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1030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209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全套PPT课件.ppt(2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机继电保护原理,目 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和硬件组成第二章微机保护的数据采集系统第一节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与要求第二节 模拟信号的预处理第三节 采样定理第四节 采用逐次逼近原理A/D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第五节 采用积分型A/D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第三章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电路原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管理微机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第三节 保护微机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第四节 微机保护装置的出口与信号电路,目录,第四章 微机保护中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和分析方法第三节 简单滤波器及其级联的分析方法第四节 用零、极点

2、配置法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方法第五章 微机保护的算法第一节 微机保护的算法概述第二节 基于正弦信号的算法第三节 基于信号为周期函数模型的算法第四节 微机保护中的阻抗算法第五节 微机保护中的比相算法第六节 微机保护中的滤序算法第七节 微机保护中的复数求模值方法,目录,第六章 输电线路的微机保护第一节 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第二节 采用闭锁信号的高频保护第三节 采允许锁信号的高频第四节 高频方向保护中的方向元件第五节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第六节 故障类型判别与故障选相原理第七节 微机保护中的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第十节 微机保护装置中振荡与故障的识别方法,目录,第七章 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 第二节 微机型发电机

3、差动保护 第三节 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 第四节 发电机的失磁保护 第五节 微机型变压器差动保护 第八章 微机保护的抗干扰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干扰和干扰源 第三节 微机保护装置中的硬件抗干扰措施 第四节 微机保护装置中的软件抗干扰措施,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英国剑桥大学的P.G.Mclaran及其同事就提出用计算机构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想,并发表了Sampling Techniques applied to derivation Letter 的文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I.F.Morrison预测了输电线路计算机控制的前景。,美国西屋公司的

4、G.D.Rockefeller发表年了利用数字计算机实现的故障保护的文章。,1965年:,1967年:,1969年:,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教育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世界性的计算机继电保护研究班,对70年代以来的计算机保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保护在电力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美国西屋公司与GE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一套输电线路的计算机保护装置。,日本投入了一套以微处理机为硬件的控制与继电保护装置,全部代替了原有保护,大大减少了控制室的占地面积,并于1980年发表了试运行的结果。,1977年:,1972年:,1979年:,1984年4月,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的以MC6809CPU构成的

5、MDP1型微机线路保护装置。,这是我国研究成功的第一套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并在河北某电厂投入试运行。,我国微机保护的发展从硬件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以单CPU的8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保护装置,其主要特点为:,1 采用8位微处理器MC6909CPU构成硬件系统。2 数据、地址、控制总线须引出插件外部。3 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逐次逼近式A/D芯片构成。4 存储器的容量较小。5 保护的程序和定值都存在EPROM中,定值的修改十分不便。6 仅有软件时钟,当直流电源消失后,时钟停止运行,直流电源恢复后须重新校时。无接受GPS的接口。7 不具备数据远传功能。8 所有保护功能均由一个CPU处理,可靠性低。9

6、代表产品为WXB01型微机保护装置。,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以多个8位单片机组成的多微机系统。,其主要特点为:,1 硬件为五个8位单片机组成的多微机系统。2 数据、地址、控制总线不引出插件。3 数据采集系统为VFC系统。4 保护装置的定值存在EEPROM中,定值修改十分方便。5 设有硬件时钟电路,装置直流电源消失后,依靠备用电池可使时钟继续运行。6 设计了与上位机通信的串行接口电路。7 具有液晶显示电路。调试方便。8 保护功能分散在各CPU中,可靠性高。9 代表产品为WXB11微机保护装置。,其主要特点为:,1硬件是以16位单片机构成的多微机系统。(80C196KB、M77)。2以日本三菱

7、公司的M77芯片构成的微机系统,可以做到总线不引出芯片。,3 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除了有硬件时钟外,装置还具备接受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秒脉冲的接口。,4 数据采集系统为VFC方式,最高转换频率为4MHZ。(VFC110),5 时钟芯片和EEPROM芯片均为串行方式。,6具备较完善的通信网络,可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7 具有友好的人机接口界面。,第三阶段,以多个16位单片机组成的多微机系统。,8 采用多层印刷电路板和表贴技术,增强了抗干扰能力。,9 保护装置具备录波功能。,其代表产品为CSL系列微机保护装置和LFP-900系列微机保护装置。,二 微机保护的现状,硬件方面:,1采用32位D

8、SP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嵌入式系统构成的多微机系统。,2 大屏幕液晶彩色显示,可显示汉字和图形。,3 多层印刷电路板,表贴技术、后插拔方式。,软件方面:,1 支持高级语言编程。人机界面采用WINGDONS系统,2 自适应保护,智能体应用于保护中。,3 人工神经网络在保护中的应用研究。,4 模糊识别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5 小波分析方法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及硬件组成,一微机保护装置的特点,微机保护与常规保护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微机保护可以实现智能化。,微机保护可实现在线自检。,微机保护可 提供附加功能。,微机保护具有调试维护方便。,微机保护具有完善的网络通信功能

9、 。,微机保护便于采用一些新原理。,微机保护的硬件可标准化。,微机保护便于与数字传感器或光CT、光PT接口。,二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构成框图,二次电流电压,DAS数据采集系统,保护微机系统由单片机构成的微机系统。实现各种保护功能,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保护功能可分布于16个插件中。,管理微机系统由单片机构成的微机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人机对话。例如,命令的输入,执行结果的输出显示或打印。,开关量输入输入到微机保护装置中的开关量。在逻辑上仅有两种状态,1或0。一般是保护装置的投退压板,重合闸方式开关的接点位置等。,开关量输出由微机保护的接口电路驱动继电器的部分。一般经光电隔离电路与继电器部分连接。,按

10、键一般为触摸按键,数量为516个不等。,GPS接受全球定位系统秒脉冲的接口。,开入电源开关量输入部分的独立逆变稳压电源,24伏。,电源装置的电源。为输入220V,输出为多个电压的逆变稳压电源。输出一般为5V、+12V(+15V)、-12V(-15V)、24V。,第一节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与要求,第二章 微机保护的数据采集系统,一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将电流互感器二次、电压互感器二次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逐次逼近原理的A/D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VFC芯片构成的积分式数据采集系统。,二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1模拟量。包括模拟量的数量,模拟量的性质,模拟量的动态范围。,2 数据

11、采集系统的数据传送方式选择,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的流程图,采样中断程序,A/D转换完成中断程序,(2) 采样频率的选择与保护原理和采用的算法有关,(3)采样频率还与模拟量的数量,数据传送方式有关。,4 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对于A/D式数据采集系统,精度与A/D芯片的位数有关 。,对VFC芯片构成的系统,精度与VFC的最高转换频率和保护中的算法有关。,3 采样频率的选择,(1)采样频率的选择必须满足采样定理。,一 电压、电流变换器,将CT、PT二次信号变换为适合A/D芯片量程的信号。,起隔离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干扰从二次回路侵入微机系统。,在变换器的原、副边可加一屏蔽层

12、。有利于抗干扰。,二 模拟低通滤波器,为了降低采样频率,满足采样定理,在采样之前先用一个模拟低,通滤波器将频率高于采样频率一半的信号滤掉。,第二节 模拟信号的预处理,图23 A/D式数据采集系统的框图,逐次逼近A/D芯片构成的典型数据采集系统,,三 采样保持电路,A1,A2,R,As,输出,A3,模拟输入,逻辑输入,逻辑参考,Ch,图26 采样保持电路原理图,四 多个模拟通道的采样方式,1等间隔采样和不等间隔采样方式,2跟踪采样和定位采样,3 多模拟通道的采样方式,多通道同时采样方式,顺序采样方式,分组顺序采样方式,第一组 第二组,五 多路转换开关,第四节采样定理,一 门函数的傅立叶变换,(a

13、)门函数 (b)门函数的频谱,1,周期门函数阵列经过傅立叶变换,图211 门函数序列及其频谱,二 冲激函数的傅立叶变换,图212 冲激函数及其频谱,1,1,将冲激函数变换到频域后它是一个连续频谱,对各频率成分的输出均为1。,对该冲激序列进行傅立叶变换可得:,图213 冲激序列及其频谱,三 矩形脉冲采样和冲激采样,当用矩形脉冲对原始信号进行采样时,当用冲激序列对原始信号进行采样时,四 采样后信号的频谱分析,用矩形脉冲采样时,可对式(217)两边取傅立叶变换,可见,,是,的反复,反复周期为,即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按,的间隔重复。其幅度被,调制。,当用冲激单位序列采样时,可对式(218)两边取傅立叶变换

14、。,可见,经冲激序列采样后的信号的频谱,也是,反复周期为,即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按,的间隔重复。各频谱函数的幅度均相等。,的反复。,通过对以上两种采样后信号的频谱分析可知,连续信号经采样后,其频谱总是按采样频率,无限重复。当原始信号的最高频率为,时,如果采样频率,则采样后信号的频谱便不会发生混叠,否则将发生频谱混叠。,第四节 采用逐次逼近原理的A/D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一 模数转换的一般原理,数字量输出,模拟输入,比较器,图216逐次逼近A/D转换原理图,四位A/D转换的逼近过程示意图,第一次设定数码: 1 0 0 0 URUO URUO URU0 UR 第四次设定数码:1111 1101 1

15、011 1001 0111 0101 0011 0001 图217 四位A/D转换的逼近过程示意图,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USC,二模数转换芯片AD7874,图219 AD7874内部逻辑电路图,其主要特点如下,1 片内具有4路采样/保持放大器,可实现4通道同时采样;,2 片内含有快速12位模数转换电路,每通道转换时间为8S,3 输入电压范围为10V;,4 5V供电电源;,5 片上参考电压,三利用AD7874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CON/,CS/,INT/,-5V,R1,C1 C2,-VS,+VS,R2 R3,+5V,第五节采用积分型A/D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一积分型AD转换原理,积分型A

16、D又称为计数式AD。设有一个计数器,输入计数器的脉冲信号的频率为f,计数的间隔为t,则在t时间内,加入计数器的脉冲数为N,则有:,其一是用待转换的电压V控制时间间隔t,使t正比与输入电压V,而记数脉冲频率不变。在t时间间隔内,计得的脉冲数代表了输入电压的大小。,其二是用待转换的电压V控制计数脉冲的频率,使脉冲频率正比于输入电压,而记数的时间间隔不变。则记数结果代表了输入电压的大小。,积分型AD转换原理有电压时间型(V-t型),电压频率型(V-F型)两种方案。,由上式可看出,在计数式模数转换系统中,可用两种方法实现。,二 电荷平衡式V-F模数转换原理,+VS,t0,t0,T,T,t,t,设脉冲信

17、号的周期为T,其中低脉冲的宽度为to,根据电荷平衡原理有如下关系:,因而:,可见,输出脉冲信号的频率与输入电压的瞬时值成正比。,三 两种电荷平衡式VFC芯片简介,+Vs CT CT -Vs,Fout Dcom -Vin +Vin,Fout,1,8,+Vs,Dcom,2,-Vin,3,+ Vin,4,7,CT,CT,-Vs,5,6,1 AD654VFC芯片,其主要参数如下:,电源电压(Vs):,双端5VV18V;,单端5V36V;,500KHZ;,模拟信号输入方式:负端电流输入方式,,正或负端电压输入方式;,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范围:单端供电方式时,0+Vs-4V;,双端供电方式时,-Vs+Vs-4

18、V;,最大输入电流:1mA;,输入阻抗:250M;,输出方式及负载能力:,开路集电极输出,可驱动12个TTL负载;,输出频率与输入电压关系:,满刻度输出频率:,2 VFC110芯片,+15V,5V,1,12 11,10,8,7,680,RP,5,FOUT,50PF,6,3,4 13,25K,2,14,-15V,-,+,-,+,K,图226 满刻度为4MHZ的VFC110的接线图,四 由AD654VFC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电路,Fout(KHZ),Vin(V),0,5,-5,-10,500,250,VFC芯片输入电压与输出频率关系,五 由VFC110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电路,六 VFC110

19、芯片的电压与输出频率的关系,第三章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电路原理第一节 概述,4U,19英寸,变换器插件,VFC插件,CPU1插件,CPU2插件,CPU3插件,CPU4插件,人机接口插件,开关量输入插件,跳闸插件,信号插件,逻辑插件,电源插件,第二节管理微机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由8031单片机构成的8位单片机扩展系统,D0D7,A0-A15,P0口,ALE,P2口,PSEN/,P3.6,P3.7,5V,CS1,CS2/,WE/,RD/,二 按键电路,1 乒乓式按键电路,2 矩阵编码式按键电路,0 1 2,0,1,2,5V,5V,三 并行打印机驱动电路,D1(3),D0(2),D2(4),D6(8

20、),D7(31),打印机电源地(19-30),打印机5V(18),BUSY/RDY(11),选通线(1),打印地,5V,5V,四 管理插件与保护插件的内部通信电路,5V,5V,第三节保护微机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8253可编程计数器芯片构成的计数器电路,Va,Ia,Ib,Vb,Ic,3I0,Vc,(Vxl) 3U0,A3/A2,CS1/,CS2/,CS3/,RD/,WE/,D0-D7,二定值存放电路,拨玛 开关,MEN,5V,A0A6,J4,5V,表32,对应09区,四位拨码开关(M0、M1、M2、M3)的状态,串行EEPROM构成的定值存放电路:,5V,SCL,SDA,三 开关量输出及开关量输

21、入电路,1开关量输出电路,24V +,5V,7400,QDJ,24V-,CKJ1,CKJ2,5V,AXJ,24V-,7400,2 开关量输入电路,并行口,开入电源 24V,外部接点,开入电源,24V,外部接点,5V,5V,第四节 微机保护装置的出口和信号电路,一微机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电路,1,16,8,9,电源地,2,3,4,15,14,13,5,6,7,12,11,10,WXB-11微机高压线路保护的跳闸出口电路,QDJ,三取二闭锁,GP、JL、LX,GP、JL、LX,GP、JL、LX,GP、JL、LX,GP、JL、LX,GP,JL,LX,GP,CKJA U2,CKJB U2,CKJC U2

22、,CKJR U2,GJ U2,GJ4 U2,CKJA1,CKJB1,CKJC1,CKJR1,GJ1,GJ41,本地灯光信号,中央信号,+XM,BDXJ1,GI1,GJ41,CKJA2,CKJB2,CKJC2,CKJR2,BDXJ,GJ12,GJ22,GJ32,GJ U1,FJ2,图317 信号插件电路图,第四章 微机保护中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第一节 概述,数字滤波器的优点,1 无物理器件,滤波器的性能稳定。,2 数字滤波器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 数字滤波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4 数字滤波器不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5 数字滤波器可方便地做到分时复用。,Y(n),X(t),X(n),数字滤波器的框图

23、,第二节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和分析方法,一数字滤波器的冲激响应,设输入信号为冲激函数,,经过该系统后,其输出为,称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当输入为冲激信号时,滤波器的输出反映了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所以冲激响应是滤波器特性的充分描述。,一个任意时域函数,,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无穷多个冲激函数之和。,当输入信号为,时,该系统的输出为,。则有:,对于一个时不变系统有:,所以有:,上式表明,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个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就可以通过上式求出任意输入信号时滤波器的输出。该式是一个卷积分,可表示为:,上式也说明了在时域中滤波器的实现方法。即将输入信号与滤波器的冲激 响应进行卷积分即可实现。,在微机保护中,计算

24、机处理的是离散数字信号。因此数字滤波器应在离散域中实现。用,分别表示与,、,、,对应的离散数字信号:,则:,二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法,在微机保护中实现数字滤波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步:,(1)确定数字滤波器的冲激响应,(2)按采样频率将,(3)用滤波系数与信号的采样值进行卷积,求出滤波器的输出,离散化,形成滤波系数。,三数字滤波器的分析方法,H(Z)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令传递函数中的Z为:,幅频特性为:,相频特性为:,第三节简单滤波器及其级联的分析方法,一差分滤波器,差分滤波器的差分方程形式:,式中:,对上式作变换,得:,求得传递函数为,令:,幅频特性:,相频特性:,2,3,4,0,从而可求得

25、滤波器能滤除的谐波次数为:,2,1,二加法滤波器,加法滤波器的差分方程形式:,式中:,对上式作变换,得:,求得传递函数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滤波器能滤除的谐波次数为:,3,5,2,1,0,积分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三 积分滤波器,Z变换的形式为:,传递函数为:,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滤波器的相频特性为:,滤波器能滤除的谐波次数为:,四加减滤波器:,该滤波器的特点是轮流进行加法与减法运算。其差分方程为:,对应的变换形式为:,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为奇数和,为偶数时,滤波器的特性有所不同。,当,为奇数时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当,时,滤波器的输出为零。,从而有:,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

26、形状与差分滤波器的形状类似。,当,为偶数时其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表达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形状与加法滤波器的形状类似。,当,时,滤波器的输出为零,从而有:,五简单滤波器的级联,设采样频率为600HZ。用差分滤波器、加法滤波器和积分滤波器进行级联。差分滤波器、加法滤波器、积分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分别为:,差分滤波器,加法滤波器,积分滤波器,级联后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滤波器对应的差分方程为:,级联后滤波器能够完全滤除直流、3、6、9、12次谐波分量。,其幅频特性为:,其相频特性为:,如果我们把级联后的滤波器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的幅频特性。可得 :,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第四

27、节 用零、极点配置法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方法,一 N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差分方程和滤波器的零、极点,N阶线性时不变系统可用下面的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从而可得传递函数为:,该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可以表示为以下连乘积的形式:,用,代入得:,Z平面上的单位圆,称为滤波器的零点;,称为滤波器的极点;,二 用零、极点配置法设计非递归型数字滤波器,在传递函数的公式(446)中,令:,,则:,据此传递函数设计的数字滤波器称为非递归型数字滤波器。将该传递函数表示为连乘积的形式:,为滤波器的零点,因该滤波器只有零点而没有极点,所以又称为全零点滤波器。,假定对,次谐波设置为零点,则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设采样频率为6

28、00HZ,则,对直流分量、基波、二次谐波、直到11次谐波分别设置为零点,求出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如下。,滤除直流、十二次谐波分量:,滤除基波、十一次谐波分量:,滤除二、十次谐波分量:,滤除三、九次谐波分量:,滤除四、八次谐波分量:,滤除五、七次次谐波分量:,滤除六次谐波分量:,即有:,设采样频率为600HZ。则:,用零、极点配置法设计两个数字滤波器。一个要求保留基波分量,而将直流和其他各整次谐波都滤除。另一各要求保留三次谐波,而将直流和基波、二次、五次谐波滤除。,保留基波分量的滤波器:,滤波器的差分方程:,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基波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保留三次谐波的数字滤波器:,滤波器的差分方程:,滤

29、波器的幅频特性:,滤波器对三次谐波的响应为:,三 用零、极点配置法设计递归型数字滤波器,当式(446)的传递函数中,分母的系数,数字滤波器的当前最新输出不仅与历史上的输入有关,而且与历史上的输出有关。因此,这种滤波器成为递归型数字滤波器。递归型数字滤波器不仅 有零点、而且有极点。,时,构成的,极点应设在单位圆内。,针对某次谐波设置一对极点为,则极点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取,,对基波设置为极点,采样频率为600HZ,,。则极点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在直流、二次、三次谐波处设置零点,对应的传递函数为:,递归型滤波器的总传递函数为:,递归型数字滤波器所对应的差分方程为:,该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当,时,对

30、基波分量,,时,对基波分量,滤波器,,对极点频率的输出响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滤波器,滤波器的输出响应为5.22。当,的输出响应为1.52。可见,第五章微机保护的算法第一节微机保护的算法概述,算法是研究由若干个采样数据(已被量化)求取被测信号量值(包括有效值、相位、比值等)的方法。,算法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算法的计算精度。二是算法所用的数据窗,第二节基于正弦信号的算法,一 半周内取最大绝对值算法,二半周绝对值积分算法,图52 半周绝对值积分算法示意图,设积分的结果为S,则:,从而可求出有效值:,在计算机中如何求积分呢?我们可以用求面积的方法求出S值。,S1 S2 S3 S4 S5 S6

31、,U0,U1,U2,U3,U4,U5,U6,对于一个纯正弦信号,取绝对值后必有,。 所以,上式可写为:,即有,将S值代入式(54)中,得:,式中:,三一阶导数算法(Mann_Morrison算法),设:,则有:,从而可得:,测量阻抗:,在计算机中如何求导数呢?通常是用差分来代替求导数。,图54由采样值计算导数的示意图,t1时刻电压的导数为:,时刻的电压,由平均值求得:,五 采样值积算法,设:,取,和,两采样值的乘积:,1 两采样值积算法,取,和,两采样值乘积得:,于是有:,如果都用电压或电流信号的采样值,则=0,此时可得,由于T是预先选定的值,所以sinT是常数。例如采样频率为600HZ,选定

32、T=Ts,即t1和t2两个时刻仅相隔一个采样间隔,则sinT=0.5。当选择T=T/4,,,则sinT=1,cosT=0,则有:,2 三采样值积算法,第三节 基于信号为周期函数的算法,一 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及各次谐波的关系,根据傅立叶级数的性质和三角函数的正交性,有,对于基波分量,取,,则可得:,将正弦基波信号表示为另一种形式:,,,基波信号的有效值和相角分别为:,二 在微机保护中,用采样信号实现傅立叶算法,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方法:,设,是与连续函数,对应的离散序列。其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定义为:,取一周期的采样数据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则有,分别为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后基波分量的虚部和实部。即,由,即

33、可求出基波分量的有效值和相角。,类似地,可得出求,次谐波的虚部和实部分量的公式为:,三 全周波傅氏算法,当N=12时,上式为:,全周傅氏算法的另一种形式 :,注意到表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离散化后的系数仅有三组值,即0.5、0.866、1 。因此,我们也可以用下式求出,。,四 半周波傅氏算法,当N=12时,上式为:,五 一阶差分后半周波傅氏算法,当N=12时,上式为:,第四节 微机保护中的阻抗算法,一 基于正弦信号的计算电阻和电抗的算法,设母线电压为U,流过保护的电流为I,当U、I均为正弦信号时,可表示如下,当采样频率为600HZ 时,工频信号每个采样间隔所对应的电角度为30度。因此,上式可改

34、写为:,同理,可写出:,对于正弦信号,,。所以有:,联立以上两式即可求出R 和X值。,二 用傅氏算法的实部、虚部结果计算阻抗,设基波分量的电压和电流可表示为:,所以:,三 由电压电流的微分方程式计算阻抗,针对两个不同时刻建立如下方程:,四 接地故障阻抗的算法,以A相接地为例:,令:,,,则有:,补偿系数的推导:,由故障分析的理论可知,发生接地故障时,母线电压与正序阻抗满足以下关系:,四 高阻接地阻抗的算法,2DL,M,N,1DL,为求出正确的L值,对上式作如下变换:,令:,则上两式变为如下形式:,令:,1 用M侧的零序电流代替故障支路的零序电流。,则有:,令:,则得:,从而可求出:,2 用M侧

35、的全电流与零序电流之差代替故障支路的零序电流。,对A相接地故障,有:,第五节 微机保护中的比相算法,一 电流一阶差分后与电压瞬时值符号比较法,设电压的采样序列为:,电流的采样序列为:,当符号相异时,计数器的值加1,当符号相同时,计数器的值减1,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C,当满足:,时判为正方向。,二 利用傅氏算法的实部、虚部判断两信号的相位差,1 余弦型判据,设:,所以,可将判据变为:,所以判椐为:,即:,设有:,2 正弦型判据,设有:,所以判据为:,三 、三采样值积判别法,电压、电流为正弦信号。电流落后电压的角度为,。,为连续三个电压采样值。,是与电压采样值相隔,点的三个电流采样值。,设采样频率为

36、600HZ。,当取:,,上式变为时:,判选择据为:,对应的角度范围为:,当取,时,上式变为:,选择判据为:,对应的角度范围为:,第七节微机保护中的滤序算法,一 零序分量算法,二 负序分量的算法,1由对称分量法关于负序分量的定义求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的方法:,将上式变换:,当采样频率为600HZ时,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角度为30度,因此,上式可写为:,2 利用傅氏算法的实部、虚部结果求负序分量的算法:,负序电压的实部分量:,负序电压的虚部分量:,第八节 微机保护中的复数求模值方法,在应用傅氏算法时总是分别求出某次谐波分量的实部和虚部,然后用下式求幅值:,然后用下式求幅值,正序,-j0.5,+1,j,0

37、.866,-0.866,负序,设:,又设:,为,的近似值。令:,,,令:,则:,由此式可作出,的关系曲线。,图516,关系曲线,0.4,0.3,0.2,0.1,0.2 0.4 0.6 0.8 1.0,由图516 可见,,以下介绍及种近似方法。,1 取,2 取,则:,3 令,分析表明,当,的幅角在,范围内时,可取:,为计算简便,可取:,则:,则:,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4 泰勒级数展开法,设:,,,是该方程的一个根。则必有:,假设有一个接近,的近似根,,且满足:,将,在点,处展开为泰勒级数,由于,的各阶导数为:,故有,在点,处的精确泰勒级数展开式:,从而可求出:,式中:,为,的近似值,,为误差

38、项。当,时,,是一项二阶无穷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取,。,取:,并将,用,表示,则:,第六章 输电线路的微机保护,第一节 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一 全线速动保护的提出,2DL,1DL I段 1DL、2DL I段 2DL I段 2DL II段 两侧均为I段 1DL II段,1DL,二 纵联保护的分类,1 导引线纵联差动保护,2输电线路载波保护(高频保护),3 微波保护,4 光纤纵差保护,三 高频保护通道,1 相地制高频保护通道的构成,1,2,3,4,5,6,7,8,阻波器,结合电容器。,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放电间隙,接地刀闸,2 相相制高频保护通道,四 高频保护中的收发信机,发信控制,停信控制,至

39、保护装置,图66 音频接口功能示意图,第二节采用闭锁信号的高频保护,一 采用闭锁信号的方向高频保护的原理,采样闭锁信号的方向高频保护的跳闸条件:,1 相电流差突变量电流起动元件动作;,2 正方向元件动作; 3 先收到10ms高频信号; 4 然后收不到闭锁信号;,对于内部故障的MN,线路来说,线路两,线路来说,线路N,侧的正方向元件不动作,N侧发信机一直处在发信状态。N,侧保护不满足跳闸条件。,线路P侧的正方向元件动作,但是由于收到N,侧发来的高频闭锁信号,所以,,P侧保护也不满足跳闸条件,从而非故障线路上的高频保护不动作。,侧的正方向元件都动作,两侧的发信,机均停止发信,于是,两侧的方向高频保

40、护都满足跳闸条件,使断路器跳闸。,对于感受为区外故障的NP,二 采用闭锁信号的高频保护的逻辑框图,1 采用一个启动元件带来的问题,区外故障的某一点故障时,如故障电流刚好等于启动元件的定值,由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和启动元件动作值的离散性,可能造成近故障点侧的启动元件不动作不能发出闭锁信号,从而造成远故障点侧保护误动。,2 区外故障切除由于近故障点侧的启动发信元件先返回,而远故障点侧的正方向元件后返回造成的误动。解决的方法是在发信回路增加延时返回措施。一般延时返回时间取0.2秒即可。,3区外故障时,如果近故障点侧的起动发信元件拒动而不能起动发信时,则造成远故障点侧保护误动。,4采用闭锁信号且设有远方

41、起动发信回路后,在单侧电源发生内部故障时,电源侧保护会拒动。,高频闭锁方向保护的逻辑框图,手动发信,跳闸停信,远方发信,至高频通道,至跳闸,三 功率倒向对方向高频保护的影响,2DL,1DL,3DL,4DL,5DL,6DL,D,图610 环网中功率倒向示意图,图611 判别功率倒向的逻辑框图,起动元件,正方向元件收 信,第三节 采用允许信号的高频保护,一 允许信号的方向高频保护的原理,保护跳闸的条件是:,1 相电流差突变量起动元件动作; 2本侧正方向元件动作; 3收到对侧发来的允许信号;,3,发信,1,2,跳闸,图612 超范围允许式和欠范围允许式逻辑框图,二 采用允许信号的高频保护带来的问题及

42、解决方案,1 区内故障通道破坏会造成保护拒动,设有解除闭锁式。,解除闭锁式跳闸的条件是:,1起动前收到的导频信号正常;,2起动后收不到导频信号,同时也收不到跳频信号;,3 故障为相间故障;,4 本侧正方向元件连续动作一段时间(20MS),2 单侧电源内部故障时电源侧保护拒动,设置三跳回授功能。,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可由开关量输入检测到),如收到对侧发来的允许信号,则立即向对侧发送一个允许信号。采用这一措施后,即可解决上述情况下的保护拒动问题,三 闭锁信号与允许信号高频保护的比较,第四节 方向高频保护中的测量元件,一 方向阻抗测量元件,二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三 负序功率方向元件,四 突变量方

43、向元件,工频突变量方向元件的原理说明如下:,其动作判椐为:,反方向元件称为,其动作判椐为:,正方向元件称为,正方向故障,将,代入正方向元件的判椐中,得,将,代入反方向元件的判椐中,得,方向元件的动作区为:,反方向故障:,将,代入正方向元件的判据中,得:,将,代入反方向元件的判据中,得:,正方向突变量元件的判据中的,一项称为补偿电压。,目的是为了提高正方向元件的灵敏度。,对于一个大容量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下长线路末端发生故障时,如果不加入补偿电压,则有:,由于,,从而造成,很小,方向元件的灵敏度不足。,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当,时,取,当,时,取模拟阻抗的一半。,突变量方向元件的优点:,,灵敏度

44、不会降低,1 分析所得结论与故障类型无关。,2 非全相运行、系统振荡方向元件的性能不受影响。,3 适应过渡电阻能力强,4 可适用于具有串联补偿电容的高压输电线路,5 对于大系统长线路加入补偿阻抗,第五节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二 微机距离保护中的阻抗元件,B,A,C,D,带偏移的四边形特性,多边形特性,圆特性阻抗元件,测量阻抗在A区的判别式:,C,A,B,测量阻抗在B区的判别式:,测量阻抗在C区的判别式:,第六节故障类型判别与选相元件原理,1 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1)单相接地故障,(2)两相接地故障,(3)两相故障,(4)三相故障,结论:,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的两相电流差为零,与故

45、障相有关的两个差电流绝对值相等;当发生两相或两相接地故障时,故障两相的差电流最大,而包含有非故障相的两个差电流相等;对于三相短路,三个相电流差相等。,2 序分量电流相位比较选相元件,C相接地,A相接地,B相接地,BC两相短路 CA两相短路 AB两相短路,BC两相接地短路 CA两相接地短路 AB两相接地短路,由图625的电流向量图可以看出:,与,(2)B 相接地时,,超前,(3)C相接地时,,滞后,(4)BC 两相接地和BC两相短路时,,与,(5)CA 两相接地和CA两相短路时,,滞后,(6)AB 两相接地和AB两相短路时,,超前,;,同相位;,(1)A相接地时,,相位相反;,平面划分为三个动作

46、区,每个动作区为,。,对单相接地故障,A相选相动作区,B相选相动作区,C相选相动作区,对两相接地和两相故障,可以将平面划分为三个动作区。每个动作区为,CA、CAN故障,AB、ABN故障,BC、BCN故障,(1)零序电流,当,区别是否为接地故障,(2)判别,区别单相接地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A相接地动作区,B相接地动作区,C相接地动作区,AB和ABN动作区:,BC和BCN动作区:,CA和CAN动作区:,3 模分量选相元件,A相,模零分量,B相,C相,模1分量,模2 分量,(1) A相接地故障 边界条件:,由克拉克变换法求出:,(2) BC两相接地故障 边界条件:,由克拉克变换法求出:,所以:,(

47、3) BC两相故障,边界条件:,由克拉克变换法求出:,所以:,(4)三相故障,边界条件:,由克拉克变换法求出:,结论:,A发生接地故障时,必有模零分量产生,而相间故障时,零模分量为零;因此可用判断有无模零分量区别接地和相间故障。,B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征是模2分量等于零,而发生两相接地故障的特征是模1分量与模零分量之和为零。,C发生两相故障时,模1分量为零,而发生三相对称故障时,模1和模2分量均不为零。,第七节微机保护中的工频变化量阻抗测量元件,一 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的基本原理,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的动作方程为:,三个相间补偿电压分别为:,对接地故障,三个相补偿电压分别为:,为整定门槛电压,取故

48、障前工作电压的记忆量。则:,。,为整定阻抗一般取,取故障系统网络,在正方向区内、正方向区外、反方向发生故障时,、,的关系如图632所示。,1DL,2DL,(a)正方向区内故障,(b)正方向区外故障,(c)反方向故障,二 正向故障时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正方向故障的阻抗动作特性,取:,代入动作方程中得:,于是有:,图634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正方向故障的动作特性,反向故障时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取:,代入动作方程中得:,于是有:,第十节微机保护装置中振荡与故障的识别方法,(一)反映测量阻抗和测量电阻变化率的区别振荡与短路的方法,(1),(2),(二)由,和,为判据判断短路与振荡的方

49、法,(1)不对称短路的判据,单相接地故障:,所以有:,两相短路故障:,所以有:,两相接地短路故障:,所以有:,对一个双侧电源系统,流过保护的电流是由故障支路分流而来。设保护安装在,侧,,分别为,侧各序电流分配系数。,。则对各种故障类型,流过,侧的各序电流关系为:,且有:,单相接地故障:,所以:,两相故障:,所以:,两相接地故障:,对故障支路有:,分配到,侧的各序电流分别为:,所以有:,由于在线路末短故障,所以分配在,侧的零序电流很小。,则:,由于故障点在线路末端,所以一般有:,故该式的比值将小于0.5。,而判据中的,故在这种情况下,M侧的判据不能满足要求。,一般取0.66,,如何确定,设在振荡

50、过程中又发生区外短路,而振荡中心落在本线路上,且,。,的取值呢?,当,,振荡中心的电压:,,所以:,。,故障发生前,D点的电压 :,D点发生两相接地故障,故障支路的正序电流为:,又设:,所以:,分配到,侧保护的各序电流为:,由于振荡时的电流,为正序电流,故,侧合成的正序电流为:,设对,侧有:,则分到,侧的负序和零序电流分别为:,令,的正序电流与负序和零序电流之和的比值为,。,考虑到:,代入上式中,经化简得:,令:,则:,的大小反映了故障点的位置变化。当D点从振荡中心向电势,侧移动时,,从0变化到1。K=1时,,D点发生两相故障,故障支路的电流为:,分配到,侧保护的负序电流为:,正序电流与振荡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