划、融资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公园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

33、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创新推广适应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的个性化信贷产品。鼓励商业银行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全力满足刚需和改善型住房信贷需求,助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依托资本市场,推动市政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城乡融合典型项目、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等融资渠道。加强支付渠道建设,增加城镇ATM、银行卡受理设施数量,不断拓展银行卡使用范围,积极推广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创新业务,提高城乡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力争十四五末,城市更新项目

34、融资余额达到500亿元。畅通民生事业融滨渠道。持续深化民生金融服务理念,挖掘民生领域重点客户需求并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信贷支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支持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学杂费、生活费等费用,缓解家庭支出压力。加大对医疗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开发医疗+金融创新型服务模式,大力支持智慧医疗建设,在结算、资金、金融科技、惠民就医等方面为医院赋能。推进大病保险业务依法合规开展,积极推动惠农一卡通全覆盖,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精准到户。专栏4项目融通工程重点工作拓宽重大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争取金融机构融资+融智支持,在重大

35、项目谋划中合理匹配财政投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信贷、保险直投、证券市场等多元化资金来源,畅通金融支持重大项目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执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推进投融资联动发展。推动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推动基础设施REITs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交易,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吸引更专业的市场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提高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投资收益水平。建立重点领域财金联动机制。建立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银行贷款财政贴息机制,降低重点领域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推动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政府+担保+保险+银行+企业五位一体的信

36、贷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题。设立重点产业投姿基金。围绕产业强市战略,设立总规模不低于IOO亿元的市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入,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支持我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市场化融资主体。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融智优势,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全要素统筹资源,围绕乡村振兴、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特色文化旅游等领域,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拆分、搭配,不断优化资产组织,实现项目现金流综合平衡收益,有效保障项目实施的经济可持续性,推动项目融资落地。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优化整合存量资产

37、,提升资产质量和规模效应,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方和专业运营管理机构等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一流的金融服务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指导民营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暖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向智能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发展,全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第四节实施绿色金融工程围绕以赤水河流域、金沙江流域为重点的全域生态保护治理和打造美丽、生态、宜居两大任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以金融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强化绿色金融约束支持机制。围绕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将“绿色信贷理念贯穿信贷全流程各环节,严格

38、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项目贷款的准入、审批和贷后管理,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推动绿色金融纵深发展,通过绿色金融支持导向引领各界形成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理念。优先将绿色硅产业、绿色铝产业、绿色矿、清洁能源、绿色生态农业等五大绿色产业项目纳入信贷支持重点,加强对接、提升融资效率。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强化“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强化绿色金融工具运用。发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业务特点和产品优势,突出重点支持对象,为全市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支持赤水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积极争取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贷款

39、、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等多种绿色融资工具缓解绿色项目融资难题,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强绿色保险与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环境行为公开等配套政策的协调配合。探索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保险,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所产生的清理费用给予保障,减轻政府负担,助力环境治理。探索开展碳汇+保险服务新模式,助力绿色环保发展。强化世界一流三张牌“金融服务。紧扣全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发挥信贷资金主渠道作用,推行三张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单列三张牌信贷计划,力争三张牌领域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逐年提高。支持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风光水

40、储、页岩气、水电硅、水电铝等绿色能源项目发展,为全市打造支柱产业集群提供资金保障。支持金融机构聚焦脱贫致富示范区目标定位,继续创新农业产业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实现大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红色文化”避暑休闲乡村旅游”等特色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绿色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推动市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专栏5绿色金融工程重点工作支持绿色项目分类匹配融资工具。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实行分类管理,精准制定融资服务方案。对条件成熟、现金流充足的项目,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方式支持。对项目成熟,急需实施且有一定现金流收益的项目,通过争取专项债券支持。对实施周期长且收益少的项目,争取国际

41、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土地、水、大气等污染防治、环境修复等各类公共服务领域的绿色项目,采取捆绑打包肥瘦搭配上下游联动等方式,增强项目吸引力,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支持。探索采取EOD模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合理搭配,将生态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内化为项目实施主体可依法合规享有的经济价值,实现经济可持续、财务自平衡的市场化融资。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优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授信机制、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等。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生态金融事业部、绿色信贷中心,探索开发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低碳

42、信用卡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排污权抵押授信业务等绿色金融产品,设立绿色信贷专柜。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产权质押贷款,打通资金闭环堵点,解决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难题。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保障机制。探索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财政贴息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担保奖励资金等多种配套政策,通过奖励、利息补贴、保费补贴、担保补贴、风险共担等方式,激发绿色信贷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第五节实施保险扩面增效工程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拓展政保合作领域,加快推动保险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防贫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筹集总规模不低于1亿元

43、的政策性防贫保险资金,为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统一投保,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标准,抓住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致贫关键因素,不断修订完善市政策性防贫保险政策,全面提高政策执行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高效推进防贫保险政策公开、公平落地,与其他帮扶措施、民政兜底政策等共同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精准筑牢防贫堤”。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动农业保险逐步实现由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价格、保收入转变,不断丰富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大力开展政策性保险,力争实现、省财政补贴险种在我市应保尽保。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导向,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

44、发和拓展苹果、天麻、花椒、竹子、马铃薯及肉牛、生猪等高原特色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开展价格指数保险、自然灾害保险、大宗农产品保险+期货等,切实筑牢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后保障线。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和推广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企业的保险意识,提高参保积极性,扩大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十四五期间,力争农业保险规模逐年增加,保费收入累计超过5亿元。大力发展人身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健康保险发展和创新力度,积极发展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障形成良性互补,减轻个人在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医疗费用、疾病损失费用和护理保健费用等负担,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鼓励

45、保险机构针对农村居民需求,特别是脱贫地区群众需求,扩大意外伤害险、定期寿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减轻农村居民支出压力。大力发展普惠保险,探索开展惠民保保险,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障需求。专栏6保险扩面增效工程重点工作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围绕全市苹果、天麻、花椒、竹子、马铃薯及肉牛、生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突出区域资源优势,紧扣、省、市、县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力争愿保尽保、应保尽保,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突破发展和打造市、县重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供重要支撑。争取将天麻、竹笋、花椒、肉牛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纳入全国、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多层次保险服务体系。围

46、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构建保险+期货保险+信贷农险+供应链金融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保险+合作社(协会)+社员保险+核心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全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筑牢“安全墙。大力开展旅游组合保险,通过“保险+文旅+康养保险+康养+体育”的形式建立健全旅游企业与游客的全方位保障制度,打造旅游无忧、文体无忧的旅游模式,提升旅游企业与游客在“文旅康养体育的满意度。构建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积极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适老性强的商业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风险保障服

47、务,发展适应养老机构经营管理风险要求的综合责任保险。争取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第六节实施结对服务工程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和各银行机构金融资源,为全市11个县(市、区)匹配主责银行,充分发挥银行机构融资、融智、融情、融制作用,不断增进银行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县域信贷投放。围绕结对服务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年度金融服务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好县域项目的收集、储备和研判,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帮助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短板;加大县域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县域各项贷款余额不低于上年,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不低于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提升县域服务质效。搭建政银企常态化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主责银行的政策优势,为县域重大项目融资出谋划策,制定融资方案;加强对重点企业经营发展的指导,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核算、还款来源测算等,确保项目收支平衡,达到融资条件;加强探索创新,引进战略伙伴,制定企业+银行+社会资本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大力开展县域金融知识宣传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