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935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地理一轮复习之,拍摄时间2010年5月,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东园小区,工厂,工厂,看图归纳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拍摄时间2004年2月,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看图归纳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20,40,60,20,40,60,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比重(%),2000年,2010年,农村人口,城镇人口,城市人口比重,桐乡2000年和2010年城市化水平比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意义和动力机制,在空间上积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

2、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其他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群或城市带出现,2、城市化的意义,案例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结论:,相互促进,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城市化,1981年不同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由数据可知: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探索发现,二、城市化的特点(时空差异),1、从发展水平和速度看,中期(加速)阶段,初期阶段,30%,3070%,70%,后期(高级)阶段,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一)、城市化的时间差异,2、从人口迁移看,1,2,3,1 中心区,2 郊区,3 农村、小城镇,城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中心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锦囊】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 的人口迁移逐渐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

4、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000万(占全美当时人口1/5)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5、,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1图甲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2乙图表示的是()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城市郊区化 D再城市化,A,C,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落的现象B.乙图中城市人口增长迅速C.乙图中城市内部建筑稀疏D.甲图中表示的现象是城市化的倒退,A,(2012浙江)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

6、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56题。,5、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 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 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 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A,6、 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B,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78题。,7.图9中,反映的现象是 A

7、.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C,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78题。,8.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A.时段 B.时段 C.时段 D.时段,A,(09年上海地理第八题) 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城市规模扩大A. B. C. D.,C,(09年上海地理第八题) 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0

8、11题,11.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 大学城 美术馆A. B. C. D.,B,(1)1950年至201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两城市人口变化图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其原因是_等社会经济问题。,【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

9、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2)公路(3)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地区差异),1.起步早,目前发展慢,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后期(高级)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初期阶段,归纳比较,成熟,高,扩大,边缘,大都市带,低,迅速,不平衡,市中心区,虚假,人居环境,衰落,阅读教材P37-39,填写表格,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

10、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

11、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南美洲国家,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平衡,卫星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化,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张导致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同时部分商业和制造也向市区边缘迁移,加之周围乡村与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因此吸引人口向外迁移。2.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导致城市间就业和发展压力增大,并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生大量的城市问题。3.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这些差别的产生

12、,是因为两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与水平不同。4.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P39活动,18%,47.5%,2011年,51.3%,1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三、中国城市化,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自然资源,大、中、小城市,以人为本,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

13、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012福建)下图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代表

14、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B,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10、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A,中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图例,111998-2007年间,该市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B,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C,(2013四川文综)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北京的雾霾天气,走在充满霓虹灯的城市星空下,看不清太多的星星,天际的轮廓也变得高低不齐。路边有太多的汽车,思考现代文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那些原来的情景已经渐渐远逝。 城里的灯光不要成为迷失你我的霓虹灯,要成为夜空里的另一片星空,要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