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141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育葡萄酒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方案一、发展历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新疆葡萄酒产业先后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1964-1997年,以1964年建设伊犁葡萄酒厂和1976年善善县葡萄酒厂投产为标志,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现代工业化阶段。1997-2002年,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1997年,西域葡萄酒业在石河子市建设年产2万千升葡萄酒加工项目;1998年,新天国际葡萄酒业在玛纳斯县建设的当时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葡萄酒生产项目投产,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达到8万千升。2002-2012年,新疆葡萄酒庄从2002年开始起步,经过这一时期集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乡都品牌为代表的焉耆

2、盆地酒庄群,以驼铃、新葡王、新雅品牌为代表的吐哈盆地酒庄群和以伊珠品牌为代表的伊犁河谷酒庄群。2012-2019年,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工业化量产和酒庄酒同步高速发展时期,2014年达到发展顶峰,形成特色鲜明的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四大葡萄酒产区,新疆葡萄酒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生产装备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根据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做优做强新疆十大产业,新疆葡萄酒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和国内产业集群化发展成功经验,着力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葡萄酒

3、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优势互补。重点支持3-5家有实力、有前景的葡萄酒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我区葡萄酒品质和品牌提升,引领产品和品牌走出新疆、走向国际。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和促农增收的积极作用,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积极引进外资、援疆项目,鼓励新疆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援疆省市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增强产业持续发展动力。着力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引进葡萄酒生产加工所需的玻璃瓶、木塞等配套企业在疆发展,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三、国际国内葡萄酒产业整体情况(一)国际葡萄酒产业发展态势稳定根据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相关数据,过去1

4、0年,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稳定水平。截至2019年底,全球葡萄酒年产量2600万千升、年消费量2440万千升,人均消费量3.2升。综合考虑近年来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消费增长等因素相互作用,预测未来5年,世界葡萄酒将呈产量基本稳定、消费量略有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葡萄酒年生产量稳定在2600万千升,年消费量达到2500万千升左右。(二)我国葡萄酒产业面临深度调整我国葡萄酒生产涉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产区分布在山东省、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等省(区)。十三五时期,我国葡萄酒品质大幅提升,产区效应开始凸显,以产区为依托进行整体

5、宣传和推广已成为常态,葡萄酒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逐步显现,各产区围绕葡萄酒产业的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在葡萄酒文化建设和当地风土资源挖掘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葡萄酒产业在多年发展实践中探索出一些颇具特色的发展方式,比如:充分利用傍山荒地或边坡地,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建设葡萄种植基地,这些措施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边疆地区富民兴边、稳边固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遭遇较大挑战,面临困难明显增多,国产葡萄酒产量、销售额和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呈持续下跌趋势,产业发展面临深度调整。根据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lV)发布的近5年相关数据和

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葡萄酒产量83万千升、消费量179万千升。在葡萄种植加工方面,2019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32万亩,酿酒葡萄总产量88.48万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1005家,其中:155家规模以上企业酒产量45.15万千升,同比下降10.09%,销售收入145.09亿元,下降17.51%,实现利润总额10.58亿元,下降16.74%o在葡萄酒进口方面,近5年来全国整体上仍然处于增长态势,年均增长2.6%,其中:2018年和2019年进口量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全国葡萄酒进口量达到61.25万千升,同比下降10.91%,进口额24.34亿美元,下降14.8%

7、,瓶装酒进口量47.44万千升,下降996%,瓶装酒进口额22.89亿美元,下降14.26%o(S)新疆葡萄酒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截至2019年底,新疆葡萄种植面积23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5.1万亩(含兵团13.7万亩),以葡萄酒和葡萄蒸储酒为主的各类葡萄酒综合产能达到55万千升。目前,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26.6%,居全国第二位;酿酒葡萄产量22.18万吨,占全国25.1%,居第一位;葡萄酒产量17.5万千升,占全国21%,居第一位。新疆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134家(其中规模以上18家)、葡萄原酒生产能力达到51.5万千升;葡萄蒸储酒(包括白兰地、葡萄白酒等)生产

8、企业达到27家,发酵能力20万千升,蒸镭酒生产能力达到3.5万千升。四、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区域品牌带动、龙头企业支撑、特色酒庄协同的发展思路,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和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开拓国内消赛市场,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惠民水平,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新疆十大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二)基本

9、原则把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作为新疆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加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力度,提升优质原料供给能力。选准市场定位,坚持葡萄酒产业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和酒庄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双轮驱动并重,促进葡萄酒产业向酿酒葡萄优势产区和旅游资源富集区域集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大葡萄酒产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宣传推广力度,选准领军企业,创出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新疆深厚的葡萄酒历史文化,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品牌。依托丰富特色旅游资源,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文化

10、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带动新型消费。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种植、生产、销售等葡萄酒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落实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抓好绿色产区建设,强化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实现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S)主要目标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结合葡萄种植、产业培育实际情况科学判断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提升我国人均消费量、提高新疆葡萄酒产量在全国消费量占比等因素,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本规划对新疆葡萄酒产业提出了较为积极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IOO万亩,比

11、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65万亩,用于保障蒸得酒酿造原料的鲜食葡萄种植面积18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40亿元以上。力争酿酒产量在2019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70万千升,其中:葡萄酒、葡萄蒸储酒分别达到60万千升、10万千升。力争成品酒在酿酒总产量中占比达到30%,酒庄酒等高档酒在成品酒中占比达到30%,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470亿元左右。精品特色葡萄酒庄发展到150家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2家,每个主产区培育3-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种植、加工环节直接吸纳就业10万人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IOoO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3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全区

12、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60万亩,用于保障蒸僧酒酿造原料的鲜食葡萄面积200万亩,种植环节收入60亿元以上。力争酿酒产量达到150万千升,其中:葡萄酒、葡萄蒸储酒分别达到100万千升、50万千升,成品酒占比50%以上,葡萄酒加工环节收入达到IOoo亿元左右。直接吸纳就业达到20万人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收入500亿元以上。五、重点任务(一)提升种植基地标准化水平牢固树立好葡萄酒首先是种出来的理念,以四大酿酒葡萄主产区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现有基地资源整合和提质增效,优先支持优势产区建设种植基地,巩固现有面积,稳步扩大面积,确保基地建设与企业、产业

13、发展相匹配,促进现有基地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四大产区种植基地良种化、品种布局科学化、产区酒种差异化。提高酿酒葡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平,科学布局酿酒葡萄品种区划,加强葡萄种苗引进和种植管理,引进、筛选适合新疆不同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有效控制随意引种、品种不纯、种条带病等问题。在适宜产区逐步推广嫁接苗技术,加大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推进产区葡萄品种差异化发展。在酿酒葡萄产区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品葡园,有效提升原料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农双赢。(二)加大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宣传推广,以打响新疆葡萄酒

14、品牌推动产品走出去,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借鉴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发展模式,建设新疆葡萄酒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新疆产区葡萄酒统一品牌,建设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葡萄酒专卖店,利用统一的品牌优势,增强新疆葡萄酒市场知名度。鼓励和支持在主要消费市场持续组织开展新疆产区公共品牌推介活动,举办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葡萄酒知名专家参与专题讨论,进一步扩大新疆葡萄酒品牌影响力。强化整体营销,研究制定新疆葡萄酒品牌宣传和整体营销方案,突出展会带动作用,在四大产区轮流举办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葡萄酒节,组织葡萄酒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活动。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媒体和互联网传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新疆区域和

15、葡萄酒的特色优势,全方位宣传产品和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提高新疆葡萄酒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对口援疆优势,联手打造新疆葡萄酒产品品牌和新疆产区品牌,在援疆省市统一建设一批新疆产区形象店,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引领和带动新疆品牌集群发展。加大葡萄酒产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力度,引领新型消费,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创新葡萄酒互联网+营销模式,打造新疆葡萄酒直播经济、数字经济,形成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体验+场景营销新模式。大力开拓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延展市场空间,形成以目标市场和销售网点为基础的葡萄酒市场

16、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产区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和国内产业集群化发展成功经验,着力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葡萄酒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优势互补。重点支持3-5家有实力、有前景的葡萄酒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我区葡萄酒品质和品牌提升,引领产品和品牌走出新疆、走向国际。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和促农增收的积极作用,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积极引进外资、援疆项目,鼓励新疆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援疆省市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增强产业持续发展动力。着力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引进葡萄酒生产加工所需的玻璃瓶、木

17、塞等配套企业在疆发展,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四)做优做强特色酒庄学习借鉴国际知名葡萄酒庄发展模式,在培育壮大规模化企业的同时,优化发展特色酒庄。依托四大主产区,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酒庄葡萄酒为目标,培育150家左右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休闲旅游和文化推广于一体,具备观光、名酒拍卖、品酒教学、艺术展览、度假休闲等多重功能的特色精品酒庄,形成新疆葡萄酒产业酒庄集群。以酒庄、葡萄园为依托,融合旅游产业,统筹规划旅游路线,完善沿线标牌标识、旅游集散中心、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在优质旅游线路推广产区+生产研发中心+酒窖式庄园模式,培育建设地理标志认证的葡萄酒产区,配套

18、建设生产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和检测中心,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同时,围绕认证产区建设50-IOO家集观光、品鉴、居住、餐饮、展览、拍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庄园。以阿克苏地区为主,建设5-10家具备观光、民俗、表演、品鉴、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慕萨莱思酒庄。(五)推动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推进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中讲好新疆故事,充分挖掘新疆浓厚的葡萄酒历史文化,把产品美誉度、产区知名度与产区葡萄酒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联动和协调发展。打造葡萄酒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加大精准营销力度,开发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产品,塑造新疆地域品牌形象。鼓励和支持各主产区在制定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葡萄酒文化和旅

19、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葡萄酒文化。鼓励各地成立葡萄酒旅游协会,在协调葡萄酒生产企业和旅游企业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大葡萄酒相关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支持客源市场开发、市场推广、市场营销,提高针对不同游客群体设施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在宣传推介新疆旅游景区景点的同时,加大葡萄酒产品及葡萄酒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促进新疆特色民俗文化、军垦文化、美食文化等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新疆葡萄酒技术创新中心和各类面向全区葡萄酒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升葡萄酒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水平。加大对葡

20、萄品种选育、葡萄酒酿造等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推动葡萄酒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区域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构建企业+专家团队协作机制,在全产业链推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生产应用。加强技术攻关,在品种选育与区域化、节水及水肥一体化、防寒越冬、机械化、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酿酒工艺、产区葡萄酒风土特性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全面提升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制的质量效益。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种植和生产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鼓励和支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七)提升绿色发展水

21、平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在葡萄酒产业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中全面落实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控制双达标等相关规定,合理布局种植基地,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注重生态建设,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绿色、健康、安全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引导葡萄酒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提取葡萄皮渣有效成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形成满足区域葡萄酒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需求的配套产业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A)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主产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葡萄酒综合物流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新疆葡萄原酒交易中心建设,提高新疆葡萄原酒市场话语

22、权。推动面向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主要目标市场的物流中心建设,提高新疆产区葡萄酒产品在目标市场配送效率,力争到2025年形成覆盖全区和国内外主要目标市场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葡萄酒电子商务,推进电商平台和配送网络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六、保障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1、加快基地建设出台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支持酿酒葡萄基地享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种苗补贴、林业贷款贴息等相关林业政策,在水资源、土地使用、示范园农田防护林、林下经济、酿酒葡萄良种苗木审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加大财政扶持制定出台自治区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从

23、2021年起,设立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2000万元,并逐年增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推进现有葡萄酒产品结构高端化调整和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品牌推广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大降税减费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成品酒生产和销售。加大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力度,出台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谋划好产业发展各类中长期支持资金渠道,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持续资金保障。3、加强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葡萄酒产业支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拓展和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自治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葡萄

24、酒企业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葡萄种植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以林权、果树等长效经济作物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以及龙头企业担保、农户联保等信贷方式,探索建立葡萄种植政策性担保机制。积极推进酿酒葡萄种植保险,逐步建立酿酒葡萄种植农业保险政策体系。4、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出台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等技术规范,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建立健全原产地保护和监管机制。鼓励和支持产区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开展酿酒葡萄品种区划、风土研究,打响产区品牌,实现产区特色化发展。(二)营造良好环境把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发展水平。加强葡萄酒质量安全管理,

25、强化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整顿行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净化市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相关地(州、市)及县(市、区)要把优化葡萄酒产业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创新思路,营造氛围,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使新疆成为全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S)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长期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持续系统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开展产区葡萄酒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立足区内培养的基础上加大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农林技术人员和果农栽培技术培训,对葡萄栽培、种植及后续管理进行全过程指导培训,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26、科学管理。聘请国内外专家来疆工作、指导和讲学,分期分批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进修。支持区内大中专院校开设葡萄酒专业,进一步发挥新疆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等高校的专业优势,培养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品牌营销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落实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推进现代葡萄酒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设立区域葡萄酒产业科技人才资源库,建立引进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长期、持续、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葡萄酒行业的知名专家、专业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四)发挥协会作用成立自治区葡萄酒协会,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会在行业自律、产区推介、整体宣传、质量品评、产品推广、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消费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行业协同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产区成立产业联盟,推动葡萄酒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和引导葡萄酒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参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好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协会在消费者教育及意见领袖培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展意见领袖口碑营销,通过教育引导消费者,提高产区品牌认知度,形成口碑效应。参考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