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箱.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章节标 题页 码超级链接第一章人力规划工具第003-007页点击第二章人力测评工具第008-011页点击第三章招聘面试工具第012-016页点击第四章培训开发工具第017-019页点击第五章工作分析工具第020-022页点击第六章薪酬管理工具第023-025页点击第七章绩效考核工具第026-028页点击第八章第029-031页点击二级目录人力规划工具1:SWOT分析法2:价值链分析法3:决策树4:波士顿矩阵5:德尔菲法SWOT分析矩阵五力模型定员定额法马尔可夫模型人力测评工具1:文件筐2:九型人格3:人格评估工具-MBTI4:韦氏智力量表5:瑞文测验6:无领导小组讨论7:卡特尔十六种个性
2、因素量表(16PF)8: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MMPI)9:大学生人格问卷(UPI)10:投射测验11: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招聘面试工具1:心理测验法2:结构化面试法3: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工具4:公文筐测验工具6:情境评价法工具7:内部选拔法工具8:人才模型 工具16管理评价中心法工具17结构化面试法工具18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法及案例工具19丰田公司选拔计划工具20胜任特征模型工具21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工具22艾森格人格测验工具2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工具24通用的培训技术工具26职业阶段划分设计工具工具27约翰?霍兰德的职业性向选择工
3、具工具28埃德加?施恩职业锚的预测工具29冲突处理的方法培训开发工具工具1:学习型组织工具2:拓展训练法工具3:团队建设培训法工具4:继任计划工具5:职务轮换法工具6:敏感训练法工具7:角色扮演法工具8:案例研究法工具9:演示培训法职业锚职务轮换法拓展训练法沙盘模拟培训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工作分析工具工具1:工作日志法工具2:因素比较法工具3:因素计点法工具4:胜任特征模型工具5:职能工作分析法工具6:关键事件法工具7:海氏工作评价系统工具8:行为事件访谈法工具9:一问卷法美世岗位评价系统 翰特威。工具1观察法工具2访谈法工具3调查问卷法 工具4序列法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工具5分类法工具6因素比较
4、法工具7因素计点法工具8海氏三因素法工具7因素计点法工具8海氏三因素法工具9美世国际岗位评估法工具1028因素法工具11翰威特岗位评价法工具12员工满意度调查薪酬管理工具工具1:年薪制工具2:宽带薪酬工具3:,薪酬调查法工具4:员工福利计划工具5:员工持股计划工具6:自助式薪酬工具7:EVA激励计划工具8:全面薪酬战略绩效考核工具工具1:360度反馈评价法工具2:532绩效考核模型工具3:工作丰富化模型工具4: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工具5:库克创造力曲线工具6:关键绩效指标工具7:排序考评法工具8:图尺度评价法工具9:斯坦福压力管理 平衡记分卡 KIP 工具33平衡计分法工具34关键绩效指标法 H
5、PT模型工具35配对比较法杜邦分析法雷达图分析法标杆分析法工具36目标管理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鱼骨图分析法员工管理工具工具1:员工满意度调查工具2:奥斯本头脑风暴法工具3:人员访谈法工具4:员工沟通技巧工具5:现场观察法工具6:冲突处理法工具7:晤谈法工具2:扁平化管理工具3:标杆管理工具4:六西格玛理论工具5:危机管理工具6:二八法则工具7:木桶定律工具8:鲶鱼效应工具9:马太效应工具10:目标管理二级栏目也设置为超级链接工具1观察法工具2访谈法工具3调查问卷法第一章 人力规划工具返回目录工具1: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图文】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
6、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它很有针对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单位的发展上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1、SWOT的含意SWof四个英文字母代表Strength,Weakness,Qpportunity,Threat。意思分别为:S,强项、优势;W,弱项、劣势;0,机会、机遇;T,威胁、对手。从整体上看,SW
7、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另外,每一个单项如S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样就可以对情况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了。在发达国家,许多公司、医院、政府机构、工厂、学校,不管是盈利单位,还是非盈利单位,都非常关注本单位的发展。所以,他们经常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有的一季度一次,有的一年一次,有的甚至一两个月一次。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对目前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经常进行了解,以期得到较清晰、连续的跟踪,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做出一套相适应的计划和规范来保证达到目的。他们非常希望知道本单位的市场、产品、顾客、服务等的定
8、位情况。比如我在英国留学时,许多教师在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都会先声明:“同学们,不论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问我。这是我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不要怕麻烦或不好意思。”当我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时,老师说:“因为学生就是我的顾客,是这些顾客给我发的工资。我的产品是讲课,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的顾客。如果他们不愿意听我的课,可能我就不会有工资了。”又如:在英国的大街上,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去找警察。而警察也会非常热心和耐心地问你,他能为你做些什么。这是因为警察非常清楚他们的工资来自于纳税人,而大街上的行人就是纳税人,他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纳税人,他们所提供的合格产品就是为纳税人服务。作为领导者和
9、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我们的顾客是谁?在哪儿?产品是什么?应该提供什么服务?在管理运作中怎样应付不断出现的变化?存在哪些威胁和竞争对手?会发生什么样的竞争?怎样去改进并完善自己?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发展壮大。用SWOT分析法分析国内单位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能全盘照搬。只有将SWOT分析法同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并考虑到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人文等因素,才能得出较正确的结论。2、案例用SWOT分析法分析国内一个培训机构(为便于分析,暂不考虑人文、政治等因素,表85)。S:强项,优势(外部)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层次较高的培训机构之一,具有几项培训的资格。(内部)有一部分
10、素质较好、积极肯干的员工;有一批国外赠送的设备(交通工具、计算机、教学设备等),这些设备质量较好;受训人员层次较高,有政府官员、也有企业管理者。W:弱项,劣势(外部)顾客面较窄,仅限于政府官员和部分企业领导;在一些培训班的组织上受制约较多;没有形成自己的网络,信息反馈少;没有在外面叫得响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对外联络不够广泛、主动。(内部)少部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达不到现代培训的要求,缺少自己的师资力量,没有能够承担高层次讲课的教师;单位的福利差些,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所需相比多了些。另外,行政后勤人员多于培训人员,大锅饭的意识较浓,管理还不够完善。以上两项是单位的内部环境和情
11、况。O:机会,机遇(外部)国内外有不少单位希望同该培训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进行资助并建立合作项目;国内的高层次培训需求量大,培训市场大。有不少单位希望接受高级管理强化培训,并到国外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内部)已有许多待开发的项目,包括和国外的合作项目;有能够开拓创新的人,有能力执行国内、外的项目;还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开发,如出教材、拍电视片、建立联合网络;有可开发的大市场,也可以创造出较好的产品。T:威胁,竞争对手(外部)国家又成立了一家类似的培训机构,并给予较大的投 入,如人员、资金等;许多省、市、自治区和各部、委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在本系统内进行行业管理培训;这些机构都在扩大自己的市场,
12、寻找自己的顾客;培训课程的内容雷同或相似。(内部)产品单一,质量和内容有待根据发展和现时需求而提高。自满感较强,服务意识不到位;管理机制未进一步理顺,少部分人员由于福利较差而不稳定;工作量安排不合理;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不健全。没有自己的CI(企业文化)和中期、远期目标。以上两项是外部环境和情况。3、分析从以上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单位内部和外部情况从总体上来讲还是基本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抓紧对发展的研究、分析,则很快就会滑向劣势。因为它的优势是暂时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如果不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则势必会遇到强劲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还会
13、被淘汰。而制约着市场和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管理,这样一来就给这个单位的管理层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需认真考虑的问题:怎样针对主要问题加强管理,改变观念,适应形势,完善发展。从内部讲,首先这个单位应充分利用自己目前的优势,如声誉好、层次高、有资格认证等。其次,它应该抓紧时间,立即策划自己的CI(企业文化),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观念,使单位和员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用经济的观点和意识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它应迅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开始研究市场需求,并能讲授市场上急需的课程。第三,加紧同外单位的联系,利用召开反馈会、通气会、研讨会和其他手段,持续、稳定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14、。这个单位的领导层应该通过SWOT反映出来的情况,清楚地意识到本单位在发展道路上所处的环境和可能遇到的威胁与挑战;这些竞争会威胁到单位的哪些领域,危及到自己的哪些产品、顾客和市场。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研究单位内部的具体问题,如为什么少部分人心不稳,是单位的福利差,还是看不到单位的希望和前途,或是其他原因。人心问题非常严峻,因为它可以引发许多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从外部情况来看,这个单位由于自己的优势较多,所以它生存的机会、发展的机遇比较多。这些可以转化为发展的有利因素,有时也可以转化为不利因素,关键就是怎样看待、处理和把握这些优势,使它们向有利因素方面发展。决不能躺在这些优势和以前的成绩上,不再
15、开发新的领域,不再拓展新的市场。对其他的竞争对手,应清楚地看到他们能在这里分得多少市场份额,形成什么威胁,能给本单位留下多少比例,并制定一个整体战略决策。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第一你不能取消这些培训机构;第二你不能干涉那些培训机构的市场;第三你本身没有下指令性文件要求别人接受培训的权利。这样,激烈的竞争就出现了。4、总结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这个单位的面前是一条布满障碍的道路。从目前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如果发展得好,前景不错。但是,必须正视现实,研究内部、外部的情况,并针对目前的产品和发展力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要从战略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整体性的开发问题,这个问题越早抓,对这个单位就
16、越有利。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成发展规划。(l)设立单位的CI(企业文化)和整体发展理念。目标如何设定,要由全体职工讨论决定,由领导牵头实施,从点滴入手,建立、发展、完善企业自身的形象。(2)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划分好自己的市场,找准自己的顾客群,加强联系和沟通。(3)建立一支有效的课题队伍,针对目前市场所需,设置一套好的教材和案例。(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敢于并胜任高层次的课程。(5)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同国内外建立新的、有特色的合作项目。(6)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注意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并将其中相当一部分作为再发展资金。(7)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管理发展制度。最后一条最关键,那就
17、是要调整机构,起用能人,并设重奖,激励员工为单位的发展做贡献。内部环境-SWOT分析法一、 WOT分析的一般方法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这个SWOT分析表:(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应以下面的原则为基础: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2)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
18、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1/4。(4)把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在你的企业计划中,一定要把以下步骤都写出来:在某些领域内,你可能面临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或者在变化的环境中,有一种不利的趋势,在这些领域或趋势中,公司会有些劣势,那么要把这些劣势消除掉。利用那些机会,这是公司真正的优势。某些领域中可能有潜在的机会,把这些领域中的劣势加以改进。对目前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监控,以便在潜在的威胁可能出现的时候不感到吃惊。二、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公司的优势是指在执行策略、完成计划以及达到确立的目标时可
19、以利用的能力、资源以及技能。公司的劣势是指能力和资源方面的缺少或者缺陷。在为将来做计划时,确定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代表的是可利用的优势还是劣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成功的决定因素指的是那些公司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资源。把这些与成功的决定因素放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表格,它反过来可以让你做一下比较:你的能力和资源与行业中重要的能力和资源的比较,这将有助于让你识别出公司目前的优势与劣势。第一章 人力规划工具返回目录工具2: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方法什么是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方法是企业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序列集合,每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企业通过
20、信息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企业通过在在价值链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使能作用、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战略,美国战略管理学家Porter(1985)第一次提出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价值链是一种高层次的物流模式,由原材料作为投入资产开始,直至原料通过不同过程售给顾客为止,其中做出的所有价值增值活动都可作为价值链的组成部分。价值链的范畴从核心企业内部向前延伸到了供应商,向后延伸到了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这也形成了价值链中的作业之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公司和客户以及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各种关联,使价值链中作业之间、核心企业内部部门之间
21、、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进而影响价值链的业绩。因此,协调、管理和控制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提高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作业效率和绩效非常重要(Thompson, 1967)。Thompson还认为,价值链中作业之间的依赖程度越高(即它们的联系越强),就越需要协调和管理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在各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利用共享的有关信息,对整个价值链中相互依赖的作业进行定位、协调和优化,把生产资源的分工协作和物流过程组织成为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供应链,使处在价值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取得最大的
22、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多赢”的目的。什么是价值链中节点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基础。公司的完整价值链是一个跨越组织边界的供应链中顾客、供应商亦即价值链中不同企业所有相关作业的一系列组合。协调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使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能够协同运作。而如何管理和控制价值链中各公司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的作业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等两类问题就成为协调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关键。管理手段与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合并的、系列的还是互惠的关系)以及这些公司所从事作业的不确定性有关。1.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手段一般地,我们用行政命令作为主要手段协调公司内部的关系。然
23、而,价值链中的各个公司相互独立,无法用正式权威的行政机制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Gulati和Singh (1998)认为,采用激励机制、标准操作程序、争端解决过程和非市场计价系统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激励、监督甚至适当的命令,可以达到协调、管理和控制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目的。2.信息共享与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要协调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关系,就必须对价值链中企业之间的有关信息进行共享和沟通,从而使价值链中的企业全面快速了解和掌握价值链中其他联盟企业所发生的有关作业,并对这些作业从“价值”的角度重新进行串联,有效地安排作业。而协调的过程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是否一直处于优
24、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将最终导致资金的流向。如果信息不对称,价值链中节点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流的关键点而配置资源、安排作业,产生额外的代理成本。然而,当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相关信息的交流时,核心企业会通过协调的方法,促使价值链中各企业不断提高有关作业的效率,实现价值链的最大增值,也强化价值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的竞争力(这需要核心企业对于合作企业有所承诺,如共享的信息只用于提高供应链的作业效率,而不是淘汰效率不高的伙伴企业及其作业等等)。现实的问题在于信息协同行为可能会泄漏企业的商业机密,另外,如果信息协同所要求的某些额外投资属于专属资产,还会增加价值链中联盟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都使得价值链中的
25、企业有可能对于协同沟通有关信息缺乏足够的兴趣。因此实现公司间敏感信息互换的基础条件,就是在价值链中相邻节点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而核心企业的信誉会直接影响价值链中各联盟企业相互间的信任程度。价值链中各企业之间所共享的信息与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及其发展阶段有关。Tomkins (2001)在一定的框架下对价值链中公司之间的信息以及会计的作用进行了定位。他把与“建立诚信”有关的信息称作第一类信息,把与“掌握事项”有关的信息称作第二类信息。他认为,诚信建立在公司价值链中节点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核心企业可以借助于第一类信息,获取第二类信息,并在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进而掌握、协调并控制价值链中
26、企业所发生的有关作业,管理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公司整个价值链的增值。Tomkins (2001)还认为与“掌握事项”有关的第二类信息能使企业“对协作的前景进行计划和决策”,特别能“对战略、投资和正在进行的运营做出经济评价”。因此,获取第二类信息,可以将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掌握价值链中发生的相关作业,协调、管理和控制发生这些作业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联盟,实现成本控制,增强价值链上所有企业的竞争力。然而“掌握事项”必须以“诚信”为前提。3.节点企业之间资金往来的管理价值链中各联盟企业之间发生的作业种类繁多,控制作业的人差异明显(如投机型或理智型),使
27、得节点企业之间可能发生的作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价值链中的联盟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而购买的专属资产或通用资产不同、各企业的不确定性水平和经营环境不同,以及作业发生频率不同等特点都会直接影响节点企业资金往来的管理方法。Williamson(1985)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理解价值链中公司之间资金往来的管理。他认为,之所以需要管理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是出于防止某联盟公司的潜在投机行为,保护价值链中其他参与合作的节点企业利益的目的。另有研究表明,企业信誉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价值链中各联盟企业相互间的信任程度,因而在治理节点企业之间关系时,可以将企业信誉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去影响企业之间
28、需要正式控制的水平(Dekker, 2000;Tomkins,2001;Van der Meer KooistraandVosselman,2000)。一般来说,价值链中有资金往来关系的企业数量越多,需要控制的问题也越多,合作者需要受到的保护也越多。而用诚信做保证的“第一类信息”,可以增加伙伴企业的信心,相信合作者互相之间不会发生不正当的投机行为。完整价值链分析(VCA)的基本原理公司的完整价值链是一个跨越公司边界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所有相关作业的一系列组合。完整价值链分析就是核心企业将其自身的作业成本和成本动因信息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作业成本和成本动因信息联系起来共同进行价值链分析。具体来说
29、,完整价值链分析的步骤如下:(1)把整个价值链分解为与战略相关的作业、成本、收入和资产,并把它们分配到“有价值的作业”中;(2)确定引起价值变动的各项作业,并根据这些作业,分析形成作业成本及其差异的原因;(3)分析整个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核心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作业的相关性;(4)利用分析结果,重新组合或改进价值链,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动因,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Porter(1985)认为,分析作业成本和成本动因的会计信息,可以优化、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业绩效。事实上,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一旦参与核心企业的完整价值链分析项目,便与核心企
30、业及其伙伴公司一起形成战略联盟,共享与价值链有关的作业成本和业绩信息。与单个公司从外部角度对这些企业的作业和成本进行假设而进行分析相比,合作的精确性要高,范围更广。另外,参与完整价值链分析的节点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实现信息共享以后,核心企业不仅能够增加伙伴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购货方的收货效率,减少存货滞留,降低供应链成本,还可以提高价值链各节点企业中相同类型的作业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协调和管理价值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最终提高公司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效率(DekkerandVan Goor, 2000),并在未来吸引价值链中更多的企业加入合作联盟,使核心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
31、,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价值链中所有企业的绩效。Thompson(1967)认为,供应链中作业的相互依赖是连续的,前期发生的作业会影响后续发生的作业,而本身的作业并不受影响。也就是供应链上一层作业会影响下一层资源的消耗。为了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支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核心企业可以采用基准分析、战略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对供应链中的连续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供应链中作业成本和作业之间相互依赖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分析结果帮助节点企业改进和管理作业,协调、控制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例如,核心企业对参与价值链分析项目的供应商,提供包括核心企业作业成本在内的部分成本分析结果,如公司与某供应商作业有
32、关的作业成本、他们所在供应商网络的平均作业成本等等。依此,供应商可以用自己的成本加上网络平均费用与网络内平均成本进行对比,通过基准分析了解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改进作业,控制成本。公司也可以通过关注供应链的分布网络进入公司不同成本库的资源要素即作业成本,及时取得供应链中有关作业成本和成本动因的信息,并利用该数据对不同类型、不同网络的成本库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再者,公司储运部门还可以利用供应链中节点企业成本信息的分析结果,与有关供应商就供应链成本业绩及其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改进作业、降低成本的方法,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实现价值链的增值。总之,公司
33、完整价值链分析对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1)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如核心企业对联盟供应商个体提供价值链中其他联盟企业的有关数据,与供应商就其成本结果与网络平均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供应商可能的作业过程及其改善,以及改善后的预期结果进行讨论,会增加供应商对相互之间意图、需要和过程的了解,加强价值链中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凝聚力。(2)价值链中联盟企业间成本信息的客观透明。当供应链运营成本的变化结果变得透明时,联盟企业就可以自己判断实现价值链增值的可能性,以及因提高利润而得到的正常利润分成,有利于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以及节点企业相互间进行广泛联系、
34、协商和决策,也有利于保证价值链中联盟企业的诚信。 传统管理会计在价值链分析中的局限性以附加价值概念为导向的传统管理会计,只考虑企业内部价值的增加,没有反映价值链中相邻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遏制了公司可以通过协调这些相互依赖关系而应能取得的机会成本优势。具体来说,在实施价值链分析时,传统管理会计的重要缺陷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主要关注责任中心而不是重要的作业;第二,当企业内部一个部门的成本和业绩经常依赖于另一部门的成本和业绩时,它们不考虑这些部门(作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三,很少从经济学角度反映正在发生的作业,缺乏成本驱动因素的累计数据。附加价值观点的缺陷在于核心企业与价值链中节点企业
35、之间缺少广泛的联系和沟通,只注重实现自身最大的买卖差价。一方面,对于供应商而言,核心企业在购货时才开始进行原料的成本分析,忽视供应商所提供原料价格的形成原因以及该原料的作业成本,更没有开发与供应商之间可能的联系;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一旦产品销售结束,核心企业则停止成本分析,失去了与客户进一步发展联系的机会。虽然所有权总成本系统(Total Cost of Ownership systems,TCO)考虑了向特定供应商购买产品所引起的如与订购、运送、质量和管理有关的费用(Ittner,et al, 1999),但没有分析整个价值链上有关客户和供应商的成本信息。而利用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以价值链
36、为基础分解价值链中各企业发生的所有作业,全面分析价值链中所有相关联企业(如供应商和客户)的作业和费用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这些作业和费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再通过定位、协调和优化价值链中的单个作业本身及作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价值链中所有企业、所有作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价值链中各企业的最大增值。可见,确定特定的作业成本驱动因素,进行作业成本计算,可以解决传统管理会计在实施价值链分析时难以解决的部门(作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等问题。Hergert和Morris(1989)也认为,以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为基础可以解决实施价值链分析中的一些会计系统问题。此外,战略成本管理已经将作业会计信息用于发展和
37、支持公司不同战略层次的决策,如公司竞争者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公司营运价值链分析等不同战略层次分析,并为战略管理会计所采用(Lord, 1996)。而作为战略管理会计(SMA)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链分析,可以作为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机制,开发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系。完整价值链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 虽然参与公司完整价值链分析项目的联盟企业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协调获得潜在利益,但也可能因伙伴企业的不确定因素而产生风险。因此,核心企业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必须在充分考虑价值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治理结构,使其既能适应核心企业业务特点,又能够处理和控制价值链中节点
38、企业可能发生的投机行为而引起的交易风险,来管理和协调价值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使节点企业相信,与企业自己通过个别行为和权威的力量追求企业自身最优化相比,核心企业进行整个供应链的合作管理会更加有效,便会增加价值链中节点企业的合作意向,从而使公司的完整价值链分析成为可能。而参与公司完整价值链分析项目的节点企业可能发生的特殊风险及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有如下三个方面:1.敏感信息的交换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进行信息共享的意愿是公司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的第一个不确定因素。当客户和供应商互相交换对方的成本和绩效信息时,企业会对自己的谈判状况和机密信息泄露给竞争者存有顾虑。因为竞争者可以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成
39、本信息,了解供应商的相对效率,并利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投机行为,获得将来在价格谈判上的潜在优势。特别地,最早参与完整价值链分析、改进供应链作业项目的供应商,特别担心核心企业会利用它们所提供的信息直接比较其运营效率,要求自己提高效率,直至网络平均水平,否则被淘汰出局。因此,如果核心企业不能确保不用这些秘密信息打击参与完整价值链分析合作项目的节点企业,节点企业就不会参与核心企业要求信息共享的、改善完整价值链的合作。因此,为了减少供应商信息被滥用的顾虑,核心企业需要对供应商明确说明敏感信息只是用于开发公司供应链,实现“多赢”的目标,而不是分类比较供应商效率,迫使供应商提高其效率到网络平均水平;除此
40、以外,核心企业还需利用完整价值链分析的结果与有关供应商共同改进供应链中一些效率低下的作业。相反,如果企业不守信用,用投机方式利用供应商所提供的敏感信息,则会在整个供应商网络内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从而严重降低公司声誉,对公司缺少信任,也破坏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供应商与其合作的意向,最终恶化供应链上所有各方的关系,当然也就谈不上降低供应链中的潜在成本。事实上,实现供应商敏感信息共享的基础就是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信任(如商誉)。当核心企业反复利用敏感信息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而没有投机地利用信息)时,会进一步加强公司与节点企业之间以及节点企业互相之间的信任。由此可见,核心企业在供应商网络的声
41、誉以及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信任,会对核心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承诺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也使其成为管理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关系最有权威的机制。 2.成本和利益的公平分配公司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的第二个不确定因素在于成本、投资及预期收益的公平分配。解决了诚信问题,企业决定是否参与合作还必须就以下两点进行分析:第一,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合作项目的风险及其收益率;第二,联盟企业预期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Tomkins(2001)认为只有当公司的合作者能取得与风险相当的收益率、并有希望得到公平份额的利益时,才愿意投资并参与完整价值链的分析项目,进而才有可能改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提高供应链中有关作业的效率。因此,基于价
42、值链分析,核心企业在调整和改进公司供应链、实现了成本控制、提高了作业业绩、增加了盈利能力(价值链增值)以后,根据所发生的成本、投资及其项目风险,对该价值链所增加的盈利进行公平分配非常重要。特别地,如果核心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业绩,需要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对某项新技术进行投资,节点企业在参与项目之前必须对该投资项目进行评价,通过作业成本模型与公司做进一步协商,以解决成本、利益和投资的共享问题。例如核心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采用上调供应商商品价格的方式,分担供应商投资,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3.对特殊资产投资的使用前已述及,如果完整价值链分析的合作项目需要联盟企业共同投资某特定资产改进供应链
43、时,除了实现合适的收益率,联盟企业还必须确信核心企业不会将该特定资产挪作他用,并且该资产在此项目之外对核心企业来说价值很低(Williamson, 1985),否则联盟企业不会出资。这是第三个不确定因素。Gulati和Singh(1998)认为,如果联盟企业之间已经通过以往的业务往来关系建立了某种信任,就可以假设联盟企业之间不会因为进行共同价值链分析、互换敏感信息而发生互相投机的行为。然而,如果某节点企业与价值链中的其他企业还没有足够的信任,但愿意加入完整价值链分析的合作联盟,这时核心企业需要采用一系列正式的控制机制维持各企业互相之间的信任,如要求新加盟企业签订关于利益和成本共摊的契约协议、采
44、购量和合作关系的长短、信息交换的保密协议、设备的联合投资,以及互相抵押等等不同形式的协议,直至由于改进价值链而使企业业绩发生变化。VCA方法的作用VCA方法将实际结果与目标及期望进行比较的审计办法1当企业利用VCA确定其战略方向时,VCA可帮助企业观察最重要的产品项目、产品品种和服务,并确定如何运用ECR,在以顾客价值为主要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为贸易伙伴提供最有效的服务。2作为一种审计工具,VCA可以对企业的业绩作周期性的评估,从而判断在实施计划时其实际结果与目标是否吻合,这些目标既包括财务目标,也包括企业总的业绩改进目标。企业实施ECR计划时,使用ECR来确定工作重点和战略方
45、向,其原因在于VCA可以为企业解决下面几个十分棘手的问题:1企业当前的业绩如何,ECR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产生哪些影响?2在特定的业务目标和品种战略下,哪些ECR的概念最重要,应如何实施? 哪些产品品种能提供最好的机会? 应与哪些贸易伙伴合作?3在认识到企业应付和管理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试验并筛选ECR概念?相关联的工作计划和现金流又怎样?(1)不管是零售商、批发商、经纪人还是制造商都可以开展研究,来评估实施ECR对企业当前的经营和业绩的潜在影响。(2)上述研究内容包括VCA模型中的ECR改进方法组合的影响.(3)第一次使用VCA,其范围通常局限在对企业最为重要的产品品种上。(4)对
46、于所选的每个品种,VCA都要分析处理其在整个供应链的所有产品流从原材料开始经过所有贸易伙伴到消费者付款台的整个过程。(5)依靠贸易伙伴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供应渠道可以包括自我配送零售连锁、需送货批发商供应系统、自提货批发商供应系统、只送货直接店铺送货、全面服务直接店铺送货五种基本分销渠道的任何组合,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把合适数量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送到合适的地点。价值链分析(VCA)的实施公司的完整价值链是一个跨越公司边界的供应链中顾客、供应商亦即价值链上节点企业所有相关作业的一系列组合。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价值链上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使价值链上所有节点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共
47、同进行完整价值链分析。完整价值链分析就是公司把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作业成本信息与公司和节点企业本身进行共同价值链分析。Thompson(1967)认为供应链中作业的相互依赖是连续性的,前期发生的作业会影响后续发生的作业,而本身的作业并不受影响。也就是供应链上一层作业会影响供应链中下一层资源的消耗。因此采用基准分析、战略分析和趋势分析在内的成本分析方法对供应链中的连续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供应链中影响作业成本因素和作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水平,可以最终使公司利用分析结果帮助节点企业改进和管理作业,协调、控制公司与节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支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Hergert和Morris(1989)认为,以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为基础可以解决实施价值链分析中的一些会计系统问题。Porter (1985)认为利用作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